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什么习俗?

南狮、佛山行通济、广州广府庙会、佛山秋色、潮州大锣鼓、英歌、烧塔、烧龙、飘色、粤西年例、佛山北帝诞庙会、广州波罗诞庙会、盘古王民俗文化节、傩舞等

1、南狮:是起源于广东南海的传统民俗文化。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必有扒龙舟、敲锣打鼓,舞狮子助兴,自古至今,长盛不衰。特别是得到港澳和海外同乡的传承发扬,在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富有喜庆色彩的民间活动更加兴旺。

2、行通济:是广东省佛山市一带的传统民俗活动。作为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真正行通济是正月十六,行通济是反映传统信仰、风俗习惯及祈福仪式的民俗文化活动。

3、广府庙会:是广东"一城一特"春节活动之一,是广东省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广州市越秀区在传统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五至廿一举办的传统庙会。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广府庙会开幕式设在元宵节当天,为期七天,是一项广府文化嘉年华活动。

4、佛山秋色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当地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5、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东

广州有什么节日风俗,广州元宵节的传统风俗

1.广州春节习俗:逛花市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

2.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

3.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4.??逛花市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5.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

6.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

7.??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

8.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9.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

10.??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11.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

12.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

13.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

14.??“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

15.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16.??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17.??2/置鲜花。

18.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19.3/庆人日。

20.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广州春节传统习俗

春节为农历元旦,是中国也是广州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广州的春节既有中国春节的基本内容,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置办年货;除夕前,在大门上或厅堂里挂上“福”字或年画,有的人家还将“福”字倒挂,意即“福”到。除夕夜,一些家庭到宾馆酒家吃团圆饭,然后“行花街”。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封“利是”(即红包),以示吉利之意。正月十五元宵节食“汤圆”,寓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团圆、幸福美满。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3、庆人日。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吃团圆饭、逛花街,小朋友和未婚的人收红包,还要放烟花鞭炮,舞龙舞狮,摆年橘,摆水仙,插鲜花……

这些习俗大家都知道,可是,这些习俗是怎样来的?

最早广州的春节习俗逛花街是从明朝就流传下来。也有来历,在当时海珠区的南部,芳村区的花地湾,盛产各式各样的鲜花,渐渐地把鲜花在春节时在市场上大量买卖,后来就流传了逛花街。

舞龙舞狮又是怎样来历?传说在古时候,在广州有一头凶残的大狮子,常常窜到人家里吃人,有一位大英雄听说了这件事后,决定要杀了那头狮子,他带了两把刀,一刀就把狮子的头砍了下来,为了纪念杀掉狮子的大英雄,就产生了舞隆舞狮。

广州的春节习俗和外地有许多不同,例如:外地只给小朋友红包,广州既给小朋友红包,也给未婚的人红包。

拜年,送大桔

拜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广州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广州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请问广东有什么民俗或传统节日?

珠三角地区:民俗有赛龙船、舞狮、舞龙、庆神、包角仔、包粽子...

传统节日:春节、人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初七情人节、七月十四鬼仔节、重阳节、冬至、夏至...一大堆...

总之拜神拜到你烦...

广东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广东元宵节的习俗:

1、广州广府庙会

广府庙会是广东省汉族传统民俗文化,为期7天的庙会,涵盖了十余种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通过庙会的方式,打造独特的广府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品牌,营造浓厚的年节气氛,让老百姓了解广府文化,相约幸福广州。

2、佛山行通济桥

“行通济”是广东佛山地区在过年时传统的习俗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行通济,无闭翳(即无烦恼)”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十六到通济桥上走走,就能消除疾病、烦恼,得到幸福、安康。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3、深圳东莞舞麒麟

深圳坪山舞麒麟,远近闻名。这项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不仅传承着世代客家人“麒麟呈祥”的美好祝愿,而且在岁月的变迁中烙下了深深的坪山印记。而在东莞,舞麒麟则以清溪镇、樟木头镇较为出色。每年元宵节市政府均组织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万人空巷。

4、清远火麒麟巡游

每年元宵夜,广东英德市大湾镇热闹非凡,火光四射。由火麒麟、飘色和花灯组成的大湾传统元宵节目,当天就有光着上身的年轻人在火光中舞动着火麒麟,围观村民中传出阵阵欢呼声。接着就沿街巡游、挨家舞拜,吸引了上万民众观赏,大湾镇人头涌动。

5、茂名年例

“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远近闻名。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