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刺绣介绍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苏州镇湖刺绣最为有名。

苏绣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苏绣产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

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中国苏绣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绣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

绣品种类齐全:按品种分,有双面绣、单面绣;按体积造型分,有台屏、墙屏、地屏和大型组合屏风;按表现内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等。

扩展资料

工艺技法

"劈丝"是苏州刺绣工艺之一,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还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不但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

如苏绣金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绣鱼身线条就要略粗,排针密,才能表现浑厚感,又如绣石头、老树梗等,线粗,排针不必过于均匀,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

苏绣工艺善于总结经验独辟蹊径,继发绣、双面绣之后,又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就纯欣赏的美术绣品来说,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技法、针法的特点也就是“和色无迹、均匀熨贴、丝缕分明、毛片轻盈松快”四名话。

可以说苏绣工艺是在绣制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除部分满足国内人民需要外,苏绣还远销日本、意大利、摩洛哥、新西兰、美国等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渊源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此后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局面。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由于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

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刺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四大名绣

非遗世界为您讲诉——苏绣(四大名绣之一)

苏绣 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苏绣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苏州刺绣之所以令人爱不释手,是其品种、造型、图案、画稿、针法、绣法、色彩、技艺、装裱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而针法的运用,是构成绣品各种艺术形象的语言。

苏绣历史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面对各种新形势的发展,而是更多的融合进购买者的思路与理念,通过纯朴的苏州绣娘纯手工刺绣而成。让苏绣不仅是艺术,还更多地渗透进人性化的品味。

苏绣的特点是什么?

苏绣秀丽典雅,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就纯欣赏的美术绣品来说,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技法、针法的特点也就是“褐色无迹、均匀熨贴、丝缕分明、毛片轻盈松快”四句话。可以说苏绣技艺是在绣制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整个说来,产品仍以室内装饰用品为主,除一部分满足国内人民需要外,还远销日本、意大利、摩洛哥、新西兰、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苏绣有哪些特点?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苏州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在春秋和三国时期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等特点。表现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

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那里濒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

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因此被誉为“东方明珠”。

苏绣历史源远流长,追溯起来,大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

晋平公在位时为公元前557至公元前532年,而吴王阖闾迁都苏州为公元前514年。由此可以看出,这段史料所记载的还是吴国设都于无锡梅里时的事。

这说明,早在公元前6世纪,无锡地区就已经流行着刺绣的技艺。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了。

另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余氏:

早寡保孤,创制堆刺纱绣,此业自给、巧夺天工,曾以充贡,邑人咸仿其法。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无锡一带的绣技盛况。此时的回文彩绣锦是极有名的工艺品。它采用大折枝花纹样,运用挑花绣法,也有把整朵花样缀成方胜格子的,形成四方连续。在技法和绣法上高度发挥图案艺术的装饰性,显得格外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