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西兰有什么特色?

新西兰饮食特色新西兰人非常热衷於他们的食物,且非常幸运的拥有各式各样富有变化的食品。温和的气候使得多种水果或蔬菜皆能在此生长繁衍。以农产品为主的经济国度意味著牛肉、羊肉、猪肉与鸡皆可以合理童叟无欺之价格购得.除此之外,许多国际性的食品进口,以符合移民习惯与品味,特别是来自亚洲的移民。 你可从专卖食品店如肉店、鱼店、水果店购买你所需的食品,超级市场有各式各样的东西,且价格便宜。 以前大部份新西兰人都在家里用餐,除非特别的节庆场合才会到餐厅。然而,随着为数不少的家庭式的、廉价的、小型饮食店之兴起,改变了此种状况,越来越多的家庭一起出外用餐并不为稀奇。市场型的饮食形态在新西兰也开始盛行,有些设于偏静地点的餐厅、咖啡店、酒吧在路旁设有座椅给顾客休息用餐,别具风情。 新西兰人喜爱到外卖快餐店(takeaways),传统的外卖为炸鱼与薯条(fish and chips),汉堡及批(pie)也是传统的小食。 因著跨国性的快餐连锁店如:麦当劳(McDonaIds)、肯德基(KFC)及温蒂(Wendy's)等之引进而有所改变。以前新西兰人只有在星期五晚上才吃快餐,而现在几乎在任何一晚都可能吃汉堡、炸鸡与薯条。快餐通常较便宜且方便,但含脂肪量高。  传统上,新西兰人喜爱吃小羊肉(lamb)及羊肉(mutton),因为羊的数目递减,因此其他含高蛋白质之食品也受到青睐,越来越多的新西兰人改变习性,吃鸡肉多於羊肉,如果此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则在此世纪末,吃鸡肉的比例也会超过羊肉和猪肉,然而非肉类之蛋白质亦逐渐受到大众之欢迎。传统的新西兰餐以一道肉(羊、牛、猪或鸡)、马钤薯、及二至三样蔬菜——例如有绿色(绿花椰菜broccoli)、橙色(红萝卜carrots)、黄色(芜菁swede)所构成。烧烤的晚餐,由肉及蔬菜加油放进烤炉中一起烤,通常一个星期吃一次,且大都在周末。 烧烤在夏季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可以在户外进行,平常烧烤的食物包括牛扒、香肠、马钤薯与沙律(salad)。然而创新的厨师尝试烤鱼、贝类(虾尤其受欢迎)、串烧烤肉与鸡。 新西兰人的味觉嗜好在近几年中已有显著变化,也越来越讲究。因为喜爱旅游的新西兰人到海外旅游尝试许多新食品,并引进回国内。新西兰人喜欢款待亲朋好友,你也会被邀请在朋友的家里共进用餐,在夏天通常是以烧烤方式用餐。大部份的客人也需献上一道菜式,如沙律或者一些肉(牛排或香肠),并且自备啤酒或酒。主人如果盼望客人带一道菜来时,通常在邀请同时会告知客人需带那款菜式。 另外一种普遍的款待方式为派对,通常为庆祝生日、周年庆、乔迁新居或者只为友好共聚作乐。在此种聚会中酒与甜品也经常用来款待客人。 晚宴通常较为正式,圉坐在餐桌用餐,由主人准备食谱,而主人宴请客人在餐厅用餐则较不普遍,除非是商业应酬,或者是婚宴。如果被邀约在餐厅一起用餐,通常是各付各的。参加晚宴时最好能带一瓶酒或简单的礼物给主人,如果你对酒的类别不清楚,可以直接问卖酒的人。新西兰有先进的制酒工业,生产一些超绝品味的美酒,特别是白葡萄酒。通常新西兰人不喜欢甜酒,除非与甜品一起使用,但是并不普遍。新西兰人也喜欢喝啤酒与烈酒。再次提醒你,你可与主人商讨以取得明确的指引,如果你的主人不喜欢喝酒,而你带自己的酒去是非常不礼貌的,除非你与他们非常熟络或者他们建议你带去。然而,大部份的新西兰人确实喜欢喝酒!有售酒执照的餐厅或者标明 BYO.Bring Your Own(即自备饮品)之餐厅皆到处可见喝酒的人士,有售酒执照的餐厅通常出售啤酒、葡萄酒及烈酒,而BYO的餐厅允许客户带备自己的酒,有一些餐厅廉有此两种执照。而有售酒执照的餐厅(Licensed)价格倾向比 BYO式的餐厅较为昂贵。 新西兰民族特色新西兰人正如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素有友善好客的美誉。但他们也是非常独立自主的民族,同样的期盼其他的人也和他们一样。如果有些事令人困惑慌乱或富有神秘色彩,需要人帮助时,他们会适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在新西兰人当中最好用英语交谈,不必担心任何的错误,纯朴的新西兰人不会感觉被触犯和吹毛求疵,他们还会热心的教导和指正你的错误。 新西兰人非常注重其享受高度的隐私权,尤其是它们的家居生活。当你受聘工作前,未来雇主会问及许多的个人资料。根据法令,员工可以不必提供下列资料,例如他们的生日、多少抚养家属、婚姻状况及健康情形等。如果你认为你的个人隐私资料被侵犯,也可以向隐私权委员会提出诉讼。如果你被邀请拜访他人,通常主人会招待你喝饮料或进餐。如果邀请是早午餐和晚餐,那么通常是丰富的一餐。如果此邀请是喝茶则必须进一步澄清,因为“喝茶”可意味着上午茶、下午茶和傍晚茶,若在傍晚就被视为一同共进晚餐;所谓的上午茶和下午通常是喝茶和咖啡,也会让你尝试主人调制的饼干或蛋糕等小食。 拜访主人时,必须按门铃或敲门,等待主人开门后才进入,主人请你坐下你才坐下比较有礼貌,新西兰人若被邀请吃晚餐,通常会带点小礼物给主人--例如花、酒和巧克力。 