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年是什么单位?它是时间单位还是长度单位呢?
首先你需要了解光年是个长度单位而不是什么所谓的时间单位,1光年也就是光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的速度在真空中每秒大约30万千米,1年约等于3000万秒,由此可以算出1光年约等于9万亿千米
也许用数字讲,你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距离。我们来举个例子,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您现在乘坐最快的民航飞机(普通飞机),日夜兼程都需要花费约20多年的时间才可以达到太阳。如果您选择现在走路去太阳,那么在1000多年后,你才可以抵达太阳。可想而知1光年有多远,太遥远了。就拿1亿千米来计算的话,飞机都需要花费180万年!!
地图显示的是位于太阳12.5光年内的恒星,图: Richard Powel
简单了解下光年
光年是用于表示天文距离的长度单位,长度约为9.46万亿千米或5.88万亿英里。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定义,光年是光在真空中1个儒略年(365.25天)传播的距离。因为它包含了“年”这个词,所以术语“光年”有时被误解为是一种时间单位。
光年最常用于表示与恒星的距离和在银河系尺度上的其他距离,特别是在非专业和科普出版物中最为常见。 专业天体测量中最常用的单位是parsec(符号:pc,大约3.26光年; 一个天文单位与圆弧1秒夹角的距离)。
关于光年的定义
根据IAU的定义,光年是儒略年(365.25天而不是格里历年中的365.2425天)和光速(299792458米/秒)的乘积。这两个值都包含在自1984年以来使用的IAU(1976年)天文常数系统中。由此,可以导出以下转换。 IAU认可的光年缩写是ly,不过其他标准如ISO 80000使用的是“l.y.”并且和本地化符号是常见的,例如法语中的“al”(来自année-lumière)和 西班牙语(来自año luz),以及德语中的“Lj”(来自Licht jahr)等等。
1光年= 9460730472580800米(精确值)
1光年≈9.461拍米
1光年≈9.461万亿千米
1光年≈587862525万亿英里
1光年≈63241.077个天文单位
1光年≈0.306601秒差距
在1984年之前,回归年(不是儒略年)和测量的(未定义的)光速被包括在1968年至1983年的IAU(1964)天文常数系统中。西蒙·纽康(Simon Newcomb)的J1900.0平回归年份为31556925.9747星历秒,光速为299792.5公里/秒,结果的光年数值为9.460530×10的15次方米(四舍五入到光速的七位有效数)。几个现代的资料数据可能来自于一个古老的资料数据,如克拉本沃尔特艾伦(Clabon Walter Allen)在1973年的天体物理量参考资料,于2000年更新,包括上面引用的IAU(1976年)值(截断为 10位有效数字)。
其他高精度值不是来自相干IAU系统。在一些现代资料中发现的值为9.460536207×10的15次方米,是平儒略年(365.2425天或31556952秒)和其所定义的光速(299792458米/秒)的乘积。 另一个值为9.460528405×10的15次方米,是J1900.0平回归年和定义光速的乘积。
用于光年和光年的倍数的缩写是:
“ly”表示为1光年
“kly”表示为1千光年(1000光年)
“Mly”表示为1百万光年(1000000光年)
“Gly”表示为10亿光年(1000000000光年)
关于光年的历史
1838年弗里德里希·贝塞尔(Friedrich Bessel)首次成功测量到太阳以外的恒星的距离,几年后就出现了光年这个单位。这颗恒星是天鹅座61,他使用了由约瑟夫·冯·夫琅(Joseph von Fraunhofer)设计的6.2英寸(160毫米)的量日仪。当时表示空间距离的最大单位是天文单位,等于地球轨道半径(1.50×10的8次方千米或9.30×10的7次方英里)。在这些方面,基于天鹅座61的0.314弧秒的视差的三角法计算表明,到恒星的距离为660000个天文单位(9.9×10的13 次方千米或6.1×10的13 次方英里)。
