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克兰是怎样的历史?
在沙皇俄国时期,乌克兰的确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在苏联时期,它和俄罗斯同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是平等的关系。
十月革命后,沙俄瓦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接管了乌克兰,到了1922年苏联成立时,其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国。这一段时期,乌克兰从未获得过独立,一直是苏俄的一部分。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才成为独立的国家。
“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罗斯史记》(1187年)。1237年到1241年拔都西征攻克基辅,建立金帐汗国。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首领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乌克兰与俄罗斯正式合并。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西部乌克兰1939年加入)。1990年7月16日,乌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宣布独立。
二、乌克兰的历史死结(一)谁是乌克兰人
乌克兰的历史死结(一):谁是乌克兰人?
乌克兰,美女严重泛滥成灾的国度,需不需要加上“之一”,尚可商榷,但必要性不大。基辅街头,一口不怎么帅的“锅”经常手牵两三个“波姬小丝”,左拥右抱,直叫人垂涎三尺。
贤淑的乌克兰美女,西欧成功男士颇为垂青的伴侣,相比起爱酗酒,责任感弱,不那么勤快的东斯拉夫男人,乌克兰女性与西欧绅士和贤惠的中国男人过日子倒是种绝佳组合。
(乌克兰前美女总理曾迷倒全球无数男性,她的作风和独具特色的发辫成为乌克兰政坛上一道风景线,季莫申科当下也是反对派阵营最有人气的政治人物,借着此次广场运动,可否东山再起?)
如果乌克兰的政治和社会转型也像它的女性那样完美就好了。通常来说,美女是天生的“资本主义动物”,会向着富裕发达的方向流动,其实人皆有这种本性。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近年不仅在流失美女,也在流失人口。苏联解体前,乌克兰约5180万人口,十年后下降到4840万,经过最近这十年,再跌落至4400多万。
无外乎四大原因导致乌克兰人口负增长,一、出生率低;二、移居国外追求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机会;三、乌克兰独立后,部分俄罗斯族流回俄罗斯;四、男人酗酒、嗜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男性寿命短,死亡率高,使得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乌克兰的女性数量要比男性多出8个百分点。
历代“大斯拉夫主义”者曾想把整个斯拉夫民族集群联合成一个大国,这个梦想从没实现过。倒是来自格鲁吉亚的斯大林精心运作,在四十年代末将这个愿望基本落实了,各个斯拉夫兄弟民族似乎都被捏到了“苏维埃集团”旗下。
自苏联解体后,各斯拉夫国家走上不同道路但却殊途同归,总体方向都是——自由市场经济、基本社会保障、多元民主政治。无论社会发展水平,还是民主政治质量,乌克兰都成了斯拉夫当仁不让的“后腿小弟”。
西斯拉夫的兄弟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已踏入发达国家门槛,波兰紧随其后;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跻身发达国家俱乐部大厅,克罗地亚不输于捷克,就连保加利亚也快接近次发达国家水平,塞尔维亚曾倍受战乱困扰,现在也已处在发展中国家顶端,其综合发展水平仍把乌克兰甩在后面。
若仅从表面经济数据看,东斯拉夫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也比乌克兰表现良好。外界对白俄罗斯政经体制质疑不断,西方有人称其为欧洲“最后的苏维埃国家”。总统卢卡申科在那里建立了比普京政府还强势的政体,与俄罗斯缔结高度依赖性的政经关系,那里的一切与苏联时代相比,似乎变革不大。不管白俄罗斯有什么问题,至少在卢卡申科和普京的支持者看来,那里是近二十多年一切“革命”与“动荡”的绝缘地,貌似江山像铁桶一样稳。
乌克兰既不像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国家,发育出较高质量的现代政经体制,又没像东斯拉夫的俄罗斯和白俄罗衍生出强人威权政治,长期的政治危机和街头动荡却使它闻名于世。作为第二大人口的斯拉夫民族,拥有欧洲第二大国土面积,苏联时代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经济体,分家时得到了第二多的工业设施,乌克兰到底怎么了!
