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特产三白酒哪个牌子最正宗最好喝?
目前陶复昌糟坊所生产的三白酒为乌镇最正宗,最好的三白酒
陶复昌糟坊是乌镇的百年老字号,所生产的三白酒远近闻名。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庆典 时,浙江巡抚高仲越选中乌镇陶复昌糟坊生产的三白酒为贡品,进贡皇室享用,陶复昌糟坊由此鸿运发达 。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清政府工部正式颁文乌镇陶复昌糟坊予以确立,比茅台酒还早了一年。鼎 盛时期,乌镇陶复昌糟坊有伙计酒师百余人,遍布江南的分号有十几处,为“江南水乡白酒第一坊” 。
三白酒是乌镇的特色米酒,在乌镇家家户户都有自酿米酒的习俗,但复杂的工艺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菌种、水源、配料、温度、气候、火候、人工等都是能够成功酿制一坛上好三白酒的必备条件。三白酒离不开乌镇,因为这里有酿制一坛好酒的气候、水源和香料,离开这里三白酒菌种将无法存活。陶复昌三白酒是乌镇最纯正的三白酒,因为陶复昌不仅留下了的上好的三白酒菌种,还留下了一整套陶复昌三白酒的酿制方法。所以说三白酒产自乌镇,最好的是陶复昌。
西塘,乌镇有什么推荐的特色小吃
1、嘉善黄酒
嘉善黄酒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特有酒种之一,历史上,黄酒名品数不胜数。它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迄今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嘉善的酿造业在明清时代已非常发达。汾湖牌嘉善黄酒系列是以糯米作原料,加陈年黄酒,于冬季采用传统配方和工艺酿造而成。酒液澄黄、透明,有光泽,醇香浓郁,味甘、醇厚、柔和,属半甜型黄酒,内含18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是大众喜爱的低度酒类,适于筵席、宴会等场合。
2、八珍糕
八珍糕是浙江西塘地方传统名点,早在1920年有西塘老中医钟道生按“外科正宗”古方和自己临床经验首创制作。1956年前一直在钟介福堂中药店生产、销售,公私合营后,制糕工人和原配方都转到西塘食品厂,从此产量大幅度增长,产品也远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的欢迎。
3、芡实糕
芡实糕是一种松软的传统特色糕点,主要材料有鲜芡实、大米粉(糯米粉)等,辅料有白糖,由浙江嘉善西塘古镇居民最早制作并流传至今。其经八珍糕(八珍糕在西塘有着150年历史)演变而来,八珍糕由八种中药材制作。
4、青团
用嫩艾、小棘姆草等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色的团子,过去乌镇人用它扫墓祭祖,但现在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青团流传百余年,一般无馅。吃起来又香又糯且不粘牙。现有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但最受欢迎的却仍是本色的实心青团,也许是它最能体现春意。
5、定胜糕
定胜糕是乌镇有名的传统糕点,据说是古时乌镇人民为迎接打仗得胜回来的将士而特制的一种点心,定胜糕就象征着战争的凯旋。
后来,因为乌镇自古以读书为荣,古时读书人考状元,亲朋好友便都要做几笼香甜柔软的定胜糕送行,表达金榜题名的良好祝愿。定胜糕的形状为荷花状,外层是精制的梗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腻,是来到乌镇不可不尝的一道小吃。
西塘和乌镇特色美食还有熏豆茶、三白酒、葱包烩等
杭州乌镇有些什么特产?
杭州乌镇特产有:
乌锦,乌镇丝绸著名老字号益大丝号的创始人沈永昌有一儿子名沈学文,他继承父业后,为摆脱传统木机绵绸在市场上滞销的窘境,经多方考察后决定以织锦产品代替传统产品。
丝棉,乌镇是蚕桑之乡、丝绸之府的中心地带,所出产的丝绵质地坚柔,无块、无筋、无杂质,色泽洁白,匀薄如纸。当地人称丝绵为“大环绵”或“手绵”。
布鞋,在中国人原生态的生活中,布鞋是不可或缺的。乌镇布鞋是手工千层底布鞋。
篦梳,乌镇竹、木、羊角、牛角等物产丰富,经选料、开模、整型、刨光等一套工艺,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篦梳便在匠人手中成形,贵在天然,兼有保健功效。
湖笔,乌镇历史上隶属湖州府,湖笔的制作工艺在这里十分盛行,湖笔采用山羊、黄鼠狼、山兔等兽毛为原料,经过七十多道手工制作而成,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
白水鱼,乌镇水域的野生鱼类,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
手工酱,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均以天然发酵、酿制。清咸丰九年(1859年),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
三白酒,三白酒是乌镇人的美酒,天然原料纯手工酿成。何谓三白酒?《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三白酒除了55℃的三白酒外,还生产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
姑嫂饼,乌镇姑嫂饼是桐乡乌镇的传统名点。据《乌青镇志》记载,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民间传说它是因姑嫂二人斗气而成,故名姑嫂饼的形状酷似棋子饼,比棋子饼略大。
熏豆茶,又称烘豆茶,主要原料是薰豆,辅料有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苏子、炒柏子等,故乌镇人有“吃茶”一说。
生铁锅,1866年,铁匠沈济在乌镇开设冶坊,是为乌镇冶业的开端,也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坊。沈家精湛的冶炼技术一直保留至今。今天的亦昌冶坊中,工匠们依然在使用传统的冶炼浇铸工艺制作铁器,昔日的煤炭旺火改成了电炉熔铁,风箱扇火换成了鼓风机助燃,选料是优质的纯生铁,制作工艺也一如祖辈。
杭白菊,杭白菊其实并不产于杭州。1999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杭白菊之乡”的桐乡市,杭白菊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是杭白菊的中国原产地,享有“杭白贡菊与龙井名茶”并提的荣耀。杭白菊又称甘菊,是中国传统的栽培药用植物.
