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年国民党分为军统局和中统局,请问局长是哪两位
1、中统局历任局长: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
这三人其实是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身份,兼任中统局的局长。中统局的副局长,才是台前的负责人,负实际责任;副局长先是徐恩增,后来成了叶秀峰。
2、军统局历任局长:戴笠,郑介民(短期负责),毛人凤。
中统局的局长不是挂名兼职,是实权人物,也是台前的负责人,负实际责任;
3、中统局的建立者为陈立夫(和他的弟弟陈果夫)。
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陈立夫成立了中统。
4、军统局建立者为戴笠。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
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政敌。
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扩展资料:
中统局和军统局的区别
1、所属系统不同。
1)中统属于(国民党)党系统。而中统主要管辖的就是国民党的党务问题以及全国各地的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党务问题,还有社会上的教化舆论都是由中统部门管辖的。
2)军统属于(国民革命军)军队系统。军统主要管辖军队、警宪以及各地的交通部门。
2、工作领域不同。
1)中统的工作领域主要是政治控制。对党内官员的监视、对反对派(或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迫害和拉拢。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2)军统的的工作领域主要是军事侦察。派间谍潜伏、暗杀搜集敌方的军事情报;侦察和肃清敌方派来的间谍人员和己方的变节人员。
3)双方职责范围非常明确,收集到的情报和线索,如属于对方负责的范围,必须移交给对方接收。
3、工作方式不同。
1)中统的工作方式比较常规。主要是监视、拉拢、收买;还会借助司法逮捕政治犯;借助行政干预关停不听话的媒体、企业;常用栽赃、污名化,来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
2)军统的工作方式更加见不得光,更加血腥,没有底线。常常使用卑劣的手段,对敌对势力秘密逮捕,在秘密监狱进行刑讯逼供,甚至直接暗杀反对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统局
百度百科-军统局
二、国民党一共有几任”中统”局长呀?
国民党一共有3任”中统”局长: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
1、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陈立夫成立了中统。
2、张厉生(1900-1971),字少武。河北乐亭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内政部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驻日“大使”等职。
在台期间,他与陈诚配合,共同经营台湾,政绩突出,一度深得蒋介石垂青。不久,出任“驻日本国大使”。在日本与台湾关系疏远后,蒋归咎于张厉生“工作不力”,从此不再任用。他不禁心情黯淡,身体也每况愈下。
张厉生虽多年官高位显,但清廉自律,一心忠于“党国事业”,最终晚景凄凉。1971年4月21日,病逝于台北家中,享年72岁。
3、朱家骅(1893年5月30日-1963年1月3日),字骝先,浙江省湖州府吴兴县(今湖州市吴兴区)人,中国近代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中国国民党内亲德国派人士。
朱家骅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代理院长,还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及考试院副院长、教育部部长、交通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务。他是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中德合作中的重要人物。他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
扩展资料
中统的职能
中统局的全称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它和“军统”都是蒋介石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他们网络党羽、特务的手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破坏活动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捕风捉影,乱抓乱捕,制造了许多冤狱。
中统局特务组织的原始机构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内的党务调查科,它成立于1928年2月。在1928年—1931年这段时间内,陈立夫、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先后担任调查科主任一职。
1930年徐恩曾继任后,开始了他对中统特务系统长达15年的直接领导,直到1945年2月,蒋介石突然下手令,免去他“本兼各职,永不录用”,由叶秀峰继任。调查科最初分设采访、整理两个股,各设总干事一人,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三、国民党军统局的首任局长是谁?
不是戴笠也不是郑介民,1937年4月,徐恩曾负责的“党务调查处”与戴笠负责的“力行社”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原调查处为一处负责党务,仍由徐恩曾任处长;原力行社为二处负责情报,仍由戴笠任处长管理。因此,陈立夫才是首任局长。
1938年3月29日,在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把原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改组,扩大成为3个公开的特务组织:
一、以第一处为基础,建立隶属中央党部秘书处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或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朱家骅兼任,徐恩曾任副局长,由徐负责日常实际工作。
二、第二处扩大为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首任局长由陈立夫兼任,戴笠任副局长。这个局简称“军统”。
三、新建立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特检处(主管邮电检查)。
1938年8月,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宣布,该局重组扩编,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直属委员长管辖,局长由而由蒋介石侍从室第1处主任兼军统局局长。所以历任侍从室第一处中将主任的贺耀组、钱大钧、林蔚,都兼军统局局长,戴笠任副局长,实际负责掌控人。戴笠直到1945年的3月才正式荣升为军统局长,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