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口分布呈现什么特点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
1、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2、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3、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
4、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5、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6、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二、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怎样的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
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中部地区人口次之,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通常,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现今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纬20~60°地区;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区人口占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内地区虽只占全球陆地面积不足30%。
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和气候反映出来。纬度过高或过低对人类生活都不相宜,高纬度地带的限制尤为严酷。寒冷、土壤冻结、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开发。
中纬度地带居民多定居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只有部分热带国家利用气温垂直递减的规律,选择一二千米以上的高原或山间定居。干燥气候和湿热气候都有碍于人口分布,随着科技与医学的进步,湿热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在克服,但干旱的环境仍然是人口活动的重大障碍。
自然环境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地理框架,而人口分布的格局则决定于社会经济条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是压倒一切的生产部门,人口分布表现为土地依存型或农牧业依存型,相对分散而均衡,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常常集中大量人口。
三、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1)黑河——腾冲线东南部地区人口多,西北部地区人口少;
2)平原、盆地地区人口多,山地、高原地区人口少;
3)农耕地区人口多,林牧地区人口少;
4)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干旱寒冷地区人口少;
5)开发历史较久地区人口多,开发较迟地区人口少;
6)沿江、滨海、临铁路干线地带人口多,交通不便地区人口少。
原因
1.东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燥
2.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开发生产
3.东部耕地多,气候好,农业发达,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东部地区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也是人口密度大的重要原因。
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黄土高原,西部沙漠,高原,气候早晚温差大,不适宜居住,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最开始的13个城市都在沿海地区,加上是丘陵地带,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利于耕种,所以人多,东北地区是重工业基地,换句话就是有钱,有钱谁都想去,但是稍微有点冷,所以人就没沿海多了,但是还是比中西部地区多的
四、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大分散、小集中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中部地区人口次之,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造成人口过多的原因:
1、经济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且农业生产水平长时间发展较低,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大,因此,农村人口增长率较高。
2、政策因素:(一段时间内的政策导向)建国初期,国家缺乏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且在一定时间内鼓励生育,导致人口猛增。
3、思想观念:受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影响,以“传宗接代”为目标而生育,进而导致人口增加;长时间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产生了“养儿防老”思想,对人口增加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