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枣仁和茯苓每天最多吃多少克?

酸枣仁与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酸枣仁与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这种食材营养丰富,但只了解表面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但它不仅仅只有功效和作用,要坚持服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和作用,酸枣仁与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教你正确养生

酸枣仁与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1

酸枣仁的功效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典籍记载功效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很早就有记载,酸枣可以“安五脏,轻身延年”。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多梦、盗汗、易惊等病。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的滋补强壮效果。常见的中药“镇静安眠丸”,就是以酸枣仁为主要成分制成的。

酸枣仁的作用酸枣仁含有生物碱,皂苷和黄酮等多种药理成分。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降压、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心率失常、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

酸枣仁的食用方法

酸枣仁人参粉准备材料:酸枣仁中量,人参少量,茯苓偏多可行做法:共研为细末。每次5~6g,温水服用。也可入粥中煮食。提示:注意去除硬皮,也就是酸枣仁外面的壳,没用处。可以在买的时候先把壳挑掉,再磨成粉。

酸枣仁人参汤茶酸枣仁汤是东汉张仲景创制的名方,是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金匮要略》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准备材料:酸枣仁少许,冷水约一壶具体做法:水煎去沉淀物,入暖水瓶当汤或当茶喝吧提示:沉淀物可以放在锅里煮一下,喝煮来的汤即可,这样就再次利用了。

酸枣仁汤组成:酸枣仁(去壳,取仁)、甘草(炙)、生地黄、栀子仁、麦门冬、人参、当归身各等分。做法:取酸枣仁三钱捣碎,用水煎服,最好是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作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枣仁百合排骨汤(滋阴安神)百合20g,酸枣仁10g,小排骨200g,盐适量的。百合洗干净,用温水浸泡约10分钟;酸枣仁用刀背稍微压碎;小排骨洗干净,焯去血水,放进锅里,加入百合,酸枣仁后,然后加入750g(3杯)水,放进电饭锅里,放盐调味,煮到开关跳起就可以食用。

酸枣仁桂圆饮(养血安神)炒酸枣仁10g,芡实12g,龙眼肉10g,适量的白糖。炒酸枣仁捣碎,用纱布袋装。芡实加水500g,煮约半个小时后,加入龙眼肉与炒枣仁药袋,再煮约半个小时。拿出枣仁药袋,加适量的白糖调匀,滤出汁液就可以。

酸枣仁粥:酸枣仁10g,生地黄15g,粳米100g。枣仁、地黄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食。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酸枣仁滋养安神,生地黄养阴清心。用于心阴不足,心烦发热,心悸失眠。

枣仁人参粉:酸枣仁20g,人参12g,茯苓30g。共研为细末。每次5~6g,温水送服。亦可入粥中煮食。

源于《普济方》(原无方名)。本方以酸枣仁敛汗,人参补益肺气,茯苓安神。用于体虚自汗、盗汗。因三者又能养心安神,故也可用于虚烦不眠。

酸枣仁与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1、来源区别

土茯苓和茯苓在来源上就有明显区别,土茯苓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是这种植物的地下干燥茎,它的叶子个头比较大,而且跟连在一起生长像鸡蛋那么大,而茯苓则是多孔菌和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2、生长环境

土茯苓和茯苓的生长环境也有所不同,土茯苓在自然界中是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这种植物多生长在山坡或者林下,而茯苓则是一种菌类植物,它主要寄生在松树的根部,这也是两者之间最重要的不同。

3、口感区别

茯苓粉怎么吃好茯苓粉的`食用方法

茯苓粉是以中药茯苓为主要原料,经研磨加工后得到的保健食材也是一种中药,出现了中药材它能利水散湿也能健脾养胃,还能宁心安神,但大家想让茯苓粉发挥好的保健功效,一定要掌握它的正确食用方法,接下来我会这方面的介绍,想知道茯苓粉怎么吃的人和重点看一下。

茯苓粉怎么吃

茯苓粉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沸水冲泡以后再吃,更可以取适量的茯苓粉,如果加适量清水把它煎煮成汤再吃,这些都是茯苓粉的常见吃法,能让人体吸收茯苓粉中的丰富营养,也能让茯苓粉发挥好的保健功效。

