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部关于外星人的电影

火星人攻击地球

【电影名称】 火星人攻击地球 (Mars Attacks)

【主要演员】 杰克·尼科尔森 皮尔斯·布鲁斯南 安妮特·贝宁 丹尼·德·维托

【导 演】 蒂姆伯顿

【类 别】 动作/喜剧/科幻

【片 长】 106 Min

【导演简介】

蒂姆·伯顿出生于1958年8月25日,从小由于受到良好的“照顾”而拥有封闭和孤独的童年生活于是,小伯顿一直沉迷于个人世界,喜欢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后来,他在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在得到迪斯尼公司赞助给年轻动画人的一笔奖学金后,他从此开始正式学习和从事动画工作。他最初为迪斯尼公司的《狐狸与猎犬》之类的主流电视动画片工作,但这些并不能发挥他特异的个人灵感的优势,于是迪斯尼给他一定的自由,让他从事自己的项目。

八十年代早期,伯顿先后搞出两部短片,《文森特》和《弗兰肯维尼》,一部是对恐怖片演员文森特的致敬,一部是《弗兰肯斯坦》的儿童改编本。从题材上就可以看出伯顿动画实验短片的倾向,但这些早期作品太过显露伯顿的个人趣味和品质,最初被认定不适合儿童观看,并被永远禁放。但保罗·鲁本斯(又名:Pee Wee Herman)慧眼独具,看出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具有良好的潜质,就请他制作了一部成本稍高的《大冒险》。这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影片,而且在票房上也获得很大的成功。于是,伯顿开始成为好莱坞引人注目的新派导演。紧接着,他执导了一部超自然喜剧片《甲虫汁》,这部怪异而前卫的影片再次使得观众和影评家对这位年轻的导演另眼相看,也使他在动漫画一类影片制作者行列中脱颖而出。

1989年,而立之年的蒂姆伯顿获得一个开拓事业的大好机会,得以执导大制作影片《蝙蝠侠》。这是一部根据同名畅销漫画改编的超现实风格的娱乐片,漫画风格和超现实的影片世界为伯顿提供了驰骋想象力的最好空间。但好莱坞多年不变的原则是,预算越大,影片受到的牵制越多。这部影片中伯顿的个人风格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突出,但无论如何这仍然是一部打上伯顿标签的诡异阴暗的电影,在一向明朗的好莱坞卖座片中具有一种非同一般的风格和影调。这部影片在票房上也获得极大的成功。 1990年,借着上部影片的成功的东风,伯顿又拍摄了诡异与浪漫相融合的影片《剪刀手爱德华》。影片讲述的是长着剪刀手、披着凌乱的长发的“科学怪男孩”与有爱心的普通小姑娘的一段浪漫感人的童话故事。这是他最好看、最著名、也最明朗的早期作品,虽然主角爱德华造型怪异甚至有点可怕,但影片散发出的欢快与浪漫也是突出的。在这部影片的拍摄中,他也和影片男主演约翰尼·戴普建立和发展了一种富于成效的工作关系。

1992年,他又完成了“蝙蝠侠”第二集《蝙蝠侠归来》。由于第一集的成功,伯顿有了更多的自由处理自己的影片。于是,这部影片的调子比第一集更加阴暗低沉,以至招来华纳公司的不满,但好在影片卖座还算不错。

1993年,一部与众不同的的动画长片《怪诞城之夜》问世。这又是伯顿延续自己动画事业的成功“战役”。虽然他只是作为故事和制片出现在演职员表里,但影片被冠名为“蒂姆·伯顿的怪诞城之夜”,显然是打上伯顿烙印,甚至是把伯顿风格贯彻到底的一部影片。

