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民居特点

窑洞文化。

黄土高原之上,沟壑纵横之间孕育着黄土地独特的文化,遍布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上的窑洞,便是这种文化的直接体现。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陕北的窑洞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陕北一种古老的民居形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穴。

地貌情况: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间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说说黄土高原上的人的住房特点,为什么这样建

1、黄土高原上典型的民居是窑洞,充分利用黄土的干燥性、疏松性和直立性(不易塌方)的特点;

2、黄土高原地区纬度较高、冬季较寒冷,所以民居的方位、门窗大都朝南,做到向阳、背风(背冬季风);

3、本地区多降暴雨,所以民居所选择的位置较高;

4、另一类民居--四合院的设计原因与此一致。

黄土高原当地生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