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峰各旗县都有哪些特殊节日风俗?

1.宁城杜鹃花节(每年5月1—7日)每年5月1—7日,赤峰市都在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举办宁城杜鹃花节,节日期间主要的活动内容有:森林浴、赏杜鹃花、登山旅游、采摘、文艺演出等。

2.马鞍山登山节(每年6月),每年暑期,热衷于体育健身的游人们汇集在峰峦叠翠的马鞍山下,参加一年一度的马鞍山旅游登山节。

3草原文化旅游节(每年6—9月)夏秋之交的克什克腾贡格尔草原秋高气爽,草原上的那达慕大会,是欢乐、吉祥、庆贺丰收的象征,也是民族团结的盛会。

4.中国巴林石节(每年8月)巴林石以其精美的质地、天然的纹络、丰富的色泽,在赏石界、雕刻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5.红山文化节(每年8月)赤峰红山文化节旨在让人们更深地了解红山文化面貌,领略红山文化古朴独特的神韵,以文化旅游结合草原特色,充分展示赤峰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人文风情和时代风采。

6.喀喇沁王府旅游节(每年8月)喀喇沁王府文化旅游节是近年来由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民政府主办,喀喇沁旗文化体育局、旅游局、民族宗教局和王爷府镇共同承办的重要节庆活动,开始于1998年,举办时间为每年的夏秋之季,活动时间3—5天。

7.林西野果采摘节,每年9月,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的林西野果采摘节都会向游客展现塞北农村生态风光。

8.辽中京文化节(每年9月)辽中京文化节由赤峰市宁城县委、县政府主办。

9.克什克腾旗冬季旅游节(每年12月)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冬季旅游节每年12月份启动。

二、关于南宁的资料(如:地理位置、小吃、特产、景点、风土人情)

南宁美食

白斩鸡

广西各民族群众最喜爱的节日食品与宴客佳肴。又名白切鸡 。将阉鸡或未下过蛋的雌鸡(俗称项鸡)杀好,掏出内脏,腹腔内抹盐,放一团姜(以沙姜为好),放入白水中煮到九成熟(骨中略带血)捞起,切块,蘸以姜 、蒜 、葱 、香菜 、酱油 、盐 、香油等调成的佐料 。鲜美嫩软 。

南宁肉粽

是南宁人的传统食物。粽里除有大糯米、猪肉外,还有虾米、香菇、玉兰片等,吃起来有一种特殊的荷叶香。

南宁粉饺

是用糯米粉蒸熟作皮,包上肉馅蒸熟上桌,蘸酱、醋等调料食用的一种小吃,当地人称为粉角。馅心除猪肉碎外,还有马蹄或凉薯、莲藕等,别具风味。

南宁老友面

是南宁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煮面条时,先用蒜泥、豆豉、酸辣椒、酸笋、牛肉碎,等炝锅,再加入醋、骨头汤和面条同煮而成。煮好后,闻之酸辣鲜香,吃时汤热味浓,诱人食欲,且有驱除风寒的功效。

南宁黄皮酱

是用黄皮果制成、酸甜适度的一种果酱,它是南宁特有的传统产品。可以用于配鱼肉、送面包、拌米粉、调稀粥食用,味道甘美,而且能刺激食欲

捞粉: 中山路尾佳和药房对面“皇都食府”的干捞粉十分可口

解放路老味、中山路舒记、中山路仙池的干捞粉

八仙粉: 中山路最北边,仙池粉店,每天从早上只卖到中午一点左右

烧鸭: 新民路快要*近人民公园附近有一家大师烧鸭

炒螺: 南国街宫廷炒螺还不错

水塔脚斜对面的“塔香田螺店”里的炒螺

肠粉: 古城路上有一家广州河粉店的肠粉很吸引人

老友粉: 七星路的舒记老友粉号称南宁第一好吃!

