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缥缈孤鸿影什么意思

缥缈,虚无缥缈的意思.越来越远,空旷.孤,一个,少,孤单.鸿,鸿雁,大雁.影,影子,身影.那么我们就知道啦:【就是说,空旷的视野,看着一只孤雁越飞越远了,心里似乎也不由得生起了阵阵悲凉.】

二、飘渺孤鸿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宋·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秋。当时作者刚从乌台诗案中解脱出来,寓居黄州定惠院。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政治失意、心情寂寞孤独的情思。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刚直不阿、不愿随波逐流的政治态度。

上阕以雁咏人,写月夜人静时独自徘徊,犹如翩翩鸿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弯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滴漏声停止了,辛劳一天的人们已经入睡,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知道一个幽居他乡的人却夜不能寐,独自在室内徘徊不定?隐隐约约地犹如一只翩翩若仙的孤鸿一般。

下阕借孤鸿飘零失所,顾影自怜,却不肯择梧桐而栖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不肯随俗沉浮的高洁品格: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只徘徊不定的孤鸿,突然受惊而起,匆匆回头看看,并没有同类来伴,这满怀的幽怨,有谁能够理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在如此凄冷的环境里怎么能随意选择高枝而栖宿呢(鸿雁栖息于田野芦塘之间)?只能孤独地、高傲地落宿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

这首词把写孤鸿和写人融合起来,简约凝练,空灵流走,含蓄蕴藉,寄意深远。词中借孤鸿的形象和内心独白,倾诉了自己的处境和无人理解自己的苦衷,充分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彷徨和不肯随人俯仰的政治态度。黄庭坚评价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细细品味,此赞语实不为过。

三、飘渺孤鸿影 是什么意思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缥缈孤鸿影”的意思是说如同孤鸿掠过留下的飘渺的身影。

四、缥缈孤鸿影是什么意思

“缥缈孤鸿影”是指孤鸿在天际隐隐约约的影子。

“缥缈孤鸿影”出自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整句话的意思是,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鸿隐隐约约的影子。(具体词作赏析请楼主自行查阅)

另外,萧冷月在一起写网创作的一部武侠玄幻小说,书名也叫《缥缈孤鸿影》。

五、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请问是什么意思?

意思:在这般夜色之中,仿佛有个幽人独来独往,如同孤鸿之影。

出处:北宋苏轼的《卜算子》

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四十六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