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家风情的四大特色是什么?

土家风情园坐落于中国著名旅游胜地张家界。主要项目有土司城和毕兹卡圣火堂,土司城原为永定土司城,是一座古老的土家山寨,于1999年由民营企业家杨刚年先生投资修缮,土司城内有醉人的土家栏门酒,神秘的土家祭祖活动、土家历史文物展示、土家民俗演示、“九重天”“千人毛古斯”两项世界吉尼斯之最,土家园林艺术等丰富多彩。土家风情园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集旅游观光、文艺表演、奇珍展览、住宿、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服务企业。土家风情园主要由土家建筑群落、民风民俗展示、文艺演出、客房、餐饮等功能区构成。其建筑多为木石结构,或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或飞檐翘角,雅致玲珑,代表作有土司城堡、摆手堂、土家山寨、后王宫等。特别是冲天楼,依山造阁,气势恢宏。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景点有哪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景点有奇梁洞、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凤凰古城、德夯苗寨、芙蓉镇、凤凰飞水谷、夜游沱江、德夯大峡谷、浦市古镇、古苗河大峡谷、老家寨、苗人谷、凤凰桃花岛凤舞苗疆篝火晚会、南方长城、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矮寨大桥景区等。

奇梁洞: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奇梁桥乡,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南方长城,素有“奇梁归来不看洞”。门票价格在:60元左右

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红石林镇红石林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神秘湘西,一日阅尽5亿年。门票价格在:108元左右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地税局大院内,国家AAAA级景区,沈丛文笔下中国古典的小城。门票价格在:125元左右

德夯苗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德夯大峡谷,万年峡谷风光,千年苗族风情,百年路桥奇观。门票价格在:70元左右

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挂在瀑布上的小镇。门票价格在:78元左右

凤凰飞水谷: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自然之美,梦入仙村不思归。门票价格在:108元左右

夜游沱江: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沱江镇凤凰古城北门码头沱江夜游码头,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门票价格在:80元左右

德夯大峡谷:位于湖南省吉首市德夯大峡谷,万年峡谷风光,千年苗族风情。门票价格在:88元左右

浦市古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古镇旅游景区,湘西边陲一个安静祥和的古城小镇.。门票价格在:59元左右

古苗河大峡谷:位于湖南省湘西市吉首市北面70多公里处的花垣县,这里山高林密,采自然之精华,纳山川之灵气。门票价格在:55元左右

老家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老家寨,湘西境内少数民族原始生态保护好的村寨之一。门票价格在:108元左右

苗人谷: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苗人谷景区,置身峡谷,感受一万年前地壳撕裂时的震撼。门票价格在:108元左右

凤凰桃花岛凤舞苗疆篝火晚会:位于湖南省湘西凤凰县凤凰桃花岛凤舞苗疆篝火晚会,古老而神秘和黑苗原生态大型篝火晚会。门票价格在:68元左右

南方长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拉毫村,因其为中国南方的长城而得名。门票价格在:45元左右

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独创亭、台、殿、阁、桥、楼等凤凰元素。门票价格在:108元左右

矮寨大桥景区: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单跨悬索桥,天堑变通途。门票价格在:130元左右

苗寨故事: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山江博物馆,一场远古传说的不朽讴歌。门票价格在:88元左右

梦幻沱江篝火晚会: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江北东路29号梦幻沱江剧场,凤凰旅游文化演出实体,感受湘西的神秘。门票价格在:78元左右

巫傩神歌:位于湖南省湘西凤凰县廖家桥凤凰之窗,水敬酒迎客的方式,祈福美好的幸福生活。门票价格在:68元左右

盘古峰:位于湖南省湘西吉首市矮寨镇德夯村西侧,一座人迹罕至的古老原始的独秀峰。门票价格在:70元左右

凤凰记忆:位于湖南省湘西凤凰县沱江镇沱江下游,感悟沱水河畔龙潭渔火的历史故事。门票价格在:78元左右

湘西边城风情小镇: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边城古镇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门票价格在:34元左右

三、土家族的名胜古迹

土家族摆手堂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土家山寨的舍米湖摆手堂,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堂。摆手堂是土家族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的集会场所。

来凤县现存摆手堂3处,最大最完整的是舍米湖摆手堂。此堂占地500余平方米,呈长方形,大门形似牌坊状。在大门与神堂之间,有一条石铺甬道,道旁有高大古柏。神堂的墙壁是石块砌成,屋面覆盖人字披黑色布瓦,无雕梁画栋和斗拱飞檐,显得古朴厚重。神堂中,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塑像。现存古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和同治二年维修摆手堂时所立。

老司城位于猛洞河漂流景区上游,这里是自唐、宋、元、明、清朝代以来留下的众多古文化遗址,也是湘西历代土家族土司王经营了八百多年的历代古都。千年祖师殿、彭氏宗祠、摆手堂、古墓葬、石坊、石碑等地上地下文物遍布,是一座天然的土家族“露天博物馆”,是一处寻幽觅古揽胜的旅游胜地。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土司时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华。

百姓流传,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清贡生彭施铎作《竹枝词》赞“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老司城留存遗址很多,现成为游客、专家、学者了解研究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老司城是800多年土司辖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古长城专家罗哲文等誉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和“全国保存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四、巴蜀土家族风俗,土家族文化特色

土家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重庆,其风俗习惯大体与汉族相同,有自己民族的语言,能歌善舞。土家族对于 巴蜀文化 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其风俗文化特色吧。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县,人口总数在100万左右。其族源来源于巴人,主要是巴郡南郡蛮中的广廪君之后和被称为长沙武陵蛮的盘瓠之后。由于他们居位在西、辰等五溪上,故古时又称为五溪蛮。

土家族近代的风俗习惯大体与汉族相同,崇拜祖先,信仰多神,特别崇拜土王。土家族有语言,但无文字。土家族能歌善舞,他们传统的摆手舞、龙灯、狮灯、花灯、跳香、民歌、号子、打闹等均享有盛名。

传说土家的摆手舞来源于周武王伐纣时巴人军队的“前歌后舞”,即汉代著名的巴渝舞。土家族文学上的成就是有名的“竹枝词”,曾对盛唐以后的中国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

土家族戏剧也很有特色,在酉水流域,流传着土家族的傩愿戏(又叫傩堂戏);在石柱一带流行着一种源于傩戏而又不同于傩戏的“土戏”。

在土家地区,往往土家与苗族、汉族交错而居,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酉阳、秀山、黔江和彭水则是土家族和苗族联合组成的自治县。

重庆的苗族源于古代的“五溪蛮”和“黔中蛮”,和土家族、汉族长期和睦相处,创造出了有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干栏式的“吊脚楼”民居和建于江河上的风雨桥、土花被面、蜡染织品、油茶汤、糯米糍粑、油香粑、极酸的泡菜,以及苗家的“踏月”歌舞,都有独到的特色,享有盛名。

五、我们土家族有什么特色?

语言文字: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居民:

土家族爱群居,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土家人采取倚山建房,一般为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一般是四列三间,居中的一间要设祖先神位。正侧左右两房住人,多为两小间,叫住“小二间”。小二间前设火铺,火铺中间置火炕,火炕用于取暖的煮饭,火炕上放着铁制三角架。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特别是春节之前,用以烘炕腊肉和香肠等物现在保留亦有。

服饰:

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习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宗教信仰: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

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饮食习惯:

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

文化: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著名。

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生活:

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铺盖尤为著名。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节庆:

土家族以过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为主要节日。最隆重的是过土家年,俗称过“赶年”,即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进行,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

扩展资料: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