中山路'复记'老友粉面,味浓味精多

建政菜市旁“建政饮食店”里的老友粉、杂粉、棕子、糍粑等等,都是南宁原国营店的传统民间小吃.

中山路“大同粉店”的老友粉味道正宗.

新民路“天助粉店”的老友粉利3.5元得一大碗

共和路万兴旁边有一家亚光粉店,老友粉好吃

解放路有一家“老味粉店”的老友粉、老友八珍粉、炒粉,价格便宜,味料够足

共和路七医院旁亚光

小嘟来的老友粉

粥品: 圆湖路“广州粥王”的花鱼粥、鸽子粥、麻雀粥再配上油条和小菜那是吃夜宵的好去处

马肉粉: 新竹路朱记桂林马肉粉可以一尝.

七星路“富豪饼屋”旁边一家马肉粉,味道特别

双皮奶和姜撞奶: 人民路南宁肥仔和中山路中山北小对面的中润的勉强过得去

觉得双孖井的那家(好象是叫方太美食吧)不错,够甜够滑

*烧包: 四中旁的柏顿总店和建政路分店的*烧包

中华路金都的*烧包味道很不错,就是嫌肉馅少了些.

阳光城喝早茶时总点那里的*烧包

步行街广州照相馆旁的美味情缘的*烧包,0.50元一个,味道过得去.

绿豆沙或红豆沙: 中山路的鲜甜阁的红豆沙,绿豆沙,红薯糖水和水圆.

寿司: 文化市场对面的稻之源以前去只点那里的鳗鱼寿司和果盘,而且只在晚上9点以后去

千鹤

小山原汤羊肉粉: 人民路新万通附近也有一家,粉的汤料的确很鲜

少年宫对面和唐山路口都有一家

瓦煲饭: 中山路皇都旁的那家也不错.

新华街水塔脚对面的富士摄影器材店楼上的

中山路和南环路交界处,有两家,面对铺面左手第一家味道最好.记得要一碗酸辣汤.

水塔脚斜对面的“塔香田螺店”瓦煲饭

荷叶饭: 连升甜品屋的腊味荷叶饭

建政路千色的海鲜,排骨等荷叶饭

新梦附近的半闲居

粉饺: 水街老甘饮食店的粉饺

葛村路广电中心内的缸中缸的绞股兰饺粉饺色泽碧绿,皮质透明嫩滑,很有特色.

石巷口,老牌粉饺店,在快意水饺馄饨旁边,下午3.4点后就没得卖咯

(石巷口:在高峰路和解放路十字路口附近,那家店对面是'更衣'室)

中山路尾有2家,旁边就是岔路那家好吃点,粉饺和鸭血都很不错

甩饼: 紫云轩的牛肉甩饼

园湖路的金大陆的印度甩饼

烧烤: 中华路体校对面,有一家'黄英记烧烤店'

南铁的刘记烧烤鸡爪最好吃

江南图书馆右边的'大头勇烧烤',那烤鸡脚特入味特脆!

野矿厂斜对面有家烤青口螺的,3元10个

南铁文化宫周围O记烤鱼

建政小巷里的O记烤鱼

中山路仙池饭店对面O记烤鱼

七星路一医院对面的小福楼,那里的烤青口螺,排骨,鸡脚,芋片不错

中山路西一里路口那家小卖部前的那家烧烤青口螺特好吃

石巷口水饺店对面的王八烧烤摊,烤鸡脚好吃

南宁小嘟来的烤鸡翅,排骨和鹌鹑

青山路三中对面的辰日韩国料理店的烧烤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那里的酱料很香.

锦华酒店2楼的椒盐鸭下巴

紫云轩的烤鸭下巴也可以,有干湿两种

文化宫对面的美丽华的还可以,不过不喜欢那里的经营作风.

