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的风俗文化

你指的是哪一类风俗文化啊?范围太大了

云南少数民族年节习俗

云南元阳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彝族,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

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元阳县彝族与汉族交往多起来后,也与汉族一起过春节,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点。春节前三天内,家家杀年猪。屋里屋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前栽松树,大小门头、灶前厩旁都插上松枝,祝愿来年生活美满幸福。年三十晚上不在别人家过夜,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全部还清。

除夕之夜,严禁说不吉利的话,不准恶言秽语,不准打妻子小孩。父亲或长子率领全家老小,用托盘托着酒、肉、饭、水等祭品,依次向祖宗、天地、土、水、日、月、龙、灶献祭,然后又向门、柱、水缸、畜厩、大农具一一献祭。全家入席后,将饭菜每样取一点放到门外给无家可归的野鬼。然后盛一碗饭给狗,传说第一次洪水年里庄稼全被淹死了,是狗从天神那里讨回了五谷种子,所以年节首先慰劳狗。等狗吃饱了,然后全家才吃年夜饭。

正月初一早上,鸡刚打鸣,天还未亮,各家男子就鸣枪放炮,到水井祭祀水神,争取第一个取回新水。天刚刚放亮,全家已经起床,穿上节日盛装迎接财神,然后做汤圆献祭各路诸神。再做一个汤圆贴在小孩子脑门上,表示孩子又长了一岁。元阳彝族把正月初一称作“女皇日”,妇女不作或少作家务,做菜做饭全由男人操办。饭甄子无论有多大,饭都要蒸得满满的,表示粮食全年有余。初一全天都不动刀斧,不出寨门,不出门作客,不到菜园取菜。初二、初三才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带着孩子回娘家。

木刻“请柬”邀亲友

在每年的冬月或腊月,独龙族要过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族语叫“卡雀哇”,是独龙族的年节。节日的长短主要看食物的准备情况而定,一般是两三天或四五天。节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选择好吉日,就开始过年。

独龙族居住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雪山之间的独龙江流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选定过年的吉日后,各家都邀请亲友一起来过年。他们在特制的木条上刻上缺口,这就是“请柬”,派人送往邀请的村寨。木条上刻了几个缺口,就表示再过几天后要举行仪式,庆祝年节。接到木刻“请柬”的人,要带上各种食物,前往致意祝贺。宾主相见,要共同饮一筒水酒,相互对歌。晚上,全村的人都陪着客人欢聚一处,围着篝火,一面品尝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锅庄舞”,共同庆贺一年一度的丰收。男子一边祝词,一边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抛入悬挂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以卜祸福,碗口朝上为吉兆。

“女儿国”女人忙

“女儿国”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把春节叫“库诗”,即新的一年。摩梭人过春节,意味着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日月和万物,这是“女儿国”里妇女最忙碌的时候。

摩梭人保留着的母系社会,至今还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在摩梭人中,母亲的权威最高,因此被称为“女儿国”。在摩梭家庭,由家中年纪最大、最有威信的老祖母或母亲主持家政,全家每个人的收入都交给她,由她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过年前一个月,主持家政的妇女就要为全家每人买新衣裤,每人至少一套。接着,妇女们开始酿酒、榨油、做米花糖、舂米磨面,春节所需的松明子、柴禾也要准备齐。因为,按照摩梭人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六,不能动用绳子,否则新的一年会遇到蛇。腊月二十四日,所有摩梭人家的妇女都从屋顶屋角到门缝铺下,进行彻底清扫。女人给孩子理发洗澡,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正月初一,黎明刚刚来临,摩梭妇女就背上木桶,到清泉或小溪边背水,这叫“争头水”。谁起得最早并争到头水,意味着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财源茂盛。所以妇女很早就起床梳洗好,等到天边泛白时候,争先恐后来到山泉溪流边。水背回来后,主妇准备好早餐,全家祭锅庄,向祖宗和老人磕头。太阳出山,母亲带着孩子,背箩里装着猪膘、茶叶、酒,到同一“斯日”(同一母系血缘的各个家庭组成一个氏族)的长者家拜年。

