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的100字介绍

吴承恩(1500—1582)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扩展资料

吴承恩的作品

《西游记》、《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吴承恩的诗文多散失,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吴承恩写的《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被选进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十一课中。

《三打白骨精》被选为苏教版六年级第八课。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入选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一课中。

《孙悟空棒打白骨精》也入选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二课中。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第三借亦被选入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三课中。

《猴王出世》选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选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选入人教S版五年级上册第30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说《西游记》作者、明代小说家

西游记作者简介100字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晚景凄凉.

扩展资料:

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 “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 。 “此论则比何﹑李通达得多,故其诗作,多自胸臆出之。朱彝尊 《明诗综》 四十八谓其诗 ‘习气息除,一时殆鲜其匹。’ 吴承恩的诗作浪漫主义气息又特浓,故被陈文烛称为 ‘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吴承恩的见识非凡,不仅看到当时的文坛之弊,而且能跳出复古主义的圈子,独树一帜,强调 “谢朝华”“蓄多识”“去陈言”“漱芳润”。 在诗文创作中, “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不至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 , “师心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 。这便超越了前后七子,而独步文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