光线需要10.3年才能穿过这个距离。他认识到他的读者会欣赏到光的大致传输时间的心理画面,但他不把光年作为一个单位。他可能不太喜欢用光年来表示距离,因为这样会因为乘以光速的不确定性参数而降低视差数据的精度。光速在1838年尚未确切知晓; 其故值在1849年(阿曼德·斐索)和1862年(莱昂·傅科)发生了变化。 它还没有被认为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常数,光通过以太或太空的传播仍然是神秘的。
不过,在1851年,奥托·乌尔(Otto Ule)在德国流行的天文文章中出现了光年单位这一天文术语。乌尔通过将其与徒步旅行时间(Wegstunde)进行比较来解释以“年”结尾的距离单位名称的悖论。 当代德国流行天文书也注意到光年是一个奇怪的名字。1868年,一本英文期刊将光年标记为德国人使用的单位。爱丁顿称光年是一个不方便且无关紧要的单位,它有时会从大众使用中渗透到技术调查中去。
虽然现代天文学家通常更喜欢使用秒差距(1秒=3.26光年),但光年也被广泛用于测量星际和星系际空间的广阔空间。
术语的用法
以光年表示的距离包括同一一般区域内的恒星之间的距离,例如属于同一螺旋臂或球状星团的恒星。 星系本身的直径从几千到几十万光年不等,与相邻的星系和星系团相隔数百万光年。 与类星体和史隆长城等物体的距离达到了数十亿光年。
长度的数量级列表
40.4×10的−9次方光年:来自月球表面的反射太阳光需要1.2-1.3秒才能到达地球表面(行程大约350000到400000公里)。45.7×10的9次方光年:从地球到可见宇宙边缘的任意(共动参考系)距离约为457亿光年; 这是可观察宇宙的可靠(共动参考系)半径。 这大于宇宙背景辐射所规定的宇宙年龄。
以太阳为中心的微弱黄色球体的半径为1光分。 为了比较,参宿七(左上角的蓝色星)和毕宿五(右上方的红色星)的大小按比例显示。 大黄色椭圆代表水星的轨道
二、图纸上标注的KLy2—6(1)是什么意思?
图纸上标注的kly2-6(1)这个是表示结构梁配筋图中的梁编号。
其中KL表示为框架梁;y表示y方向的梁,2-6是梁的编号序号,(1)括号数字表示框架梁的跨数,数字是几就是有几跨。
三、kly是什么意思
KLY自我介绍:一个爱看流行小说也爱听流行曲的没气质没内涵的香港年青人
四、凌派仪表器显示kly是什么意思
这是发动机出现故障,到维修厂用解码器解读故障码在维修解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您用车愉快
五、100*12米的蔬菜大棚需多少斤无滴膜
那要看是什么规格、品种的无滴膜,好一点的无滴膜一般是按平方算的,以15cc防老化无滴膜为例,价格大约在每平方3.5-3.8元,参考资料如下:
农膜基础知识
太阳的辐射线可分为三个部分: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紫外线的部分是含有大量能量的辐射线,但部分的紫外线都被臭氧层所吸收。
所以我们较关心的是与农膜密切相关的部分:紫外线-b(波长280-320nm)及紫外线-a(波长320-380nm),这二种波段的紫外线有其不同的作用,如:对花卉产生着色的作用,但对膜会产生破坏及分解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农膜需要添加uv剂的原因,可用来延长农膜的使用寿命。
第二波段的辐射线是可见光(波长400-700nm),相当于蓝光、绿光、黄光及红光,又称为PAR即光合作用活跃区。是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重要可见光部分。
蓝光与红光是在PAR光谱带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植物中的核黄素能有效吸收此一部分的光线,而绿光则不容易被吸收。
近红外线(波长780-3,000nm)的光基本上对植物是没有作用的,它只会产生热能。
最后一个波段的光谱波长从3,000-50,000nm,就是一般所说的红外线,这一部分的辐射线并不是直接从太阳光而来的。它是一种带有热能分子所产生的辐射线,一到晚上就很容量散失掉,所以当我们谈到温室效果时,就是因为温室能够减缓这一部分辐射线的散失而达到保温的效果。一般的由以上的物质可增加对红外线的吸收来提高温室的保温效果。
光线对植物的成长虽有决定性的影响,农业上有一法则:"增加1%的透光率,可增加1%的产量",但这只是指在光线不足的北欧地区。如果是在地中海或在日光照充足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则正好相反。因大量的辐射线,会导致大量的热能累积在温室内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当我们谈到透光率时,我们必须有很清楚的观念即--总透光率是由折射光与直射光所组合而成的,就如同天气晴朗时,则太阳光的照射大部分是直线的,如果天气是阴天或有雾的,则太阳光经过这些微小的水滴后就变成折射光(散射光)。
