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舜姓的后裔是谁

妫姓的后裔

妫姓是王姓的源头之一

妫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虞舜。虞舜以虞为姓,是因为这个家族所生活繁衍的地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南端薄州、芮城、平陆一带,境内有虞山,又是古虞国所在地。关于虞舜的家世,《史记》的记载是:舜的7世祖名昌意,昌意的儿子为颛顼,颛顼子为穷蝉,穷蝉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桥牛,桥牛子瞽叟,瞽叟的儿子就是舜。《吕梁碑》的记载则与《史记》大同小异:“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乔牛,乔牛生瞽叟,瞽叟生舜”。按照《左传》的记载,这两种说法都没错,颛顼和幕都是虞舜的先祖。

虞舜家族为什么又姓妫呢?

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当初,虞舜没有被选为尧的接班人时,尧为了考察和培养他,把自已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虞舜与他的两位夫人当时就住在妫水之滨。这条妫河就在今天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南,它从历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所以舜的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姓氏不下万种之多,而在古代,每个姓氏的形成都有自己特殊的缘由。有的以封国为姓,有的以所居之地为姓,有的以所居次第为姓,有的以官为姓,有的以封爵为姓,有的以所从事的职业为姓。此外,还有以吉德为姓,以凶德为姓,以事件为姓,以谥号为姓等等。妫姓则是以地为姓。

但是,妫姓是从舜居妫汭开始的吗?《史记`五帝本纪》又记载了关于舜的这样一个故事:舜的母亲死得早,他的父亲瞽叟又娶了新妻,以后又与新妻生了个儿子名字叫象。瞽叟喜爱新妻及后子,对舜由亲到疏,由疏到厌,由厌到恨,多次设计谋害他,欲把他置之死地。有一次,瞽叟让舜去修理仓廪的顶部,当舜爬到顶部后,瞽叟却在仓廪下放起火来,企图把舜烧死。幸亏舜事先有所防备,他用两只大竹笠护卫着自己,从仓廪上跳下。巨大的竹笠像鸟的两个翅膀,使舜稳稳地落在地上,平安地躲过此难。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舜居妫汭是和父亲及继母住在一起的,换句话说,瞽叟也居住在妫汭,按照以地为姓的原则,妫姓不应是从舜居妫汭开始,而应该从舜的父亲瞽叟开始。关于这一点,西汉人孔安国就明确热指出:“瞽叟姓妫”。这是可信的。

舜从尧那里以推举的方式继承了天下,他退位之前,又以推举的方式把天下传给了夏禹。夏禹因舜传位之恩,把舜的长子商均分封在虞(今河南虞城县北),从此妫姓的一支在这个地方代代生息繁衍。

经过夏、商两朝,妫姓在妫水流域和虞国这两个地方都得到了发展。到了商朝末期,由于西方姬姓周国的日益强盛,两个地方的妫姓与周国的关系也渐渐密切起来。

妫姓流域的妫姓与周国密切的最典型事例就是历史上“虞、芮观周”的故事。“虞、芮”就是当初舜家族活动生息的地方。据说在商朝末期,虞、芮之人发生了争执,久久不能解决。他们听说周国的姬昌是个仁德之君,便到周国请求他们给解决。当他们进入周国时,意外地发现这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你争我夺,人们互相礼让,蔚然成风。虞、芮之人感到非常惭愧,他们说:“我们的争执行为,是周人认为耻辱的事情。我们把这不光彩的事情告诉周王,是自取其辱啊!”便没有见周王就回去了

在虞国的商均的后代,商朝末年也和西部的姬周有着密切的来往,一个叫遏父的妫姓人竟到了周国,作了陶正这样的官,负责周国的陶器生产。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实行分封制度,受封的对象有3种人,一个是先圣先贤之后;一个是功臣谋士之后;一个是自家兄弟。作为先圣先贤,神农、黄帝、尧、禹的后代们都得到了封地和封爵,舜的后裔妫氏也不例外。武王找到了遏父的儿子妫满,把他封在陈,爵位为公。陈国的国都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妫满因此被称为胡公满或陈胡公满,成为妫姓的一支在河南淮阳地区的祖先。

陈国君主的位置传了10代,换了15位,到了宣公杵臼时,国内发生了一次动乱。宣公即位后立御寇为太子。后来,宣公的宠姬又生了儿子,名字叫款,深得宣公喜爱。宣公打算让款作自已的继承人,于是便杀掉了太子御寇。御寇有一个十分亲近的人,名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御寇被杀,陈完也在陈国呆不住了,便带着自己的家人逃到了齐国。这时候,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了春秋时期,齐国正值齐桓公在位,处于蒸蒸日上的强盛阶段。齐桓公本打算让陈完任卿相,陈完推辞职说:“我这个亡命寄身之人,您能收容我就是很大的恩惠了,不敢再当高位。”于是,便作了齐国的工正,主要负责齐国的器械生产,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陈改成了田。关于为什么陈完让自己姓了田,历史上有三种说法:一种是陈完到齐国后“始食菜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还有的说陈完奔齐,“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也有的说陈完到了齐国后,“不欲称本国故号,故改陈字为田氏”。不管怎么说,陈完把自己的姓氏改作了“田”,而这次改姓,成了妫姓后裔的王姓在其发展源头上的最后一个醒目的标志。

