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五大战区是不是把前7大军区撤销
是的。
东部战区:与目前南京军区辖区相同,加上军区内的东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的所属武装力量。司令员刘粤军、政治委员郑卫平。
南部战区:包括原广州军区和原成都军区的云、贵两省及所辖的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领导和指挥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的所属武装力量。司令员王教成、政治委员魏亮。
西部战区:由原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合并而成(剔除云、贵两省)。领导和指挥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重庆的所属武装力量。司令员赵宗岐、政治委员朱福熙。
北部战区:辖东三省加内蒙古(即原沈阳军区辖区加内蒙古)。领导和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所属武装力量。司令员宋普选、政治委员褚益民。
中部战区:包括现在的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剔去原属北京军区的内蒙古、加上北海舰队及原属广州军区的湖北。领导和指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和北京、天津的所属武装力量。司令员韩卫国、政治委员殷方龙。
军区和战区有什么区别啊?中国的7大军区改成5大战区?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吗?
战区按照各军兵种联合作战的体制划分。各战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军区实际上是安置陆军为主的模式分配的。
七大军区合并四大战区后是哪几战区?
1、北部战区:原北京、沈阳军区合并,辖38军、39军、40军、65军。作战对象主要为朝鲜半岛,次为俄罗斯和蒙古。司令部设在北京,海军北海舰队移驻天津。
2、西部战区:原兰州军区、成都军区合并,鉴于西部地哉广阔划出云南、贵州、重庆并入南部军区,13军调入四川。辖13军、21军、27军、47军。作战对象主要为印度,次为中亚方向。进藏军力调动兰州方向远比成都方便且新疆维稳压力大故司令部设在兰州。
3、东部战区:原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合并,辖1军、12军、26军、31军,作战对象主要为美日台,东海冲绳方向。东部战区目前压力最大,配置空降15军。原北海舰队部分并入东海舰队
4、南部战区:以广州军区合并原成都军区的云南、贵州、重庆区域,辖14军、41军、42军和调入的54军。作战对象主要为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缅甸,以及整个南海方向,加强南海舰队远洋进攻力量。
七大军区:
1、北京军区防区: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
毗邻:俄罗斯、蒙古。
2、沈阳军区防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毗邻:俄罗斯、朝鲜。
3、济南军区防区:山东、河南。
毗邻:黄海对面。
4、兰州军区防区: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新疆。
毗邻: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坦、吉尔吉斯斯。
5、广州军区防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
毗邻:越南、南海对面。
6、成都军区防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毗邻:印度、越南、缅甸。
7、南京军区防区: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
毗邻:黄海、东海对面。
7大军区合并5大军区
7大军区合并为五大战区,成立战区指挥部,统一指挥战区内的全部军事力量。
七大军区为什么改成五大战区?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设置已经不符合现代战争的要求。
举个直接的例子,比如之前的济南军区设置,山东和辽宁相对,实际封锁了渤海,有了这两个地方的协同,渤海就成了内海,反之北京和天津就直接暴露出来了,但之前的设置,辽宁归沈阳军区管,山东归济南军区管,实际上就割裂了整个战略区,而北海舰队也尴尬了,十支队在青岛,一支队在旅顺,北海舰队属于沈阳军区,但青岛基地在济南军区,带来后勤和管理上的多头领导,北海舰队未来如果要出击日本海方向,就要两个军区的协同,指挥层次过多。
再比如陆上,沈阳军区是管东三省的,内蒙归北京军区管,而内蒙和辽宁的结合部优势沈阳军区纵深最小的地方,一旦敌人从这里杀入,沈阳军区就会被分割,同样带来隐患,现在的北方战区为原先的沈阳军区加济南军区(缺河南)加内蒙古(原北京军区)
类似的还有成都军区,以前成都军区同时要对付越南-印度-缅甸,这几个方向的威胁几个方向的作战情况都不一样,兵种建设很麻烦,现在索性分工明确了,越南又南部战区负责,缩减了未来建设和作战难度。
类似的还有原北京军区,看看之前的部署,内蒙方向没有成建制兵力,27、38、65都集中在北京周围,实际上变成了守备部队,而不是机动部队,造成很大的浪费,跨区调动不便现在索性变成中部战区,可以更好地利用交通输送兵力。
如何理解七大军区改为五大战区?
这次军改,不要光看大区数量增减,要看实质动作。核心就是在大区一级把军政军令分开,军兵种管军政,战区管军令。我认为这种改法是有道理的,但是具体到落实层面,最终改的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
从各国军制上看,最高统帅部一级(我们就是军委和总部),和具体的作战部队一级,军政和军令都是没法分的,但是在战区一级,列强往往是把二者分开。就拿美国来说,各军种部都是管军政,战区司令部管军令。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机构比较精炼,各司其职。
我们国家因为历史的原因,从军委,到大区,再到省区,都是军政军令一把抓,然后再加上军兵种司令部,职能上有重叠不说,而且各级机关都偏臃肿庞大,尤其是几次裁军以后,省区一级除了个别较为特殊的(比如说新疆军区),基本上都已经没有多少野战部队,空留一个庞大机关早已不合适(出现了将多兵少,尤其是大区、省区养一大堆不带兵的将领,机关职位更多,反倒比部队更容易升迁的怪现象)。
虽然我们这种结构有其历史原因,其产生主要因为革命战争时代边打仗边建军的需要,以及当时通讯能力低下,各大野战军,兵团需要具有较大的独立作战和建军的能力有关。但是建国以后延续这种军制,既有历史沿革的因素,也有庞大的军功集团需要军衔和官位加以犒赏的现实需求。
随着军队正规化和现代化,以及不断裁军的情况,原有这种臃肿的结构已经不适应军队发展的现状,早就到了该改革的情况。但是因为建国以来历次路线斗争,政治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军队在政治领域发言权很大,所以即使是太祖本人也没有动力进行这种改革(尤其是所谓正规化还是彭德怀所主导的,最终还引发了路线斗争)。太宗虽然裁军,但是为了安抚军头,也没有动军制。长者等人看摊为主,只要不出乱子就最好,所以一样没动,反倒任由这种结构失衡继续发展。
有人说今上改军制是为了抓军权,我觉得这个不正确,要抓军权,旧军制一样可以抓。长者当年上将换军权做的就挺好嘛,非要大动干戈,动那么多人的蛋糕,破除如此多的阻力,说今上光替自己打算,我看有点把别人的格局看小了。要改军制,归根到底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机关结构已经臃肿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列强中,我们可能是将军比例最高的了吧),机关大部队小,头重脚轻。全国就十几个集团军,却有几十个省军区和警备区(还没算七个大区里各部门),辛苦带兵的混的不如坐机关的。。。。今上改军制,重用有一线作战经验的军人,都是为了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而且现在军队内部,尤其是一线作战部队的基层军官改革原有不合理军制的呼声也很高,这也是今上能够破除重重阻力进行军改的基本盘。
不过虽然现在看军改的思路是合理的,但是效果就不好说了,尤其是涉及到我国的特殊性,有些问题还需要再看。
此外这次军改应当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改变空军被各大区分割的现状,成立统一的防空体系(我们到现在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防空司令部),这方面尚未见到具体报道,不知道情况如何。
为什么会出现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也和军改有关。二炮以前属于陆军,但是因为陆军没有司令部,所以二炮是军委直管。现在成立陆军司令部,二炮又不可能降格由陆军管理(国之重器),只好独立成军种。以前通讯和情报由总参管,现在成立联合参谋部,结构精简,所以需要独立成战略支援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