乌克兰的文明史颇为悠久,但作为一个近现代独立国家,时间相当短暂。
来自乌克兰的世界名人能写满几张纸,有那么几位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对世界和中国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文学家果戈理,哪个文艺青年不知道《死魂灵》和《钦差大臣》呢;苏共三个总书记——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就不用介绍了;卡冈诺维奇,知道的人虽然不多,他却是斯大林的左膀右臂,斯大林晚期的苏共政治局九常委之一,曾经权势显赫的人物。
不过细究一下会发现,果戈理是高度俄罗斯化的乌克兰族,他的母语却是俄语;赫鲁晓夫和勃涅日列夫都是生长在乌克兰的俄罗斯族;戈尔巴乔夫来自乌克兰的切尔尼戈夫,一个乌俄两族混合家庭;卡冈诺维奇则是乌克兰的犹太人。
乌克兰的乌克兰族在哪里呢!
现当代乌克兰建立独立国家的历程艰难,政治转型曲折,在古代它的发展历程也不是抹两天眼泪能说完的。可以说,乌克兰是世界上罕见的苦逼民族,其命运之独特只能用悲摧来形容才妥帖。
1240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率蒙古军队第二次西征,攻陷基辅那天,乌克兰人的噩梦就开始了,延续近四百年的“基辅—罗斯”大公国灭亡,拔都后来折回南俄草原建立了“金帐汗国”,开启罗斯诸邦的蒙古统治时代。
基辅—罗斯原本是东斯拉夫三个支系——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文明发源地,基辅也是古罗斯诸邦之母,三个民族今天的主流历史叙述都得追溯这一段,认为这是本民族的第一个国家,皆尊崇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一世及其子雅罗斯拉夫为古代圣王。当然,那个时代没有“俄、乌、白”这种民族身份概念,大家都是“罗斯人”。
基辅被蒙古军队夷为平地后,繁荣不再,东斯拉夫的政治和宗教中心随着大主教1299年迁到弗拉基米尔,最后再搬到了莫斯科,部分基辅居民也迁移到北方的各国,让罗斯文明在这里传承和发扬下来。
莫斯科大公国“韬光养晦”,给蒙古人当包税人,携金帐汗以令诸罗斯,逐渐势力强盛,最后统一罗斯多个邦国(不包括乌克兰地区),摆脱蒙古统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莫斯科成为东正教中心,并以第三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为后来的世界超大帝国——俄罗斯帝国铺筑了道路。
今天很多俄罗斯人挠破脑袋想不明白,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发源地,还包含了基辅在内的大部分古罗斯名城和遗迹,现在居然是“另一个国家”。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看来,基辅—罗斯的荣光归于乌克兰,那个时代莫斯科不过是个边陲小镇,俄罗斯只不过后来剽窃了其成果。
(根据《罗斯古事记》,维京贵族留里克三兄弟受到东斯拉夫人邀请前来建国,这是“基辅-罗斯”大公国的起源故事。俄罗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面对这个故事时颇为尴尬,难道东斯拉夫国家的皇族来自日尔曼维京人?自然也在学界引起了长期的争论。更主流的意见是,尽管罗斯君主是日尔曼人,但也相当斯拉夫化了。)
东斯拉夫的俄罗斯人崛起了,走上东征西讨的战斗民族之路,而另一个兄弟民族乌克兰则沉沦了,这一地区成为七百年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
乌克兰先后被崛起的立陶宛和波兰统治,然后又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共和国(立宪君主制)”统治;经过一系列争夺战之后,1667年俄罗斯与波兰签署《安德鲁索沃条约》,完成对乌克兰的瓜分,东部乌克兰落入沙皇之手,自此与俄罗斯捆在一起320多年,乌克兰也得到了一个别称:“小俄罗斯”。沙皇以此为契机机逐渐扩充,直到把大部分乌克兰纳入版图。
但是西乌克兰则有着不同命运,从来没有被俄罗斯帝国染指,后来波兰被瓜分,它转手进入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之手,东西两个乌克兰渐渐走上各自的发展道路,也为当代的乌克兰政治埋下历史伏笔。
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九成乌克兰人生活在农村,是农民,而地主还是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俄罗斯人;城市里的商业、行政、法律又被德意志人、犹太人所包办;工厂里的工人绝大多数是俄罗斯人。生活在农村的乌克兰人由于缺少机会,生活困苦,大量向外移民,约有600多万
与欧洲其它民族的命运迥异,乌克兰人长达近700年时间里,几乎没有自己的贵族、地主、商人和知识分子,极少数政治、文化精英亦高度俄化,甚至不会讲乌克兰语。一个种田种了700年的民族,乌克兰人对商业、工业、行政、法律、教育,曾经相当陌生。
“我不是小俄罗斯”——尽管受到压制和同化,乌克兰追寻民族身份的精神火种几百年间若隐若现,始终未熄灭。乌克兰古近史,就是一部种田史、血泪史、被瓜分史;乌克兰当代史,则是一部民族主义发飙史、伸张史。
只不过乌克兰的民族主义相较其它民族,像“2002年那一场雪,比以往时候要晚一些”,但它却后劲十足,有时候还非常上头。(文/段宇宏)
