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美多彩贵州(4)——隆里古城(一)

从镇远去隆里古城,交通非常不便。要先从镇远坐班车到 三穗。出了镇远城就是一路的盘山公路,道路坑坑洼洼,昨晚不知何时下了一场小雨,一路的坑洼里都是积水,没水的地方都是烂泥,路况相当的差,这让我对贵州黔东南这边的道路状况有了个大致的了解,47公里的路程走了2个小时。车到三穗,说去天柱的车马上发车,卸下行李就往去天柱的车上赶, 三穗到天柱的路况稍微好些,车速也比先前快了一些,又经过了2个多小时,中午12:30才到达天柱县。

天柱县下车的车站还没有去锦屏的车,又乘坐1路公交车到达联营 汽车 站,买了票就直奔候车室,上车不到5分钟,班车就开了。天柱到锦屏又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下午3:00,我们到达了锦屏县城。

锦屏到隆里的车又不在我们下车的地方,三人又背着大包与另一个同车人一起往老车站走去。买到票后因为3:30的一班车刚刚满员,我们又被转到了下一班车,4:10这一趟去隆里的班车才从车站发车。从锦屏到隆里又是一路颠簸,下午5:50,总算到达了隆里古城。

从早晨6:00直到傍晚5:50,辗转了整整一天,一共坐了4趟班车,总算从镇远到了隆里,真真是不容易!

到了隆里,赶紧落实住处。据说古城里有客栈,进了古城一路打听,路人告知古城南门内有一家,我们便直奔他家而去。到了客栈,看了看客房,倒也干净,可没有三人间,我们提出要一个标间三人住,可这家的老头儿老太太死活不愿意,说,他家有规定,不能三人住一个标间。

走出俩老人家那家客栈后继续打听,最后村妇女队长给我们推荐了龙溪人家客栈,双标间,独立卫生间,无空调,有电热毯,折腾了一天,总算安顿下来了。

安顿下来后天已经完全黑了,这隆里古城可比不得镇远古城,整个城里不说黑灯瞎火吧,但也不是灯火灿烂,更没有什么饭店之类吃饭的地儿,三人就凭着仅有的那点灯火在古城内转悠,一时不知该怎么打发我们的这顿饭食。

整个隆里古城就三条“大街”,走了个遍没找到一家饭店,只有几个小店,还大都关门了。

在街上溜达之时遇到几个小姑娘每人手里捧着一碗什么东西在吃,赶紧上前打听,原来这街上有卖米豆腐的。这下好了,有米豆腐吃就成啊,何况我还没吃过,今晚就吃“米豆腐”了。于是,赶紧去找做米豆腐的,原来这街面上的塑料布棚子下面都做米豆腐。

找到一家棚子,让老板娘给我们做三碗米豆腐。虽说《芙蓉镇》里刘晓庆已经把米豆腐做的家喻户晓了,可吃这玩意我还是头一回。

吃着米豆腐,进来了俩美女,要吃煎的臭豆腐和凉粉,这么个吃法俺也是第一次见到,等那俩美女走了之后,俺们也让老板娘给俺们弄一份尝尝,这次来贵州,小吃要成为我们饭食的“主打”,好吃、省钱,又有地方特色,何乐而不为?

凉粉煎着吃,见过吗?三人先买了一份尝尝,好吃再买,不对口味,就不吃了。

一人一碗米豆腐,一份煎凉粉,一份煎豆腐,一份煎土豆,吃饱了继续在街上转。夜晚的隆里古镇很冷清,只有几个孩子在围着一个棉花糖的摊子转。

巷子里更是幽静,只有门头的电灯发出点光亮,和镇远的满城灯火璀璨相比,这里是安静的出奇,反差极大。

抬头看天,一轮明月高挂天上,明天,会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吗?期待着......

其实在之前的计划中并没有隆里古城,因为在我买的几本关于贵州行的书中,都没提到隆里古城。修改路书时在8264论坛看了木小子的一篇贵州游记帖,一下子就被他走过的隆里古城吸引住了,查看了地图后方知隆里就在锦屏附近,也是我们途径之地,因此这次贵州行一定要专门来一次隆里。

隆里古城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的原生态和保存的原汁原味,还因为它和我们刚刚走过的镇远一样,都是600年前朱元璋屯兵戍边的产物。二者有何相似,又有何不同?正是这样的探究心和好奇心让我对隆里的游览充满了期待。

其实,我是被木小子贵州行中隆里的照片吸进来的。当昨天傍晚当我背包走进那座巍峨的城楼和幽深的门洞时,我就知道,我今天穿越的,必将是一个时空隧道。

昨晚的黑夜探寻并没有看清隆里是何模样,今天,走出龙溪人家,我们就要细细地对它进行探访了。

出龙溪人家往东,便来到了城墙的内环路上,今天的游览便从这里开始了。

隆里迎接我的是一个大明时代。首先来到的东城门(清阳门)便是这个大明时代的标志性建筑,虽然这明初的建筑已经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霜雨雪,却依然是那样的是撩人心魄。

