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赋的作品详述

《两都赋》在结体与手法上完全仿效司马相如《子虚赋》《子虚赋》分《子虚》、《上林》两部分,《两都赋》则分《西都》、《东都》;《子虚赋》虚拟亡是公针对楚之子虚 、齐之乌有先生互相炫耀,而明天子之义 ,《两都赋》由虚拟东都主人针对西都宾赞扬长安, 望朝廷西顾 ,而 盛称洛邑制度,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子虚赋》前后两部分转接用亡是公听然而笑曰 ,《两都赋》则用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两相比较,如出一辙,在总体风格上缺乏艺术创新,未能越出西汉藩篱,不过是以超过《子虚赋》近一千二百字的篇幅,更加典丽宏大而已。

至于相如《子虚赋》针对当时诸侯曾割据谋叛,而维护皇朝统一,且就帝王淫侈,尽管委婉,毕竟有所讽谏,而扬雄《长扬赋》,讽谕之旨则更为自觉;但班固《两都赋》选材不过是涉及都长安、洛阳,哪个更有利王朝统治,中心思想则只在 宣上德而尽忠孝 ,从内涵意义而言,又似不如了。

然而班固毕竟天资聪颖, 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后汉书》本传),学识渊深,有精湛的艺术修养,写作文章,独具风范。《后汉书·班固传赞》评道: (班)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娓娓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这种特色在《两都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首先,《两都赋》所描述的具体内容,已不再像司马相如那样重在帝王宫苑、游猎,而是借鉴扬雄《蜀都赋》,创造性地发展为京都山河形势、表里布局和雄伟气象,虽然不能全免大赋夸张渲染失实之病,但由于采用了不少实际的历史地理资料,而不显过分虚浮,有真切的现实感。如对长安城内及郊野的介绍: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堤封五万,疆埸绮分,沟塍刻镂,原隰龙鳞,决渠降雨,荷臿成云,五谷垂颖,桑麻敷棻。

无论是都城形胜、街市繁华,还是郊野气象、农桑丰硕,都有具体而生动的艺术表现,确实 文赡而事详 ,引人遐想。另外,在语言的运用上,排偶之中,音调和谐,极少奇僻的异体字,明畅顺达,无汉赋常见的臃肿涩滞之弊,又确实 使读之者娓娓而不厌.正因如此,班固赢得了与司马相如、扬雄以及稍后张衡并称汉代四大赋家的盛誉,《两都赋》所开创的京都大赋体制,也直接影响了张衡《二京赋》以及西晋左思《三都赋》的创作,不仅蜚声文坛,而且被萧统《文选》列为第一篇,刘勰也称其明绚以雅赡.尽管《两都赋》在艺术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历来为士大夫所重,但是总体来看,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革除早已被扬雄针砭的散体大赋自身具有的通弊,从而扭转其衰竭之势。就赋体文学发展的趋势而言,当大赋已经定型为以 穷泰极侈 的笔墨达颂圣之旨,即便有讽谕,也不过 劝百讽一 ,而以骚体为代表的抒发内心情怀之赋,正越来越成熟,在显示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之时,仍要恪守老路,企图重新振兴,毕竟是违反客观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断不会成功。

班固的两都赋中“两都”指哪里?

长安,在《两都赋》里叫西都 。

洛阳,在《两都赋》里叫东都 。

《两都赋》的作者是谁?

《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他是东汉大文学家,他从小就受他父祖们的影响博览群书,非常的有才华,长大之后写了非常多的著作广为流传。

一,《两都赋》介绍

《两都赋》是分两部的,第一个就是《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形势险要、物产非常的丰盛、宫廷里面非常的华丽等到处都是宝贝,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

第二个就是《东都赋》由另一假想人物东都主人对东汉建都洛阳后的各种政治措施进行美化和歌颂,意谓洛阳当日的盛况,已远远超过了西汉首都长安。歌颂了当时的政治措施和洛阳的盛况。 

第二,班固人物介绍

班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他写过非常多的名著。有《汉书》这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两都赋》,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

三,班固写《两都赋》之后张衡又写《二京赋》

这里的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因为受两都赋的影响,张衡也写了《二京赋》,他的这部作品在汉代文学中也是有优越地位,影响很大,在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衡的返璞归真思想,而且张衡在天文学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成就的,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觉得古人还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智慧,而且中国古代先贤枚不胜举,尤其是在春秋那个大变革时期,出了很多的文人。

《两都赋》是哪两都?

《两都赋》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据其自序,自东汉建都洛阳后,“西土耆老”希望仍以长安为首都,因作此赋以驳之。

《两都赋》简介:

《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东都赋》则由另一假想人物东都主人对东汉建都洛阳后的各种政治措施进行美化和歌颂,意谓洛阳当日的盛况,已远远超过了西汉首都长安。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两都赋是哪两都?

是《西都赋》、《东都赋》两篇。

《西都赋》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一篇大赋。此赋通过对长安(今陕西西安)地理位置、宫室台榭、田猎游览场面的描写,表现了都城的壮丽宏大,宫殿的奇伟华美,为后人呈现了汉朝首都的繁荣景象,委婉地表达了对长安旧制极端豪华、奢侈的讽刺。

全赋结构匀称,层次分明,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它继承了司马相如等所作大赋铺张扬厉的特点,而相应减少了华艳、迭宕的文势,突出了文风典雅的一面,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鉴赏:

《西都赋》主要是借西都宾之口渲染夸耀旧日西京的宫室苑囿和奢侈逸乐,明褒而暗讽。此赋为后人呈现了西汉都城繁荣昌盛的景象。长安城的繁华体现在宫殿楼台有形有制,有光有色,地势广路通门,封畿美丽富庶。商业在其中举重若轻,各地的人们来长安经商,在闹市集会。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是哪两都,二京

长安,在《两都赋》里叫西都,在《二京赋》里叫西京。

洛阳,在《两都赋》里叫东都,在《二京赋》里叫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