新西兰人对废物的处理非常重视,每个街区都有指定每周某日进行废物收集,每户人家,按照日期把废物分别包扎好,或放置在标准的垃圾箱内--如纸张、玻璃器皿、木材等分别处理,放置于门外,由废物收集公司进行收集。绝对不要把废物任意堆放,使街道污染,影响卫生。在某些街段,还会设置一些废弃物专门收集箱,例如:汽水罐、旧衣物、纸张、玻璃器皿等,以方便进行废物再处理。由此可见,新西兰对环保的维护。 在住宅区内,我们都见到整齐的街道和草坪,这些都不是市政事务处的功劳。每家每户门前路旁的草坪修剪都是各自负责进行,修葺草坪是新西兰生活情趣的一部分,也是公共道德的标准之一。 结婚邀请函通常由女方寄出,会附上敬请赐覆之日期--也就是客人最晚这一天要回覆,借此可知道有多少人将参加此婚宴,多少人需要被款待。客人通常会买一些家电用品以协助新娘成立新家庭,也可以问新娘新郎有无特别需要的东西。 新西兰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每一个新西兰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随着各种不同文化的增加,也带来多种宗教信仰。基督教拥有众多的教徒,它是由第一批欧洲移民带进新西兰,早期的传教士改变了土著的毛利人的信仰,使其成为基督徒。从那时起基督教徒就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兴旺的存在着。 毋庸置疑,新西兰是一个以信奉上帝为主的国家,从国歌的名字与内容足以见证。如果你想认识西方社会的精神世界、道德指引,接触圣经,听牧师传教圣道,教会就是必到的地方。从而也可改善你的精神领域,融入主流社会。 但是近几年亚洲移民大量涌入,它们的信仰--佛教,当然的也随着进入这块土地,源远流长的佛学文化影响、带动着亚洲文化历史的发展,也影响着新西兰。在一百多年前,新西兰已有英文版的佛教书刊,在图书馆更藏有多达四百本的佛学书册。毛利人民族文化也比较其他种族容易接受佛教思想。在部分华人的积极鼓动下,一座庄严的大雄宝殿建立于奥克兰中心地带,标志着华人、亚洲移民扎根在这块和平的土地上,弘扬佛学,普渡众生。 在大雄宝殿正式开光大典当日,凑巧也是新西兰勇夺“美国杯”之时。由新西兰副总理、奥克兰市长、劳工党女党魁亲临出席大典,在来自台湾的圣印大师主持下,向新西兰宣布,佛教在新西兰扎根了。 相关资料国名:新西兰 (New Zealand)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红、白色的“米”字图案,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四颗星排列均不对称。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红、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五组图案;四颗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象征新西兰;麦捆代表农业;羊代表该国发达的畜牧业;交叉的斧头象征该国的工业和矿业;三只扬帆的船表示该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性。盾徽右侧为手持武器的毛利人,左侧是持有国旗的欧洲移民妇女;上方有一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典礼时用的王冠,象征英国女王也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下方为新西兰蕨类植物,绶带上用英文写着“新西兰”。 国庆日:2月6日(1840年),称 “威坦哲日” 国树:银蕨 国鸟: 几维鸟 国石:绿石,又称绿玉 国家政要:总督西尔维娅·卡特赖特 (Silvia Cartwright),2001年4月当选。总理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Helen Elizabeth Clark),1999年12月任职。2005年9月第三次当选连任。 新西兰政坛女人多 生活文化:新西兰人分别来自许多不同的文化背景,新西兰社会主张言论自由 宗教自由和人人平等 绝大多数新西兰人的住房是一层或两层结构,有庭院,房屋密度相对较低 大多数住房以木材制作,占地超过壹佰五十平方米,风格以英式为主 近几年来,新建住房的风格有国际化的趋势 新西兰的公路交通系统发达,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几乎所有的新西兰家庭都有一辆或更多轿车 观光火车提供主要城镇之间的风光游览服务 新西兰热爱运动,有近一半的新西兰人参加至少一种运动或健身俱乐部 新西兰最普遍的运动项目为:橄榄球 高尔夫球 英式女子篮球 田径 板球 泛舟 网球 足球 滑雪 游泳等 新西兰商店的营业时间一般常日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半,加上每周一天的晚间营业 至晚上九点或更晚,通常为周四或周五

