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嗓子痰多,总要咳痰,介绍几个常见的中成药,帮你化痰祛湿

嗓子痰多?总要吐痰?如何祛痰呢?

很多人都受痰多的困扰,痰总困在嗓子中,总要吐痰,要解决痰多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中医道理,就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当我们饮食不规律,或者思虑太多,都会损伤脾,脾虚就会生湿生痰,痰湿多数都会聚集在肺里面,所以肺为储痰之器,因此,祛痰湿不光要调理肺,还要调理脾。

1、如果经常痰多,白痰为主,痰液比较清晰,推荐大家参考:

方案一: 二陈丸 —— 白痰多, 二陈丸是一个燥湿化痰的药物,尤其温化这种寒痰稀痰。

2、如果痰很多,而且还兼有肚子胀,那大家可以在配合平胃丸

方案二: 二陈丸+平胃丸 —— 痰多兼有胃胀 ,二陈丸加平胃丸就组成了二陈平胃丸,不仅可以化痰祛湿,温化痰饮,还能消腹胀。

3、如果经常白痰多,稀痰多,还兼有咳嗽、气喘,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一个橘红化痰颗粒,橘红化痰颗粒不仅可以去寒痰,稀痰,还能润肺止咳。

方案三: 橘红化痰颗粒 —— 白痰还兼有咳嗽

有的朋友会有疑问,痰液不是白色的,是黄色的,粘稠的,这种该怎么办呢?

4、如果有黄痰,还咳嗽,痰粘不容易咳出来。这种就可以参考一个橘红丸,来清化热毯。

方案四: 橘红丸 —— 黄痰兼有咳嗽,痰粘。

5、那最后,有的朋友会说,我主要是咽喉不利,不清爽,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大家可以参考金嗓利咽丸,不仅能化痰,还能利咽喉,疏肝理气。

方案五: 金嗓利咽丸 —— 痰多兼有咽喉不利

以上就是常见的痰多,咽喉不舒服的几种常见方案了,寒痰热痰都包括,希望对大脚有所帮助。

二、痰多吐不完?肺里有痰,分享两个中成药清热化痰

最近有朋友私信我说,嗓子里的痰每天都吐不完,吃了二陈丸刚开始有点用,过几天又不行了,甚至有上火的情况。

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并不复杂,只需四味药材,就是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现在很多健脾化痰、祛湿和中的方剂都是由二陈汤加减而来,就比如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等。

其实二陈丸是燥湿化痰的代表方, 只适合于脾湿引起的白痰。

这类人常见 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舌头齿痕重,苔白。

脾主运化,运化水湿,为水液代谢正常运转的枢纽。

而当脾脏虚弱的时候,运化水湿的功能就减弱了,就会导致水湿停滞。

水湿堆积在体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痰湿。

而痰湿滞留于各个脏腑中,便会造成对应脏腑的一些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胸闷、气喘、咳嗽、恶心、呕吐等情况。

注意:如果是 肺热引起的黄痰, 用二陈丸就不对症了,用了之后就会上火,或嗓子更干。

这个时候就要用 清热化痰 的方法了,具有代表的方子就是 清气化痰丸。

怎么判断自己是肺热呢?肺热的人痰湿黄色的而且很黏稠,卡在嗓子里,很难咳出, 舌红,舌苔发黄,小便也偏黄。

还有第二种情况用二陈丸也不对症,这种是由于 体弱脾胃运化失常, 容易出现饮食水谷停滞,聚生痰液。

痰液壅盛在肺脏后,气机失调,肺脏的宣降功能失常,就出现了 咳嗽喘逆、痰多胸胁痞满。

脾失健运,水谷停滞胃脘,就出现了饮食减少、难以消化等症状。

这个时候就要用 三子养亲汤 来温肺化痰,降气消痰,止咳平喘。

三子养亲汤是由 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 三味药组成。在众多化痰的方子中,它的特点就是降气。

