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融让梨背后真正原因
成年后的孔融并没有小时候的那样乖巧懂事。成年后的孔融经常发表一些不孝的言论;“一个是说父与子,没有恩义,只是情欲发作而已。母与子也没有关爱,只是一件东西暂存在瓦罐之中,倒出来就没有关系了。”还有一个言论是这样的:“如果闹饥荒的时候,父亲对自己不好,宁可把东西给别人吃。”

之后孔融就因为这些言论被曹操处死了。在孔融死后,他的一双儿女也并未对孔融的去世感到悲哀,依旧和平常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是这样回答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最后这句话传到了曹操那里,曹操听说了这件事后,也把这两个孩子也处死了。

小时候很乖巧的孩子,如果大人没有把他们进行往正路上带的话,他们长大后,可能会跟着三个人一样,没心没肺。
二、《孔融让梨》的真实故事是什么?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三、孔融让梨酿成的大祸,究竟是怎么回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听过,孔融把大梨让给了自己的哥哥,自己拿了最小的梨。这个故事主要是告诉小朋友们要懂得谦让。但是您题目里提到了“孔融让梨酿成的大祸”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四岁的孔融只是让了个梨,能酿成什么祸事。你想问的可能是,让梨的孔融酿成的大祸是怎么回事吧。其实,这个所谓的大祸是因为孔融收留了一个并不知道真实身份的罪犯,最后连累了自己的哥哥,使自己的哥哥被判处死。
孔融收留的这个罪犯名字叫张俭,他是孔融的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杀了一个宦官之后,开始逃亡,来到孔融家,要找孔褒。但是张俭找上门来的时候,孔褒并不在家,家里只有年纪并不大的孔融。张俭说了自己的来找孔褒的原由,但有所保留,孔融也没想太多,没有跟家人商量,就收留了张俭。之后,张俭逃脱后,官府把孔融和他的家人都抓了起来。
官府抓了人之后,在定罪这个事情上犯了难。因为这个案子一共抓了三个人,孔融、孔融的哥哥孔褒和他们俩的母亲。在审案时,他们仨为了保护家人,都认为应该定自己的罪,就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抢着认罪。判案的人最终选择把这件事向上汇报,让朝廷来定夺如何判决。最终,孔融的哥哥孔褒被定罪,判处死刑。可以说,就是孔融当时选择的收留张俭,将自己的哥哥送上了就绝路。
虽然因为孔融,他的哥哥被处死,但孔融的名声却没有因此而有什么损伤,反而还比之前更好了。后来,孔融作为天下有名的才子,成为刘备、曹操等人争抢的对象,最终,孔融选择了曹操作为自己辅佐的对象,但孔融最终也是被曹操用一个莫须有的不孝的罪名定罪处死,不得不说,真是令人唏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