1994年,蒂姆·伯顿带着缅怀与敬意,完成了以一个好莱坞传奇默片导演生平为题材的传记影片《艾德·伍德》。这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恐怖默片导演,他的生活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声名狼藉,但在影片中伯顿强调的是他独特的个人想法和对电影的执着追求。从影片结尾处一段艾德·伍德生活纪录片的播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得到了伯顿的同情与理解,甚至某种程度的赞赏。富于煽动力的影片也使观众对伍德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影片在美国的票房和评论并不好,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很具个人色彩和感情的影片,并入围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1995年,伯顿监制了影片“蝙蝠侠”系列的第三集《永远的蝙蝠侠》,伯顿和华纳公司的不愉快使他没有继续完成自己的系列。蒂姆伯顿在1996年执导了一部外星题材的科幻片《火星人攻击地球》,这部超现实的影片使他可以再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怪异的外星形象、近乎闹剧的情节构思令这部影片与同类题材的其他影片显现出不同的质感。

在沉寂了几年之后,1999年,伯顿执导了一部古装影片《无头骑士》,这又是一部充满阴暗想象力的超现实影片。片中伯顿仿佛故意在和观众开着实在有伤大雅的玩笑,人头像瓜果一样被砍下,妇女、小孩无一幸免。而伯顿也不去玩弄紧张恐怖,只是悠闲自得地向观众的忍受能力挑逗着。除了主人公以外,所有人的被杀似乎都是无所谓的,理所当然的,既不用你紧张也不用你兴奋。这就是伯顿式的“黑色”玩笑。而在这部发生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影片结尾,伯顿一扫影片中的恶作剧式的玩笑,而是充满温情和希望的向正在二十一世纪门槛上的观众致意。

2000年,伯顿将有一部《电眼人》(X: The Man with the X-Ray Eyes)献给观众,相信我们届时又将再次被伯顿世界的“黑色”想象力所征服。

蒂姆·伯顿 Tim Burton

演员 cast

1 The 78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6) ..... Himself - Nominee: 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2 3rd Irish Film and Television Awards (2005) ..... Himself

3 Venecia 2005: Crónica de Carlos Boyero (2005) ..... Himself

4 The Many Faces of Catwoman (2005)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5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The Gathering Storm (2005) ..... Himself

6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The Legend Reborn (2005) ..... Himself

7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The Road to Gotham City (2005) ..... Himself

8 Ray Harryhausen: The Early Years Collection (2005) .....

9 The Wonderful World of Roald Dahl (2005) ..... Himself

10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Dark Side of the Knight (2005) ..... Himself

11 Super Secret Movie Rules: Disaster Movies (2004) ..... Himself (Director)

12 Pie Plates Over Hollywood (2004)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13 Mario Bava: Operazione paura (2004) ..... Himself

14 Super Secret Movie Rules: Superheroes (2003) ..... Himself

15 De Superman à Spider-Man: L'aventure des super-héros (2002) ..... Himself

16 The Making of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 Himself

17 Mario Bava: Maestro of the Macabre (2000) ..... Himself

18 Sleepy Hollow: Behind the Legend (2000) ..... Himself

19 "A-Z of Horror" (1997) ..... Himself

20 Masters of Illusion: The Wizards of Special Effects (1994) ..... Himself

21 A Century of Cinema (1994) ..... Himself

22 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 Special Edition (1994) ..... Interview

23 The Bat, the Cat, and the Penguin (1992) ..... Himself

24 单身一族 Singles (1992) ..... Brian

25 Luau (1982) ..... The Supreme Being/Mortie

导演 director

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

2 僵尸新娘 Corpse Bride (2005) .....

3 大鱼老爸 Big Fish (2003) .....

4 决战猩球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

5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

6 断头谷 Sleepy Hollow (1999) .....

7 火星人玩转地球 Mars Attacks! (1996) .....

8 艾德·伍德 Ed Wood (1994) .....

9 蝙蝠侠归来 Batman Returns (1992) .....

10 剪刀手爱德华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

11 蝙蝠侠 Batman (1989) .....

12 阴间大法师 Beetle Juice (1988) .....

13 荒唐小混蛋奇遇记 Pee-wee's Big Adventure (1985) .....

14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1985) .....

15 Frankenweenie (1984) .....

16 "Faerie Tale Theatre" (1982) .....

