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特点有哪些?
一、文化特点: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举办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并建造了多所全国一流的文化设施,包括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影城等。每年上海还举办艺术节、电影节等文化活动。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9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4座上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旧时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现已修复。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当时的“百乐门”(Paramont)舞厅素有“远东第一乐府”美誉,“大世界”则是当时中国最富盛名的娱乐中心。顶级影院和酒店亦是荟萃上海。
二、地理环境特点
1、方位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1′-122°12′,北纬30°40′-31°53′,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
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8.2米。
2、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三、人口结构特点
200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931人,为我国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全市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66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3.0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10‰,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1.08岁;妇女总和生育率0.95;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86.83万人,占户籍人口20.80%。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中国居第一位。
四、宗教特点
上海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已正式开放宗教活动场所262所,信教群众约70多万人,教职人员1487人。
上海人特点:
上海人本性刁钻,习性奸猾。自视为傲然一切,鄙视一切。好于钻营取巧,包囊私欲。言谈尖刻,不留情面。性吝啬,好占小便宜。排外而自不量力。男人不像男人,倒有女人的脂粉相;女人倒像女人,但过多有风月相。
上海女人举止得体,装束淡雅,言谈柔和,很有女人味,但却没有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烈女"。上海女人不会嫁给外地人的,女孩子哈日哈韩,嫁给日本人是很多人的理想。上海男人小气自私,斤斤计较,街头吵架经常半个钟头,胆子小怕老婆,甚至帮老婆洗内裤,常被丑化为"小男人"(近几年终于出了两个伟大的男人:姚明、刘翔,他俩的形象只能用来代言中国男人,上海男人不配拿来自比。毕竟有钱就能培养出精英的,他俩的成功跟上海男人这个群体没有关系)。其实,从另个角度来说也体现出上海男人很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
上海人私交比较理智,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却别指望两肋插刀的哥们。所以出了不少银行家、商人和学者,却难出诗人、武将和侠客。上海商人都是精明的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上海人很有品位,小资盛行,对生活很讲究,也很守信用,遵纪守法,做事精致,上海的产品质量全国第一。上海人不占别人的便宜,这倒很适合做朋友,不过首先得让他瞧的起你。中国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也算不错了。
上海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关于上海的文化遗产有哪些的介绍
1、江南丝竹
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国乐研究社”等组织。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锣鼓书
旧称“太保书”,“太保”是由上海郊县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动“太卜”衍化而成,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合其名称为“锣鼓书”。锣鼓书有着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堪称曲艺的杰出代表。在当地家喻户晓,影响甚广。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十锦细锣鼓
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距今已近300年的历史。于2008年6月成为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4、上海道教音乐
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道教色彩的音乐。它伴随着上海道教浩繁的斋醮科仪的进行,灵活巧妙地在各种场合穿插运用,有时鼓声震天,气势磅礴,以示召神遣将、镇邪驱魔;有时丝竹雅奏,余音绕梁,使人身心清静,如入缥缈之境。
上海地域文化特点
A不合题意,“海派文化作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表明上海城市文化并不缺乏鲜明的地域色彩;
B不合题意,“海派文化作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表明“海派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
C不合题意,“所有的观念、所有的建筑与所有的商品,都要同全世界最先进、最时髦的水准接轨”,表明“海派文化”各种文化相互影响;
D符合题意,“这种精神,成就了上海的摩登、时尚和辉煌,也使得上海城市文化流质易变,缺乏底蕴;灵活有余,定力不足”,表明城市年龄轻、发展快对上海城市文化的形成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故选:D.
上海特有的文化是什么?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会展之都。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的入海口以及亚太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接壤,北与江苏省南通市接壤。面积6340.5km²,人口2309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旅游交通方面,已形成了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海运、轻轨与地铁等组合的立体交通网络
航空方面,浦东和虹桥两个国际机场同全球200多个城市通航。铁路运输方面,上海有两个火车站,即上海火车站和上海火车南站,高铁或普铁与全国各大中城市联通。有邮轮通往韩国仁川、釜山,日本大阪、神户等地。地铁在城市内四通八达
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人多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上海又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大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发达,都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上海文化有什么特点?
谈到上海文化为什么叫做海派文化?这就要从它的历史说起: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吴越文化,就为海派文化提供了基础,开始孕育了海派文化。此时,江浙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社会。商业社会的特点就是开放、多元和随和。吴越文化包容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理念和人际关系,在开埠之后,这些先进的事物迅速被当地人接受,并且与当地的吴越文化融合,形成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