过完大年就成人

对于年满十三岁的普米族孩子来说,过大年对他们特别重要。因为过大年要为他们举行“穿裤子”“穿裙子”礼,以后他们就是成年的小伙子、小姑娘了。

过大年是云南普米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迎接新年。除夕之夜,满了十三岁的孩子们,按照性别各自团聚在一起,通宵作乐,告别可爱的童年生活。一等雄鸡高唱,东方吐白,他们立即回到自己家中,准备参加专为他们举行的成年仪式。家里人根据要举行成年礼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在火塘边的“男柱”或“女柱”旁,放好一袋粮食和一只猪膘。猪膘是将杀好的猪掏空内脏、抽去骨头,在猪肚子里抹上花椒、盐巴后风干作成的,是普米族和摩梭人的特有食品。猪膘象征财富,粮袋象征丰收。

女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裙子礼”,由母亲主持。小女孩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粮袋和猪膘上,右手拿着耳环、串珠、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等日常生活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征妇女将有享受的权利和承担家庭的义务。接着巫师向家祖和灶神祈祷,母亲给女孩脱去麻布长衫,换上麻布短衣,穿上百褶长裙,系上绣有图案的腰带。换上新装的女儿向灶神和亲友叩头表示感谢,亲友送给礼品表示祝福。

男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裤子礼”,由舅舅主持。普米族保留许多母系社会遗俗,舅舅在家中地位最高。小男孩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边,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右手握尖刀,象征勇敢;左手拿银圆,象征财富。巫师向灶神和家祖祈祷,舅舅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来,给他穿上麻布短褂、麻布长裤,系上腰带。换上新装的男孩也要向女孩一样给灶神和亲友一一叩头,用牛角酒杯向亲友敬酒。亲友们往往送他一只羊,祝贺他日后平安吉利,牛羊成群。

举行“穿裙子礼”、“穿裤子礼”时,女孩或男孩的父母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参加的亲友客人。他们端给客人每人一碗骨头汤,一块肉和一些猪心猪肝,表示大家是至亲骨肉,心肝相连。宴会后,仪式才算结束。

举行了“穿裙子礼”和“穿裤子礼”,小女孩和小男孩算是成人了,成了小姑娘和小伙子,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

二、哪个少数民族生吃猪肝

1、白族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荞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2、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3、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4、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5、回族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物品。

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说某某东西像血一样红)等,甚至在谈话中也忌带“猪”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在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他人短处,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一般实行族内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

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日佳品。

6、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

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赛歌的“歌圩”盛会;壮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7、满族

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满族非常重礼节。平时见面都要行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这个礼,表示亲昵。家里一般都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贵,用来供奉祖宗,不能随意去坐。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每家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节日气氛。

满族以稻米面粉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满族名菜“白肉血肠”。冬季寒冷,没有新鲜蔬菜,常以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 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

过节的时候吃“艾吉格悖”(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他们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

满族接待客人,不避内眷,家庭女性成员都可参加对客人的敬酒等活动。给客人上菜必须成双成对,客人一旦接受妇女的敬酒,就必须喝干,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

满族信仰萨满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时,以猪和猪头为祭品。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杀了,俗称“领牲”。

8、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在服饰妆扮、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朝鲜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欢腾雀跃。不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

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敬,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祖辈为荣。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喜欢食米饭,擅长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

有吃狗肉的习俗。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9、纳西族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不能跷二郎腿;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

三、南方人吃的猪肝怎么做 南方人吃猪肝做法

1、用料:猪肝200克、胡萝卜半个、红椒半个、蒜苗2根、食盐3克、醋半小勺、鸡精少许、姜3克、蒜3瓣、料酒2大勺、生抽1大勺、老抽1小勺、香油少许、水淀粉2大勺、植物油适量、小葱2根;

2、A料:生抽1大勺、料酒1小勺、盐、鸡精、水淀粉1小勺;

3、B料:植物油、料酒1大勺、老抽1小勺、醋1/2小勺、盐、鸡精、香油1小勺、水淀粉1大勺;

4、将整块猪肝用清水洗净切成片,加入A料拌匀腌制10分钟左右。

5、将葱姜蒜切末。

6、依次加入除植物油外的B料,调成碗汁。

7、将胡萝卜和红椒切象眼片,青蒜苗斜切成段。

8、锅入油,炒香青蒜白。

9、加入猪肝大火快炒。

10、加入胡萝卜和红椒片、青蒜段快速翻炒。

11、最后倒入碗汁翻炒片刻即可。

四、为什么说云南才是真正的饮食王国?