气不顺,咳嗽,咳痰,咳出来的痰发白,不是那种黄黏痰,适合用它。

二陈丸只适合脾虚导致的白痰,如果是 肺热有黄痰且黏稠的,要用清气化痰丸, 脾胃失调引起的气逆咳嗽痰多就要用 三子养亲汤了。

下面重点讲一下 清气化痰丸

清代汪昂《医方集解》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痰在肺则咳。就是说痰若堵在肺系里面,就会引起咳嗽,另外,咳出的痰通常多为黄黏痰。

如果遇到咳嗽痰多,当然是应化痰止咳。不过对于化痰,首先要明确痰的寒热属性。

如果是清稀的白痰,往往说明肺中有寒,而我们刚刚提起的黄粘痰,这种通常是肺中有热引起的。当然寒痰时间久了可能是会化热的,与体质有关

对于体内不仅有热还有痰的这种情况,不仅需要化痰,还需要清热。

清气化痰丸, 该方出自《医方考》,是 由半夏、陈皮、枳实、茯苓、黄芩、胆南星、瓜蒌仁霜、杏仁和姜汁 组成。

这张方仍然是在我们前面讲的二陈汤的基础上变化而来,主要药物是胆南星和瓜蒌仁。

胆南星 苦寒,化痰力量较强, 瓜蒌仁 也就是瓜蒌子,既能够清化热痰,也有宽胸、除满作用,两药联合治疗痰热咳痰黄稠,针对性很强。

其次臣药是 黄芩、半夏。黄芩 擅长于清肺热、清上焦之热,能增强胆南星、瓜蒌仁的清化痰热的作用。

半夏 能够增加化痰的力量。这里半夏是温性的,但整个方剂是属于凉性的,大队的凉性药可以抑制半夏的辛温燥烈之性,突出了半夏的化痰力量。

另外还有三味药杏仁、枳实和陈皮。 杏仁 味苦性平,寒痰、热痰,各类痰它都可以使用,有化痰作用,擅长降气止咳。

陈皮 能够理气、化湿,有助于化痰。

枳实 可以降气导滞,枳实和陈皮结合,能增强理气作用。

最后还有一个辅料,是姜汁。 姜汁 可以散水,有助于消痰,还能防止胃气上逆,痰热可以引起呕恶,姜汁有和胃作用。

这样一个清气化痰丸,有 清热、化痰、止咳 的作用,对于肺中有热所导致的 咳嗽、痰多、痰黄粘稠、胸闷气喘 等情况有不错的效果。

都是痰多,证型不同方子也是不一样的,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如果辨证不对,药物再好也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

三、二陈丸主要作用和疗效是什么?

二陈丸为化痰和胃之剂,常用于治疗湿痰所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等病症。现

代药理研究发现,本方中陈皮含挥发油,不仅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液增多,有利于痰液排出,还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半夏主要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对咳嗽中枢和呕吐中枢均有抑制作用。甘草和茯苓相配伍,对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能抗溃疡和保护胃黏膜,诸药配合具有祛痰、镇咳、止吐、解痉、保肝、利胆、抑菌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能治疗多种病症。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咳声重浊、痰多黏稠或稠厚成块、气喘、胸闷

等症,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2.治疗胃炎:表现为呕吐痰涎、胸脘满闷不舒、纳呆乏力等症,服法同上。

3.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嗳气反酸等症,服法同

上。

4.治疗内耳性眩晕: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纳差乏力等症,服法同上。

5.治疗迁延性肝炎:表颈经常或反复出现疲乏、肝区痛、不想吃饭、腹胀等症,服法同上。

四、脾虚湿盛?肚子胀、痰多?几种健脾去湿的中成药告诉你如何区别

大家好,最近有许多朋友咨询脾虚的问题,让我看舌苔,舌头多数是胖大的,舌苔是厚腻的,有的黄,有的白,还有大便溏稀,肚子胀,经常不消化,口水多,这些都是消化方面的症状,消化问题归于中医五脏中的哪个脏腑呢?当然是脾啦!这种情况说明脾虚啦!脾虚也分好多种情况,脾虚湿盛,脾虚痰盛,脾虚气弱,脾虚生湿热等等。

先来说一下脾虚是怎么产生的?