这幅画显示了“基辅—罗斯军队在作为“异教徒”的时代袭击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与很多国人所认为的不一样,俄罗斯上千年政治发展并未受蒙古人多大影响,除了获得几个跟畜牧业有关的词汇。“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一世想为罗斯地区引入信仰,考察了当时的几大宗教,他认为犹太教虽好,但犹太人没有自己国家;伊斯兰教不错,但不准饮酒和吃大肉,罗斯人无法忍受;天主教规定过于严格,并且要听命于教皇。最后他选择了皈依东罗马帝国的东正教,那里有着金壁辉煌的宫殿和教堂,隆重华美的仪式,置身其中分不清是天堂还是人间,而且要求人们绝对服从于最高政教领袖——君主。此后的莫斯科大公国又继承并发挥了这种传统,历代沙皇政府也常以东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拜占庭的政治、宗教模式在俄罗斯刻下了深深的痕印。
三、乌克兰历史
乌克兰(乌克兰文:УКРАЇН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
乌克兰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1] 乌克兰人属于东斯拉夫族,与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血缘密切。
乌克兰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乌克兰是一个新兴的自由市场经济体,乌克兰工农业较为发达,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2] 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
乌克兰的军事领域仍保留着庞大的武装力量系统。乌克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共和制。总统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
四、乌克兰的历史最早是怎么样的?
乌克兰最早是谁的领土
12世纪:基辅罗斯
历史上的基辅罗斯时期,今天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领土分属于各公国,其首都分设在各大城市。
14世纪:立陶宛大公国
1569年:波兰立陶宛联邦
1569年,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王国合并建立“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语意为“共和国”)。在此之前一个世纪,克里米亚脱离金帐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
1667年:安德鲁索夫休战
俄罗斯与波兰立陶宛联邦为争夺目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片土地进行了长达十三年的战争并于1667年签署安德鲁索夫休战和约。合约规定:波兰立陶宛联邦将斯摩棱斯克、左岸乌克兰和其它一些土地割让给俄国;右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仍处于波兰立陶宛联邦控制之下。
18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被瓜分
十八世纪下半叶,波兰立陶宛联邦已不再是独立国家,其国王即位由俄罗斯帝国支配,普鲁士则希望瓜分其西部领土。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被三度瓜分并就此不复存在。俄国分到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土地。1791年,奥斯曼帝国将克里米亚割让给俄国。
1814年拿破仑战争后波兰被瓜分
1795年,在普鲁士和奥地利所瓜分的部分波兰领土上建立的华沙公国在1807-1813年间成为拿破仑帝国的属国。拿破仑被击败后,依据1814-1915年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决议,公国的大部分组成波兰王国,并入俄国版图。
1917年十月革命后乌克兰领土的变迁
1917年11月20日,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在基辅宣告成立;1917年12月12日,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在哈尔科夫宣告成立;1918年11月1日,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在利沃夫宣告成立。这些地区于1919年合并为统一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39-1954年间的变化
1939年,苏联将东加利西亚划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0年,北布科维纳和南比萨拉比亚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5年,曾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喀尔巴阡省被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54年,克里米亚被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划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1年苏联解体后至克里米亚公投前的乌克兰国土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议会通过独立法案,宣布乌克兰为独立的民主国家。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最终结果显示,97%的克里米亚选民支持该地区
五、乌克兰重要历史事件
1、维京人在公元九世纪建立基辅罗斯公国(Київська Русь),(880年——12世纪中叶),以基辅为首都,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早期国家。