17 Vincent (1982) .....

18 Luau (1982) .....

19 Hansel and Gretel (1982) .....

20 Stalk of the Celery (1979) .....

21 The Island of Doctor Agor (1971) .....

编剧 writer

1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

2 Lost in Oz (2000) ..... story (pilot)

3 圣诞夜惊魂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 ..... (story and characters)

4 剪刀手爱德华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 (story) &

5 "Beetlejuice" (1989) ..... creator

6 阴间大法师 Beetle Juice (1988) ..... story (uncredited)

7 Frankenweenie (1984) ..... idea

8 Vincent (1982) .....

9 Luau (1982) .....

10 Hansel and Gretel (1982) ..... idea

11 Stalk of the Celery (1979) .....

12 The Island of Doctor Agor (1971) .....

制片 producer1 9 (2007) ..... producer

2 僵尸新娘 Corpse Bride (2005) ..... producer

3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 producer

4 Lost in Oz (2000) ..... executive producer

5 飞天巨桃历险记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1996) ..... producer

6 火星人玩转地球 Mars Attacks! (1996) ..... producer

7 永远的蝙蝠侠 Batman Forever (1995) ..... producer

8 Cabin Boy (1994) ..... producer

9 艾德·伍德 Ed Wood (1994) ..... producer

10 圣诞夜惊魂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 ..... producer

11 蝙蝠侠归来 Batman Returns (1992) ..... producer

12 "Family Dog" (1992) ..... executive producer

13 剪刀手爱德华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 producer

14 "Beetlejuice" (1989) ..... executive producer

15 Luau (1982) ..... producer

16 Stalk of the Celery (1979) ..... producer

造型设计 production designer1 Vincent (1982) .....

艺术指导 art department1 黑神魔 The Black Cauldron (1985) ..... conceptual artist (uncredited)

2 Frankenweenie (1984) ..... storyboard artist

全体团队 crewmembers1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 extra special thanks

2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Dark Side of the Knight (2005) ..... archive source

3 "Family Dog" (1992) ..... design consultant

4 "Family Dog" (1992) ..... character designer (uncredited)

5 "Beetlejuice" (1989) ..... developed by

6 "Amazing Stories" (1985) ..... character designer (episode "Family Dog")

7 仪器 Tron (1982) ..... animator

8 狐狸与猎狗 The Fox and the Hound (1981) ..... animator

9 Stalk of the Celery (1979) ..... animator

【剧情简介】

一次,“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有许多飞碟正向美国驶来, 它们被估计是来自火星的。 科学家、军事家们因此而聚集在白宫,最终总统决定把这一消息公布于众。果然,看了总统的电视讲话后,公众哗然。 根据有关资料,太空学教授分析得出火星人的来访是和平友好的。同样,针对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公众中也有人认为火星人是来拯救地球的。据仪器推测,火星人将在内华达州的巴林降落,于是总统命令大批军队到巴林列队欢迎火星人。

果然,一个飞碟戴着火星人来到了地球,他们身材矮小,脑袋硕大,模样丑陋且只会发出令人费解的“嘎嘎”声。通过机器的现场翻译,人们了解到火星人确是和平而来。兴奋的人群中有人还当场放飞了一只白鸽,不料火星人突然间举枪杀死了鸽子并出乎意料地枪杀了美国将军。原来是机器翻译错误,火星人讲的竟是一种反话,他们的“和平”意即“战争”。这些“和平使者”大开杀戒后,扬长而去。

看到电视镜头里的残况,人们震惊了。解剖了一个火星人后,教授建议与火星人进行联络并认为它们会向地球道歉。不久,火星大使来到了国会,突然间却又拿起武器杀死了所有议员并劫走了教授。世人终于清醒了,认识了火星人侵略真相的总统再次发表了电视讲话。 狡猾的火星人又打扮成靓女,好色的总统新闻秘书果然中计,带“她”进入了白宫。不久,那个火星人试图谋杀总统夫妇,幸好总统的侍卫及时赶到,才保全了总统的性命。

恼怒的火星人原形显露,竟出动大批人马疯狂进攻地球。 他们乱闯白宫, 摧毁城市,枪杀无辜。无奈,总统只能命令动用核子力量,但巨大的能量反被外星人吸收。 眼睁睁地看着火星人横行霸道, 世人陷入了无奈……