我这生到过云南127个县市区(只有福贡县和贡山县没去过,云南共有129个县市区)的数不清的村村寨寨,所以我有一定的发言权。

①云南食材是全国最丰富的;

②由于民族众多,来自各地的人(群)也非常复杂,因此食材的烹饪方法和食用方法也是全国最多的;

③在国内外我到过的地方中,云南的食物和吃法也是最多的;

④很多国外的大厨师(特别是法国)都愿意来云南的深山老林搜集第一手相关资抖;

⑤云南人不善于吹,因此把“食府王国”的观念让位于广东四川。

其实,云南才是吃的王国。所以我们应该说:吃在云南!!!

我2018年在云南呆了一整年,对题主说的食材王国有深刻的认识,那我就给题主讲一讲,我在当中饮食上的美妙奇遇吧。

首先每年春季,雷雨季节开始一直到雨季结束,云南会有大量的各种蘑菇,当地人称为菌子。我不说他有多鲜美,我只说第1次被当地人带去菌子火锅店吃火锅,他们有个规矩是当火锅,菌子煮好吃完了之后,要留1/3的底汤,然后涮其他肉菜等再吃下半场,而我第1次去不知道,把菌子锅的汤都喝光了……鲜美的让人感觉,在这世间30多年第1次吃到如此美味的东西。

第2个是从昆明出发到西双版纳出差,中间有个地方叫通关,当地的黄焖鸡特别的正宗,有一种说法,黄焖鸡就是从那里发源的,我去吃了一顿。当地自己养的土鸡,特别的鲜美,而加了一个小配菜,里边的猪肉也是当地的土猪,那边根本不规模养猪的,都是家家户户的散养。

然后我到了西双版纳勐腊县,吃到了当地的路边摊:舂干巴,舂鸡脚,舂木瓜等等,这是一种带有越南柬埔寨老挝等风味儿的吃法,吃得我大汗淋漓,满头满身湿透,但是仍然止不住,想要继续吃下去,尤其是舂柠檬干巴又酸又辣,再加上牛肉干鲜爽,让人欲罢不能,我每道菜点了三遍。

最后说一下云南的烧烤特别的棒,花样特别的多,吃起来让人不停,尤其他们夜生活相当丰富,每天坐下来吃顿儿烧烤,喝点小酒,惬意的要命。

好啦,题主,暂时就跟你说这么多了,我要去研究一下怎么做舂柠檬干巴了……

云南特色菜实在太多了,每个地方每个州市县都有不同的习俗和饮食习惯,真的是有天南海北的地区差异,有滇南小城建水县的特色 美食 草芽米线,建水西门烧豆腐等,也有滇西高原丽江的老牌名菜——腊排骨!

每年的夏季进入雨季后,云南大山里的气候经过雨水的滋润和高原太阳光照时间,长出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野生菌,这个时候就是开始了野生菌时间:

雷雨季节开始一直到雨季结束,云南会有大量的各种野生蘑菇,当地人称为菌子(jie儿)。我不说他有多鲜美,我只说第一次带去菌子火锅店吃火锅,土砂锅再配上当地的土鸡和野生菌一起煮一锅,武定县那边的比较好吃,很出名,他们有个规矩是当火锅,武定土鸡菌子煮好吃完了之后,要留1/3的底汤,然后涮其他肉菜等再吃下半场,中途可以加鸡汤菌子一起煮进去把菌子锅的汤都喝光了这个时候还不够的话还可以继续加鸡汤和其他时鲜蔬菜继续煮……鲜美的让人感觉,我带着几个从贵州过来云南的朋友去吃过一次,个个都直呼过瘾啊!

野生菌除了煮火锅还可以炒好了吃,看图说话吧:

大锅灶炒的牛肝菌

青椒和红椒必须得放多点大蒜一起炒才好吃啊,刚出锅的炒菌子。

丽江腊排骨确实好吃

君山火腿

剑川老腊肉炖白芸豆

牛肉冷片好下酒啊

挂满墙的腊排骨

剑川鸡蛋卷蒸肉

油炸地参和花生米

乳饼

沙溪古镇的卤猪脚

大理剑川的君山老火腿炖白芸豆,

洱源县的白族火烧猪——生皮,

洱源乳扇等都是有名的 美食 !