蓝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主要产品有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象形挂件等。
木雕竹刻,乌镇的手工艺十分发达,从日常竹木用品到工艺品,体现乌镇人的聪慧灵巧。
乌镇定胜糕,定胜糕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据说是古时乌镇人民为迎接打仗得胜回来的将士而特制的一种点心,定胜糕的颜色绯红,象征着战争的凯旋。后来,因为乌镇自古以读书为荣,古时读书人考状元,亲朋好友便都要做几笼定胜糕送行,表达金榜题名的良好祝愿。
定胜糕的形状为荷花状,外层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
乌镇特产有哪些?
乌镇特产有:
1、白水鱼
乌镇是鱼米之乡,白水鱼则是其水域的野生鱼类,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白水鱼无论清蒸、红烧,都是难得美味。
2、三白酒
三白酒是乌镇的特产之一,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三白酒在乌镇民间还有一个别名叫“杜搭酒”,民间有谣“猫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
3、姑嫂饼
姑嫂饼是乌镇的传统糕点,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民间传说它是因姑嫂二人斗气而成。姑嫂饼形状酷似棋子,但比棋子略大,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别具风味。
4、桐乡蓝印花布
蓝印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蓝印花布是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板、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精心制成。
5、丝棉
乌镇是蚕桑之乡、丝绸之府的中心地带,所出产的丝绵质地坚柔,无块、无筋、无杂质,色泽洁白,匀薄如纸。当地人称丝绵为“大环绵”或“手绵”。
乌酒属于什么酒
乌酒

乌镇百年佳酿 “乌酒”,亦称“三乌酒”,与乌镇“三白酒”并称乌镇“黑白佳酿”。 “乌酒”源于1200多年前的唐宪宗年间,盛于明嘉靖年间。据传:唐安史之乱中,乌镇地方守将乌赞因保护地方平安而战死,当地老百姓闻知乌将军嗜饮民间杜酿之酒,但为了平乱守镇竟然滴酒不沾,于是纷纷抬出黑釉的酿酒缸、捧出黑釉的藏酒坛、将色泽乌紫晶莹的杜酿酒在上智潭边洒酒成“河”,以示纪念。史料有说:是夜,万计镇人云集上智潭,缸、坛、盅等黑釉器皿排列成阵,人如潮、酒成河,悲情嚣天、酒香拂面……曾有诗形容场景说:不见将军披风马,惟有乌酒香万家。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就着手挖掘、恢复和启用这民间秘方酿制的“乌酒”酿制工艺,重新恢复这以传统工艺和原料(黑糯)酿造的乌酒。 乌镇“乌酒”以本地特产糯米为主要原料,以民间酿制技艺用于选米、浸泡、蒸饭、摊冷、发酵、压榨、陈酿、冷冻、过滤、灌装等多道民间传统工序。该酒具有乌紫晶莹、芳香馥郁、醇真甘爽、营养丰韵之特点,是宴请、礼送、烹饪的最佳酒品。
销售地点:高公生糟坊、仁德桥酒行、叙昌酱园、景区各超市
乌镇的三白酒是什么做的?有详细的介绍么?好喝么什么味道的?
《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乌镇人为米酒取名为“三白”,是因三种主料:糯米、酒曲、地下水都是白色的缘故。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三白酒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酿制时,首先将糯米蒸煮成饭,盛在淘箩里以冷水淋凉。再将酒曲饼捣碎,均匀地拌入饭中。而后将饭料倒入酒缸,压平,在中间挖一个小潭,然后将酒缸加盖密封,并用稻草或棉絮捂实保温。数日后,若缸中间的小谭已积满酒浆,即可将凉开水倒入缸中,以淹没饭料为准,再封好缸盖捂实。一周后开盖,放入蒸桶进行蒸馏,如此二蒸二酿后,酒便酿成了。
三白酒的来历据说与一个孝子有关。这位孝子在帮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只粽子当点心。他舍不得独吃,想留给母亲吃,就将粽子藏在一个老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后来,天突降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再来田头,棕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乎乎的了。也是实在太穷了,孝子还是把这两只软乎乎的棕子拿回家给母亲吃。没想到外壳剥掉后,立刻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竟出奇的好。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上面盖了一层草云云。原来,这是一种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以后,母子俩就用这种草和面做成曲饼,酿制甜白酒。慢慢地,这种做酒法就流传开来。因为三种主料都是白色的,所以便叫作三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