石巷口有一个叫崩牙英的烧烤摊

新竹路和鲤湾路交*路口的粉之都门口的青口螺(加酸料烤那种)味道很好,不过要晚上11点才有

卷筒粉: 民族大道花鸟市场内的“越南妹小食档”,那里有多种越南风味小吃,如:鸡肉粉、肉糕粉,春卷等

建政路小巷有一家的也不错,一问就知.

古城路梦之岛对面天河饮食还不错

狗肉: 双拥路1号怪味楼的马车六的羊肉狗肉干锅

民主园湖路和建政路口的玉林美食城

航洋的狗肉或兔肉干锅不错,不过上周又去了一次,觉得味道不如修路前好.

芋头: 桂林肥仔的芋头夹

南宁小嘟来的芋丝饼

人民路南宁肥仔的芋头角,是那里的招牌

汉斯的拔丝芋头

中山路皇都的芋蓉蛋

阳光城旁雨石阁的肥肉裹芋片

阳光城的榄仁芋头饼10元4个,想起来让人流口水的东西!

猪脚粉和腐竹排骨粉: 衡阳西路南铁一中那条巷口的温记粉店的猪脚粉,还不错

旧梦古城路的天河粉店粉店旁的大门也有一家温氏的记腐竹排骨粉

牛巴粉: 中山路的昌记玉林风味(不过我每次去都会单独要一小碗牛肉丸,汤又鲜又浓)

七星路的肯德基后德天桃路也有昌记德分店和平商场的都不错

云吞: 和平对面有家南宁老牌云吞

中山路的玉林风味的云吞加点牛肉丸才好吃.

石巷口那家水饺店也有云吞,云吞本身的味道一般,就是云吞的汤很鲜

建政路三品王旁边的福建沙县小吃馄饨王的汤是虾味的,馅又脆又鲜

万隆旁的北宁街小巷也有一家云吞王分店,吞王和馄饨王都是同一家人开的

牛杂: 步行街的银丝巷.

南国街的兰姐,觉得酱料不如银丝巷的好

旧机场路上的王府牛杂

新竹路口边的清香园的味道也很不错,不比兰姐的差

牛扒: 建政路千色的招牌牛扒和

民族大道的新华大酒店的金牌牛扒很有符合南宁人的口味,嫩而不腻.

蛋挞: 一品轩的没有以前的好.

新民路公安厅对面的美点总店的不错

半闲居

人民路南宁肥仔的蛋挞也可以

建政路的伯顿下午4点前

鸽: 紫云轩的茶香鸽

园湖路的金大陆的烤乳鸽

湾仔味的还可以,不过觉得师傅烤得偏湿.

红萝卜酥或榴莲酥: 湾仔味

人民路的南宁肥仔

新梦斜对面的半闲居

个人最爱吃肥仔和半闲居的

海鲜仔的榴莲酥觉得最好,入口即化的感觉

南瓜饼: 阳光城的不错,甜而不腻.

东葛路延长线的金陵春的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南瓜饼

园湖路的金大陆的味道还好,其他分店的不值一提.

莲藕饼: 以前中山路皇都的的莲藕饼号称一绝,最近没有去试过.

老友炒粉和粉虫: 阳光城旁的雨石阁总店的滑而不腻,清爽开胃,其他分店的不如总店的好

中山路鲜甜阁斜对面的美食佳的还不错

北湖路大阪楼桥头的粉店,炒粉

解放路有一家“老味粉店” 炒粉

螺丝粉: 裕丰后门的品螺香(最近已搬到万隆旁的食通天里面)还可以

建政路南宁十四中斜对面的“宁宁柳州螺丝粉”店,经营了13年,味道正宗

星湖路科技广场旁艺术学院后门的小巷里,有家螺蛳粉,经常排队很长的

农院路西一里化工学校门边的柳盛,在西大里面也有一间(烧肠粉做得也很好)

汤包: 好时下面的开封天下第一汤包店的东西尽管大部分不好吃,但汤包还不错.

园湖路往花鸟市场路上的周氏汤包店的也还可以.主要是便宜啊,才0.5O元一个.