茯苓粉的食用方法

1、煮粥

茯苓粉可以用来煮粥喝,再用茯苓粉煮粥喝的时候,需要把准备好的大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清水煮制成粥,在粥煮到八成熟的时候加入准备好的茯苓粉调匀,继续煮15分钟煮好以后关火取出降温就能吃。

2、做茯苓饼

茯苓粉还可以制作茯苓饼,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准备适量白糖和糯米粉,再准备适量的茯苓粉,把它们放在一起调匀制成糊状。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白茯苓怎么用美容

白茯苓是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材,能镇静安神,也能为人体补充,丰富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美容,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同时也会让大家知道白茯苓怎么用能美容,对白茯苓有兴趣的人可以重点了解一下。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补充营养

白茯苓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食材,它含有丰富的茯苓多糖和卵磷脂,也含有一些盐酸胆碱和维生素,这些物质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很积极的作用,他们被人体吸收后能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可提高人体多器官功能。

2、镇静安神

镇静安神也是白茯苓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含有的茯苓多糖和微量元素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可提高中枢神经功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重要作用,对人类经常出现的心神不宁和心悸都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另外人们出现失眠,焦虑和抑郁等症时还可以把白茯苓与远志和人参搭配在一起服用。

3、预防癌症

茯苓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功效出色的保健食材,能为人体补充丰富营养并能美容养颜,平时人们服用茯苓对身体有诸多好处,但大家在服用茯苓时也喜欢给它搭配不同的食材,但为了饮食安全人们也想了解茯苓不能和什么一起吃,今天我会带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能让大家对茯苓有更全面的了解。

茯苓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茯苓不能和茶水一起吃,在服用茯苓的时候绝对不能喝茶水,特别是浓茶,因为浓茶中含有的多种营养成分会破坏茯苓中的有效营养,容易让它出现营养流失,而且会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生活中的大多数食材都可以和茯苓放在一起吃,而且它们与茯苓搭配在一起吃会让人体吸收更丰富的营养,能让茯苓发挥更好的保健功效,但大家在吃茯苓的时候也要注意它的食用量,过量服用也会加重身体负担不利于它保健功效的发挥。

3、茯苓虽然没有什么相克的食物,但生活中那些体虚或者身体虚寒以及中气下陷的人是不适合服用茯苓的,因为这些人在服用茯苓以后,会让身体不适症状加重,不利于它们身体健康的维护。

4、茯苓在日常生活中是适合大多数人群食用的保健食材,特别是那些心神不宁。

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及服用方法

茯苓皮是一种中药材,它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是它的干燥外皮,它外表多为黑褐色和棕褐色,而且带有一定弹性,利水消肿和消除身体肿胀是它的主要功效,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茯苓皮的功效作用及服用方法,想了解它的人可重点看一看。

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

1、提高免疫力

人们服用茯苓皮可吸收丰富营养,它不但含有植物蛋白,含含有一些天然多糖和皂苷以及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物质都能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当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有极大好处,经常用它煮水喝,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2、利水渗湿

茯苓皮是一种能利水渗湿的中药材,它能加快人体内湿气排除,而且能阻止多余水分在人体内滞留,对维持人体健康有极大好处,人们在出现身体水肿和小便不利等不适症状是及时服用它,能让病情明显缓解。

3、健脾养胃

茯苓皮还是一种能健脾养胃的保健食材,能提高人类脾胃消化功能,并能缓解人类脾胃不和,对人类经常出现的时少腹胀和消化不良有一定缓解作用,除此以外它还能缓解人类的气虚,更能润肺止咳对人类的痰湿咳嗽以及呼吸急促等症都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

长期服用茯苓的危害

茯苓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中药材,也是一种常见的保健食材,而且它具有明显的美容作用,经常使用它能淡斑美白也能放慢身体衰老速度,但也有很多人担心长期服用茯苓会危害身体健康,就特别想知道长期服用茯苓的危害有哪些?接下来我会带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需要服用茯苓的人可以重点了解一下。

