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起止时间和地点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1、红军长征起止时间和地点,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红军长征的时间起点和终点是1934年10月10日-1936年10月22日和瑞金—延安。

2、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共11个省。

3、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4、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一万六千里 。

5、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

6、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级行政区,行程近万里。

7、红军长征至今无法超越的世界奇迹之根本,就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为建立新中国保留了革命的种子。

从一串数字来看长征的奇迹。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2、红6军团(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相继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总兵力约30万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即开始了两万五千里奇迹的长征。

长征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高强度行军作战。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要走88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380多次,平均每天与国民党军队就有一次遭遇战。

从结果看,红军在最为艰难的斗争和磨难中不仅取得最后胜利,站稳脚跟,关键就是红军长征的胜利,最后保留下来的兵力3万多人。而且锻造了一支享誉世界的人民军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军事奇迹。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是由于红军留下的革命力量,正是有了这一星星之火,最终燎原神州大地,在长征后的短短的第13年,即1949年10月,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的新中国的伟大奇迹。

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是什么?

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是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红军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甘肃会宁。主要路线为: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注意: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甘肃会宁。

主要路线为: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请问长征的具体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地点

具体开始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

结束时间: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地点有: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33年到1934年,国民党调遣了约百万之众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10月,国民党向苏区中心区域进攻,在苏区内战胜敌人,打破围剿已无可能,于是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所说的长征。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之初,中央红军共有8.6万人参与战略转移。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红军突破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这就是湘江战役。湘江战役让党损失惨重,红军从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人,损失惨重。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5年初红军进攻敌人的薄弱地带,攻占遵义。在遵义休整期间,我们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中共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为红军取得了喘息之机。之后红军迅速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但红军并没有放松,因为国民党并没有就此罢手,后方敌人的追击仍在继续,前方大渡河天险横在眼前,为彻底跳出包围圈,红军进行了强渡大渡河,继续向北挺进。

之后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夹金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翻雪山。翻过雪山,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此后中央红军为谋求向北发展,继续率领红军度过茫茫草地向北进发,这就是过草地。渡过草地,红军来到陕北吴起镇成功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全部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胜利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历史事件)

长征起点和终点是哪????

长征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在甘肃会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由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初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名称。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2、红6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恢复中央苏区。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转移”或“战略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称之为“西征”“突围”。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冕宁地区彝民区,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在成立冕宁县革委会大会上,朱德讲话中又提到“长征”一词。这是最早见到使用“长征”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