水(汤)圆: 建政路14中旁的黄记甜品店的汤圆皮包馅香

阳光城的五色汤圆不但味美还外观精美

去缸中缸千万不要错过尝一尝那里的绞股兰巧克力汤圆,的确味美色靓

鲜甜阁的三色汤圆好香啊

粉利: 解放路都市村庄对面的老味的粉利有鲜肉,猪杂,牛杂等品种大碗,汤料实在很鲜

解放路小老宋对面的解放路老牌柳州螺蛳店的老友,三鲜等粉利料足

煎包: 吃来吃去觉得还是阳光城旁的雨石阁总店的煎包好

新民文化市场对面分店的煎包也不错

园湖金大陆店的煎包也很不错的.

手撕牛肉: 星湖路西一里,斯的味香辣,富有川味.

步行街的烛光水吧总店的手撕牛肉香酥味浓干.

兰州拉面: 小嘟来那里的排骨或*烧兰州拉面.味偏甜

鸡肉粉: 明秀路!地委大院里!有一家真珍...鸡肉粉

步行街那家清真寺里的鸡肉粉

西米露: 喜欢共和路宝生堂的椰奶西米露,椰奶够香,西米也够火候,比中山路的好

南国街兰姐牛杂旁的益保斋的红豆爽和西米露

阳光城的红豆爽和西米露

湾仔味的马来西亚扎扎(即香芋西米露)

生榨米粉: 建政路和古城路交*路口的那家,榨出来的粉一条一条的

唐山路的玉氏生榨米粉也

中山路亚光旁边的蒲庙生榨粉口感很好

水街里的阮红生榨米粉

水街的天天生榨店水和虹远生榨米粉店的生榨粉

另外:明园饭店外卖部的花生猪尾煲和香芋肉夹

十四中斜对面的北方证券旁边的酸野摊的酸野

北大路有家东山羊,那里的清补良炖羊肉,巨好吃

南国街的益保斋,里面的甜品不错

建政路黄记的八宝粥,芝麻糊和蛋奶

共和路亚光的芋头糕还不错

衡阳路的衡秀里,又间“369”宾阳狗肉店,那里的白斩狗,脆皮狗,黄焖狗

星湖路(大版一区后门)中国联通南宁分公司旁边一家'卤味小吃店'

新竹路口进一点玲莉的鸡汤粉,猪脚粉好吃~

'南铁复记'的螺丝粉和老友炒粉和炒粉虫

鲜甜阁旁的老牌南宁的红薯汤圆很好吃

凤岭神农庄的煎饼好吃啊

新梦对面的小福楼新店的炖甜品银耳鹌鹑蛋5元一盅,味道还好

宾阳酸粉:在北湖北路北湖菜市旁边,有一个仙湖酒家,里面的宾阳酸粉味道很好

金大陆的宾阳酸粉不错

地洞口的三品王和到火车地洞之间,有一家大排挡叫“宾阳仔”有好吃的

牛杂:教育路艺术学院旁

烧鸭:水街,具体不懂怎么说,旁边摊有卖炸鱼仔的

生辉的还可以

大师烧鸭

烤鸭:南铁消防队前的曹记,每天下午4:30开卖后是香飘阵阵

牛杂:星湖路南一里小巷里艺术学院后门,好多MM去吃

2中后门的那家

烧烤:星湖路南一里小巷旁边工行门口“阿康烧烤”