二、新西兰的国家象征

国名

新西兰(New Zealand),英文缩写NZ。 国旗

新西兰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底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国徽

新西兰国徽的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五组图案;四颗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象征新西兰;麦捆代表农业;羊代表该国发达的畜牧业;交叉的斧头象征该国的工业和矿业;三只扬帆的船表示该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性。盾徽右侧为手持武器的毛利人,左侧是持有国旗的欧洲移民妇女;上方有一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典礼时用的王冠,象征英国女王也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下方为新西兰蕨类植物,绶带上用英文写着“新西兰”。 国歌

新西兰有两首地位等同的国歌:《天佑新西兰》(GodDefendNewZealand)与《天佑女王》(GodSaveThe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天佑国王》(GodSaveTheKing)。《天佑女王》是英国的国歌及英联邦的皇室颂歌。《天佑女王》一般不作为国歌演奏,而作为皇室颂歌使用。新西兰国歌前半部分为毛利语,后半部分为英语,有关新西兰国歌的应用,由新西兰文化及传统部负责管理。 独立日

怀唐伊日(WaitangiDay),1840年2月6日。

每年的2月6日,是新西兰的怀唐伊日,这一天曾在1974年一度被定为新西兰的国庆日,1976年又被取消国庆日这一名称。每年的这一天新西兰全国放假一天。1907年9月26日新西兰从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独立,获得主权。 国花∕ 国树

银蕨(fern,koru)既是新西兰的国花,也是国树。

在毛利传说之中,银蕨原本是在海洋里居住的,其后被邀请来到新西兰的森林里生活,就是为着指引毛利族的人民,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从前的毛利猎人和战士都是靠银蕨的银闪闪的树叶背面来认路回家的。 只要将其叶子翻过来,银色的一面便会反射星月的光辉,照亮穿越森林的路径。银蕨因其具有坚韧的生命力而成为新西兰的国树。新西兰人认为,银蕨能够体现新西兰的民族精神,故此这种植物便成为了新西兰的独特标志和荣誉代表,无论在人们胸前的襟章,或是产品和服务的卷标,举国上下都可找到银蕨的图样。 国树

四翅槐(FourwingsSophora),是新西兰的国树之一,因其在新西兰分布较多,而又原产于新西兰,则被命名为国树之一。多见于山谷、路旁、村落附近。喜光,深根性,生长较迅速。木材坚硬,有弹性,供造船舶、车辆、器具和雕刻等用;花蕾和果实入药,花蕾称“四翅槐花”或“四翅槐米”,性凉、味苦,功能凉血、止血,主治肠风、痔血等症。 国鸟

几维鸟(kiwibird)又名奇异鸟,学名为鹬鸵。几维鸟是新西兰独有的珍禽,并被选为该国的“国鸟”。新西兰最早的居民毛利人将这种叫声为“keee-weee!”的鸟命名为奇异鸟。这种不会飞的鸟大小有如母鸡,有一个细长的喙和细如毛发的羽毛。其力量惊人,可以将同类踢出1.5米远。 几维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易危(VU)。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Ⅱ:一级保护动物。 国石

绿石,又称绿玉,也称翡翠玉、翠玉、硬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称之翠)或红色(称之翡)。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由硬玉、绿辉石和钠铬辉石组成的达到玉级的多晶集合体。 绿石被雕刻成的工艺品,被新西兰人视为护身符,而将绿石定为国石。

