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年有四个季度,这“四个季度”,它们分别是哪几个月?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1、第一季度:1月-3月
2、第二季度:4月-6月
3、第三季度:7月-9月
4、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实际上严格的划分应该为:(按照中国的纬度)
1、第一季度:3-5月(春季)
2、第二季度:6-8月(夏季)
3、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4、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扩展资料:
一、四季形成原因
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
二、地理现象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年四季
二、预备党员每个季度思想汇报怎样划分时间段/ 比如哪个月到哪个月是第一季度?
12月~次年3月算第一季度;
3月~6月第二季度;
6月~9月第三季度;
9月~12月第四季度。
这是正常的思想汇报划分,同时也可以按照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开始计算。
例如5月转为预备党员,5月~8月算作第一季度,以此类推。
扩展资料:
预备党员季度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从积极分子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这是党对我一年来的肯定,我也倍感荣幸自己向党又迈进了一步。而现在从系党支部接纳我为预备党员起,到现在也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了,还有一个月就要步入正式党员的行列了,也遍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党的教育与培养。
每当我憧憬着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的那一刻时,我的心情都无比激动,我想我这一生将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不平凡的一刻的。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自知与正式党员相差甚远,但我从写入党申请书的那天起,就一直牢记党对我的谆谆教诲,一直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当然,我做的还远远不够,离党员的“八大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三、四个季度分别是哪几个月
第一季度:1月、2月、3月。第二季度:4月、5月、6月。第三季度:7月、8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
拓展资料:
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
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四、四个季度分别是哪几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10月,11月,12月)。
季度的其他分法:
1、节气法。 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这都是以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的。
2、农历法。农历1月到3月是春季,4月到6月是夏季,7月到9月是秋季,10月到12月是冬季。
3、阳历法。气象学上通常以阳历3月到5月为春季,6月到8月为夏季,9月到11月为秋季,12月到第2年的2月为冬季。
五、第四季度有哪几个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10月,11月,12月)。
第一季度:1月-3月(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7月,8月,9月)。
四季形成原因
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
六、一年中的4个季度分别是哪几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10月,11月,12月)。
扩展资料:
其他时间单位:
(1)年是与地球在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有关事件再现之间的时间单位。一般而言,年的长度取为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2)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3)旬 ,本义是十日。旬的概念从夏朝开始已经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中国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因此专门用一个“旬”字来表示这个时间概念。中国人仍然使用旬来表示十天这个时间。一月可以分为三旬,分别为上旬、中旬和下旬。同时旬也可以作为十岁讲。
(4)周,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