====================================

★新闻:火星人攻击地球

【《火星人攻击地球》:1938年引起恐慌的广播剧】

这一事件成了新闻史上有名的恶作剧,但也进一步点燃了人类对“外星人”五味杂陈的“兴趣”。

1938年10月30日,万圣节的前一天,亨利·布罗文斯基正在去华盛顿与女友会面的路上。他的女友住在华盛顿的亚当斯·摩根公寓。

在路上,当他打开收音机的时候,这位当时25岁的法学院学生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巨大的陨星落到了新泽西的一个农场里,纽约正面临火星人的进攻!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恶作剧。”现年92岁高龄的布罗文斯基回忆道。

但是其他的人并没有这样想。当他来到公寓里的时候,他的女友“吓坏了,相信广播里说的一定是真的。”成千上万的人相信,他们正在面临来自火星人的攻击,人们惊恐万状,向报社、广播电台和警察局询问该如何逃生,该怎样预防来自外星人的袭击,电话都打暴了。

“我的天,有个东西正在爬出太空船!”

其实,当晚人们听到的这个消息是假的,它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根据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星际战争》改编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只不过,广播剧运用了逼真的音响效果,被一个名为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1915-1985)的演员和他所在的水银剧团(MercuryTheater group)演播得绘声绘色。

通常,广播剧播出10分钟之后会播放一段音乐休息一下,但是,当天的音乐被“突发新闻”取代了:一个天文学家(由奥森·威尔斯扮演)证实,可以观测到火星上有几个很显眼的爆炸产生的“白色炽热气团”。

紧接着,新闻称:一个“巨大的燃烧的物体”已经降临到了新泽西附近的一个农场,播音员还以记者的口吻描述说,他看见了火星人正从一个太空船里爬出来。

“我的天,有个东西正在爬出太空船!”播音员在做“现场报道”:“他身上闪着光泽,就像湿漉漉的皮毛发出的光泽。啊,他的脸,……简、简直是难以形容!”

1938年,全世界笼罩在第二次世界的阴影里,而《火星人入侵地球》所用的手法———急促的、喘着气的报道,同一个月前报道“慕尼黑危机”时的方式一模一样。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传播学教授麦克尔·赫密斯说道,“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年代,人们会想,‘战争的威胁可以来自各个大洲,当然也可能来自太空。’”

【恶作剧成了头版要闻】

第二天,这个节目成了报上的头版新闻,把希特勒也挤走了。请看如下标题:电台制造战争,惊动全国;电台宣布“火星人进攻地球”;全国大恐慌,有如狂潮突起。

而《纽约时报》在头版的报道中描述了头一天听众的恐慌:“极度恐慌的听众塞满了道路,有的藏在地窖里,我在枪中装满子弹。

在纽约的一个街区,20多个家庭中的人们都冲出房门,他们用湿毛巾捂住脸,以防止吸入火星人的‘毒气’。”

据普林斯顿大学事后调查,整个国家约有170万人相信这个节目是新闻广播,约有120万人产生了严重恐慌,要马上逃难。实际上,广播剧播出时,开始和结尾都声明说这只是一个改编自小说的科幻故事,在演播过程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曾4次插入声明。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该节目会对听众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这个闹剧的始作俑者、时年23岁的奥森·威尔斯自然备受谴责。后来,他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公众道了歉。

“我们再也不会这样做了”,他说,“我们原想,听到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消息后,人们一定只会感到无聊。”这一事件成了新闻史上一个有名的恶作剧,但也进一步点燃了人类对“外星人”五味杂陈的“兴趣”。

从“火星人入侵地球”说起

文/谭峰

“ 火星人入侵 地球”,现如今听起来的天方夜谭,在上个世纪居然掀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1938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在深夜播放了一个广播剧《 火星人入侵 地球》。这一广播剧是根据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G.威尔斯(Herbert G. Wells)1898年的科幻作品《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改编而成的。

这部科幻作品又被后人称为《宇宙战争》《星际战争》,作者威尔斯描写的场景发生在19世界。那时,火星即将灭亡,火星人开启了探寻地球之旅。他们对英国发动战争,进而希望统治全世界。作者以目击者的角度描写了人类对火星人的反击,由于火星 科技 远远大于地球人,他们一度成为战争的“赢家”。就在火星人马上主宰地球万物的时候,他们“不幸”受到了地球上细菌的感染而全部消亡。