三、求新西兰的风土人情和旅游注意事项

新西兰的礼仪知识与风俗习惯

新西兰(New Zealand)是南太平洋上一个景色如画的岛国,由于距离其他大洲遥远,且环境优美,故有“世界边缘的国家”、“白云之乡”的称号。新西兰的畜牧业发达,因此又有“畜牧之国”、“牧羊之国”之称。新西兰主要由北岛和南岛组成,国土总面积为270,534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公里。首都惠灵顿是新西兰政治、银行和金融、文化和艺术的中心。是地球上最靠南的都城。它在世界上享有“港市山城”、“风城”之称。全国总人口约为415.4万。人口分布不均匀,总的格局是南岛稀少北岛稠密。是一个以移民为主体的社会。其中,欧洲移民后裔占78. 8%,毛利人占14. 5%,亚裔占6.7%。官方语言为英语、毛利语。7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国旗底色为深蓝色,左上方为红、白米字图案的英国国旗,旗底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国歌是《上帝保佑新西兰》。银蕨为国花。四翅槐被选定为国树。国鸟是几维鸟。2月6日是国庆日,也称“威坦哲日”。

新西兰人比较朴实友好,没有那种油头滑脑的感觉。即使在路上遇见陌生人,也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否则被视为失礼。新西兰人办事守信用,说话很少拐弯抹角,也没有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答应的事不会变化,言而有信。他们时间观念强,惜时守时。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人们生活节奏缓慢,生活比较悠闲。生活质量一般都比较高,通常对衣、食、住、行都比较讲究。购物趋向名牌、时尚。新西兰人崇尚平等。人们可以随时约见市长、部长。只要有充足的理由,任何人都可以见到总理。新西兰是世界上唯一有几维鸟的国家,因此新西兰人把它视为民族的象征。

新西兰是个多民族国家,欧洲后裔占主导地位,特别是英国移民的后裔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主流社会的交际礼仪具有鲜明欧洲特色,尤其是英国特色。

1.相见礼仪

在社交场合新西兰人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用握手礼;和妇女相见时,要等对方伸出手再施握手礼。新西兰人在向尊长行礼时,有时会采用鞠躬礼,不过鞠躬的方式独具一格,要抬头挺胸地鞠躬;路遇他人,包括不相识者时,新西兰人往往会向对方行注目礼,即面含微笑目视对方,同时问候对方:“你好!”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夫人”、“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新西兰人男女之间交往注重礼貌。他们崇尚平等,平民可要求高级官员接见,上级对下级态度诚恳。非常反对讲身份,摆架子。在新西兰,各行各业的人都会对自己的职业引以为荣,称呼新西兰人时,特别要注意:直呼其名常受欢迎.称呼官衔往往令人侧目。

毛利人在欢迎来访者时,往往会采用自己传统的礼节。其中闻名遐迩的.就是世人所称的“碰鼻礼”。“碰鼻礼”在毛利语里叫作“洪吉”。它的具体做法是:在迎接客人时,主人要与客人彼此用鼻子尖,互相碰上两三次。按照毛利人的说法,双方碰鼻子的时间越长,就说明客人所受的礼遇越高。为了让孩子鼻子长得高大一些,以方便于行礼,毛利人的母亲常常用双膝夹孩子的鼻子。在毛利人看来,碰鼻碰额,不仅表示毛利人的真诚问候,更因为碰鼻时,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呼吸,表示主、宾同呼吸共命运。

在欢迎贵宾时,毛利人通常还会列队举行一定的仪式。在这种欢迎仪式上,毛利人除了载歌载舞之外,往往还会有意对客人们吐舌头、瞪眼睛、扮鬼脸。据说,这样做既可以驱邪避灾,还可以察看来人是敌是友。

2.拜访礼仪

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不约而往是不礼貌的,人家也不一定接待。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新西兰人特别喜欢橄榄球和板球。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新西兰人非常注重隐私权,尤其是它们的家居生活,工资收入,配偶子女情况等是不可以问的。除非他们主动地告诉你,但这一般又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文化。

3.餐饮礼仪

新西兰人的饮食习惯大体上与英国人相同,饮食以西餐为主。口味清淡,对动物蛋白质的需求量比较大,牛肉、羊肉、鸡肉、鱼肉都是他们爱吃的。特别喜欢品尝中国的苏菜,京菜和浙菜。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他们在吃饭时不喜欢谈话,有话一般要等到饭后再谈。喜欢喝啤酒,人均年啤酒消费量达110公升。国家对烈性酒严加限制,有的餐馆只出售葡萄酒,专卖烈性酒的餐馆对每份正餐只配一杯烈性酒。除了爱吃瘦肉外.欧洲移民的后裔们还爱喝浓汤,并且对红茶一日不可或缺。受英国习俗的影响,饮茶也是新西兰人的嗜好,一天至少七次,即早茶、早餐茶、午餐茶、午后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晚茶。茶叶店和茶馆遍布各地,许多机关、学校工矿企业都有专门的用茶时间。每逢循例饮茶时,他们都会按部就班,一丝不苟。新西兰可说是世界上喝茶最多的地区之一。茶叶在进口商品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新西兰饮食的特色品种有炸鱼土豆条,芭甫洛娃甜食。