田完虽然谢绝齐桓公给予的高位,但田完家族似乎被注定了要在齐国身居高位。在田 完入齐约170年以后,田完的的后代田乞在自己的封邑内用大斗出、小斗收的办法笼络齐国人心,使得田氏宗族的势力越来越大,一些有远见的人都说:“齐国之政恐怕最终要落到田氏手中。”果然,在齐景公死后,田乞用强力杀死支持景公太子孺子荼的高昭子,赶跑了孺子荼的另一个支持者国惠子,最后杀死了孺子荼,立了景公另一个儿子齐悼公阳生,自己为齐相,掌握了齐国大权。又过了100多年,田乞的曾孙田和取代了齐康公,成为齐国的君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事件。此时,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了战国时期100多年了。

在战国时期,田氏统治下的齐国经历了由昌盛到衰败的过程,8代君主184年以后,齐王田建时期,齐国就被秦王赢政横扫六合的扫帚席卷进了统一的秦帝国版图之中了。齐王田建在亡国后被迁到河南共县(今河南辉县),他的儿子田升在秦末反秦风暴中被项羽封为济北王。项羽称霸仅仅4年就被刘邦打败,随着项羽的失败,田升的济北王爵位也不复存在。然而这短短数年的济北王的待遇却开了妫姓之王的先河,从此,田建的子孙后代便世世代代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了。

二、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分别是什么关系,他们的世系如何排?

说华夏族有五千年历史,是从黄帝执政时期开始算的,黄帝、炎帝作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们当然也有父亲和祖先,不过那个时候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大多是神话记载。

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夏朝之前则是三皇五帝时期,三皇在前,五帝在后,根据《尚书大传》的说法,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三皇虽然有很多种说法,但每一种说法中都有燧人氏,而燧人氏就是三皇中的第一皇,也是最早的皇,同时还是有记载的华夏最早的祖先。

几乎所有的华夏人都是燧人氏的后代,燧人氏的妻子是华胥氏,他的儿子是伏羲氏,女儿是女娲氏,然后伏羲氏与女娲氏兄妹结婚,成为华夏的始祖,包括炎帝和黄帝都是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后代,但是伏羲氏与黄帝之间相差了5000多年,中间的世系根本搞不清楚。

五帝是以黄帝为首开始的,根据《大戴礼记》的说法,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1、黄帝

只知道黄帝的父亲是少典,少典还有另一个儿子叫炎帝,黄帝与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有的史书上说少典是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儿子,我觉得是不太可能,要知道黄帝所在的时间离伏羲氏与女娲氏相差了几千年,这是不可能的。

黄帝在位101年,从公元前2697年登基,到公元前2597年去世,华夏五千年就是从黄帝登基那一年开始算起,到今天是2697年+2021年=4718年,如果以黄帝登基年为纪年,那么公元2021年就是黄帝纪年4718年,4700多年,也就是五千年华夏历史,这也是上下五千年的由来。

黄帝的正妻叫嫘祖,黄帝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嫡长,嫡长子叫玄器,又叫青阳,嫡次子叫昌意,黄帝去世后,他的长子玄器即位,也被称为少昊,少昊在位74年,于公元前2525年去世后,颛顼接替他的位置。

黄帝的世系是:燧人→伏羲→(中间不明确)→少典→黄帝。

2、颛顼(zhuān xū)

颛顼是昌意的儿子,也就是少昊的侄子,他出生在若水,也就是今天四川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颛顼的母亲是蜀山氏的女儿,名字叫昌仆。

颛顼很有才能,史记上说颛顼向北到达幽陵,向南到达交趾,向东到达蟠木,向西到过流沙,四处征战没有不服从的,颛顼因为辅佐少昊有功,并且打败了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华夏部落的首领,之后在穷桑登基为帝,穷桑是在今天江苏省沭阳县。

颛顼是一位有作为的首领,发明了历法,创建了九州,在位78年,颛顼于公元前2437年去世,颛顼去世前,选定了帝喾成为他的接班人。

颛顼的世系是:少典→黄帝→昌意→颛顼。

3、帝喾(kù)

帝喾的名字叫姬俊,他是蟜极的儿子,蟜极是玄器的儿子,也就是说帝喾是颛顼的侄子,这样帝位又回到了少昊玄器一系,帝喾因为出生在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所以又称高辛氏。

传说帝喾一出生就叫出自己的名字,15岁时就被封为辛侯,开始辅佐他的叔父颛顼,帝喾聪明伶俐、德行很高,深受百姓爱戴,所以才能被选为继承人,帝喾在位70年,于公元前2367年去世,去世之后,帝喾的长子帝挚成为继承人。

帝喾的世系是:少典→黄帝→玄器→蟜极→帝喾。

4、唐尧

帝喾去世后,他的长子帝挚成为继承人,帝挚即位9年,由于能力平庸,毫无政绩,于是他将帝位禅让给弟弟放勋,放勋就是尧,尧是帝喾的次子,因为尧从小就被封在唐地(今山西太原),所以尧也叫唐尧。