说到云南 美食 ,不得不说版纳的凉拌菜和烧烤,版纳小烤鸡,烤冬瓜猪,香茅草烤鱼,傣族手抓饭,泼水粑粑,柠檬鱼等那是到了版纳必须得吃的。

大理还有一个喜洲粑粑好吃得很。

大理喜洲粑粑也是我最爱的小吃

版纳烤鱼

版纳的烤冬瓜猪

烤牛干巴

武定土鸡火腿菌子炖汤锅

今天就随便说一下还有好多地方的 美食 没说到,下次有机会再继续分享!

我还要去学习怎么弄版纳烤鱼呢。

谢谢支持!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说云南是真正的饮食王国呢?

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我去过云南三次,一次自驾游,两次跟团游。现在每逢节假日都想再去一次,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特色 美食 ,久久不能忘怀.尤其是特色 美食 ,是云南的代表之一。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省份,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个,最多的是彝族。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特色的 美食 ,数不胜数.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款云南最有名的 美食 .

1.过桥米线,说起云南,大家的第一印象那就是过桥米线了。现在很多省份都有这款小吃,但正宗的还是云南,云南的米线油辣十足,相当带感,口感滑嫩,相当有嚼劲。

2.宣威火腿,宣威的火腿,从外表上看像个琵琶状,切开看里面的肉很多,骨头少。外表皮薄,里面的肉都是粉嫩的,搭配着白色的肥肉,保证你看到,就想尝一尝.

3.汽锅鸡,这是云南的一道名菜, 历史 悠久,每到云南必点的一道 美食 .这道菜主要用的小鸡,清洗干净之后切块,把它和调味料腌制在一起,让味道渗入小鸡的肉中。把它们放在汽锅里,慢慢的蒸,需要三四个小时才可以出锅,这时汤汁和鸡肉融为一体,那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4.云南红烧鸡枞,这是一道云南特色的菜品,必须来到云南才有机会品尝.它不是鸡肉,是一种食用菌,味道和鸡肉相似,营养价值很高.它脂肪含量低,对人身体的脾胃也有保养作用.

以上就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几道特色 美食 ,大家有机会可以到云南品尝一下,欢迎大家评论,关注。

艾叶农村到处都有,特别的容易找。在我们北方也叫青蒿。

长这样

有些人说吃艾叶粑粑的话,会在里边吃出树枝一样的东西,这是因为在做艾叶粑粑的时候并没有把艾叶在水中焯熟,而是直接放在料理机中打成汁了,打的汁不细腻,自然出现小树枝了。在做艾叶粑粑的时候,一定要先把艾叶放在水中煮20分钟左右,让它彻底变软,然后再放入料理机中榨成汁的话就非常细腻了。

然后准备一些糯米粉,打好的艾叶汁倒入糯米粉中,只要活成软软的面团就可以了。南方人做青团的话,有两种一种是甜的馅料,也就是放入花生和芝麻,有一种咸的馅料,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上一些肉末或者是其他火腿肠之类的东西都可以。把活好的面团分成小剂子,像我们包包子一样,把馅料放进去,团成圆的,上锅蒸20分钟就可以了!

只能说云南人太能吃了,太敢吃了,菌子下来之后每年都有人中毒身亡,可还是阻挡不住吃吃吃!还有瓜尖,菜苔炒了非常好吃,而东北也有这些东西却不知道炒了吃。还有糊辣鱼,麻辣鱼,酸菜鱼等等,真的好吃!