桂林米粉: 桂榕米粉,民主路祥云对面再往文化宫方向走百米左右.4中和伯顿附近

关于地理特产、景点、风土人情

南宁市“近海”、“近边”、“沿江”、“沿线”,是我国大西南地区与粤、琼、港、澳以及整个东南亚的连接枢纽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南宁将成为中国大西南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九五”以来,南宁旅游业快速发展,1998年南宁市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2年、2003年南宁市国内旅游收入都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以上。从旅游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旅游产业规模及对全市经济的影响看,旅游业已成为南宁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广西旅游的总体构架中,南宁与桂林同处广西中心旅游城市地位,目前南宁市的旅游收入(主要是国内旅游收入)总额已超过桂林,居于全区之首。南宁作为全广西旅游及东南亚跨国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源市场日益扩大。在中国大西南与东盟中南半岛旅游合作圈中,南宁是重要的旅游网络节点,是中国连接东盟国际旅游大通道的前沿中心城市。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南宁市形成了绿城风情游、八桂大地游、边关揽胜游、中越跨国游、民歌节庆游等一批精品旅游产品和线路。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有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产品有青秀山风景区、昆仑关抗战遗址公园、大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区内有影响力的产品有广西博物馆、伊岭岩、扬美古镇、贝丘文化遗址、灵水—西江苑、良凤江—凤凰湖休闲度假区、金伦洞、大龙湖、七百弄等。

三、介绍一下你家乡的年味美食,特色风俗?

有人说,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是天空五彩滨纷的烟花,也有人说年味是车站码头拥挤的嘈杂声,是游子匆匆赶路的脚步声,还有人说年味是长辈对晚辈宠爱的钱压钱……,在我看来,年味还是凝结在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无论是大年三十的团圆,还是以后的走亲访友,都离不开一个“吃”字,过年是一场场饭局的大串联。

我的家乡在甘肃。甘肃,简称甘或陇,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今天来看看甘肃特色美食吧。

1、 兰州清汤牛肉面

兰州清汤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被当地人誉为兰州的麦当劳。兰州牛肉面创始于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牛肉面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兰州牛肉面有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 (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五大特点。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毛细、韭叶子等种类。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萝卜片,调上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绝。

2、米汤油馓子

米汤用凉州特产黄米和少许扁豆调入砂锅用旺火熬成,再将少许面粉或玉米淀粉打成糊状兑入,加入适量碘盐;食前炝清油、葱花、花椒粉即成。特点是味咸色黄,入口绵细香甜。进食时将炸好的油馓子撅成小段,泡入扁豆米汤中,再加少量白糖。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食品。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或醉酒后,食用米汤油馓子既可降低体温,又可调节饮食口味。

3、拔丝洋芋

这是甘肃的一道地方菜,用甘肃特产洋芋作原料,夏天也有用白兰瓜作原料,制成拔丝白兰瓜。洋芋洗净削皮,切成滚刀块或菱形块,分两次放入油锅中炸熟呈金黄色。炒勺内留少许油,将白糖放人不停地搅动,使糖受热均匀溶化,等糖液起小针尖大小的泡时,迅速将炸好的洋芋块倒入,撒上芝麻颠翻均匀后盛盘上桌。这时只见洋芋色泽明亮,用筷子夹时,银丝飞舞,香甜可口。

4、 陇西腊肉

陇西腊肉是甘肃地方名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腊肉腌制约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其原料,选用岷县山区闾井一带的蕨麻猪,该猪体形小,多不过百斤,腿细、皮薄、肌肉紧密。由于野外牧养,多运动,致瘦肉比例高,且滋味鲜美。走在陇西大街上,随处可见腊肉摊子。整片煮熟的腊肉猪皮朝上摆放在木案上,皮色金黄油亮。朝向顾客的一面是腊肉切开的切面,不用说闻到味道,光看那刀切面,就会令你垂涎……用刀割一片,看起来是透明的。真正是瘦肉艳若红霞,瘦而不柴;肥肉晶莹如玉,肥而不腻。似乎是传统,每个卖肉的老板都会在客人来的时候用刀割一片给客人品尝。陇西腊肉最典型的吃法是"腊肉加馍",此外腊肉还可与其他时鲜蔬菜爆炒,比如"韭菜炒腊肉"、"蒜苔炒腊肉"等都是非常别致可口的菜肴。