毛利人在一般情况下都爱吃一种叫作“夯吉”的食物,它是利用地热蒸熟的牛羊肉和土豆一类的食物。最具特色的“烧石烤饭”,可谓新西兰的“民族饭”,它与毛利木雕一样,历史悠久,饮誉世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地灶之中首先将许多鹅卵石烧红,泼上一瓢冷水后,将盛有食物的铁丝筐放进灶里,铁丝筐中的食物一般是猪肉、牛排放在下面,鱼类放在中间,芋头、南瓜、白薯等放在上面,不加任何佐料,用芋头叶或麻布将食物盖严。铁丝筐上盖上湿土,最后涂上稀泥,糊得严严实实,经过四小时取出,撒上食盐、胡椒之后食用。

4.服饰礼仪

新西兰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在日常生活里通常以穿着欧式服装为主。他们注重服饰质量,讲究庄重,偏爱舒适,强调因场合而异。正式盛大的集会大都穿深色西服或礼服,但在一般场合人们的穿着趋于简便。妇女打高尔夫球时都是穿裙子。外出参加交际应酬时,新西兰妇女不但要身着盛装;而且一定要化妆。在她们看来,参加社交活动时化妆,是一种基本的礼貌修养。周末假期,人们出外郊游则是另一番打扮,十分随便。

新西兰毛利人的传统服饰鲜艳而简洁,富有民族特色。有披肩、围胸、围腰和短裙。最常见的是“比乌比武”( Piupiu)短裙,它是用亚麻类植物织成,人们习惯称之为毛利草裙。此裙不分男女,现在多作演出时的道具。毛利人最讲究的是羽毛大氅,过去是酋长才能披戴的,现在遇有盛大庆祝活动时才穿上迎接贵宾。以示庄重威严。现今毛利人平时的穿戴也是西装革履,并无异样。

5.旅游礼仪

新西兰地处南半球,季节的更替与北半球相反。5月,当北京距炎热的夏天不远时,冬天已经降临新西兰;而11月,北京临近冬天,新西兰却阳光明媚,美好的夏天刚刚来临。这里没有明显的雨季,全年都会降雨,旅游者一定要准备雨具。这里不仅一年中有四季,甚至一天中也可分成四季:早晨像冬天,中午如春日,下午似夏季,黄昏到傍晚时则凉爽如秋。对于游客来说,到新西兰旅行,必须准备各种季节的服装,从游泳衣到毛衣一应俱全。

到新西兰全国各地旅游,坐火车最理想,火车不分等级,只有卧铺和餐车。许多街道上都有公用电话,在要付费的电话机上打电话,先要投10分硬币再拨号码。在新西兰,不必给小费,饭店和餐馆也不需另付服务费。新西兰有不同规格的酒店旅馆供旅客选择。各城市和旅游区都有高级酒店,各种汽车旅馆也很适宜全家旅游。在旅游旺季,仍需提早预订房间。在新西兰旅游特别需注意的是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体态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会表示不满的。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打哈欠的时候,务必要捂住嘴。给别人拍照,特别是给毛利人,一定要事先征求同意。去新西兰旅行,千万别携带动植物一类的东西,水果食品也别带。如果带了,如实申报,以免招来麻烦。

6.婚丧礼仪

居住在新西兰的英国后裔,许多喜丧礼仪和英国人相似。新西兰人年满20岁可以自己做主选择婚姻。男女双方确定结婚后,要经历订婚仪式、宣布婚期、印发请柬、教堂婚礼、宾朋欢聚、蜜月旅游等过程。新西兰人的婚礼多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现在的年轻人不拘于宗教意识的婚礼,他们举行富有浪漫色彩的婚礼:有的去蹦极跳,有的去跳伞,有的去海边潜水,五花八门。但当地的毛利人的习俗非常特别。毛利人从出生到青春期以前,只是赤身裸体地在妈妈身边游戏玩耍,毛利人要试婚,同居后彼此感到满意,经过双方父母同意,只要女方到男方家里过一夜就算是结婚了。普通毛利人家不注重结婚手续,也不举行仪式。但酋长的子女结婚就不一样了,需经全家的讨论后再将女儿嫁出去。信仰宗教的毛利人也到教堂举行婚礼,与新西兰人别无二致。

毛利人的葬礼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可以说充满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毛利人认为人死意味着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就要进入天堂了。所以毛利人死了,都很快通知亲戚朋友。人们得知后,不论白天黑夜,都应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吊丧。家属将死者穿戴整齐,并尽快将遗体送到部落的毛利会堂。传说把死者留在家里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拖延死者的痛苦。治丧期为3天,死者的家属要款待吊丧的人。特别是妇女们常佩戴芳香植物的树叶,以象征花圈。有些人甚至带海藻串项圈,祝愿死者的灵魂漂洋过海,去彼岸的极乐世界。

