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我们正一天天走近2l世纪。当新世纪的帷幕就要拉开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正处于这样的时代--遍及全球的平民百姓的大众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凡是能为人们提供娱乐、休憩、游玩的地方,大多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随着全
二次大战后,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来临、世界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作为第三产业的国际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数逐年上升,至1990年,全世界进行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人数就已超过50亿,总收入已达到2.9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商品和劳务总消费的12.3%。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发表的年度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国际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具有广泛前景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都在努力探零并积极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当前的状况与世界经济总格局一致,国际旅游业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这一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一般占世界旅游者总数的80%以上。如西班牙、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占有明显的优势。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以1990年为例,我国旅游收入为286亿元,仅相当于同年世界旅游总收入的0.12%;1990年我国有组织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为425万人,也仅相当于同年国际旅游人数的1%,两者为数都是微乎其微。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行列中的排位,按旅游收入计,1978年居世界第41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80年代后期,跃升至第25位左右。但在同一时期内,与部分亚洲国家(地区)相比,韩国排位由第38位上升至第13位,泰国由第24位上升至第14位,香港由第17位上升至第10位。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速度不快,地位仍较滞后。与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现在受到巨大冲击,国内旅游在经受巨大冲击后仍仅呈现缓慢恢复的态势。
旅游业将迎来快速增长的重要机遇期,前景还是很不错的,面向未来,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旅游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旅游业存在巨大投资机会: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国旅游投资继续保持逆势上扬的态势,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
来旅游业发展将向跨界融合方向迈进,以传统观光游览为主要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三、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我上学的时候就经历非典,到今年经历新冠状病毒。 十多年里,这两次超大规模的疫情和行业的发展也都是历历在目。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我的专业老师就说过:旅游行业是朝阳行业。但所有的朝阳行业一样,如同一颗树,如果有充足的眼光和雨露那它会茁长成长,但是如果遇到刮风甚至冰雹,那这棵树虽然不会连根拔起也会羽翼尽失。
可能现在这个时期对于旅游行业是一个冻得刺骨的寒冬,而且还没准备好过冬的衣物就要忍受下去。我们每天看着天气预报,就等着这次寒潮退去。身家硬实的还得以抗住,身子薄的可能已经到ICU了,或者直接呜呼哀哉……
旅游不是实体行业,它是一个服务行业,一个以现金流为主要运转体系的行业。我们没有订单,没有客户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微信里已经没有客户再问出游的事情了。但是房东,物业,水电,人员工资一个也不能少付。
我们现在需要居危思安,去年年底托马斯库克的破产的风波还没结束,当头一棒的疫情犹如洪水猛兽一样,春节接电话接的不是团组出了问题,而是大批游客要退款。十多年未见此种阵仗。不得让一些老旅游人也唏嘘感叹,哭爹喊娘。
我们能看到ZF对战胜疫情的决心,也紧锣密鼓地制定如旅行社质保金返还,税收减免等政策,以至于社保延期缴纳各种手段。为的是撑过这倒了八辈子霉的疫情。
我觉得经过这场疫情洗礼,对于这个行业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 对于投机心重的投资者,会更为小心或者根本不会再涉及这个行业。
这是有利有弊的,如果没有新的投资那么这个行业的酒店,民宿,景区等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也会让有能力的投资者更为脱颖而出大力的发展某一个领域。
二 旅行社的承包加盟机制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因为这些承包人一般是单打独斗靠现金流生存最为迫切的人。如果疫情在持续几个月,这些人的这几年的利润可能都打了水漂,这些人可能会投身到别的行业。
三 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中可能会出现寡头的存在或发展趋势
因为疫情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濒临破产和倒闭的公司以及个体应不在少数。这会导致疫情散去之后一些体量本身就较大的公司再一次迎来新的发展格局,还有整个市场重回春天所带来的新的客户,订单。
四 旅游者的意愿可能会有两极分化的情况
有的人已经憋不住了,疫情还没结束已经开始要出去。但是有的人可能到了疫情结束好几个月也不敢再出游。当然了,人的行为可能最难预测。
五 行业中的各个环节可能会对公共卫生更为关注
交通、住宿、餐饮乃至景区这几个重要的环节,在疫情结束后乃至更远的未来,可能都会保持更好的卫生条件和消毒杀菌的习惯。可能对于个体游客的习惯也会往这个发展方向上调整和过度。不夸张地说这至少会让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安全卫生素质迈上三个台阶。
六 旅游的网络发展和游客的需求改变
在之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可能行业的整体复苏还是不会到达疫前的水平。但是游客的需求可能会调整到网络需求,看看旅游视频,睹物思人一下。这时可能各种新媒体行业就要首当其冲起来,要把以体验性更强的内容进行更好地扩散。半死不活的旅游VR技术可能会给打一剂强行针。
七 2020年整体公共假期和个人假期的洗牌重置
有的员工可能已经没有年假了,因为被隔离霸占了。学校到现在还没有开课,今年还会有暑期的概念么?各个企业 为了挽回疫情的损失,疫情结束后是不是要让员工加班加点,所有请长假的都延后至2021年,当然了,如果你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估计也不好意思请长假旅游了吧,因为公司要是倒闭,你还要再找工作吧。
八 ZF对整个旅游行业是否会有新的举措
疫情过后,我们还能有多少入境游?市场肯定是比出境游更为萎靡的,那怎么能改善?
是否有强行针对这个行业的复苏加把劲的方法?
这里我也真想不到,因为我还没到那个层次。哈哈哈
九 游客 行业内人员 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会大大提高
其实我们在整个疫情过程中,听到和看了无数感动国人乃至世界的故事,不光唏嘘,甚至落泪,这一个个故事无不对我们整个社会人进行这心灵的洗礼。
四、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五、旅游业面临怎样的问题?
诸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却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
2、政策效应还未完全显现。社会对旅游业的认识仍然不足,关于如何建设“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还未得到有效破解,局部出现旅游投资过热、盲目攀比国际化等新问题。
3、市场主体发育滞后。一方面缺少龙头企业特别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活力严重不足、创新乏力,旅游企业距离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尚有差距。
4、产业结构待优化。旅游产业链较短,一些地方旅游业发展中门票经济占较大比重,旅游业产业融合需进一步深化,地区间旅游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
5、双龙景区的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能及时吸收一些污染气体,所以空气污染情况不严重。主要污染来源是景区饭店的油烟;其次,当地居民燃烧木材、枯枝落叶等释放出的大量烟雾;其三,在旅游旺季大量汽车(特别是近年来私家车增多)涌入景区,使景区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其四,在黄大仙祖宫和金华观等地的香火也对周围的空气造成了一定影响。
6、双龙景区是比较安静的休养地,当游客数量较少时能清晰地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当进入旺季,随着车辆和人流的增多,噪音就会随之而来,特别是在停车场、饭店宾馆、景区溶洞入口处等;另外,在景区溶洞入口处还有一些小贩的叫喊;第三,在双龙洞景区下方和停车场上方有一些私车揽客上山吵闹的情况,影响了景区正常的安静。
六、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