2、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占领基辅罗斯。
3、公元1569年,卢布林联合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诞生,乌克兰被纳入波兰的统治之下。
4、17世纪中叶,不满波兰贵族在政治宗教上打压的哥萨克人,于1648年发动大起义(1648-1657年),之后哥萨克人向俄罗斯请求保护,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5、1783年叶卡捷琳娜女沙皇的军队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吞并土耳其的附庸克里米亚汗国,大量的俄国人开始移民克里米亚半岛。1772-1795年间,沙俄三次瓜分波兰当中,获得了西乌克兰地区,现代乌克兰的疆土大致成形。
6、1795年后俄国沙皇开始在乌克兰全境推行俄罗斯化政策,竭力推广俄语的使用,并压制出版界与公众活动的乌克兰语。乌克兰民族主义运动也同时开始。
7、1917年二月革命后,乌克兰成立议会中央拉达,选举弗拉基米尔·维尼钱科为议会领导人。之后德军进入基辅,维尼钱科政权被德国人扶植斯科罗帕茨基推翻,建立乌克兰国。1918年德国战败后,德军撤出乌克兰。乌克兰出现数股势力,包含斯科罗帕茨基政权、涅斯特尔·马赫诺率领的黑军、白军将领弗朗格尔男爵率领的保皇军,西蒙·彼得留拉率领的绿军。
8、1917年底东乌克兰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至1920年红白俄内战时期,西乌克兰中的一半领土(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被波兰占领。西蒙·彼得留拉则率领绿军于1917年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顺利攻陷基辅,推翻斯科罗帕茨基政权,并与波兰第二共和国短暂结盟。西蒙·彼得留拉之后遭到俄罗斯红军击败,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覆灭。
9、1922年,苏联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
10、1932—1933期间,因为斯大林进行集体农庄改革导致乌克兰发生大饥荒,乌克兰大饥荒造成3百万人死亡。
11、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加利西亚东半)成为波兰领土,1939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波兰被德国、苏联分割占领,西乌克兰(加利西亚东半)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2、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火首先烧到乌克兰,苏联在乌克兰地区遭受了严重失败。基辅战役,苏联大约损失了约70万士兵,德国如愿占领了乌克兰全境。1944年11月,苏军重返乌克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乌克兰地区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军民死伤惨重,物资损失更是不可计数。
乌克兰反抗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立,乌克兰反抗军屠杀许多俄罗斯人、犹太人和其他民族,帮助纳粹德国建立集中营,搜捕和屠杀波兰人、犹太人、俄罗斯人。
13、1954年,在总书记赫鲁晓夫(本人是乌克兰人)的主导下,苏联把克里米亚半岛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此时的克里米亚经过百多年来俄罗斯人的迁入与1944年斯大林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呈现极高的俄化状态。
14、1986年,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尔核电站发生严重的炉心融毁幅射外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
15、1989年9月,乌克兰人民争取改革运动(简称“鲁赫”)成立,成员迅速扩大到百万人。1990年7月16日,乌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政府发表的国家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改国名为乌克兰。12月8日,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别洛韦日协定,宣布苏联不再存在,成立独立国家国协,乌克兰的独立最终完成了。
六、乌克兰的历史是怎样的?
是的,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乌克兰是属于俄罗斯帝国的。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东乌克兰,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分被俄罗斯帝国吞并,其余少部分为奥匈帝国侵占。在一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曾短暂独立为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917年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重获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