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在给柳亚子的诗中,有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其原诗是什么?

原诗《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背景:这是新中国建国一周年后的第一个国庆日。是年10月3日晚,全国各少数民族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欢聚向毛主席及其他党、政、军领导人献礼、献旗,以表各族人民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热爱。献礼仪式结束后,各少数民族文工团联合演出了文艺节目。观看演出时,柳亚子先生正好坐在毛主席的前排。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对他说:“这样的盛况,亚子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呢?我来和。”于是柳亚子即席赋《浣溪沙》一首,“用以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柳亚子这首《浣溪沙》一词的题序之末句)呈送后排的毛主席。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赏析:

毛主席这首诗有很高的艺术浓缩性。仅用一首小令,共四十二个字就把中国近百年的过去和今天写了出来。上阕写旧中国,下阕写新中国,两相对比,异常鲜明。虽是实写,但也用了艺术的象征手法。上段的“长夜”(即:黑暗)象征压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下段的“天下白”(即:光明)象征共产党所创立的新中国乾坤朗朗的气象。

上阕三句,从黑暗写到百年来横行肆虐的坏人、恶人、敌人再到全国各族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不得团聚的惨景。一口气勾勒了中国百年的近代史。

下阕笔锋一转,诗人心情大变,景物豁然明朗。第一句化用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虽典出唐人之诗句,但心意更为壮阔高远,仅改一个“声”字为“唱”字,不仅意境更美,而且诗人将自己的情怀及感受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形式植入其间。犹如郭沫若所说:“这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点化,表现着时代的飞跃、思想的飞跃、艺术的飞跃。”(见郭沫若《一唱雄鸡天下白》一文)

二、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什么意思

新中国成立初期,诗人柳亚子受毛泽东邀请来到北京。时间久了,他觉得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与自己原先的期待颇有距离。他提出意见,还觉得不被重视,于是积累了许多的不满,写诗呈送毛泽东,表示准备回江南隐居,从此不问世事了。毛泽东写诗挽留,“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其中两句。这两句针对柳亚子诗中流露出来的不正确的看法和牢骚情绪,提出委婉和诚挚舶规劝。毛泽东以老朋友的身份,勉励柳亚子应该把眼界放开一点,向远处、大处看,从革命的整体利益着眼。这联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和精湛而透辟的哲理。这两句诗说出一条人生哲理,就是:世间万事万物,在其发展当中,充满矛盾,有一个由乱到治、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人要以开阔的胸襟,远大的眼光来对待它。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1949年4月29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意思是: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

说明一个人要淡泊名利。

四、“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什么意思?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全诗的主旨,意在针对柳亚子诗中流露出来的不正确的看法和牢骚情绪,提出委婉和诚挚舶规劝。毛泽东以老朋友的身份,勉励柳亚子应该把眼界放开一点,向远处、大处看,从革命的整体利益着眼。这联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和精湛而透辟的哲理。

五、“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量 读哪个音

该句子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意思是:“牢骚过多会影响健康。应该正确对待自己,要大度一些,眼界宽些、远些,不要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说明一个人要淡泊名利。生活依旧简单、平静、恬淡。要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去辩证的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牢骚”,社会上的浊事。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在逆境中磨练出你的意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

扩展资料: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六、牢骚太盛防肠断的下一句

下一句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出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近现代:毛泽东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译文】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宽眼界去衡量。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边钓鱼。

扩展资料

1、《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创作背景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

2、《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鉴赏

这首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人唱和之作。毛泽东的和诗针对原诗作者刘亚子牢骚愈盛而身体愈下的状况,借唱和的方式叙旧谈心,进行坦诚恳切的开导规劝,表达了对挚友的一片爱护之情。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