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庚是中国古代对哪一颗行星的称呼

金星的别名

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金星”、“太白”、“启明”。八大行星之一,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美神。

扩展资料

星体观测:

在太空探测器探测金星以前,有的天文学家认为金星的化学和物理状况和地球类似,在金星上发现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还大。1950年代后期,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第一次观测了金星的表面。从1961年起,苏联和美国向金星发射了30多个探测器,从近距离观测,到着陆探测。

金星的轨道比水星的要大。当进行处于西方(在太阳之右)或东方(在太阳之左)的最大距角时,看起来它距太阳比水星距太阳远一倍。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之一,观察它的最佳时间可能是当太阳恰好位于地平线以下的时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星

二、长庚是中国古代哪一个行星?

长庚是中国古代对金星的称呼。傍晚时叫长庚,早晨时叫启明,是一颗星。

庚星又叫启明星,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金星”。每天傍晚太阳落山,因为它出来的比太阳早、“启明”,所以又叫启明星。金星,八大行星之一。金星比太阳落得晚,西南方就会出现一颗很亮的星、“太白”,所以叫长庚星日旦出。

由于金星分别在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天空,中国古代称它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中国史书上则称晨星为“启明”,昏星为“长庚”。古代的占星家们一直认为存在着两颗这样的行星,于是分别将它们称为“晨星”和“昏星”。

金星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二颗行星,轨道公转周期为224.7天,没有天然的卫星。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明星或大嚣,早晨出现于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于西方称长庚。

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太白为白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金星。英文名称源自罗马神话的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仅次于月球,是第二亮的天体,视星等可以达到-4.7等,足以在地面照射出影子。由于金星是在地球内侧的内行星,它永远不会远离太阳运行:它的离日度最大值为47.8°。金星是一颗与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常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

它有着四颗类地行星中最浓厚的大气层,其中超过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气压力是地球的92倍。其表面的平均温度高达735 K(462 °C),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阳的水星还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