一、鸢怎么念

鸢拼音是yuān

鸢,汉语二级字,读作鸢(yuān),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外形与鹰略同。也有风筝的意思。

鸱在古书上指鹞鹰或者猫头鹰一类的鸟,在《山海经》中则是有指三个身子的怪鸟。

在《山海经》中的“西山经”。原文是: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鸱。

(1)形声。从鸟,氐(dì)声。本义:一种凶猛的鸟,鹞(yao四声)子。又名鹞鹰、老鹰、鸢鹰。古书上指鹞鹰:~张(嚣张、凶暴,像鸱张开翅膀一样)。~视(昂首而视,如鸱欲有所攫取)。~顾。~目虎吻(形容相貌凶恶)。

(2)同本义 [sparrow hawk]。如:鸱峙(指凶恶的人,据地相残,像鸱鸟一样);鸱枭(鸱和枭。比喻凶残的恶人)。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鸱虏号于其外,枭藩伺于其侧。”

(3)猫头鹰一类的鸟。又名鴞角鸱、怪鸱、鸱鸺[owl]。如: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喻指邪恶之人) 。

(4)用皮革制作的酒囊。“鸱夷”的略称 [wine vessel]。如:鸱夷(皮制的口袋,亦用以盛酒)。

二、鸢怎么读什么意思

鸢,读作鸢(yuān),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外形与鹰略同。也有风筝的意思。

鸢,鹰科,头顶及喉部白色,嘴带蓝色,体上部褐色,微带紫,两翼黑褐色,腹部淡赤,尾尖分叉,四趾都有钩爪,捕食蛇、鼠、蜥蜴、鱼等(俗称“老鹰”)。

含“鸢”的诗句:

1、鹊巢移旧岁,鸢羽旋高风。——唐·元稹《生春二十首》

2、鸢飞鱼跃矣,风虎更云龙。——宋·韩淲《临江仙》

3、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唐·白居易《犬鸢》

4、猿躩时能啸,鸢飞莫敢鸣。——唐·宋之问《入泷州江》

5、猿啼山不断,鸢跕路难登。——唐·高适《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6、鸢飞入鹰隼,鱼目俪玙璠。——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

7、鸢跕方知瘴,蛇苏不待春。——唐·元稹《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

8、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唐·顾况《游子吟》

9、鸢贪声最鄙,鹊喜意可料。——宋·苏轼《定惠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

10、鸢集蜈山树,鸦投鹄岭云。——元·李齐贤《巫山一段云 黄桥晚照》

三、鸢怎么读

鸢读作yuān。 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外形与鹰略同。

鸢属于鹰科的一种小型的鹰,有长而狭的翼,分叉很深的尾,薄弱的喙,两足只适于攫取昆虫和小爬行动物,也吃腐食烂肉,以善于在天上做优美持久的翱翔著称。

南朝梁吴均所著《与朱元思书》中曾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鸢也可指风筝,如高鼎《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常见词组:1、鸢肩。指上耸似鸢的肩膀。

2、鸢飞鱼跃。比喻化育流行,万物各得其所。

3、鸢肩鹄颈。耸肩伸颈,形容伏案冥思苦想之状。

四、鸢怎么读?

【拼音】yuān

【解释】一种凶猛的鸟,外形与鹰略同。也有风筝的意思。

【出处】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释义】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扩展资料:

组词:鸢尾、木鸢、飞鸢、风鸢、鸱鸢、鸢肩、断鸢、鸢鸣、啸鸢、鸢鸱

1、鸢尾

【拼音】[ yuān wěi ]

【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剑形,花茎与叶同高,通常有花1—3朵。初夏开花,蝶形,蓝紫色,大而美丽,可供观赏。

2、飞鸢

【拼音】[ fēi yuān ]

【解释】飞翔的鸢。古代的飞行器。

【出处】春秋 列御寇《列子·汤问》:“夫班输之云梯, 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

【释义】班输的云梯,墨翟的飞鸢,自称是最高的技能了。

五、鸢字怎么读?

鸢,汉语汉字,读音为yuān,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属于鹰科一种小型的鹰,四趾都有钩爪,捕食蛇、鼠、鱼等;也有风筝的意思。

鸢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在凤凰的诸种异名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汉、晋小说中流行的说法,是把鸢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使者,以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象征。

扩展资料

鸢的释义:如下所示:

(1)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2)铃;车铃。

(3)指鸾车。

(4)指鸾镜。

(5)借指姬妾。

(6)姓。春秋晋有鸾徼。见《吕氏春秋·骄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