尧能够成为登上帝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德行过人,二是才能很高,这是上古部落联盟选择继承人的两个标准,尧正好符合这两个标准,而帝挚才能不行,所以只能退位让贤,尧在位72年,于公元前2286年去世,尧在位时,他的大部分精力用来治水患,同时到处寻找能治理水患的人才,尧还发明的酒和围棋。

尧有儿子叫丹朱,尧生前有个叫放齐的人推荐丹朱继承尧的位子,但是尧不同意,认为丹朱性格恶劣,不能用,又有人推荐共工,尧又认为共工心术不正,也不能用,接着有人推荐鲧,尧认为鲧违背天命,还是不能用,最终有人推荐了舜,经过严格的考核,尧同意了舜作为接班人,尧在临死前,将帝位禅让给舜,之后尧还活了28年。

尧的世系是:少典→黄帝→玄器→蟜极→帝喾→尧。

5、虞舜

舜是姚姓,名重华,因为舜的封国是虞,所以又叫虞舜,舜出身平民,他的父亲叫瞽叟,是一个盲人,舜从小母亲去世,瞽叟后来娶了一个妻子,舜从小受到后母和后母所受儿子的迫害,但是舜从来不计较,反而是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得到当时百姓的称赞。

而舜就是因为自己的德行才被人推荐给了尧,尧为了考察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同时让舜当百官之首,尧则在暗中考察舜,最终尧认为舜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于是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就成为尧之后的舜帝。

舜在位33年,之后将帝位禅让给了善于治水的禹,又过十七年才去世,于公元前2225年去世。

舜的父亲虽然是平民,但是他祖上可不简单,舜是颛顼的六世孙,舜的世系是: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6、夏禹

禹的母亲是有辛氏,父亲是鲧,鲧就是曾经帮助帝尧治水的人,但是没有成功,同时尧觉得鲧违背天命,所以也没有任用他,但是鲧的儿子能力非常强,他改变了父亲治水的方法,改为疏导为主,同时禹为治水,走遍了华夏的所有地方,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入,而是一心扑于治水,经过禹13年的治水,祸害华夏数百年的洪水大患终于被治理了,这是禹立下的大功。

也正是因为禹治水的才能,所以被舜选为继承人,因为禹的封国是夏,所以禹也被称为夏禹,禹在位45年,去世后禹的儿子启即位建立了夏朝,禹的世系是:

黄帝→昌意→颛顼→鲧曾→鲧祖→鲧父→鲧→禹。

所以,从世系来看,黄帝之后的五帝都是黄帝的后裔,与黄帝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当时五帝虽然实行的是禅让制,但这是一种特殊的禅让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禅让制,是在有血缘关系之内的亲戚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来禅让。比如五帝之一的颛顼是上一任帝少昊的侄子,而帝喾又是上一任帝颛顼的侄子。

虞舜虽然是平民出身,但同样是黄帝之后,夏禹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才是炎黄子孙。

三、舜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怎么读?

舜的父亲叫瞽叟,读作gǔ sǒu。

瞽叟,舜与象的父亲、黄帝的七世孙。他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

本性顽劣,对其子舜不满,经常与后妻以及后妻所生之子——象想要寻机杀死舜。但舜却仍然孝顺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点不敬。后来瞽叟、后妻、象陷害舜的计划暴露,舜没生三人的气,反而对三人比以前更好,三人感动,从此再也不怀陷害舜之心了。

故事: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瞽叟

四、舜帝是谁的后人

(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舜(shùn,约公元前2277 — 约公元前2178),姚姓,生于姚墟,故氏姚,(据考春秋以前姓氏两分,姓别出生,氏别贵贱,战国至秦汉以后姓氏逐渐混合一)名重华,字都君。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的领导。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出生地以一说 在今河南 濮阳县 濮城镇,一说在山东 鄄城县, 为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的领导,治都蒲阪(今山西 永济县,古称河东地区)。[1] 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

五、舜有几个孩子谁生的

帝舜有一个儿子,名为商均。

商均,原名义均,因出生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被封于商,又被称为“商均”。  商均后来成为夏代虞国开国之君。

商均的父亲是舜,母亲是娥皇女英,外公是尧,舅舅是丹朱。虞舜二十九年,帝舜封儿子义钧于商,是谓商均。 商均继承有虞氏之号后,将所封的这片“商”地改称“虞国”,建都虞城。

扩展资料

舜帝在垂暮之年,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义均继承帝位,而是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夏禹为感恩舜禅位于他,就将义均从山西蒲坂封到有虞氏部落为国君,义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因当时有虞氏部落归属于商部落,故称为“商均”。

据传,商均继承孝道,忠厚本分,豁达开明,诚朴谦和,不图名利,被封到虞国后,他一心为民着想,为民分忧,为民造福,是深得民心的有道国君。

舜在当帝之前,四岳(四方部族首领)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

另见舜文化、虞舜文化。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后世子孙便以居地为氏,称姚氏,世代相传,史称姚氏正宗。因而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帝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