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国家扶持十大项目

2023国家扶持十大项目是农村产品直播、生态农场、有机肥厂、新兴养殖、田园共享、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1、农村产品直播

如今很多的省市乡村地区都大力提倡进行农村产品走进电商平台的方式,这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而且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有利渠道。

2、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对于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农牧结合的养殖方式以及种植方式是目前现代化农场的建设标准,减少诸多肥料的使用、杜绝有害肥料的滥用,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应。

3、有机肥厂

农业污染治理是目前正在行动的任务,其中有机肥厂的建设成为了大势所趋,有机肥厂对于农田的治理以及排污有着较大的作用,传统的化肥对于土地的污染较大。

4、新兴养殖

养殖业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基础产业,新兴养殖产业的到来对于传统养殖业的重新焕发生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绿色养殖也是各地一直提倡的。

5、田园共享

田园共享是推动农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农村共享乐园产业内容丰富,包括了菜园、果园、民宿等诸多的类型,给当地带来的营收较大。

6、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目前诸多城市正在大力推行的一个项目,现代化的农业基地能够提高农业发展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实际的农业产量。

7、特色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集群所包含的项目内容比较的丰富,包括了基地建设、机种机收、仓储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诸多方面。

8、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推动农业投入数量的减少,大力提倡绿色化肥的使用,实行种养结合的方案和策略,大力发展农业绿色产业以及可循环的产业,降低污染。

9、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各省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立足当地的特色根本,兼顾粮食、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林产品的特色农产品发展。

10、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推动各地区农业强镇经济,集中扶持乡土经济、农村产业、推进产业的融合以及创新,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设,以农业作为主导。

二、灵山鸡和三黄鸡的分别

灵山鸡是自然交配形成的,一般在山坡,果园,树丛等环境喂养,三黄鸡一般在喂养要求高,人工干涉比较多。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由中国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组织评审并公布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

创建意义

为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特优区”)建设的要求,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经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研究决定,在中国全国开展特优区创建工作。

创建特优区,是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传统农业区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创建特优区,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分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利于开发特色农业潜力,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有利于加强特色品种保护,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产品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推动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族特色、传统工艺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特色产业内涵,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三、拓宽食品种类的意义

一方面,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提出面向整个国土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年)》,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大营养观,加快农畜资源、林特食物产品产业化应用和食药物质开发利用,多元化保障食物供给。

另一方面,优化农业统计方法。2020年,农业农村部配合国家统计局制定发布《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0)》,将农业统计口径从传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环节,拓展到生产、加工、流通、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将统计范围扩大到10大类农业相关经济活动,全面直观地反映种养业的附加和衍生价值,引导各地有力有效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考虑您提出的“扩大粮食范围和食物来源”建议,以实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为抓手,健全统计核算制度,引导拓宽食物来源,推动实现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

二、关于优化区域布局,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挥不同农产品在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

一是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017年以来,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做好“两区”划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2.38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基本完成上图入库。

二是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各地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截至目前,共认定308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了青稞、高粱、谷子糜子等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三是优化林果产业布局。自然资源部正在组织编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数,加强木本粮油、特色水果等生产基地建设,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国家林草局正在组织编制《全国经济林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全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进一步优化木本粮油、干鲜果品、笋竹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布局,促进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相统一。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赢。

三、关于坚持大食物安全理念,统筹利用好大农业资源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不断强化指导,推行高效种养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农业效益。

一是推行高效种养模式。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广“稻田养鱼(虾、蟹)”“稻鸭共生”等高效种植模式,引导各地有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种植结构向粮经饲统筹方向转变,支持种养协同发展,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结构。

二是做优做强特色产业。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支持各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立足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了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福建武夷岩茶产业集群、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群等一批特色山地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了特色山珍、道地药材、山地杂粮、高山蔬菜、果树茶叶等一批山地名优产品。

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2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科学规划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等相关产业,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截至目前,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达9000亿元。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发展特色农业,拓展多元食物来源,提升农业整体效益。

四、河北深州有着 的美称

“蜜桃之乡”。

深州是国家蜜桃生产基地县,素有“中国蜜桃之乡”美誉。深州蜜桃个头硕大,果型秀美,色鲜艳,皮薄肉细,汁甜如蜜。

2014年10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深州蜜桃”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相关信息:

年来,深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蜜桃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坚持“打蜜桃战略,搞鲜桃系列,提科技含量,抓品牌质量,按项目运作,全产业发展”的方针,强力打造深州蜜桃现代科技示范区。

示范区倾心种好蜜桃,应用密株宽行、水肥一体化、生草栽培、重施有机肥等栽培新模式、新技术,采用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等现代管理方式,实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蜜桃的早果、丰产、优质、安全、高效的生产目的。

示范区还千方百计为桃农拓宽销售市场,按照“效益是检验产业技术的第一标准,安全是效益的第一保障”的科学理念,坚持一手牵市场,一手牵桃农,高效利用电子商务扩大销售量。

把打造过硬品牌作为落脚点,在果品等级上制订严格的分级制,达到一定标准的才能进入相应的品级包装,进入市场,含糖量在15%以下的坚决不允许使用专用标识。

据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名单,经过县市(垦区、林区)申请、省级推荐、专家评审等公开竞争选拔程序遴选产生。

以上内容参考:深州市人民政府——深州蜜桃科技示范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五、有特色农副产品的区域可以使用枪械模式农户加网上对吗

有特色农副产品的区域可以使用枪械模式农户加网上对吗

可以

为加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中国特优区”)管理,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塑强中国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中国特优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民增收为目的,坚持市场导向、标准引领、品牌号召、主体作为、地方主抓的原则,以发展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为重点,打造“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具备以下特征:

——比较优势明显,特色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好、种养规模适度、市场化程度高,安全、绿色、品牌产品比例高;

——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主导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集群式发展,全产业链开发水平较高;

——现代要素集聚,土地、资本、人才、科技、装备等要素集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较高;

——利益链条完整,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合理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运行机制完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协会服务、农民参与的齐抓共建、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第三条 中国特优区所在地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可将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纳入本地经济建设重点,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牵头负责做好规划建设。

第四条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协会等主体积极参与,承担相关工作,推进特色产业高效发展,构建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认定的中国特优区,各省级特优区可参照执行。

六、六安瓜片 读音

读音:lù ān guā piàn

声母:l、无、g、p

韵母:u、an 、a、an

声调:去声、阴平、阴平、去声

解释:六安瓜片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扩展资料

简介: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2020年2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六安瓜片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