5、 静宁烧鸡

静宁烧鸡亦称静宁卤鸡,是静宁传统名食。它以形色美观、鲜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腻,驰名甘、陕、宁等省(区),是西兰公路上过往旅客争相购买的风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馈赠亲友,莫不为人称绝,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补佳品。人们形容"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

6、 浆水面

浆水,既可做清凉饮料,又能在吃面条时做汤。再加上葱花、香菜调味.更是脍炙人口。所以,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等地的群众,都喜欢吃浆水面。浆水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浆水,或者吃上一碗浆水面,立即会感到清凉爽快,还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浆水对某些疾病也有疗效。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常吃一点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据说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浆水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的医院,曾用浆水配合药物,治疗烧伤病人。浆水的制作也很简单。一般用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及其他菜叶为料,煮熟以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盆内盖好,用衣物闷上一天后即可食用。

7、 臊子面

臊子面是甘肃又一著名的传统面食。据说是由唐朝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臊子面做工考究:先用羊肉、黄花、木耳、鸡蛋、豆腐、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再用碱水和面,反复揉搓,然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用菜刀切细,在锅内煮熟。食用时,先捞面条,再舀臊子。汤多面少,则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长,筋韧爽口,成为营养丰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8、 藏包

去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一定要尝尝这里的一个风味特色,就是藏包,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当地藏民习惯称"牛眼睛包子",因为个大又圆,很像牛眼睛得名。这道民族面食不同之处,就是采用青稞面为皮,用牛羊肉馅蒸制而成的。现在的藏包多用白面为皮,羊肉为馅了,然后加入适量的羊板油,调上葱花、酱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放在笼上蒸熟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一定要趁热,刚出锅的包子外皮雪亮,里边的肉馅清晰可见,很是催动食欲。

9、糊锅

糊锅是酒泉的特色小吃。 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应该就算“糊锅”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爱吃,卖糊锅的店主在店门口架上一口大锅,汤料用鸡汤,投入蚕豆粉汁,成糊状,再加蚕豆粉制成的粉块、粉条、以及鸡丝、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汤中即成,其味鲜香,突出姜与胡椒的辣味。

10、面皮子

面皮子是甘肃武威一带著名的风味小吃,也是凉州人十分喜爱的小吃,面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介绍完了甘肃特色年味美食,那么过年时候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呢?让我来一一介绍吧。甘肃春节习俗经过世代相袭、发展演变,并融入时代风貌,越来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人情味,热烈的喜庆气氛。

1、兰州社火

老兰州人过年有很多讲究,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一直到年三十,兰州人采购各色年货,制作食品。此时正是主妇们展示烹饪技艺的时候:花卷翻出花边,绽现红曲、姜黄。红曲点中,花蕊娇艳;油锅鼎沸,油果子、馓子翻滚;碗儿菜———扣好的粉蒸肉、虾肉、袈裟肉....一摞一摞。诱人的香味充溢厨房。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幕。从清晨开始,家里的长辈早早地起来开始扫院子,到中午一些手脚利索的人家开始洗大门、贴对联。这贴对联还有很多的讲究,若是隔壁或对门,谁家的对子贴的早,这家今年就会有好运。黄昏时分,全家围坐,共进年夜饭。宴后,家人一起嗑着大板瓜子、呷着“三炮台”香茶熬夜守岁,以求长命百岁。零点换岁之际,l旧时要接财神、祭天地。老兰州人讲究水缸要挑满清水,谓之装财水。还要在大门前、院子里泼洒清水,谓之洒银水,以寄寓人们致富的愿望。

初一早晨,全家共进象征长寿的臊子面。臊子汤由肉丁、香菇、胡萝卜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绿菠菜烹调而成,色香味俱佳;择的面切成的面条,又细又长。饭后,孩子争着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赠送红纸封包的压岁钱。

初二,至爱亲朋间互相拜年,串东家,走西家,一直持续到初四。旧时兰州人上门拜年一包糕点当礼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彻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

