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蓝眼泪是怎么形成的?
蓝眼泪是对某些海洋生物发光现象的诗意描述,比如海域发生的夜光藻赤潮。
当夜光藻赤潮爆发时,就能在晚上看到美丽的“蓝色荧光”在海面上,随着海浪起伏,就像大海留下了晶莹剔透的蓝色泪水。
夜光藻受到海浪拍打、划船等强烈扰动时,其细胞质中的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具有能量的含氧荧光素,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浅蓝的冷光。当海水中夜光藻密度很高时,浅蓝色的光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蓝眼泪”啦!
荧光海的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长期稳定存在的荧光海,如波多黎各别克斯岛的蚊子湾;另一类是非稳定型荧光海,不能持续太长时间,而且发生的时间和海域也都不易确定。
在非稳定型荧光海中,具有发光能力的是甲藻门中的夜光鞭毛藻,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当每毫升海水中它的数目达到1000个以上时就会形成“赤潮”。
这种景色表明这片海水内磷、钾、铁等营养因子含量上升,是海水富营养化的表现。所以,这种荧光海虽然美丽,但对自然来说并不是好事,一趟光影交互的星海之旅后,我们应该更关注对海洋的保护。
蓝眼泪是怎么形成的
蓝眼泪的本质是一类海洋生物,如海萤和夜光藻等,在合适环境条件下,夜光藻细胞生长达到一定密度时,在夜晚就会因为扰动等刺激而发出盈盈蓝光。细胞密度越高,蓝光越强,这类蓝光会随着海浪此起彼伏,就像大海流出的眼泪,因此被称作“蓝眼泪”。
至于为何会发光,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体内具有发光腺,从而在荧光素的作用中,产生这种迷人的生物光。
在我国福建的平潭海域,每年都会出现“蓝眼泪”奇观,而且基本上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会一直延续到8月份,而且如果本身就是住在沿海城市,也不需要专门去平潭看“蓝眼泪”,因为自己所在的沿海城市海域中,也是有机会出现“蓝眼泪”的,甚至是我国东北的大连海域,也曾经多次出现过“蓝眼泪”。
造成蓝眼泪的夜光藻,其实是一种大型的单细胞动物,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生动物,既可以将它看做是植物,也可以将它看做是动物,因此,夜光藻也被称作“夜光虫”。当它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就会在夜晚发出蓝色的光芒,让蓝色的海水看起来波光粼粼,异常美丽。
不过,当大量夜光藻出现的时候,却是海洋生态灾难的开始。因为夜光藻其实和大家相对熟悉的另一种海洋生态灾难——赤潮,情况是一样的,如果夜光藻大量繁殖,那么,就会让大量的海洋生物因为它而死亡,同时,时间久了,也会散发出和赤潮一样的,非常难闻的味道,对人的健康也有害。
夜光藻还包括红色的异养型和绿色的混合营养型(体内有共生绿藻)。红色夜光藻分布广泛,在世界主要热带、亚热带海域均有发现,在厦门出现的即为红色夜光藻。相比之下,绿色夜光藻分布集中,主要出现在热带海域如阿拉伯海,泰国湾等地。
为什么会出现蓝眼泪
平潭有夜光藻和海萤两种蓝眼泪,夜光藻蓝眼泪比较常见(约占90%),海萤蓝眼泪较为罕见(约占10%)。
夜光藻是平潭海域引起赤潮最普遍的藻种之一。赤潮是一种很普遍的海洋灾害现象。赤潮跟水温、气候、风向都有关系,起因很复杂。虽然平潭的水质在福建海域排名前列,但是也时常发生赤潮。所以,出现赤潮不代表水质不好。并且,出现夜光藻不等于就发生赤潮。只有当夜光藻密度超过一定标准,才能说发生赤潮。夜光藻也不是唯一能引起赤潮的藻类。夜光藻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不刺激皮肤,但是会有黏稠感。
海萤蓝眼泪:希氏弯喉海萤(学名:Vargulahilgendorfii),属于甲壳纲介形目的一种浮游生物,俗称海萤,又称发光虾、种虾。体型很小,只有3mm大小。海萤的身体内有一种叫发光腺的奇特构造,受海浪拍打等刺激时,就把直径只有万分之一厘米的荧光素黄色颗粒,和直径只有万分之二厘米的无色荧光酶颗粒,以及由发光腺中产生的粘液一齐排入水中,萤光素和萤光素酶之间的反应产生浅蓝色的光。这是海萤在求偶。雄性海萤在大海中有次序地闪烁着蓝光,以此吸引雌性海萤。离开海水的海萤只能生存100秒,其失去光芒,生命也就结束了。
