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字怎么读?

一、渑的声母sh,韵母eng,音调 shéng

二、释义:

1、〔~池〕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2、(渑)。

三、部首:氵

四、笔画:点、点、提、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弯钩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崤渑

[xiáo miǎn]

亦作“崤黾”。指崤底一带。

2、渑阨

[miǎn è]

古代九塞之一。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

3、渑厄

[miǎn è]

古代九塞之一。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

4、渑水

[shéng shuǐ]

古水名,在山东境内。

“渑”的读音是什么?

读音:[miǎn][shéng]

释义:1.〔~池〕[miǎn]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2.(渑)[ shéng ]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源出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西北

流至博兴东南入时水。时水的下游。亦称“渑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左传·昭公十二

年》

相关谜语:“渑”为谜底的谜语  1.在水一方巧用电(打一字)

组词:淄渑 崤渑 渑池 渑淄 渑水 渑阨 渑厄 渑池会 渑池之功 渑池之会

“渑池”的“渑”怎么读?

渑池的“渑”读音是:[miǎn]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

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与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州区接壤。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1°33′至112°01′,北纬34°36′至35°05′之间,属温带季风气候。

扩展资料

地理:

渑池地处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中,位于秦岭山脉纬向构造带东端北分支——崤山一个向斜上。向斜轴在南大岭一带,轴向近似东南,不对称。全县大部分地区处于向斜之北面。地层由老而新、由北向南排列。

渑池地质方面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近似东西走向的拱曲隆起和活动断裂,属鄂豫地震带外地区,为地震高发区。渑池地震危险程度为5级(六度),但强震较少,震级一般小于5.5级,频率也较低。

气候:

渑池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

春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南不同,形成湿热干旱、炎热干旱和雨涝三种天气;

秋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气候凉爽,雨水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渑池

渑怎么读

渑读作miǎn或shéng,释义:

1、读作miǎn时,意为渑池,地名,位于河南省西部,隶属三门峡市。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与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县接壤。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县境内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远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活动足迹,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

2.、读作shéng时,意为古水名,在中国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河流不大,多见诸史册。渑水发源于临淄齐故城小城西,古时此处平地出泉,泉流汇聚成池,称申池,邻近城门亦称申门。北宋王辟之著有《渑水燕谈录》。一个源头的两条水系,在带给两岸成千上万劳动人民丰衣足食的同时,也创造和繁衍了丰富的文化,同时也永远载入了齐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