和原版小说比起来,改编的广播剧因为水银剧团(Mercury Theater Group)演员奥森·威尔斯(Orsen Wells)倾情并茂地演绎,给人一种逼真的现场感。这让原本就很有感染力的科幻情结,经由精湛音效技艺的发挥显得更具股蛊惑性了。

1938年正值二战期间,火星爆炸的“天灾”加上战争爆发的“人祸”,让人们不寒而栗。更为甚者,《 火星人入侵 地球》的广播剧采用急促的、恐慌的表演方式与一个月前报道“慕尼黑危机”(the munich crisis)时,如出一辙。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样的“假戏”时时会在现实中上演。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27年1月创办于芝加哥,1941年开播电视节目。在其起步的近15年的时间中,这家媒体便是用广播这样的媒介方式来支撑自己的“关注流量”。逐渐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基于这样的“流量”,一跃升级为美国五大五大网络公司之一,与其他四家媒介巨头美国广播公司(ABC)、全国广播公司(NBC)、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和有线新闻网(CNN)相提并论。

CBS走的路线就是借势而为,制造噱头,无中生有之中实现了假戏真做的效果。这就让人们开启了“好奇模式”,为何听起来很不靠谱的消息,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真的一样。

传播学中有个著名的“魔弹论”,认为媒体传播的信息如同发出去的子弹,接触媒介的听众或观众,就像被射中的靶子似的应声而倒。因为这些受众在关键时刻自觉地“中断”了自己的认知系统 ,而是更愿意相信媒体蓄势待发的消息来源。

“魔弹论”的前提是“孱弱的受众”。在媒体眼里,受众都是没有判断能力的易宰“羊羔”,他们成为了狂轰滥炸信息子弹的“替罪羊”。这种弱势的状况,甚至与受众所受的教育、所处的地位,毫无关联。媒体的危言诳语顺势而为,集中起来营建虚拟的话语生态,分散着的受众无暇彼此统一的意见,这事实上挪占了受众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其他媒体一样,都在做着一个精美的议题设置工程。他们一方面把恐慌、压抑的故事情节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将一种莫须有的气氛营造到极致。另一方面,他们又把科幻故事中的浪漫、遐想的空间尽力地压缩殆尽,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相信设置的场域,而放弃了对科幻本身的探究和追随,受众对消息接受的地位由主动沦为被动。

魔弹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但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就完全无以适用呢?这其实取决于受众自身所形成的媒介素养。简单而言,媒介素养就是受众要养成一种面对各种媒介形态独立思考的思辨能力。尤为强调的是,这种思辨能力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媒,还包括现如今方兴未艾的自媒体。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大行其道,受众在接受多元信息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窄化”现象,这被视为受众意识到苏醒和独立。但是,受众群体所固有的分散性和盲目性,并未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而使越来越专业化的受众出现了一种信息接受的悖论,即越专业,越封闭。因为对信息收发的过度精细,而疏忽别的领域。这也被学者认定为“网络巴尔干化”危机。

“网络巴尔干化”,这个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歇尔·范阿尔斯泰恩和埃里克·布林约尔松于1997年共同提出的,是指互联网分裂成无数小群体,各群体的成员几乎总是在网上阅读或传播仅吸引本群体成员的材料。

网络时代的受众非但没有形成包罗万象的信息体系,反倒因为网络的存在使他们的交流出现了某种“认同断层”,形成了一种“信息茧房”。每个种类的受众沉浸在这种茧房里难以自拔,形成了小众性的思维习性和看待事物的刻板观念。

越是在信息畅通无阻的时代,人们的头脑其实越是刻板和封闭的。这样的“互联网悖论”就越是要求我们每个人跳出“信息茧房”的诱惑,跳出自己信息的“舒适圈”,去尝试了解不一样的风景,积淀林林总总的知识构架,培养独立思辨的习惯和能力。如此,诸如“火星人到访”的奇谈怪论才不会像子弹一样直中靶心,谣言更不会风云四起。

版权有限,关注无限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问题请联系。

求一部电影,谢谢!