蓝眼泪的出现是海水温度、海中养分、海流、风向与潮汐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并不是每个晚上、每个沙滩都会出现。只有当水温、海中养分、海流、风向与潮汐等各种条件具足,才不会让远道而来的你失望。
出现夜光藻蓝眼泪最佳条件:
1.无光:生物发光强度很弱,无月光的黑暗环境更适合观赏和拍摄。(农历十五满月前后,蓝眼泪的亮度会被月光削弱,不易观察)。
2.水温:16-28℃(22℃最佳),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蓝眼泪发生的先兆。
3.水质:浑浊的海水会影响蓝眼泪的亮度。在清澈可见底的岸礁、浅滩、船埠等地方,蓝眼泪会更明显。
4.海流: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5.潮汐:夜光藻会随着潮汐涨落靠近或者远离海岸。白天先观察附近海域是否有红褐色潮水,再选择涨潮时间前往“追泪”(满潮前1-2小时)。
6.风浪:风浪不能太大,风浪很大的话只能看见白色浪花。轻到中浪可以更清晰看到蓝眼泪。
7.风向:南风(有争议)。此处不是指某一时刻的风向,而是指随着“南风天”到来,底层海流转向、水温上升、夜光藻大量增生,便会出现蓝眼泪。
蓝眼泪是怎么形成的 出现蓝眼泪的原因
1、“蓝眼泪”是一种会发出荧光的介形虫,经过海浪的惊扰,介形虫会发出淡蓝色的荧光。它是靠海水的一种能量生存的,但是随着海浪被冲上岸时,离开海水的蓝眼泪只能够生存少过100秒,随着能量的消失,蓝眼泪的光芒淡去,生命也就结束了。
2、蓝眼泪也指夜光藻。夜光藻是甲藻门的一个海产属。属表层沿岸种类,分布广,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夜光藻是海洋赤潮主要发生藻,也是东海赤潮发生的原因种之一。夜光藻作为海洋环境中的一种耐污生物,在富营养化的海区内分布尤盛。它具发光能力,海上发光现象常由它受到刺激而引起。繁殖过盛并密集在一起,可形成赤潮,对渔业危害很大。
厦门多地出现蓝眼泪奇观,蓝眼泪是如何形成的?
“蓝眼泪”是由于生活在海里的希氏弯喉海萤因受到海浪拍打而发出蓝光,继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名为“希氏弯喉海萤”的水生生物是一种主要生活在海湾处的介形虫,人们大都直接简称它为海萤。一只海萤的大小大约只有三毫米,如此小的体型凭借人的肉眼其实是很难看到的。不过好在海萤自带发光功能,所以人们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海萤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海萤体内带有一个发光腺,这个发光腺在海萤受到海浪的拍打时会产生一种粘液。这股粘液在产生之后会随同海萤体内存有的荧光素以及无色荧光酶这两种颗粒一起被排至体外,继而在海水里发生浅蓝色光亮。有科学家曾经专门研究过海萤的发光原理,最后得出的结论为荧光素与荧光酶才是海萤发光的关键所在。
我们所看到的海萤发出来的光虽然都是蓝色的,但是实际上这蓝光的波长其实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海萤所散发的蓝光的波长会因海水的PH值以及盐度而有所区别,波长一般集中在448至463纳米这个范围内。海萤的生活习性表现为昼伏夜出,白天的时候海萤蛰伏在浅水区域的底部沙层之中,待进入晚上之后再争相出来活动。这也是“蓝眼泪”现象大都出现在夜间的原因。
关于海萤这种生物有几个非常有趣的点,其中之一便就是海萤不同于甲壳纲其余生物,它小小的身体里生有一个心脏。再有就是海萤这种生物一旦离开海水,就只能存活十秒左右的时间。除此之外,由海萤创造的蓝眼泪现象只有在涨潮且还是吹南风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为此蓝眼泪现象大都出现于六七月份。当出现蓝眼泪现象时,可以看到散发着点点蓝光的海萤沿着海滩呈带状分布。
因为蓝眼泪现象十分梦幻,所以引得很多人非常向往,近几年与蓝眼泪有关的消息也是每每都能引发诸多关注。此前便有消息称厦门的筼筜湖畔、环岛路等多个地方也是相继出现了蓝眼泪现象。除了厦门之外,福建其余沿海地方也曾出现过蓝眼泪,再有就是广东沿海地区也曾出现过。就蓝眼泪的分布范围来说,除了中国之外它还分布于日本以及马来西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