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坐观其变”的含义是什么?
啥也不做,眼看着事情的变化 (以静制动)
或者说冷眼旁观世态
二、"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嘛意思
苏轼《晁错论》
天下的祸患,最不好办的,是表面上太平无事,但实际上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坐在那里看着事情在变化,却不想办法去解决,恐怕事情就会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三、"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是什么意思
意思: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节选翻译《晁错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译文
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扩展资料:
《晁错论》总结了削藩失败是晃错被杀的原因。作者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政敌中伤的原因,又提出晁错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才给了政敌攻击他的机会。同时,作者通过对晁错改革失败的叹惋,表达出自己愿意为国效力但有志难展的抑郁心情。
第一段概写出历史上的失败者、又具体落实在晁错身上,暗含着对晃错失败原因的评论。文章第二段由历史的抽象概说,过渡到具体的史事论述。
此句语出的第三段作者一方面紧扣史事,另一方面却把笔触拉开,先提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介的观点。后便旁征博引用大禹治水的凿龙门、决江河和溃冒冲突来举例论证,提出“事至而不惧”“徐为之所”才能使大事成功,以此暗中指责晁错的临危而逃。
最后通过一段通过有力的论说鞭辟近里地阐述了晃错取祸的原因。文章的气势渐渐平缓,在感叹历史之时,再一次指出临危而逃自固其身是晁错取祸的原因,从而增重了题旨的作用。
作者生活时代,治平已久,文恬武嬉,积贫积弱,作者思治,故此论实为有感而发。起首议论雄深浑徽,有很强的针对性。全篇文章由虚而实,由实而气势滔滔,由气势滔滔而渐渐平缓,把舒缓与紧凑有机地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晁错论
四、坐观其变是什么意思
“坐观其变”坐着观察它的变化。出自苏轼的《晁错论》。
原文: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造句:
1、这个社会里,没有坐观其变的收获。
2、即使你是富翁,也不能坐观其变。
3、虽然家有万贯,你也不能坐观其变。
4、做人处事,不能只想着坐收渔利、坐观其变的美事。
5、这是正确的事,但我们不能坐观其变。
6、她和蔼,举止端庄。凡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从不坐观其变。
7、我们应该努力工作,创造财富,而不应该坐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