云南省地形气候复杂,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因为物产丰富,自然也就有了丰富的食材。还有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的饮食习惯也不一样,各种 美食 层出不穷,包罗万象,而且胆大敢吃。花、草、野生菌、各种昆虫都是云南人餐桌上的 美食 ,而且很多云南料理广东人不一定敢吃,所以云南人才是真正的食物链顶端的王者。

如果你是两广或者江浙或者北方清淡口味的地方的人,那么或许选择不多,但是如果你喜欢尝试和各种口味的,那么云南绝对全国第一!要深入了解云南饮食,不但要跑遍云南,而且必须每个地方一年四季都体验才行,旅行的那几天和几个地方根本无法体会,分不同地方不同季节去逛云南的菜市场,你就知道多少东西是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但食材丰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做法还不一样,不同的饮食风俗习惯,在这里能看见!现代都市化的饮食,中的西的都有,你也能看见原始人一样的做法,比如生猪血做的血旺,生猪肝做的肝生、生猪肉做的肉生,甚至生吃猪肉、猪肝、腰子、饮猪血等,有傣族的撒撇、鱼生,还有竹鼠、各种虫子、五花八门的山野菜等等!酸甜苦辣咸都有,尤其是酸,在酸上面云南人很讲究,云南人喜欢天然酸性的食材或者自己腌制的酸味腌制品,醋之类的除非是没有才使用,通常是柠檬、酸木瓜、酸笋、酸菜(酸辣咸香,与东北四川的不一样)、腌酸木瓜丝,然后还有树番茄、青芒果(酸的)、鼻涕果、酸蚂蚁等,另外还有一些酸味的野果也作为酸味材料,滇西有腌酸面和肉,傣族有酸肉。滇西南的男女老少都喜欢酸,一把辣椒粉加点盐和味精,蘸着就吃青芒果、酸木瓜、多依果、牛奶果、羊奶果、滇橄榄等。至于野生菌,它的传说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不多说。

总之,云南饮食种类多、季节性的、地域性、民族的,既有东南亚的缅、泰、老挝、越南风味,又有川、贵、湘等西南菜的风格,西北接青藏高原,东部接广西,绝对是从视觉、感官、味蕾上冲击你,带有的原始、野性和狂野绝对在全国其他地方体验不到,在更多人的眼里恐怕很多都是黑暗料理!而这里对于喜欢 美食 并勇于尝试和冒险的人来说是天堂,但是口味寡淡、挑食或者胆小的人可能是地狱!

云南的 美食 很多,味道偏清单和 养生 。野生菌菇汤和过桥米线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哟。

因为云南民族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虽然区别不是特别大,但还是有区别的。而且云南野菜多,我妈就喜欢说,我们穷就吃点山茅夜菜。

五、云南的20种特色小吃

云南的20种特色小吃

我觉得地方特色小吃,是能够促进人们去了解一个地方特色的桥梁。各地有不一样的特色小吃,香港有咖喱鱼蛋,西安有肉夹馍,杭州有各式各样的糕点。云南有什么呢?云南最不缺的就是美食,小吃更是在美食界占据了一席之位,小吃凭借类别之多,口味之广征服了众多吃货的小心心。今天就给大家盘点盘点云南哪些不为人知的小吃!

云南的20种特色小吃 1

一、折耳根豆腐

一般是一个小贩用自行车托着一个烤箱,烤箱里是有炭火,豆腐在上面烧熟以后,再将拌好的蔗根放进豆腐里,豆腐非常嫩,滋味妙不可言。文化巷雪儿泡菜对面有个小摊卖了很多年,味道不错!

二、青蛙爬石板

绿绿的蚕豆瓣镶嵌在糯白的糯米面糕上,就像青蛙趴在了石板上,用油煎好后外酥里嫩,沾糖或盐食用,不沾也很好吃!

三、侠辣

怒族人不仅爱饮酒,而且也善于用酒做出各种美味的食物,"侠辣"和"巩辣"就是贡山境内的怒族的珍馐。"辣"是"阿辣"的简称,意为烧酒。"侠"的意思是肉,因此"侠辣"就是"肉炒的酒"。

四、过江饵丝

过江饵丝和是云南的地方小吃 ,源自大理州的巍山县,过江饵丝是将烹煮好的饵丝和扒肉等啄裣分叼盛入辆个汤碗中,吃的时分扒肉的汤碗里食用。其香气四溢、不油不腻,味滇矮佳,口感尢甚。

五、帕哈煎鸡蛋

帕哈其实就是臭菜,傣族地区叫法。煎鸡蛋味道非常独特,也很香!

