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相关历史典故:

赤壁之战后,刘备向孙权借土地,而周瑜死后,继位的鲁肃又是“联刘派”,他说服了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鲁肃的策略是:这样孙刘两家可以共同抗曹,东吴能减缓战略压力。这个“借”其实不是借整个荆州,而是荆州的南郡。

但是刘备后来翅膀硬了,他把益州也打下来了。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已经夺得益州,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索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然而刘备的回答是:“等我取得凉州后,一定奉上荆州。”不过这个时候局势变了,曹操进取了汉中,刘备的益州很危险,就派人去和孙权谈判。

而正好孙权也担心打不赢刘备,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但孙权还是不满足,公元219年,关羽从南郡出发,北伐襄樊,势如破竹,威震华夏,可以说“隆中对”设想的实现指日可待,然而此时孙权方却背信弃义,派兵偷袭,这样,荆州除了南阳后,其余六郡全倒了孙权手里。

歇后语有借无还上一句是什么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关于 有借无还的歇后语:

虫借猪 ———— 有借无还

黄鼠狼借鸡 ———— 有借无还

老虎借猪狗借骨 ———— 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野猪借公鸡 ———— 有借无还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孔明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扩展资料:

歇后语相关: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

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