隆里的出现和镇远一样,完全是因为军事的原因。明洪武18年(1385年),为肃清盘踞西南的元军残余,朱元璋派他的第六子朱祯率大军溯沅江而入云贵。大军沿途征战,肃清一处就在要地屯军,于是,镇远和隆里,就成为扼守湘黔的两大兵营。

楚王朱祯带领大军镇压当地苗、侗农民起义后,在这里设置了地方军事组织——龙里守御千户所,隶属湖广都司五开卫,此后屯垦戍边军人的后裔便固守于此,世代为兵,经过600多年的嬗变,形成一个以中原汉人为主的集军事防御、村落为一体的古城镇。

现存古城,从设计到施工都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要,是一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其防御体系设计十分精密。隆里古城是明代军事制度卫所制的产物,是明代以来中央政权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和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渗透的产物,是明清时期贵州省重要的边防城镇。

明朝政府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的政治政策,出现了继汉、唐后的第三次大规模的地方城市营筑高潮,由于明清以后城墙营筑或土垣包砖,其防御能力和经受风雨侵蚀的能力比以前的夯土城垣有了大大的提高。现在的隆里古城城墙,就是在这样的 历史 条件下诞生的,它是明代修筑、清代拓补的遗存。

隆里的城垣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永乐二年(1404年)修复,为泥土夯筑,天顺元年(1457年)用卵石框边,形成了现有的风貌。

城门尚在,城墙尚存,今天的隆里古城早已不是闻名遐迩的古代军屯和战场,这帝都,这城堡,如今都落在了黔东南大山的一片幽静中,它犹如一曲古老笙箫,在向后人演绎着600多年前荡气回肠的故事。

落在这大山怀抱里600多年的是一部 历史 ,这古城里的一切,就是这部 历史 巨著的章章节节,每一个字、每一个段落、以至于每一符号,都需要我们用一番心思去细细品味,才能有所领略。

中国 历史 上大一统的事业到明初,已趋于成熟,土司制的松散与无力,已不能再让它延续,朱元璋登上宝座后,便在黔东南和黔西南留下了这重要的一笔:在边境广设指挥使司,千户所,百户所;实施军屯,驻军亦军亦农,“屯种自食”,有战事“兵无更调之劳”,又不必运送粮食,一个个军屯雄踞黔东,既可以作为扑灭南蛮人反抗烈火的策源地,又成为了维护一方平安,保障国家统一的堡垒。

正因为此,隆里的格局就和其他古城有些不一样。据说,隆里的格局就是当时大明都城南京的微缩,但修建隆里的主事放弃了当地滥见的石板,而把卵石镶嵌在地上,让他的军士成天都在快节奏中跳跃。卵石梆硬,椎扎着脚板,使你没突起的有从容度步的可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用建筑的细节来彰显,不能不说他是一个睿智的人。

隆里的街道还有一出和别处不同,交叉的街道全呈丁字形。当地人说,因“十”与“失”谐音,故弃十字街而建丁字街,其实这仍然是军事的需要。

隆里古城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并均建有城楼,城内街道均为卵石铺就,镶嵌以图案,以南门“蜈蚣街”和“古钱币”最为典型。

这里街巷纵横交错,建筑整齐和谐。隆里城设置东、南、西、北四方城片。城门设置虚虚实实,让人感到"明通暗塞,暗通明阻"。隆里古城建筑的风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它超前、合理的规划布局,令现代人望尘莫及。

隆里古城虽经数百年风霜侵蚀和火灾的劫难,但整座城貌仍保持完好,是我国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历经漫长岁月与无情风雨的侵蚀而屹立不倒,其沧桑的面容正是整个古城的写照。城里的人依然还在原貌中继续生活着,这是一个“活着”的古城。

隆里古城的街道20余条,有着明显的东西轴线及中心结合点,城内以千户所衙门旧址为中心,往东西南开三条主街,形成丁字街道结构作为主要轴线,重要的衙署等建筑坐北朝南,同时与城防体系的构筑紧密联系,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如北门不开,后备无患)。从风水思想及军事防御角度考虑,街道的错接具有“固气”、“避灾去邪”和利于防御的意义。城中不开“十”字街,作为军事城堡,其为城的禁忌,而开“丁”字,寓意“人丁兴旺,城池永固”。