7.留学礼仪

新西兰政府把教育的国际化看作是新西兰未来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新西兰欢迎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可以来新西兰读中学、大学、研究生或者英文学校。法律允许留学生每周打工十五个小时。

来新西兰留学的好处主要在于:新西兰人以友善好客而闻名于世。高水准的教育质量和生活水平。学校对英语非母语学生提供特别帮助。良好的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学费和生活费具有国际竞争力。另外,根据新西兰移民法,留学生毕业后可申请至少两年工作签证。新的移民政策鼓励留学生申请移民,获得高等教育学位的留学生可以直接申请移民,免除了至少两年工作经验的要求,而且其新西兰学历还可获得加分。

原先新西兰对中国的留学生政策为配额制,即由新西兰政府指定对中国留学生的数额,额满为止。新移民局于1999年10月取消中国留学生配额限制,新政策下所有申请,按照新西兰标准留学生政策审理,只要申请人符合入学申请要求和移民局对于学生签证申请人的要求,申请都可以被批准,没有额满限制。所有申请到新西兰高校学习的外国学生必须在托福考试中取得500分以上的成绩,或在雅思(IELTS)考试中取得6分以上的成绩。此外,学校还会要求外国学生出具经济担保证明,证明其有能力支付在新西兰期间的所有费用。新西兰的商店的营业时间一般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半,信用卡和电子付款机是普遍使用的付款方式。大多数商店向顾客提供电子付款服务,生活在新西兰几乎不需要持现金。

到新西兰留学,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习俗。新西兰人说话很轻。街上遇见朋友,老远就挥手。他们不喜欢用V手势表示胜利,当众闲聊、剔牙、吃东西、喝饮料、嚼口香糖、抓头皮、紧裤带等都是很失礼的行为。女子以抖手等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新西兰人不愿谈论有关宗教,国内政治和私人事务的话题。他们很注重环境保护,绝对不能把废物任意堆放,使街道污染,影响卫生。

8.商务礼仪

新西兰人追求平等,他们反感把人划分为等级,按新西兰的商业习惯,交易均基于公平的原则。这里做生意不讨价还价,一旦提出一个价格就不能再变更。如果对方询及交货日期、品质、付款条件时,生意大概就成交了。如此认定大致不会错。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送见面礼的习惯,在这里未必管用,要予注意。生意谈成之后,为了表示谢意,可以宴请有关人士,这样做不但效果最佳,而且对方也很高兴。

按照新西兰商务礼俗,随时会穿着保守式样的西装。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厅大多需预约。新西兰的商界气息被认为接近伦敦,保守刻板,与澳大利亚不同。在新西兰,凡是当地能生产制造的产品,都不准进口。与其谈生意时,最好有点板球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他们对你会有好感。

新西兰主要交通工具有计程车与公共汽车两种。商务和旅游观光人士最好搭坐计程车。计程车司机都很亲切,可以不必给小费。旅社、饭店也不另加服务费或税金。

9.主要习俗

新西兰人非常会享受生活。每到周末,出城的公路上总是塞满了出去度假的车流,海湾上布满了扬帆出海的私家游艇。如果不出门,那么就整理花园。由于新西兰是多地震的国家,所以新西兰的民居大都是别墅式木结构住宅,相对安全。家里的汽车、高档家电、沙发等大多是以“分期付款”方式买来的。新西兰人对废物的处理非常重视,每个街区都有指定每周某日进行废物收集,绝不可乱弃废物。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新西兰人还别具匠心地组织起各种俱乐部,以此来愉悦身心,探究学问。诸如:“素食者俱乐部”、“收藏者俱乐部”、“理性者俱乐部”“汤匙者俱乐部”等等。新西兰人认为,组织俱乐部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参加俱乐部是一种荣誉的行为。有趣的是,在奥克兰地区,电话盘上的数码是从“9”至“1”的倒置顺序来排列的,“9”被安排于一般电话盘“1”的位置上。

在新西兰民间,一向有“勤奋的牧羊犬创造了新西兰”的说法。他们对狗怀有特殊的感情,视狗为人类的忠实朋友。如果对新西兰人谈论狗肉如何好吃,如何大补,定会触怒对方。

新西兰白人的姓名承袭了英国人的传统,即名在前,姓在后。毛利人的姓名也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也有中间名。但毛利人有些习俗与众不同:儿子的姓是用父亲的名,而不用父亲的姓。新西兰的文身习俗.以毛利人著称。毛利人的文身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地位的标志。生活在城市里的毛利人仍然继承了毛利人的传统文化,非常尊敬长者。他们极重视传家之宝,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其中藏有先辈的灵气。毛利人能歌善舞,擅长雕刻。他们的工艺美术独具魅力。编织品,用麻、草编织的筐、篮、盘、盆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反映了对自然材料的驾驭能力。用亚麻织成的披肩,斗篷、头巾等不亚于现代人的时尚衣着。

