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安的主要地形 气候环境 风俗习惯

一、西安地形

西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大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中国的大地原点和国家授时中心就在西安。

二、西安气候环境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 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

三、西安风俗习惯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扩展资料:

西安特色

1、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2、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3、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安市

二、西安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1、地理环境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

2、历史文化

西安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西安的戏剧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长安画派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风土人情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西安人民好客大方,热情迎接客人的到来。

扩展资料

西安特有的节日习俗

1、西安草莓音乐节。  每年的5月“草莓音乐节”是国内音乐厂牌摩登天空继“摩登天空音乐节”之后,于2009年创办的另一音乐节品牌,比之“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的气质更为多元,更具有春天、浪漫、爱的特质。

2、长安国际书法年会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是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项大型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西安既是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的地方,又是保存历代书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誉为“书法之乡”。

3、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每年9月中旬,西安临潼既是兵马俑的故乡,又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亦正值旅游旺季,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为骊山增辉添色。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把这两项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使旅游客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4、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是西安市的一项大型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金秋9月举办。古文化艺术节荟萃了陕西民间艺术精华,内容丰富。

5、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每年11月第1个周日,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3年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体育旅游金牌赛事”。

6、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每年新春期间,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活动自1984年开始举办以来成功举办了30余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西安市新春期间的品牌文化旅游活动之一,也是景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

三、西安古建筑的特点

西安古建筑以明城墙为代表,以钟鼓楼、大小雁塔为例,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以土木为主,这与中国古建筑传统的“亲地恋木”情绪有关,即使遗留下的古建筑是砖石建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仿木制的,典型的例子如西安市大雁塔。土木建筑随着时间流逝容易引起腐烂、虫蚀,而且易燃、耐水性差。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的修建,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国的结果。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

扩展资料: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

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西安城的西、南两面城墙基本和唐长安皇城的城垣相同,东、北两面墙向外扩移了约三分之一。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呈长方形,南垣长4255米,北垣长4262米,东垣长1886米,西垣长2708米,周长约13.7公里。

城四面各筑一门,每座城门门楼三重:闸楼在外,箭楼居中,正楼最里,为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与围墙连接形成瓮城。在城墙四角各筑角楼一座。城墙上相间120米还有敌台(马面、墩台)98个,台上筑有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存物资用。

城墙顶部外侧还修有雉谍(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和文口,供射箭和了望用,内侧修有女墙无垛口,以防行人坠落,城外有护城河环绕。

西安建筑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