六、过手米线

过手米线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阿昌族过手米线是用上好的米制成洁白的丝状,再把鲜肉烧烤成半熟后切剁成细块,佐以粉肠、盐、辣子、花生、芝麻、豆粉、酸水等料,搅成糊状即可。

吃时因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食用,由此而得名"过手米线"。倘若有野味制成的拌料,那味道则更是鲜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尝一番后都咂嘴咂舌地赞叹:绝代佳肴!

七、坛子鸡

坛子鸡是云南腾冲著名的汉族小吃,源于明末,兴于清初,相传与明朝末代皇帝永历皇帝有关。由瓷坛(或特制砂锅)焖制工艺和神秘的宫中药物融合腾冲当地原材料配制而成。

其色金黄玉润,晶亮养眼,其色纯正持久,不闷不腻,入口细品,皮脆肉嫩骨酥,满口溢香。坛子鸡还因为中药秘方的卤制,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为适合老人和小孩。

八、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是著名历史名城喜洲的一种特色小吃。主要原料为面粉。口味有甜、咸两种。制时皆用上下两层炭火,上层炭火为猛火,下层炭火为文火。

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猪油之后入锅烘焙,在烤制过程中繁复刷几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内在绵软,倍受人们喜爱,且层次分明,宛若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实为美色可餐。

九、泼水粑粑

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其做法是选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糅合成粉团状,后用采来的芭蕉叶,叶上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形即可上蒸笼。

十、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贡山县独龙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当锅,摊入面浆烙制而成。这种石板是在贡山县丙中洛乡青拉筒附近出的一种石板,把它当锅,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烙粑粑吃,不用放油,粑粑也不会粘在石锅上,烙出来的粑粑特别泡,味道也特别香。

云南的20种特色小吃 2

一、状元粑粑

在石林县城里,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与其说是店,不如叫小摊.经营小摊的是一对年迈的老夫妇,做的是荞麦面的烤饼,本地人称之为“状元饼”!在石林本地人气很高,味道也很不错,有甜咸两种口味。已经做了37年了!

二、乳扇

云南十八怪”有一怪为“牛奶做成扇子卖”,这说的便是乳扇。乳扇其实是一种奶酪,由牛奶制成,半透明状,光滑油润,片状成卷,吃法很多种,生吃、干吃、凉拌、烧烤、油炸着吃皆可!

三、米灌肠

米灌肠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

四、酥油茶

香格里拉~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酥油茶既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喝后可御寒,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许多没有喝过酥油茶的人,第一次品尝会觉得异味难当,而咬咬牙喝过几次之后,便会真切地品味其流香满口,余味修长的妙处。

五、奶渣

香格里拉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从牛奶中提制而成。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极强的消化作用,用酥油煎奶渣加红糖而成的煎奶渣是藏家人待客常用的一道菜。

六、琵琶肉

香格里拉一种用传统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品。琵琶肉的`制作历史悠久,保存时间长,若不切开,三、四年不变味。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鲜味香,风味独特,是迪庆藏族、彝族等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肴。

七、松花糕

腾冲松花糕最出名的是和顺古镇蔺大妈所有做出来的松花糕,使用的松花和豆沙,都是新鲜的,不含防腐剂和色素。

八、锅巴油粉

油粉也称锅巴油粉、豌豆粉,是大理地区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因里嫩外鲜发亮如油而得名,具体产生年代不详。

油粉的制作工序比较繁杂,主要有如下流程,精选豌豆、磨面、筛粉、煮、澄、炖、烙锅巴等。因其色鲜、质嫩、味美、价廉等特点广受当地消费者喜爱,也越来越受到游客行人的欢迎。

九、鸡豆凉粉

鸡豆凉粉,丽江特产的一种凉粉小吃。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之做“黑凉粉”。

十、橄榄树皮剁生

这道菜是拉祜族人家过年杀猪时家家都必做的一道菜,可以说这是拉祜族饮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从山上砍来滇橄榄树,除去枝叶后,用破碗片刮去银白色的外层后再刮取里面肥厚的树皮。

橄榄树皮用米汤去除苦涩味后用刀剁细,然后再放入烤至八分熟的里脊肉、香料等再剁一次。最后放入熟烤切成薄片的猪肝和猪皮,再放入火灰煨香煨糊的糊辣椒粉、盐等调料拌匀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