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庆有哪些民俗文化?
肇庆星湖风景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誉为兼得“西湖之水,阳朔之山”的“岭南第一奇观”
群砚之首——端砚
肇庆端砚与湖笔、宣纸、徽墨并称“文房四宝”。其石质纯净细嫩,蘸墨笔锋经久不退,其雕刻也相当精湛,被列为历代贡品。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 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排列如北斗七星,另有五湖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 再造了一个“夜星湖”。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二、肇庆民俗有哪些..?肇庆的历史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肇庆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民俗,且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个性。比如,肇庆的醒狮、古法造纸、客家山歌对唱、客家婚俗、疍家婚俗等等这些具有肇庆特色的岭南民俗.具体介绍可看
肇庆的历史文化可看: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三、肇庆有什么风俗习惯?
肇庆的风俗习惯有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爆龙、财神诞、佛爷诞、炸狮子、抢炮会、包公诞、圣妃诞、天后诞、龙母诞、歌圩燕子节、河灯节、舞火龙和祭孔大典。
一、爆龙
每年春节,广宁的村庄都会在村里较宽广的地坪举行舞龙爆龙的习俗,其中水圳村舞龙的历史至今已有380多年。
二、财神诞
七星岩出米洞每年的正月初五财神诞,是景区最为盛大的活动之一。出米洞的通天财神古庙,早为肇庆市民众所熟知,香火鼎盛,绵延千年不绝。
三、佛爷诞
佛爷诞为四会市的习俗,可以追塑到唐末,主要是在贞山街道柑榄村的宝林古寺、祀记阮公佛、大沙镇安平村的宝胜古寺、祀记梁公佛,参与供奉朝拜的人群络绎不断。
四、炸狮子
元宵佳节德庆人舞狮“采青”喜摆阵设局,几百甚至上千人围阵参与同嬉共乐。舞狮过程中,辅以锣鼓音乐,投以鞭炮串串,让点燃的炮竹密集在狮子身上、周围爆响,名曰攻狮子。
五、抢炮会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怀集县冷坑镇水口村都举行了激烈而又有趣的 抢炮活动。水口村的抢炮民俗始于清初年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目前在怀集较罕见。
六、包公诞
包公诞是鼎湖区广利街道砚洲岛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全洲百姓俱备牲口、香烛果品到包公楼拜祭,隆重庆贺。
七、圣妃诞
圣妃指传说中的刘三妹,尽管贵为圣妃,但刘三妹依然为民办事。人们为了感激她,在斑石山下修建一座宫庙,誉为圣妃宫。每年的春秋两祭,各方游客、民众都前来拜祭祈福。
八、天后诞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天后诞,是村民最重要、最隆重、最热闹也是最能体现民俗风情的节日之一。过节期间,家家户户杀宰猪,村民喝串门酒,聚酒猜马,胜者称西江马王。
九、龙母诞
每年农历五月初八为龙母诞的正诞,诞期从五月初一至初九。2006年5月,悦城龙母诞(庙会)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歌圩燕子节
从前怀集桥头镇有赶庙会的习俗,一到农历六月六,村寨的人都来到岩西立琴,有的在河滩上搭棚唱大戏,有的在河畔摆卖,如今的燕岩六月六歌圩,大概源于此。
十一、河灯节
中秋时候在七星岩里放水灯,将美好祝愿寄托在灯火通明的水灯上,让它随着流水飘去,是一种祈愿的方式。
十二、舞火龙
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训火头。用树枝等扎捆成一个球并将其点燃,表演者把火头不停地舞动,拖出一条长长的火焰,璀璨火花加上表演者的高速运转,终成震慑人心的威武火龙。
十三、祭孔大典
