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1956年,中共在“八大”上提出当时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第八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八大”,大会中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党的八大坚持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确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大会还提出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在我国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战略设想。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2017年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一般而论,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但由于生产目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
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始终根据人民的需要来调节生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这“调节”实质上是要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首先要理解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来理解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来自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党的八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系统概括。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要求人们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当然,人们也必须同时看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