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远动中,什么叫通信规约?它主要规定哪些方面的内容?
为保证数据通信系统中通信双方能有效和可靠地通信而规定的双方应共同遵守的一系列约定,包括:数据的格式、顺序和速率、链路管理、流量调节和差错控制等
cdt 、101 、103、 104四种规约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CDT,101,104属于调度类的规约,属于调度端与站内的通讯规约,CDT,101用于串口,104用于网络.
主要区别在于:CDT规约属于主动上送,不管调度发什么命令都会主动上送全站遥信遥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循环上送全站信号,遥信最大个数512,遥测256,信息类型是通过控制字来区分的,功能码来区分点号,101和104类似,除了报文头有区别,上送信息内容大体一致。101与104是问答式,就是调度问什么回什么。大致流程为:主站测试链路报文-子站回确认帧,调度总召,子站上送全遥测遥信,调度下发二级数据召唤报文,子站回变化遥测。101与104通过类型标识区分信号类型,信息体地址判断信息点号。
三者遥信变位和SOE都是主动上送。
103主要用于站控层设备通讯,同样是问答式,通过ASDU号区分信息类型,FUN号,INF号区分点位。
另外CDT也能用于站内智能设备通讯。
什么叫通信规约
645规约的全称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这样一个通信规约标准应用于载波集抄系统,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任何一个标准的出台,与小孩出生一样,必须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历程。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载波集抄系统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的时候,国内、国外没有一个成熟的通信规约可以套用。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也不是神仙、救世主,他们在没有足够的产品现场运行经验情况下,也无法闭门造车编造出合理的载波集抄系统通信规约!当时正值多功能电能表大面积推广后期,而载波集抄系统的研制、生产也大多脱胎于这些厂家的产品转型。历史就这样造就了645规约暂行于载波集抄系统的环境,其实就应用对象与使用条件而言,多功能电能表与载波集抄系统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多功能电能表是应用于电力系统动力用户的用电监控(就地监控)、计量装备;而载波集抄系统是应用于居民照明用户的计量设备;根据我国的电力营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前者必须顾及电压、电流、功率、需量、有功电能量、无功电能量、正向、反向,以及不同时区、时刻的用电参数;而后者只存在正向有功电能量与底度,在未来的分时计价系统中,无非增加一个分时段电能量问题。
而就数据采集的性质而言,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仅适用于就地数据采集与总线数据采集,甚至可以采用基带数据传输;它与载波集抄系统的串口调制数据传输,完全不是一回事!就通信环境而言,本地数据采集通信环境稳定、干净、衰减小;而载波通信环境衰减大、干扰严重、不稳定!整个一个大翻个!645规约在载波集抄系统中的套用,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让我们举几个具体条款说明这个问题:
645规约的电能表地址码采用了6字节12位十进制数,最大数为1万亿。设计本意是为了携带厂家名称与产品型号、序列。这对单点的本地数据采集,无论数据传输速率多低,在稳定、干净、衰减小的环境中,都不会形成任何威胁。但对载波信道,由于通信环境衰减大、干扰严重、不稳定,加上国内载波模块大多采用扩频方式提高信道的抗干扰能力,数据传输速率只有300-600波特;再考虑载波通信过程要采集一个变台下数百乃至上千块载波电能表的数据;就是致命的了!
让我们对一块载波电能表的传输过程进行分析:假设正常表号设置只要3个字节,那么每个表号采用6字节,就多传输了3个字节;假设系统设置了三级中继,那么路由表就需要传输4-5个通信地址(包括目的电能表与集中器地址),每个地址多传三个字节,5个地址需要多传输15个字节,按645规约,每个字节是11位,就要多传输165的比特;假设载波信道通信波特率为300波特,无端耗费时间550毫秒!这里还不包括必须传送的数据比特!在随机干扰十分严重的载波信道中,这550毫秒意味着什麽,干扰的概率增加了多少,任何一个稍懂通信常识的人,都十分清楚!
645规约还规定了两字节的数据标识,还有一字节的密码权限、三字节的传输密码!对于居民照明用户,只有一个电能量标志,数据保密性要求也与动力用户大相径庭!这里的数据比特浪费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更何况645规约只有检错重发功能,本身对干扰防御能力极差,这样一个数据比特的浪费、传输时间的无谓延长,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笔者曾对数据传输时间与干扰的关系,在我国居民照明电网中,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当传输时间超过200毫秒,干扰概率提高了数倍!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
645规约根本没有中继传输规约,而经过十年的市场徘徊,现在市场上不用中继方案的系统已经寥若星辰了!
其它还有很多条款,都可以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论证645规约在载波集抄系统中套用的不合理性!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当然必须指出:这一切并不是645规约的错误,因为645规约本来就不是载波集抄系统的通信规约!
其实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业内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开始探索,并独立编制自己产品的通信规约!至少国内载波模块推广应用最多的厂家,已经在现场采用了自编的通信规约!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数据比特浪费、干扰概率高的风险!例如采用了表号现场设置措施,2字节表号方案!而且在中继传输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减少数据传输时间!……等等。
正因为这个原因,在经过多年的现场时间基础上,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委会于2000年10月组建《自动抄表系统》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并开始起草《自动抄表系统》国家标准。初步确定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62056标准作为我国载波集抄系统通信规约的标准.就是在IEC62056中,考虑到载波信道通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还是采用了最大程度的开放性!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标准的说明。
现在也有部分模块设计生产商,极力鼓吹645规约!其商业目的是明显的!因为他要突出、加大干扰对载波信道通信的破坏性影响;要突出数据传输速率的作用!而实际在载波信道上,你如果截获他的传输的数据祯,就会发现,其中根本没有645规约的影子!
作为用户,他们不了解其中实情,无可厚非!但作为业内行家,如果是有意识的、商业性的曲解与误导,是有违职业道德的!笔者的话说得有点重了,但目的只是希望用户少花点冤枉钱,中国的老百姓毕竟不富裕啊!
什么是IEC101/104通讯规约
IEC104规约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IEC104规约把IEC101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用网络规约TCP/IP进行传输的标准,该标准为远动信息的网络传输提供了通信规约依据。采用104规约组合101规约的ASDU的方式后,可很好的保证规约的标准化和通信的可靠性。
IEC101/104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
1、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2、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启动站。
扩展资料:
IEC870-101规约帧格式简单说明
1、固定帧长格式
启动字符(10H)
控制域(C) 、
链路地址域(A)
帧校验和(CS)
结束字符(16H)
2、可变帧长格式
启动字符(68H)
长度(L)
长度重复(L)
启动字符(68H)
控制域(C)
链路地址域(A)
链路用户数据(可变长度)
帧校验和(CS)
结束字符(16H)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EC104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分两类?有何特点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打错字了,我不明白为什么电力规约会分两类,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一下,电力协议有许多比如(IEC101、103、104国内电力调度协议)、61850(国际通用),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Modbus-RTU、CDT等,协议规约就是一种规则,大家都要按照这个规则来,每一种协议的规则都不一样,他们每个队数据帧格式都不同、问答模式不同、校验不同。拿103来说他就有固定帧和可变帧接口可以使串口也可以是TCP、UDP,modbus则是一问一答式,可以通过功能码来区分报文是读是写,总之好多不同了像CDT就是直管发送,在下也才疏学浅说不太清楚,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