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郊游 新意迭出
一辆正在穿越北京水关长城脚下的火车 郭俊锋摄(人民视觉)
初秋雨后的北京怀柔雁栖湖畔美景如画。 卜向东摄(人民视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京郊,格外清爽怡人。清新空气、绿水青山、非遗文化、精品民宿……北京郊区的 旅游 休闲资源丰富多彩。自驾游、火车游等不同的出行方式,带给游客各具特色的旅途体验。京郊游,创新创意不断出彩,满足游客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
非遗文化游
去京郊古村听听古老的长城传说,在村里尝尝传承了500年的点心……京郊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既好看更好玩。日前,北京向市民游客推荐了50条京郊非遗 旅游 线路,将青山绿水与古老传说、传统 体育 、手工制作技艺、传统 美食 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相结合。
在京西,人们可走古道、访古刹,探寻西山永定河的 历史 文化和古村山韵;在北郊,人们可游览喇叭沟门原始森林,入住满族传统村落,也可在长城脚下包粽子、做香囊,体验民间节俗;在城市副中心,人们可品通州三宝、赏花丝镶嵌技艺、参观漕运古镇,临风面水感受流动的大运河文化。
大兴区同仁堂 健康 基地的“同仁堂零号店”将非遗的传承保护置于 时尚 消费场景中。在东方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氛围里,绿豆、枸杞、菊花等常见的植物食材和药材,看起来不像商品,更像是装在精致罐子中的艺术品。而虫草等高端药材则被摆上餐桌,成为日常 养生 的一部分。这里每天吸引不少游人前来参观或进行网络直播。
市民游客在畅游京郊中感受非遗魅力,在非遗体验中享受文化成果,在非遗传承中守护精神家园。日前印发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阐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 旅游 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在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更多地融入非遗体验基地、传习中心(所)、老字号等非遗技艺展示资源,支持打造北京文化深度游线路。
自驾民宿游
京郊一直都是北京市民和游客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受疫情影响,自驾游京郊更成为北京人出行的首选。
为了进一步激发自驾游市场,北京近日举办了百车京郊自驾游活动。北京市文化和 旅游 局发布了最新设计开发的10条北京自驾游经典线路,以北京远郊区为目的地,旨在唤起大家对 健康 旅游 、运动 旅游 、亲子 旅游 、生态 旅游 的消费热情,提振文旅消费信心,为景区增添人气和活力。线路设计融观光景点和休闲体验于一体,比如门头沟1日游线路途经沿河城、碣石村、幽州峡谷和官厅水库,穿惊险山间小道,享古朴幽静村落,品鲜美铁锅炖鱼。延庆2日游线路穿行百里山水画廊,宿岔道古驿民宿,探世园公园之夜,途经干沟村、滴水壶、乌龙峡谷和燕山天池等景区。
自驾游,玩得轻松便捷,当然离不开特色的住宿。在日前开启的“畅游京郊·北京乡村 旅游 季”活动中,以精品民宿为核心,以新线路、新玩法、新体验为突破,北京发布了“重点乡村游”“精品民宿游”“京郊 美食 游”和“红色主题游”四大主题40条京郊 旅游 精品线路。精品民宿成为游客乡村游微度假的重要吸引力,促使京郊游从当日往返变为度假深度体验,提升了过夜率,增加了消费含金量。自驾游和精品民宿组合成为赏心悦目的日夜风景线,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的复合消费,进一步扩大夜间消费,扩容发展空间,形成24小时倍增效应。
据悉,今年北京将举行“最美乡村民宿”和“最有故事乡村民宿主”线上评选活动,展示乡村民宿的丰富资源。北京市首届乡村民宿大会也将集中展示北京乡村民宿发展成果。
火车惬意游
相比自驾游,火车游一路观景,一身轻松,既可避免自驾拥堵,又将车上的旅途变成休闲好时光。中国铁旅集团今年以市郊列车为载体,推出“坐着火车游北京”活动,开往通州、昌平、怀柔、密云、延庆等郊区,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绿色、 健康 、温馨的铁路 旅游 出行体验。交通和 旅游 的融合发展为北京 旅游 的复苏带来动力。
市郊铁路S5线由清河站至古北口站,连接了雁栖湖、红螺寺、青龙峡、云蒙山、黑龙潭、司马台长城、古北水镇等多个风景名胜区,被誉为“第二趟开往春天的列车”。云蒙山山势耸拔,奇峰异石多姿,飞瀑流泉遍布,林木花草馥郁,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眉之秀于一体,自然风景优美。S1线可抵达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游客能享受北方水乡式生态休闲,看看运河岸边的鸟巢,闻闻湿地荷香,听听鸟语虫鸣,赏花、写生、观鸟……在这座天然大氧吧中,感受惬意宁静的水岸生活。
二、新消费如何催生“旅游+”新业态?
过去一年,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旅游+”成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湿地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冰雪旅游、工业旅游、森林旅游、研学旅游等争相发展,旅游的功能得到极大扩展,也为人们旅游消费提供了新的选择。
以研学旅游为例,我国研学旅游在教育部政策推动下获得了迅猛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游学人次自2014年后迅速增长,境内游学人数由最初的140万将增长至2017年的340万,境外游学人数由2014年的35万将增长至2017年的85万。游学市场一年比一年火热。低龄化已成为国内游学市场的一大特征,家长对孩子游学侧重点考虑更加理性。
作为人们追求极致精神满足的代表,近年来以极地旅游为代表的高端旅游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以登陆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为例,从2008年的不足100人次到2016年的3944人次,九年时间里增长了近40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赴南极旅游客源地。
值得关注的是,新业态的出现反映了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但是,人们对优质服务、产品的评判标准却没有变,反而更加挑剔,这要求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时刻高标准、严要求,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