初五称为破五,吃荞面搅团。用荞面煮成糁饭状,烧上臊子,或素卤,或清汤,调上油泼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连日食用油腻菜肴的人大开胃口。

初五以后,直到十五六,兰州城的新年社火就舞起来了,匝地而来的鼓声,炫入双目的色彩,古朴典雅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兰州特色。

源于古代赛神祈福的兰州社火队的排队、角色很有讲究。打头阵的是风婆、雨师,寄寓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其后是大头罗汉戏柳翠。系为一个戴大头面具的僧袍和尚,围绕花枝招展的柳翠姑娘,嬉戏而舞。继之为春官老爷坐龙杠。春官老爷,为春季之官。其形象颇似戏剧的丑色:戴圆翅乌纱帽,涂白眼窝,八字胡,着红官袍,持折扇,坐于太师椅上,颇为滑稽可笑。再后为十二三对竹马子古装少男少女打扮,胸前后背装置纱制马头、马尾。其后是“船姑娘”,再后是推车子、狮子滚绣球,更有兰州的太平鼓表演。

2、陇东送财神

据民间传说,财神是道家所奉诸神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名赵公明,手持钢鞭,身骑黑虎,及其威武,又叫赵玄坛,俗称赵公元帅或赵公菩萨,善能“除瘟剪疾,保康禳灾,主持公道,求神如意”。不过,也有人认为,财神是赤脸丹凤的关云长,手提青龙偃月刀,身跨赤兔宝马,在中国文化中称为“义绝”主公道。

在西北很多地方的农村,一直都有送财神的年俗。初一起床出门就要看财神方位,选择走向,根据天干地支,确定喜神、财神、贵神的所在方位。据说,初—一出门,就要朝财神、喜神方向走,就能发财,一年都会遇到喜事、吉利的事。

另外在陇东的一些地方,人们认为初二是财神节。这天早晨,就有人挨家挨户送或售财神像,住户都付钱,不要时,只能说“已有”,忌讳答“不要”,以图吉利。

在秦安的中山、五营等地认为初五是财神日,一年的财运都是财神决定的,所以初五这天大家忙着置办酒席,款待财神。这一天,民间将家中的尘土扫一些倒在村外,意味“送穷婆婆”,同时将外面的士撒入室内的各个角落,称之“请富婆婆”。然后家家户户都供奉祭品,在桌上摆放硬币、纸币等献财神,并在晚饭时刻焚烧财神像,然后全家庆贺。送财神,反映了人民对富裕兴旺的渴求。

3、 秦安灯谜

秦安的灯谜活动主要集中在元宵佳节,历史相当悠久。解放前自由存在并发展,解放后才由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举行。

元宵佳节,县城和部分乡镇都崇尚观灯猜谜。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四开始,到十六七结束,称为倒灯,多为夜间,少为白天。常见的手工灯有宫灯、转灯、纱灯等数百种,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有的地方还搭五彩缤纷的灯门。元宵佳夜,县城机关单位或较大的乡镇都习惯举行破字猜谜活动。字谜内容多为创作与传统相结合,书写在长条各色彩纸上,贴在各种花灯上,人们一边观灯,一边猜谜,丰富多彩。解放后,灯谜发展较快,县文化馆每年都要组织举办灯谜会。1998年3月,县灯谜协会成立后,研究交流灯谜活动内容方法等。县城内活动比较集中的有泰山庙和县总工会等地。

秦安县文化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大部分乡镇农村,还要点盆盆、点灯盏,实为“灯”的又一种形式,盆盆常用荞面蒸成,光滑型圆,开口边有剪子剪成的各式各样的花纹。内窝滴清油,放浸棉芯,每人1个,点完后看“灯花”,谁的灯花越多就说明谁的命运及财运越好。灯盏常用玉米面做成圆锥形。用胡麻杆缠棉花或黄纸剪的纸条,油浸后插入。点着放在门顶、灶头、牲口槽头等地方。家家大门和屋檐前还悬挂花灯,儿童自愿组织的灯火队,四处窜游,欢度节日。

