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遏止电压是负的吗

遏止电压是负的,遏制电压表示不产生光电效应时候的电压,因为在光照条件下会有电子打出来,那么为了阻止这些打出来的电子到达正极,就必须加一个反向的电压使得速度最大的电子无法达到正极,所以这个电压就是负的

爱因斯坦最早明确地认识到,普朗克的发现标志了物理学的新纪元。1905年,爱因斯坦在著名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中,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应用到光的发射和转化上,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等现象。后来,爱因斯坦称这篇论文是非常革命的,因为它为研究辐射问题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

爱因斯坦在那篇论文中,总结了光学发展中微粒说和波动说长期争论的历史,揭示了经典理论的困境,提出只要把光的能量看成不是连续分布,而是一份一份地集中在一起,就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他写道:

在我看来,如果假定光的能量在空间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黑体辐射、光致发光、紫外线产生阴极射线(即光电效应),以及其他有关光的产生和转化的现象的各种观测结果。根据这一假设,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将不是连续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之中,而是由一个数目有限的局限于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在运动中不再分散,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

也就是说,光不仅在发射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以及在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都可以看成能量子。爱因斯坦称之为光量子,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光子(photon)。光子一词则是1926年由路易斯(G.N.Lewis)提出的。

作为一个事例,爱因斯坦提到了光电效应。他解释说:

能量子钻进物体的表面层,……,把它的全部能量给予了单个电子……,一个在物体内部具有动能的电子,当它到达物体表面时已经失去了它的一部分动能。此外还必须假设,每个电子在离开物体时还必须为它脱离物体做一定量的功W(这是物体的特性值,即逸出功)。那些在表面上朝着垂直方向被激发的电子,将以最大的法线速度离开物体。

这样一些电子离开物体时的动能应为:

hν-W

爱因斯坦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提出,如果该物体充电至正电势V,并被零电势所包围(V也叫遏止电压),又如果V正好大到足以阻止物体损失电荷,就必有:

eV=hν-W(其中e即电子电荷)

此即众所周知的爱因斯坦光电方程。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光电方程,简洁明了,很有说服力,但是当时却遭到了冷遇。人们认为这种把光看成粒子的思想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抵触,是奇谈怪论。甚至量子假说的创始人普朗克也表示反对。1913年普朗克等人在提名爱因斯坦为普鲁士科学院会员时,一方面高度评价爱因斯坦的成就,同时又指出:“有时,他可能在他的思索中失去了目标,如他的光量子假设。”

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设和光电方程,的确是很大胆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实验事实来支持他的理论,尽管理论与已有的实验事实并无矛盾。爱因斯坦非常谨慎,所以称之为试探性观点。如果我们比较详细地回顾光电效应的发现史,就会更加佩服爱因斯坦的胆略。

二、什么是遏制电压,它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吗?它不应该是个定制值吗?

遏止电压是阻止光电子到达阳极。

由e*Uc=Ekm=hv-W知,入射光频率越大,所需的遏止电压Uc也越大。

三、光电效应中 什么是遏制电压?

是遏止电压、、 楼上说的是极限频率吧 遏止电压是光电效应实验里面的一个概念,就是当反向电压为-Vg的时候能够阻止光电子到达阳极,也就是没有光电流的产生,这个电压就是遏止电压

四、什么是遏制电压,它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吗?它不应该是个定制值吗?

遏止电压是阻止光电子到达阳极.

由e*Uc=Ekm=hv-W知,入射光频率越大,所需的遏止电压Uc也越大.

五、遏制电压是什么?

遏止电压是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Uc。

在光电效应中,当所加电压U为0时,电流I并不为0。只有施加反向电压,也就是阴极接电源正极阳极接电源负极,在光电管两级形成使电子减速的电场,电流才可能为0。遏止电压的存在意味着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初速度。由电场力对在其内的电子做功与能量关系得遏止电压U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eU。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吸收能量后逸出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科学家们在研究光电效应的过程中,物理学者对光子的量子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有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遏止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