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七是什么日子

初七是人日节。

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类的生日,这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中国民间称初七这天为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

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和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俗称“人日子”。

人日习俗

习俗一: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习俗二: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祛除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

习俗三:戴人胜

人日节时,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二、初七吃什么 大年初七适合吃什么食物呢

1、大年初七吃面条。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2、大年初七吃饺子。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3、正月初七吃“七样菜”。“七样菜”就是指七种菜,这七种菜一般是:芹菜、飞茏(波菜)、和连豆、香菜、包心菜、京白菜、蒜仔。当然,“七样菜”还有其它的种类说法。

三、初七吃什么?

1、吃面条

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2、吃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汉族人民在这一天带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四、初一到初七分别是什么日子?

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把这一天作为人类的生日,而这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初七的风俗习惯:

大年初七是人日节,人日就是我们人类开始的第一天,也有“人胜”的风俗,就是在这天戴头饰,寓意顺顺利利。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风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

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大年初七还有登高赋诗的风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顺顺利利。

五、民间风俗年初七是人日,初一~初十(初七除外)又是什么日

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

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初九为天爷生日;初十为石头生日。

来源:

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

后代将其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每一日都有与其相对应的风俗习惯,延续至今,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四不杀羊,初五不杀牛,初六不杀马,初七不伤人的风俗。

六、初七吃什么?

正月初七吃面条、摊煎饼、饺子、七菜羹等。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

面条:在正月初七吃面条,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摊煎饼:正月初七有吃春饼卷“盒子菜”的习俗,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饺子:人日这天,单县早晨会吃饺子,饺子要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

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过生日,要吃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