德庆祭孔活动仿照清朝的例制举行庄重典雅的公祭仪式,并安排孔氏后裔家祭活动。祭孔仪式结束后,庙方向现场群众派发状元饼、智聪饼、孔子胸徽、孔子行教像等。
四、肇庆有什么风俗习惯
●舞狮
舞狮在肇庆城乡有着悠久的传统,春节舞狮采青拜年,是肇庆城乡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地的农村、企业都有不少的舞狮团。每逢节日和喜庆,这些舞狮团都会以舞狮助兴,进行惊险刺激的表演。
肇庆电力醒狮团是一支钦誉海内外的狮团,曾多次出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赛。1998年,这个狮团的少年狮队在全国南北狮王争霸中夺得亚军。这个狮团独创的“九天揽月”、“踩沙煲上桩”等套路堪称惊险与艺术的交融,令万千观众倾倒。
●舞龙
肇庆市德庆县是传说中龙母的故乡,德庆、封开一带素有舞龙的习俗,有火龙、彩龙、旱龙三种。每逢节庆,当地的人们都会舞动巨龙欢庆。德庆电力集团舞龙队是一支颇有名气的舞龙队,曾多次代表广东参加全国舞龙大赛,并获得过季军。
●水上醒狮
水上醒狮表演设在七星岩桂花轩前的主游道旁湖面上。在跨度近30米的粼粼碧波上面,竖立着70多根柱桩,高桩离水面2.4米,低桩距水面0.6米。柱桩尽头处,立着一个面积为25平方米的表演平台。两头醒狮踩桩舞动,跃向湖面,并在水上表演各式惊险、精彩的传统南狮套路。
由市旅游委精心设计,肇庆旅游醒狮团演出的水上醒狮表演,以别出心裁的形式发掘并丰富了南国醒狮表演的传统艺术,扩展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 九龙湖客家风情
在肇庆鼎湖区九龙湖山下,是一万多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淳厚的山民、典雅的民居、古朴的婚俗、好客的主人、淳朴浓郁的客家风情,还有独特的、被国内外建筑学家列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之一的客家围屋,构成了九龙湖特有的客家民俗文化。那原始的古法造纸、精炼桂树油等,正是当地客家人与自然相融、保护自然生态、服务人类自身的典型表现。在凤凰台上,地地道道的客家小伙子和姑娘们表演的客家风情,让您赏心悦目,还有甜美的山歌对唱、优雅的山村舞蹈、独特古朴的婚礼……。
●肇庆婚俗
肇庆人结婚有许多奇特而有趣之处。结婚前一天,新人各自在家准备,互不见面。男家在良辰燃放鞭炮,接着请好命公﹑好命婆(一般是有儿子的中年夫妇)开床设账。是夜,新郎不得睡在新床上。次日清晨,新郎由好命公﹑好命婆为之梳头。女家,不管嫁妆多少,父母都要为女儿准备一对小火笼,内装木炭,上盖大红纸,以预祝女儿婿结婚后生活红火。结婚前一天晚上,新娘彻夜不眠。次日凌晨,新娘由伴娘陪伴,梳妆打扮。吉日早上,迎亲的花车来到女家,伴郎即大声嚷着要见新娘,但新娘却由伴娘陪伴着,躲在闺房之中,迟迟不出,这叫依依不舍,如新娘之兄长未婚,要避开,绝对不能看着小妹出门。同时,新娘的母亲要将一条男裤放在闺房的门上,八字儿摆开,以让女儿从裤档下跨出闺房。接着,一对新人开始向女家的长辈端茶拜别。拜别后,母亲将一篮象征如意吉祥的十宝--红包﹑红糖﹑红枣﹑桂圆﹑酒饼﹑米花﹑莲子﹑百合﹑花生﹑桂面--交新娘。这时,新郎领着新娘跨出大门门槛,新娘的兄长未婚,则由新娘的父亲为新郎打红伞遮阳。花车回到男家时,男家派一个已生养有儿子的妇女在鞭炮齐鸣声中接过红伞,打开遮住新郎,向新房走去。是时,新郎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均不可看着新郎﹑新娘走下花车,直至走进新房,这叫回避,以免见外。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走近新房后,与新郎并排坐在床沿上,叫坐床。继而他们登厅拜堂,先拜祖先,后拜父母。
●疍家婚俗
肇庆沿西江之水上人家,称疍家,其嫁家伙娶颇奇趣:男子未聘,则置盘草于艇梢:女子未受聘,则置盘花于艇梢,以致媒妁。结婚前3天,男女互不见面。至吉日良辰,特设酒艇,张灯结彩,旗灯照耀,好不热闹。吉时,鞭炮齐鸣,于是一好命公便伴着新郎哥,驾起一叶花舟,驾向新娘子的红船。新娘子被接回后,旋即登船见过家公家婆,与新郎哥一同拜祭祖先。傍晚时分,亲朋戚友驾方舟赴宴。宴席上,无论菜多小,"香芋扣肉"一菜绝不可少,且特别大碗,同时要由主家女尊长亲手泡制。饮宴沸沸扬扬,一直闹至深夜才散去。小家疍户还有养童养媳之风习,长大后而结婚者谓之转髻。现今绝大部份水上人家已迁居岸上,虽然其生活习惯已与岸上人家同化了,但其婚俗仍留有一些古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