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剪头发倒霉一年(正月里剪头发对舅舅不好)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 比较固定的风俗习惯,有很多到现在还依旧流传至今。

当下虽然春节已经过完了,但仍旧是属于“正月”里,还未出“正月”,因此很多过年期间的禁忌仍然适用,其中最常听到的就是“ 正月理发坑舅舅 ”。

意思就是说在正月里剪头发,会对舅舅十分不好,甚至还会让舅舅“死掉”,因此也有“正月剪头发死舅舅”的说法。

所以很多人在过年前都会把头发剪好,以免自己过年期间不能剪头发影响美观。

“正月里剪头发死舅舅”

前几天,岳云鹏发状态称:带着外甥去理发,而外甥表示自己也想理发。

其实是岳云鹏自己要剪头发,带着外甥去,但外甥也表示要剪头发,很多网友纷纷调侃: 是不是过年期间的红包没给够啊~

对于“正月里不能剪头发”的说法由来已久,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说法,而也因此产生过相应的矛盾。

像 之前一个外甥正月里剪头发被舅舅发现,两个人还差点闹僵起来,矛盾的源头就是“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说法。

那么 自己脑袋上的头发真的会和舅舅的“生死”有关系? 现在看起来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在正月里,会有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禁忌呢?

正月里为什么不能“剪头发”

1)“正月里剪头发死舅舅”

正月里不能剪头发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舅舅”,害怕剪头发会对舅舅有不好的影响。

本来是一种高大上的说法,但慢慢地就被讹传为“死舅”,后来更是被传为“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谣言。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古代人认为: 孩子的身体、皮肤、头发都是父母给予的,在过去更是有老人选择一个特点的日期来理发,这个日子最好是“吉日”,才可以理发。

3)“正月是吉月”

在传统的习俗中, 正月被称为“吉月” ,农民会感谢苍天让大地春暖花开,所以民间都不会选择在年内理发,他们认为在“吉月”里动脑袋上的头发,对自身来年的发展不利。

孩子头发过长会有哪些影响?

1.影响美观

头发长一些,女孩子倒没什么,如果是 男孩子,就会看上去显得很邋遢,不清爽的感觉。

尤其是男孩子的头发比较短,生长得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就会“有损形象”了。

2.日常活动不便

头发也被称为“三千烦恼丝” 。很多妈妈喜欢从小就给孩子留长头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头发也是越长越长,虽然看上去美观,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孩子活动的诸多不便。

因此, 那些年龄小的孩子,还是不建议留过长的头发,还是要以舒适为主。

写在最后:

说到底,“正月不剪头”,无非是一种迷信的形式罢了 ,不过由于时间较长,比较深入人心,现在的年轻人虽然不信为法条,但有时也需要为了家庭和睦而有所变通,否则很容易连亲戚都没得做。

不过,小孩子们可以“以此相要挟”,向舅舅多要一些红包,也是未尝不可的。

为什么说正月理发对舅舅不好?

民间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的俗谣,实际上,正月不剃头和舅舅的安危无关。这一习俗来源于清朝初年的“剃发令”。

汉族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头发这种东西是绝不能随便剪的。后满清入关,为加强统治,削弱汉族的反抗意志,接受汉人孙之獬(这汉奸,汉人何苦为难汉人呢)的建议,将汉族发式改为满族发式,这就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腥风血雨的“剃发易服”令。

正月不剃头,原来意思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一个月不剃头是缅怀过去。后来满族统治日久,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缅怀过去的“思旧”也变成谐音“死舅”了。剃头匠在一年里也有难得的一个月的休息时间。

社会 发展到现在,“正月不剃头”更多的成了博君一笑的存在,是遵守还是不遵守自由心证吧,别上纲上线了就行。

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这是一种习俗。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的剃头令。当时有些人思旧,故意不剃头,后来就变成习俗,取谐音“死舅”。

多少年来,为了过年时使人显得精精神神,清清爽爽,利利索索,美美丽丽,大家都在年前把家里彻底打扫一下,给自己购置一身新衣,同时也把头发理一下,现在该叫美发了。

新年新气象,美容配美发,新鞋配新袜,新了整一家。当然,有些惰性足的人抑或头发刚理不久的人,还有一些不太讲究体面的人和一些邋遢人,年前不愿去理发或美发的,这种现象,肯定不光影响个人形象,还影响了家庭形象和 社会 形象,所以人们总会劝说,并为了增强劝说效果,说正月剃头死舅。

虽然说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不乏美好愿望,所以一直传承。

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年新的伊始,既然新,就要彻头彻尾,完全彻底了,其他什么都新了,头是人身上最关键的部位,那就更应该新一下了。所以,最后不要让长头发过年,千万别盼死老舅!

俗话说“正月剪头发死舅舅”,为什么正月不能剪头发?

汉族男子自古以来就蓄发,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说,不敢损伤、妄动。剃头和剔命差不多。“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是也一种刑罚。三国时期,孟德割发代首就是明证。

到了清朝,统治者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剃头留辫子。满族人本是狩猎部族,为了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清入主中原后,强迫汉人剃发,扬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誓死斗争,死了许多人,最终还是被强迫剃发,都留“金钱鼠尾”了。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为了反抗满清统治,汉人造谣正月剃头死舅。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列祖列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我国古代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主持公道的人都是舅舅。

其实,“正月里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实际上是源自于一个“误解”。据考证,满清入关后,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就是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于是很多人把遵从传统文化习惯和怀念前明的情感结合起来,约定每到正月里每个人都不剃头,并把这一行动定名为“思旧”,意思是“思念过去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附会成了“死舅”,遂有了现在的民俗。

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随着社会逐渐发展,人们对“节俗”的传承应该有所选择,如今的人们应该与时俱进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过春节由“重仪式”向“重文化”转变,不要因为“误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正月剪头发真的会有不好的寓意吗?是不是真的会影响和舅舅的关系?

在我国有很多风俗与禁忌,例如正月里不能理头发,不然就会死舅舅。这个风俗简直让人毛骨悚然。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正月剪头发死舅舅是真的吗?快点随城市汇小编一起了解下正月为什么不能剪头发吧。

正月为什么不能剪头发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

正月剪头发死舅舅是真的吗

“正月里不剃头”与“死舅”这两件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究其源头,源于一种附会和误传。据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即说清军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而汉民则由于心怀故国,相约正月里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成为“思旧”。时间久了,“思旧”便谐音成了“死舅”,最终以讹传讹,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民间禁忌。

而“正月里不剃头”,还与古代汉人对头发的重视有关。《孝经》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古代汉人认为“头发”是父母给的,因此自己无权“处置”自己的头发,而头发也被认为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所以古代人常束发为髻。除非一个人看破红尘,要出家为僧为尼,才剃度,以表明自己不恋尘世的决心。而古代人不理发,也有缅怀祖宗的意味。古代人认为头发的重要性几乎和头颅相等的,因此“剃发”就是“剃头”,而今人管“剃头”“剃发”叫成“理发”,仅是整理头发而已,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理发”这件事的观念上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如此看来,“正月里不宜理发”深究起来,一半是传统的观念,一半是迷信的牵强附会。时至今日,已没有必要对“正月理发”与“死舅”的关联性做太多的考究。而从中医养生角度讲,正月里不理发是有其合理性的。《黄帝内经·素问》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也就是说,春天是万物萌发、推陈出新的时节,而不应该阻止新生事物的生长。对应到头发上,就是要让头发披散开来,任其自由生长,而不应该剪断,违逆春生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