长期服用茯苓的危害

长期服用茯苓,只要服用方法得到服用数量适宜就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危害,而且能保健身体,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并能放慢人体衰老速度,对维持人体健康是有极大好处的,只有在人们过量服用茯苓的情况下,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些危害,容易让人们出现尿频和中气不足,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茯苓的正确用量

长期服用茯苓对身体没有明显危害,但过量服用茯苓对身体有害,因此大家在服用茯苓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它的正确服用量,这种中药平时的服用量应在10~15克之间,它可以研成粉末直接泡茶喝,也可以煎煮以后服用更可以用来熬粥或者煎汤喝。

茯苓的营养价值

茯苓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食材,人们服用茯苓既能吸收茯苓多糖也能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以及蛋白质。

二、酸枣仁与茯苓敖水喝比例

你好,酸枣仁12克,茯苓10就可以了。最好加上百合12克,枸杞子8克,大枣6个,就是最完美的助睡眠排毒养颜,清肝肺火的一种茶,建议每天晚上睡觉前喝,最好是晚上九点前喝,那是棒棒哒!希望能帮到你。

三、茯苓的用法有哪些?

(1)医师处方用量9~15g。

(2)茯苓适量。炒后研为细末,每次服3g,1曰3次。用于婴幼儿秋季腹泻。

(3)茯苓30g。每曰1剂,水煎代茶饮。用于痰饮咳嗽。

(4)茯苓125g、胡椒3g、糯米250g、猪肚1个。将前两味药共研为细末,与糯米共置入猪肚内,蒸熟后酌情服食。用于噎嗝,反胃。

(5)茯苓30g、黑木耳15g。将上药焙干,共研为细末,1次15g,1曰3次,开水A服。用于水肿。

(6)茯苓20g、猪苓20g、泽泻20g、白术20g、桂枝10g、滑石30g、琥珀5g(研末分次A服)。每曰1剂,水煎服。用于小便不利。

(7)茯苓30g、五倍子10g、五味子20g。水煎服,用于遗精。

(8)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山茱萸9g、黄芪30g、甘草3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血虚头晕。

(9)茯苓15g、鸡蛋黄1个。将茯苓水煎取汁,乘热用药汁A鸡蛋黄,睡前1次服下。用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10)茯苓9g、菖蒲12g、猪肾1个。先将猪肾剖开,除去筋膜,再将茯苓和菖蒲共研为细粉装入猪肾内,蒸熟后,1曰分2次食之。用于肾虚腰痛。

(11)茯苓10g、炒枣仁10g、知母10g、川芎10g、甘草6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烦躁不眠,心悸AA。

(12)茯苓10g、何首乌10g、怀牛膝10g、枸杞子6g、菟丝子6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肾虚腰痛。

(13)茯苓12g、麻黄6g、石膏30g、白术9g、苍术9g、甘草3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热痹。

(14)茯苓10g、桂枝5g、桃仁10g、丹皮10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热痹。

(15)茯苓7g、金樱子7g、赤石脂6g、芡实15g。每曰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赤白带下。

(16)茯苓粉10g、牛奶200g。将茯苓粉用少量凉开水化开,再将煮沸的牛奶A入,每曰早晨空腹服用。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

(17)茯苓15g、白术20g。加水共煮20分钟,取汁饭前服用。用于湿盛泄泻。

(18)茯苓20g、茵陈20g、党参15g、白术15g、A子15g、大枣30g、炙甘草5g。大枣去核与其他药一起加水800mL,煎煮至200mL,每周1次。用于体质虚弱者预防肝炎。

(19)茯苓120g。与1000g白酒共浸泡10天后酌量服用。用于因脾虚而引起的肌肉麻痹,身体瘦弱及惊悸,失眠,健忘等。

(20)茯苓5g、猪苓5g、黄柏3g、车前子3g。前3味药切成小碎块,车前子用纱布包好,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湿热下注之带下,症见黄带,或赤白带下,臭秽难闻,腰腹酸痛。

(21)茯苓5g、猪苓5g、苍术5g、白芍5g。切成小碎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慢性肠炎,症见腹部隐隐作痛,大便稀溏,曰行数次,纳食不香,面色无华等。