10.主要禁忌

受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新西兰人讨厌“13”与“星期五”。如果这一天既是13日,又是星期五,那么新西兰人不论干什么都会提心吊胆。新西兰人奉行所谓“不干涉主义”,对于交往对象的政治立场、宗教信仰、职务级别等,他们一律主张不闻不问。对其他国内种族问题,以及将新西兰视为澳大利亚的一部分,他们则更为反感。一般而言,新西兰人多忌讳建造或居住密集型的住宅。他们在男女交往方面较为拘谨保守,并且有种种清规戒律。新西兰人忌讳男女混合活动,即使看戏看电影,也要男女分场。

毛利人信奉原始宗教,相信灵魂不灭,因此对拍照、摄像十分忌讳。他们还忌讳让老年人或病重垂危的人住进医院。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罪人或奴隶才死于家外。毛利人的首领拥有绝对的大权,其本身及财产均属禁忌范围。平民绝不准触犯和侵犯,否则即被处死。

新西兰旅游注意事项

1、 出发前,请您务必携带并保管好自己的护照、身份证、机票、以及其他予以证明个人身份的其他资料(如检疫证明、公证书等)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核实,出境时,可能会因为您未能出示真实有效的相关证明被罚款或是阻止您登机、登船、进入某个国家,而影响您的出行。

2、 出于环保,新西兰酒店均不提供一次性个人洗漱用品,请自备。

3、办理出入出境手续时,请注意遵守秩序,保持安静,不要随便议论有关炸弹、恐怖主义、宗教或一切敏感的话题。

4、新西兰同北京时间的时差快5个小时。

5、遵守各国边防海关规定,禁止携带文物、生物制品、枪支、动物皮毛、违禁药品器具、非法书籍、音像资料、电脑程序和磁带、水果、蔬菜和植物、肉类、牲畜和禽类、超过规定数目的货币和黄金制品、超过自身治疗用量的治疗药物,宠物、鱼和野生动植物、打猎所得。

6、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宗教习俗,不要对当地政局进行评论或发表个人观点,尤其在游客集中的地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7、注意保管好旅游证件及个人财务,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注意人身安全,夜间尽量避免单独外出。

8、在旅途中每到一站出去时请一定要记下酒店的地址、电话,离开酒店时一定要索要酒店名片以便坐车和询问路线。

四、新西兰有什么特点

新西兰北岛与南岛,不仅有迷人的风光与现代城市,也是运动休闲难得的好去处。虽然新西兰历史较短,缺少具有历史意义的观光胜地与古迹,但自然风光随处可见,是喜爱田园风味、热爱大自然人士的观光首选之地。这里一年四季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虽是大洋中的岛国,却从来没有台风的袭击。踏上新西兰,人们马上会相信这里绝对是目前世界上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空气和水污染问题好像与这里无缘。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草,四季鲜花,不同的植物群落丛生,各种漂亮的鸟和野鸭经常在城市街道与人一起散步。蔚蓝的海湾里,白帆点点。经常有鲸鱼、海豚出没,在市区海边就能钓到鱼。

新西兰也是个刺激乐园,新奇活动数之不尽。在蜿蜒河道上乘喷射快艇,急湍激流中划橡皮筏;从高桥往深谷腾空跃下的“蹦极跳”也是从新西兰传向全世界,还有潜水、罗托鲁瓦的温泉等,令人乐而忘返。新西兰人喜欢自然纯朴的生活方式。除白领阶层在工作时间需男穿西装打领带、女穿套装外,其他无论男女老幼的衣着都是色彩斑斓的T恤或牛仔裤等棉质、毛质休闲服。新西兰人收入的大部分都花在住房和娱乐、旅行上新西兰的住房条件是相当好的。几乎家家户户都住在像小别墅一样前后有花园草坪的独立住宅里,亚洲国家多见的火柴盒式公寓楼,在这里基本见不到。所有城市中,除商业中心有高楼大厦外,其它部分都是低平的住宅区。