【电影名称】 火星人攻击地球 (Mars Attacks)

【类 别】 动作/喜剧/科幻

【片 长】 121 Min

[编辑本段]演职人员

【导 演】 蒂姆·伯顿

【主要演员】

杰克·尼克尔森 (Nicholson Jack)

皮尔斯·布鲁斯南(Brosnan Pierice)

安妮特·贝宁 Bening, Annette

丹尼·德·维托 De Vito Danny

迈克尔·J·福克斯 Fox Michael J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格伦·克洛斯 Glenn Close

帕姆·格里尔 Pam Grier

萨拉·杰西卡·帕克 Sarah Jessica Parker

【编 剧】

Jonathan Gems ....(screenplay)

Len Brown ....(trading card series) &

Woody Gelman ....(trading card series) &

Wally Wood ....(trading card series) &

Bob Powell ....(trading card series) &

Norman Saunders ....(trading card series) (as Norm Saunders)

Jonathan Gems ....(screen story)/(screenplay)

[编辑本段]剧情概要

一次,“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有许多飞碟正向美国驶来, 它们被估计是来自火星的。科学家、军事家们因此而聚集在白宫,最终总统决定把这一消息公布于众。果然,看了总统的电视讲话后,公众哗然。 根据有关资料,太空学教授分析得出火星人的来访是和平友好的。同样,针对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公众中也有人认为火星人是来拯救地球的。据仪器推测,火星人将在内华达州的巴林降落,于是总统命令大批军队到巴林列队欢迎火星人。

果然,一个飞碟戴着火星人来到了地球,他们身材矮小,脑袋硕大,模样丑陋且只会发出令人费解的“嘎嘎”声。通过机器的现场翻译,人们了解到火星人确是和平而来。兴奋的人群中有人还当场放飞了一只白鸽,不料火星人突然间举枪杀死了鸽子并出乎意料地枪杀了美国将军。原来是机器翻译错误,火星人讲的竟是一种反话,他们的“和平”意即“战争”。这些“和平使者”大开杀戒后,扬长而去。

看到电视镜头里的惨况,人们震惊了。解剖了一个火星人后,教授建议与火星人进行联络并认为它们会向地球道歉。不久,火星大使来到了国会,突然间却又拿起武器杀死了所有议员并劫走了教授。世人终于清醒了,认识了火星人侵略真相的总统再次发表了电视讲话。 狡猾的火星人又打扮成靓女,好色的总统新闻秘书果然中计,带“她”进入了白宫。不久,那个火星人试图谋杀总统夫妇,幸好总统的侍卫及时赶到,才保全了总统的性命。

恼怒的火星人原形显露,竟出动大批人马疯狂进攻地球。 他们乱闯白宫, 摧毁城市,枪杀无辜。无奈,总统只能命令动用核子力量,但巨大的能量反被外星人吸收。 眼睁睁地看着火星人横行霸道, 世人陷入了无奈……

[编辑本段]影片评析

《火星人攻击地球》一片以浓郁的科幻气息和内蕴的反讽意味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

该片导演是以拍摄科幻题材闻名的蒂姆·伯顿,天真神奇的童话世界再加上阴森恐怖的视觉造型,是其一惯使用的电影元素。在这部影片中,蒂姆·伯顿处心积虑,再次编织了一个极富幻想色彩却又令人战粟的故事。由于翻译错误,天真的地球人竟把入侵的外星人当作和平使者款待,结果遭杀身之祸、灭顶之灾。为了加强视觉刺激和心理冲突,该片制作者在特技制作上可谓真是惨淡经营了。那些头大身小,样貌丑陋,只会发出单调的“嘎嘎”声的火星人造型以及诸多的枪杀场面和城市被毁场舭,看了令人惊叹、寒颤,这与该片高容量的视觉特技是分不开的。荒诞奇怪的情节和触目惊心的场舭正是号称“鬼才”的添·布顿的拿手好戏。