(22)茯苓5g、黄芪5g、桂枝3g、防己2g、甘草2g。切成小碎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阳虚水湿泛滥之水肿,症见四肢皮肤肿盛,面色萎黄,小便不利,肚腹胀满等。

(23)茯苓5g、猪苓5g、白术5g、桂枝5g。切成小碎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症见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肚腹胀满,不思饮食等。

(24)茯苓5g、猪苓3g、大腹皮5g、槟榔5g。切成小碎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脾不化湿之水肿,症见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肚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清溏等。

(25)茯苓5g、山楂5g、白术5g、砂仁3g。将砂仁砸碎,其他药切成小碎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食入反胀,大便溏泻等。

(26)茯苓粉6g、大米30~60g。煮稠粥,每曰1次。用于脾虚食少,腹泻。

(27)茯苓30g、鸡肉60g。加适量调味品做成馅,用面粉皮包混饨煮食。用于老年体弱吞咽无力或反胃,呃逆。

(28)茯苓粉、面粉、白糖各等量。加水调成糊状,煎成饼服。用于心悸、失眠、食少、便溏等。

(29)茯苓10g、人参5g、浮小麦20g、活团鱼1只(约500~1000g)。团鱼剁去头、沥净血水,用开水烫3分钟,刮去身上的黑膜,剥去四肢上的白衣,剁去爪和尾,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洗净,用文火煮约半小时后捞出放于温水中,撕去黄油,剔除背壳和腹甲,以及四肢上的粗骨,切成约3cm见方的块,摆入碗内;将火腿100g切成小片,生板油25g切成丁,盖在团鱼面上,葱节10g、生姜片5g、绍酒10g及食盐适量,兑入鸡汤注入碗中,茯苓、浮小麦用纱布包好投入汤中,人参研成细粉撒在面上,用湿棉纸封口上笼蒸约2~3小时;出笼后拣去葱、姜,滗出原汤,把团鱼扣入另一碗中,原汤倒入锅内,加葱花、姜米、绍酒、味精、食盐调味,烧开后撇去浮沫,再打1只鸡蛋在汤内,略煮后浇在团鱼面上即可食用。用于阴虚潮热、骨蒸AA、神在短气等虚弱病人,起辅助治疗作用。

四、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茯苓,是一味著名的传统习用药材,本经列为上品,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在松树的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其中以云南产者质量最好,习称“云苓”,为道地药材。

药性: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处方用名:云苓,白茯苓、赤茯苓、茯灵。

炮制:本品多于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后堆置“发汗”,摊开晾干,再“发汗”反复数次而成。

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咳嗽,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悸,失眠,健忘,婴幼儿腹泻,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

1. 本品一次常用量为15~30克。

2. 婴幼儿腹泻:茯茯炒后研细末,每次1g,每日3次。

3. 痰饮眩悸:茯苓30g,白术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4. 水肿:茯苓30g,黄芪30g,泽泻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5. 梦遗:茯苓适量研细末,每次6g,早晚各1次,粥水送服。

6. 血虚头晕:茯苓15g,山药15g,黄芪30g,炙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7. 肾虚腰痛:茯苓10g,杜仲15g,猪肾1个。将猪肾剖开,除去筋膜,然后将药材装入猪肾内,合上猪肾,蒸熟后食用。

8. 失眠健忘:茯苓30g,核桃仁15g,酸枣仁15g,元肉10g。每日一剂,代茶喝。

含有茯苓的中成药:

1.五苓散

中成药,出自《伤寒论》,本品成分为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5味中药。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2. 桂枝茯苓丸

中成药,出自于《金匮要略》,本品成分为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5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症之功效,主治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3. 四君子丸

中成药,出自《和剂局方》,本品成分为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4味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4. 一味茯苓饮

治脱发,来自现代名老中医岳美中经验,用茯苓1000克,打成细粉,每次服用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5. 归脾丸

中成药,出自《济生方》,本品成分为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保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防潮,防霉。

禁忌:肾虚、小便频数、虚寒滑精者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