4、舟曲迎婆婆

“正月十九迎婆婆”(舟曲称圣母娘娘为婆婆)是舟曲县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是整个正月活动的高潮,犹如舟曲县的狂欢节。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藏传佛教、道教的精华,神职功能不断膨胀,从以前单一的迎生送子、求儿求女扩展到今天保佑一方平安、祈福禳灾的民俗活动。

“正月十九迎婆婆”是县城四街、两关以及附近村庄16个寺庙中供奉的16位“婆婆”聚集在一起游街、赐福、接受叩拜的一项民俗仪式。正月十九日上午,各寺庙将自己的婆婆和轿子精心打扮一番,婆婆穿戴一新,凤冠霞帔、珠光宝气,轿子四周挂满玻璃方灯、香荷包,富丽堂皇。晚九时16位婆婆先汇聚到城东驼铃山北段的东门上,依次进城,16位婆婆轿灯火辉煌,宛如明星长龙,从天而降。每座轿用彩旗开路,锣鼓相随,到每家门前停留几分钟,接受叩拜,各家焚香化马、鸣炮、祭酒献茶。轿停之处,新媳妇竟相摘取轿前悬挂的荷包,希望赐下娇儿,人们争先恐后钻轿子,意为消灾免难,保佑平安。从北街头至下西街口为16轿“婆婆”队伍最齐全的地段,之后,西路4轿出西门而归,余下沿街巡游,分别归庙。此时已到凌晨三时半,至此,“迎婆婆”仪式方告结束。

“正月十九迎婆婆”有别于其他民俗形式,是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再现体,聚宗教、信仰、赐福、娱乐为一体,是羌汉、藏汉民族和睦相处的见证。如今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一习俗也不断顺应发展潮流,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经常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已成为集经济、文化、宗教、旅游、娱乐为一身的节日,在舟曲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酒泉地蹦子

在酒泉地区,最有特色的年俗就是地蹦子了。

据肃州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一支地蹦子社火队由四个鼓子、四个拉花、四个和尚娃、一个膏药匠,一个傻公子、一个丑婆子,一个大头和尚、一个柳翠等角色组成。地蹦子的跑跳花样很多,有二十多种,跑跳一场长达三四个小时。它的跳法分为大小二十个阵,是靠布阵来跳的。

说唱兼备、歌舞并序是地蹦子最大的特点。其说唱形式可以分为先说后唱、先唱后说和自唱、点唱、对唱、边说边唱、边舞边唱等。说唱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有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前景向往的、对神灵祈求的、对官府褒贬期望的;有唱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后,人们愉悦心情的;有唱当地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的;有唱自然现象和颂扬吉利的;也有说唱古诗词的。大都即兴赋诗,现编现唱。自唱主要以膏药匠为主,他可以根据场合、对象自编自唱,大都唱吉庆的内容。

地蹦子的唱词里既包含着古老的文化内涵和酒泉的风土人情,也根据时代发展,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在《酒泉文史资料》中记载中最传统的一段唱词:“五月初三到十三,求神降雨保庄田,秋后五谷丰登日,高烧长香谢龙天。”而在改革开放后它的唱词就改成了“正月里来是新春,社火来到你家门,鞭炮震得财门开,发家致富带头人”。

以上就是我的家乡甘肃的春节美食和风俗习惯,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游玩。

四、宁城县元宵节有没有给逝去的人送灯习俗

宁城县元宵节有给逝去的人送灯习俗。

宁城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位于赤峰市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介于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之间,属于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度地带。北与内蒙古喀喇沁旗相连,东与辽宁省建平、凌源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市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24],全县辖13个镇,2个乡,3个街道。[1][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宁城县常住人口为4843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