当然,《火星人攻击地球》除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外,它也鲜明地表现了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富有启迪意义,应该说该片是一部表达了反建制主题的影片。 戏中所有被火星人用死光枪杀死的人物,全是政府要员、高官或大商人,美国总统、法国总理,白宫、白金汉宫等都被火星人炸得体无完肤。相反一些平民百姓就不会在画面中被火星所杀,其中尤以两名黑人儿童在白宫勇夺火星人的死光枪并用之来保护鼎鼎大名的美国总统的场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到了建制中人的无能和年轻人的力量。此外,那些火星人的奸险性格其实也反映着现实人物的某些丑陋嘴脸,他们时常以趣怪的面容打着伪善的幌子欺骗人心,却总是趁人不备置之死地而后快。当然,这些狡诈、凶残的火星人最终免不了恶报,消灭他们的敌人不是坦克,也不是核弹,不是金钱亦不是科技而是纯真老歌及一颗互相帮助的心。老拳王以一敌百及乖孙勇救祖母而幸免于难,祖母用老音乐的频率令火星人的脑袋爆裂都反映了导演对纯真、简单的美好天性的向往和爱慕。

另外,该片可谓明星荟萃,积·尼高逊、皮尔斯·布鲁斯南、丹尼·德·维托、格莲·高丝等联袂登如, 共同为观众演绎了这个富有反讽意味的荒诞故事。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火星人攻击地球》:1938年引起恐慌的广播剧】

这一事件成了新闻史上有名的恶作剧,但也进一步点燃了人类对“外星人”五味杂陈的“兴趣”。

1938年10月30日,万圣节的前一天,亨利·布罗文斯基正在去华盛顿与女友会面的路上。他的女友住在华盛顿的亚当斯·摩根公寓。

在路上,当他打开收音机的时候,这位当时25岁的法学院学生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巨大的陨星落到了新泽西的一个农场里,纽约正面临火星人的进攻!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恶作剧。”现年92岁高龄的布罗文斯基回忆道。

但是其他的人并没有这样想。当他来到公寓里的时候,他的女友“吓坏了,相信广播里说的一定是真的。”成千上万的人相信,他们正在面临来自火星人的攻击,人们惊恐万状,向报社、广播电台和警察局询问该如何逃生,该怎样预防来自外星人的袭击,电话都打暴了。

“我的天,有个东西正在爬出太空船!”

其实,当晚人们听到的这个消息是假的,它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根据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星际战争》改编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只不过,广播剧运用了逼真的音响效果,被一个名为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1915-1985)的演员和他所在的水银剧团(MercuryTheater group)演播得绘声绘色。

通常,广播剧播出10分钟之后会播放一段音乐休息一下,但是,当天的音乐被“突发新闻”取代了:一个天文学家(由奥森·威尔斯扮演)证实,可以观测到火星上有几个很显眼的爆炸产生的“白色炽热气团”。

紧接着,新闻称:一个“巨大的燃烧的物体”已经降临到了新泽西附近的一个农场,播音员还以记者的口吻描述说,他看见了火星人正从一个太空船里爬出来。

“我的天,有个东西正在爬出太空船!”播音员在做“现场报道”:“他身上闪着光泽,就像湿漉漉的皮毛发出的光泽。啊,他的脸,……简、简直是难以形容!”

1938年,全世界笼罩在第二次世界的阴影里,而《火星人入侵地球》所用的手法———急促的、喘着气的报道,同一个月前报道“慕尼黑危机”时的方式一模一样。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传播学教授麦克尔·赫密斯说道,“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年代,人们会想,‘战争的威胁可以来自各个大洲,当然也可能来自太空。’”

【恶作剧成了头版要闻】

第二天,这个节目成了报上的头版新闻,把希特勒也挤走了。请看如下标题:电台制造战争,惊动全国;电台宣布“火星人进攻地球”;全国大恐慌,有如狂潮突起。

而《纽约时报》在头版的报道中描述了头一天听众的恐慌:“极度恐慌的听众塞满了道路,有的藏在地窖里,我在枪中装满子弹。

在纽约的一个街区,20多个家庭中的人们都冲出房门,他们用湿毛巾捂住脸,以防止吸入火星人的‘毒气’。”