大家记得,现代人,脾虚最大的一个原因出在饮食上面,吃得多,喜欢吃一类食物,饮食不规律,吃寒凉的多等等,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短期不会对脾胃产生很大的影响,脾胃有自我调节能力,长期下来,脾胃调节不动了,就出现慢性脾虚了,有的朋友会有疑问?马医生,为什么我的脾虚好得这么慢,大家明白了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脾虚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所以不会一下就好的。当然,中医认为,脾虚还与思虑过多,肝气乘脾等因素有关,所以我们平时要高兴,不郁闷,不生气,少生病。

那发现脾虚了,怎么办?今天教大家区分以下几个常见的健脾,去湿中成药。

1、四君子丸

四君子丸由白术、茯苓、人参、甘草组成,主要的作用就是健运脾胃,四个药都入脾,都能补脾气,茯苓还能淡渗利湿,还能安神。人参大补元气。所以,四君子丸主要就是一个健运脾胃的药,如果你消化不好,干吃不胖,面色萎黄,总感觉有气无力,舌头有齿痕,可以参考四君子丸。大家记住,四君子是一个补虚为主的中成药,补脾胃,补气。

2、二陈丸

二陈丸组成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二陈丸我们看和四君子是不是很像,差在半夏和陈皮上面,半夏燥湿化痰,陈皮化痰燥湿,可以理解成把补气的白术,人参换成了燥湿化痰的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能干什么来着?补气健脾、利湿安神,所以二陈丸就是一个健脾化痰,去湿为主的方子。对于脾虚腹胀,痰多,尤其是白痰,大便溏稀,皮肤油腻,舌头胖,有齿痕,苔白腻,是不是就很对症了?这种痰多一般不咳嗽,咳嗽多得一般不用这个,后面说。所以大家记住,脾虚,白痰多,就选二陈丸。

3、香砂六君子丸

香砂六君子丸组成是四君子丸加上半夏、陈皮,这个叫做六君子丸,六君子丸再加上木香和砂仁,才是香砂六君子丸,六君子丸大家看像什么?是不是四君子丸和二陈丸组合在一起了?对!六君子丸就是既有脾虚气不足,还有痰多,那就可以用六君子丸了。那什么情况用香六君子呢?木香是燥湿行气疏肝药,行气止痛,砂仁化湿作用很好,芳香化湿,所以我们看加上木香、砂仁化湿作用是不是就很强了。大家看,香砂六君子丸就是既能健脾补气,又能化痰,还能祛湿,脾胃虚弱的乏力,气短,萎黄乏力,痰湿重的白痰多,皮肤油腻,大便溏稀,湿气重的头蒙,汗多、胀气等,就选择香砂六君子丸了。

4、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都有什么组成呢?由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砂仁、薏苡仁、桔梗组成。这里面多了扁豆、莲子、薏苡仁、桔梗,我们看扁豆、莲子、薏苡仁都是入脾经的,大家看,这几个都是去湿作用很强的药,所以能去湿,利小便,实大便,止泄泻。因此,大家记住,参苓白术散也是健运脾胃,但是它去湿止泻,止泻的效果很好,大便很稀,里面不消化的食物很多这种情况,那这个参苓白术散更适合。

5、橘红丸

橘红丸里面成分就是很多了,和前面治的证也不一样了。治有痰,咳嗽比较多的情况,白痰,黄痰都可以,黄痰效果更好,里面药味很多,就不给大家展开了,有兴趣大家可以自己搜索看一下。

总结一下:

脾虚为主,不消化,胀气,吸收不好,面色萎黄——四君子丸

脾虚还有痰,痰为主,白痰多,皮肤油腻——二陈丸

脾虚痰湿都有,还有很明显的胀气——香砂六君子丸

脾虚,消化不好,尤其是经常大便稀——参苓白术散

痰多,还兼有咳嗽,不论白痰黄痰,尤其是黄痰——橘红丸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的分享了,大家可以做个参考,中医要辩证论治,不然适得其反,大家一定要在中医大夫的辩证下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