光线通过一种介质后,产生一角度,其角度大于4 时,称之为折射光。事实上同样的道理,也被运用在农膜的生产技术上。太阳光穿过一种高透明度的农膜、不产生折射的现象,而形成直线光,如果是在上述的强日照地区,这种直射光会导致植物、花卉、果实的灼伤。经由配方的改变可将这种直线光转变为折射光,通常此种高折射膜的透光率会比一般的完全透明膜的总透光率少5%,但此项缺点可由折射光的优点来弥补;可均匀地照射在整个温室内,即使在有遮阴的地方,叶子的重叠部分,均可接受到阳光这种膜就称之为高折射膜。此种折射光的作用,对植物的成长具有正面的作用,尤其是具有防止植物徒长的积极作用。
热的传导
就象上面所提到的,单纯的PE无法吸收长波的FIR-远红外线,因此无保温的效果。如要达到保温的效果,必须添加石粉(CaCO3)填加剂或EVA,目的是要能吸收波长超过3,000nm以上的远红外线。
CaCO3具有很好的保温功能(藉由降低远红外线的穿透率以达到保温的效果,通常其穿透率如低于20%时就视为具有保温效果),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在寒冷的冬天,万里晴空时,一到晚上FIR的消失特别快(即气温陡降)。在配方上加上CaCO3虽然可以达到保温的效果,但是对也会使膜的透光率降低。
另一种选择是在纯PE的配方中加入一些比率的EVA,比率越高,保温的效果越好,也不会影响原有的透光率。但是在单层的吹塑机中,无法随意的提高EVA的比率,因为会产生缺陷,这也是为什么要用三层共挤压式的吹塑机;一般的作法是在中间层以高含量的EVA配合EVA含量较少的外层,如此可大量的提高EVA的总含量比率,如此可有效的提高产品的保温效果,又可避免产品发生品质上的问题。(保温效果=FIR远红外线消失的%,也就是远红外线消失的比率越低,保温的效果越好)
农膜的使用寿命
影响农膜使用寿命的第一个因素是它的厚度,它的厚度越厚,其耐老化的时间越久。PE的老化是来自紫外线的照射,所以在配方要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安定剂,添加了紫外线吸收剂后,就好象在农膜涂上一层黑色的保护层一样,可将紫外线加以吸收后转换成热能,而紫外线安定剂则能有效的延长农膜的老化时间,甚至可修补受伤的分子结构。
无论如何,农膜的使用寿命是无法单纯的以多少个月,多少个年来形容,而是决定于农膜被使用的地区,气候条件如何。因为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线,每一地区都不一样。在低光照度地区,农膜的使用寿命会比在海拔高的地区使用寿命长,因为海拔高的地区,其紫外线的照射较平地区要强很多,因而促使农膜的使用寿命大大的缩短。
太阳的辐射线(光照度)是以kly为计算单位1kly=11.62whm(瓦特/每小时/m2)。根据每个地区每年的光照度及农膜的厚度、配方,是可以计算出此膜可耐多久的辐射线照射,因而可预估出其正确的使用寿命。譬如:一厚度为200μm的膜,可耐400kly单位的照射。而在北欧地区其光照度每年为80kly,则400kly÷80kly/年=5年。
有一些化学药品会严重地影响农膜的使用寿命。特别是某些含有或氯成份的杀虫剂会破坏农膜品质的安定性,在玫瑰的温室中以硫磺罐来燃烧是相当普遍的,但必须要特别注意的是应避免燃烧后的气体产生硫化物将严重降低农膜的使用寿命。燃烧硫磺时应注意不能让温度超过160℃,如此能有效的防止硫化物的产生。
温度也是影响农膜使用寿命的因素之一,农膜如果曝露在非常高温地方,尤其是与骨架接触的部分-热点,其最高温度可达到80℃。则这一部分的农膜将特别容易老化而发生破损的现象。可以白色的料带或水性的亚克力漆涂在骨架与膜接触的地方,可避免农膜受到高温的破坏。
另一个影响农膜老化的因素是物理性质的老化现象,常发生在安装农膜时没有拉紧,当大风来时,农膜会不断地、快速的拍打骨架,造成农膜的损害。因此在安装农膜时,一定要将农膜很均匀的拉紧,如果当时室外的温度低于10℃时,在过一段时间后,等温度回升后要再一次将农膜拉紧。
由于温室内、外相对温度及湿度的差异,内部很容易因水分的蒸发而产生水滴凝结在农膜内侧,这些水滴将降低农膜的透光率15%甚至更高。可藉由添加一种介面活性剂,让水滴形成一层薄薄水层顺着两侧流下,就像在农膜上涂上一层肥皂的作用一样,而达到防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