南岛避暑胜地皇后镇(昆士敦)是南岛的避暑胜地,它位于南岛南部的瓦卡蒂普湖北岸。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淘金热时期,皇后镇有1万居民,如今常年住在这里的仅有1600人,而夏天来此避暑的则有2万人。至今,市民渡湖仍沿用传统的老式独木舟。在这样一个宁静优美的地方,新奇刺激的旅游项目多不胜数。近年在中国热起来的“蹦极跳”就源自此处。此外,这里还有定向滑竿、滑雪、橡皮筏漂流、滑翔风筝、骑马、打高尔夫球等项目,令人乐趣十足。玩累了,游客们可以去葡萄园品尝纯正的新西兰葡萄酒,相信这产自世界上最南端的葡萄园的美酒佳酿,一定会令你唇齿留香南岛作为旅游胜地,最蔚为奇观的是赛尔福特海峡和雄伟的库克山。在赛尔福特海峡,游人可以看到悬崖峭壁、晴朗高旷的天空和繁茂的热带雨林。通过一条穿过山岭的隧道,可以直抵海峡的尽头,在那里游客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萨瑟兰瀑布,它的高度达580余米,气势宏伟,辉煌壮丽。

“千帆之都”奥克兰奥克兰,有“千帆之都”的美称。到处是海滨公路,在市内任何位置都能看到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沙滩。现代气息浓郁的“女王大道”、充满传奇色彩的“伊甸山”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奥克兰还是购物者的天堂,位于港口边的皇后街、百老汇、新市场街和爱略特街是市内的商业中心,时装、百货商品齐全。风格迥异的女王大道和帕奈尔区是品味奥克兰的现代光芒与悠然古意的最佳选择,这里的新旧交融正是奥克兰生命之树常青的奥秘。

“风都”惠灵顿首都惠灵顿以“风都”著称,因其地势较高、依山傍水、紧靠库克海峡,常有海风侵袭,故称之为“风都”。惠灵顿是新西兰的首都及第二大城市,为往来南北二岛的交通枢纽,也是新西兰的文化中心。市郊的山坡和平原上,随处可见绿油油的原野,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徜徉着,怡然自得地吃着青草,和风阵阵袭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惠灵顿市内最壮丽的建筑物是维多利亚式的议会大厦和总督府。市区内的植物园及其北端的诺威多蔷薇公园颇负盛名,春天郁金香盛开,夏日玫瑰吐艳,风光旖旎。用木头建成的圣保罗大教堂宏伟壮丽,也为城市增色不少。

北岛的温泉城罗托鲁阿是南半球最有名的泥火山和温泉区。位于北岛中部,距奥克兰3小时车程。罗托鲁亚以其地热奇观驰名世界,常年游客如云。在罗托鲁亚,你可以饱览地热喷泉的奇景、沸腾的泥浆池以及彩色温泉梯田,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造化。在硫磺喷泉区里,蒸汽弥漫,泥浆跳跃。其中的华卡雷瓦雷瓦喷泉定时喷发,水柱擎天,它的照片已成为罗托鲁阿的象征。有的喷泉温度竟达沸点,游客可以将食物放在篮内投入喷泉中煮熟,甚至可以用硫磺山上喷出的蒸汽将食物煮熟。

五、新西兰的风土人情是怎样的?

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习惯的握手方式是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

新西兰人的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

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的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新。

新西兰人性格拘谨,即使观看电影,也往往男女分场观看。对酒类限制很严,经特许售酒的餐馆,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馆,客人必须买一份正餐,才准许喝一杯。

民俗:

新西兰400万人口中约15%是毛利后裔,或属于某个部落。毛利人藉由华卡帕帕(whakapapa,系谱图)可追溯到乘着瓦卡(waka,独木舟)横渡辽阔的太平洋而来的祖先。

毛利人有着丰富又活泼的文化,保留了他们长久以来与精神和自然世界的连结。他们以自己特别的“米希”(mihi,问候)方式透过来传承自己的家世。

毛利人在米希中说出他们的“芒加”(maunga,山)、“阿瓦”(awa,河)、“玛雷”(malae,会堂)、“瓦卡”、“尹维”(iwi,部落)和“提布那”(tipuna,重要的祖先)的名字。

毛利人有一种独特的舞蹈,被称为“哈卡”(Haka),这种舞蹈来源于古毛利土著武士的站舞,男女舞蹈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新西兰国家橄榄球队在每次开场比赛前,总是集体表演这种舞蹈,用以鼓舞士气。

扩展资料:

节日:

元旦(NewYear'sDay):1月1日

元旦次日(Day afterNew Year’s Day):1月2日

怀唐伊日(Waitangi Day):2月6日

受难节(Good Friday):4月2日

复活节(Easter day):4月4日

澳新军团日(ANZAC Day):4月25日

女王诞辰日(Queen's Birthday):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劳动节(Labour Day):1月的第四个星期一

圣诞节(Christmas Day):12月25日

节礼日(Boxing Day):12月26日

注意:每个地区还有不同的周年庆,比如惠灵顿周年纪念日(Wellington Anniversary Day)距1月22日最近的一个星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