据普林斯顿大学事后调查,整个国家约有170万人相信这个节目是新闻广播,约有120万人产生了严重恐慌,要马上逃难。实际上,广播剧播出时,开始和结尾都声明说这只是一个改编自小说的科幻故事,在演播过程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曾4次插入声明。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该节目会对听众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这个闹剧的始作俑者、时年23岁的奥森·威尔斯自然备受谴责。后来,他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公众道了歉。

“我们再也不会这样做了”,他说,“我们原想,听到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消息后,人们一定只会感到无聊。”这一事件成了新闻史上一个有名的恶作剧,但也进一步点燃了人类对“外星人”五味杂陈的“兴趣”。

关于1930年火星人攻击地球这条假新闻的具体情况

《火星人入侵地球》:1938年引起恐慌的广播剧

这一事件成了新闻史上有名的恶作剧,但也进一步点燃了人类对“外星人”五味杂陈的“兴趣”。

1938年10月30日,万圣节的前一天,亨利·布罗文斯基正在去华盛顿与女友会面的路上。他的女友住在华盛顿的亚当斯·摩根公寓。

在路上,当他打开收音机的时候,这位当时25岁的法学院学生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巨大的陨星落到了新泽西的一个农场里,纽约正面临火星人的进攻!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恶作剧。”现年92岁高龄的布罗文斯基回忆道。

但是其他的人并没有这样想。当他来到公寓里的时候,他的女友“吓坏了,相信广播里说的一定是真的。”成千上万的人相信,他们正在面临来自火星人的攻击,人们惊恐万状,向报社、广播电台和警察局询问该如何逃生,该怎样预防来自外星人的袭击,电话都打暴了。

“我的天,有个东西正在爬出太空船!”

其实,当晚人们听到的这个消息是假的,它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根据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星际战争》改编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只不过,广播剧运用了逼真的音响效果,被一个名为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1915-1985)的演员和他所在的水银剧团(MercuryTheater group)演播得绘声绘色。

通常,广播剧播出10分钟之后会播放一段音乐休息一下,但是,当天的音乐被“突发新闻”取代了:一个天文学家(由奥森·威尔斯扮演)证实,可以观测到火星上有几个很显眼的爆炸产生的“白色炽热气团”。

紧接着,新闻称:一个“巨大的燃烧的物体”已经降临到了新泽西附近的一个农场,播音员还以记者的口吻描述说,他看见了火星人正从一个太空船里爬出来。

“我的天,有个东西正在爬出太空船!”播音员在做“现场报道”:“他身上闪着光泽,就像湿漉漉的皮毛发出的光泽。啊,他的脸,……简、简直是难以形容!”

1938年,全世界笼罩在第二次世界的阴影里,而《火星人入侵地球》所用的手法———急促的、喘着气的报道,同一个月前报道“慕尼黑危机”时的方式一模一样。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传播学教授麦克尔·赫密斯说道,“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年代,人们会想,‘战争的威胁可以来自各个大洲,当然也可能来自太空。’”

恶作剧成了头版要闻

第二天,这个节目成了报上的头版新闻,把希特勒也挤走了。请看如下标题:电台制造战争,惊动全国;电台宣布“火星人进攻地球”;全国大恐慌,有如狂潮突起。

而《纽约时报》在头版的报道中描述了头一天听众的恐慌:“极度恐慌的听众塞满了道路,有的藏在地窖里,我在枪中装满子弹。

在纽约的一个街区,20多个家庭中的人们都冲出房门,他们用湿毛巾捂住脸,以防止吸入火星人的‘毒气’。”

据普林斯顿大学事后调查,整个国家约有170万人相信这个节目是新闻广播,约有120万人产生了严重恐慌,要马上逃难。实际上,广播剧播出时,开始和结尾都声明说这只是一个改编自小说的科幻故事,在演播过程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曾4次插入声明。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该节目会对听众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这个闹剧的始作俑者、时年23岁的奥森·威尔斯自然备受谴责。后来,他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公众道了歉。

“我们再也不会这样做了”,他说,“我们原想,听到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消息后,人们一定只会感到无聊。”这一事件成了新闻史上一个有名的恶作剧,但也进一步点燃了人类对“外星人”五味杂陈的“兴趣”。

整个故事的全过程,还有奥森·威尔斯本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