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求猪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猪肾内部结构示意图:
肾为暗红色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肾表面光滑,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
结构组成:
1、肾门(hius renalis):是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结构出入的部位。
3、肾蒂(renal pedicle):出入肾门所有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肾蒂。右侧肾蒂较左侧肾蒂短。
4、肾窦(sinus renalis):是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而形成的腔隙。其内含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等。
扩展资料:
猪肾不好的特征:
1、肾脏充血眼观肾脏肿大、变硬、色深,呈斑纹状或弥漫性红色,尤其是肾小球充血时,肾切面可见明显的红色小点。肾脏充血多见于急性炎症、中毒性疾病及代偿机能亢进时。
2、猪瘟病猪的肾脏表面和切面均有大量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暗红色出血点,还伴有皮肤苍白和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的特征。
3、眼观肾脏不肿大,质地柔软,被膜易剥离,表面平滑。色泽变淡呈灰黄色,肾脏表面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局灶性梗死病灶,肾脏梗死多见于猪瘟的病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肾
二、肾的结构
肾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在肾的冠状切面上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肾皮质新鲜时呈红褐色。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所构成,部分皮质伸展至髓质锥体间,成为肾柱。肾髓质新鲜时呈淡红色,为10-20个锥体随构成。
肾锥体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集合管,锥体尖端称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向肾小盏漏斗部开口。在肾窦内有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
扩展资料;
以下的行为会损伤肾功能
1、饮食过咸:
经常吃一些过咸的东西如咸鱼、咸菜等等,会导致血液当中钠离子浓度过高,引起酸碱性平衡失调,而为达到平衡状态,肾血流和肾小球重吸收和过滤作用便会加快,长此以往,肾功能由于负担过重,便容易受损。
2、饮水过少
正常情况,人体当中一天的饮水量应在2000ml左右,由于工作繁忙或是其他原因,很多朋友都是等到口渴的时候才想要喝水,这样长期下去就会造成体内缺水,尿液减少排出,废物也就容易堆积,从而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3、憋尿行为
生活中,不少人会存在憋尿的行为,实际上憋尿对于肾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尿液在膀胱当中存在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细菌滋生,从而容易尿路感染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肾
三、肾脏一部分的结构图
略 (1)肾单位; (2)4,出球小动脉; (3)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4)3,肾小球,7,肾小管; (5)粗,高,3,肾小球,原尿,功能,尿素,尿毒; (6)肾小管→收集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7)[1]肾动脉→[2]入球小动脉→[3]肾小球→[4]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四、肾脏从内到外的结构
(1)当血液流经[3]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6]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
因此,肾单位有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3)出球小动脉一端连着肾小球内毛细血管,一端连着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内都流动脉血.
(4)图中的血管中,流动动脉血的是[1]肾动脉、[2]入球小动脉和[4]出球小动脉.
故答案为:
(1)3;肾小球;6肾小囊腔;原尿;(2)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3)4;出球小动脉;动脉;(4)1、2、4
五、肾脏的大体结构
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在肾纵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肾皮质位于肾实质表层,富含血管,新鲜时呈红褐色,由一百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 和肾小管所构成,部分皮质伸展至髓质锥体间,成为肾柱。
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面,血管较少,色淡红,为10-20个锥体所构成。肾锥体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集合管,锥体尖端称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向肾小盏漏斗部开口。
在肾窦内有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肾椎体与肾小盏相连接。每肾有7~8个肾小盏,相邻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每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扁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逐渐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
肾小管汇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汇合成乳头管,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
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和肾上腺。由于肾筋膜在肾的下方开放,当出现肾周围的脂肪减少等情况使肾的支持力下降时,肾的移动度增大,容易向下移动,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又由于肾筋膜下端的开放,可向下通入直肠后隙,临床上可经直肠后隙注入空气,行腹膜后充气造影,以显示肾等器官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