城中的三条主街又分出六条巷道和九个院落居住区域,此正为当地称的“三街、六巷、九院子”格局。

隆里当地居民大多来自江南诸省,以安徽、江西居多,其建筑形式、艺术手法均具明显的徽派建筑特点。民居的基本单元一般为开间10米(三间开),进深8米左右的两层木构建筑。建筑结构采用穿斗式人字形坡顶,盖小青瓦,外围砖墙或泥石墙,天井青石铺地,放着青石打制的防火缸,雕凿精美,底部用当地青条石做基础,顶部做成迭落形,端部做成马头状,俗称“马头墙”,装饰精美,富有生气,屋檐出水向外挑出30厘米,采用“双重脊檐”形式,青色的披檐镶嵌在灰白色砖墙上,显得清新活泼。这和镇远的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区别在于,镇远是水城,隆里是旱城。

二、龙里县美食

龙里县美食有龙里豌豆尖、龙里刺梨干、三元酥李、龙里邓氏辣子鸡、虾酸和臭酸等。

1、龙里豌豆尖:龙里豌豆尖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豌豆尖又名豌豆须、豌豆苗、龙须菜。

2、龙里刺梨干:龙里刺梨干,贵州省龙里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里刺梨干颜色呈棕黄色或黄褐色,片形完整、不流糖、不定糖、气味清香、质地柔软、有韧性。

3、三元酥李:三元酥李是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三元镇的特产。三元镇酥李向来以酥脆、香甜,果大、色泽佳、口感好而名扬四方。

4、龙里邓氏辣子鸡:龙里邓氏辣子鸡是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的特色美食。龙里辣子鸡选用农家天然优质放养三黄鸡,配以辣椒、姜、葱、蒜、味精等调配而成,属纯天然食品,色、香、味俱全,肉质嫩脆、香辣可口。

5、虾酸和臭酸:虾酸是贵州省独山县本地特产雅酸(臭酸)的升级版,因臭酸用剩菜腌制不卫生或让有洁癖的人恶心,故改用虾子制作,制作后与臭酸同味,但臭味稍逊。

三、贵州龙里旅游景点有哪些

贵州龙里有以下旅游景点:

龙里中铁巫山大峡谷旅游区

贵阳市区以东仅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巫山峡谷”。巫山峡谷全8公里,深达百米,两岸峭壁直立,山坡植被茂密,鸟鸣清脆,空气清新。在这里可以玩铁索桥、攀岩、徒步,总之就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大乐园。峡谷一头连着巫山水库,另一端连着猫硐水库,峡谷深处的悬崖上,至今还可看到几千年前原住民留下的神秘而古老的岩画。玩完峡谷,还可以到文艺腔十足的双龙镇去吃喝玩乐逛,一动一静,完美度周末。一、玻璃栈道。玻璃栈道全长1000米,高度在120米左右,是集玻璃、钢格栅、钢筋混泥土为一体的高空栈道。二、景区与中铁旅游度假区融合共生。双龙镇巫山大峡谷景区将传统古镇建筑与峡谷景观有机融为一体,用中 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来承载现代人时尚休闲度假慢生活;用丽江束河古镇式的柔软时光理念,打造轻松、浪漫的度假氛围;同时萃取成都宽窄巷子经典的中 华文化,将商业地产与中 国传统古建筑完美结合,打造集 中 国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融为一体的度假目的地。

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

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坐落于巫山峡谷南侧,景区占地约400亩,有民族风情旅游小镇、中式峡谷汤池别墅区、马术俱乐部、汽车影院、山地湖泊景观区、玻璃栈道、索道、吊桥、高尔夫球场、户外露营地、山地花海景观区及美食酒店等功能板块。 旅游小镇依托峡谷地貌依山而建,以前店后院式的商住四合院和沿街商铺构成小镇的自然村落肌理,建筑风格博采中 国各地经典建筑元素,体现了贵州文化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地域文化特征。

龙里大草原

龙里玛格诺吉草原距龙里县城25公里。这里既有蒙古草原的辽阔宽广,又有云贵高原的山峦叠障,错落起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高山平台大草原,是著名风景区猴子沟的必经之路。这里拥有美丽的草原自然风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宜人的避暑气候,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空阔幽深的壮阔美,也有风吹草底见牛羊的动态美;又有蓝天白云、绿草入茵、牧人策马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草原地势平坦,天际线分明,海拔高度在1500—1700米之间,年均气温13℃,气候爽爽宜人,喀斯特台地草原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使她成为龙里自然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既有贵州高原的山峦叠峰,更有内蒙古草原的悠远宽广。极目远眺,群山环抱,草宇无限,山花烂漫,牛羊成群,让您身处贵州,却能体验到异样的蒙古风情。

四、贵州四大古镇分别是哪些,它们的特色

贵州省是一个充满了少数民族的省份,也拥有着很多的绿色景点,都是十分有意境的地方。除了美景之外还有着一些传统文化古镇存在,你知道贵州的四大古镇分别是哪些吗?本期 贵州文化 一起了解吧!

青岩古镇:

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城墙上筑有敌楼、垛口、炮台。气势宏伟的定广门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始建于明朝。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青岩镇民风古朴,物产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镇内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二宫、一院、一楼、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

丙安古镇:

丙安古镇距赤水市区25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原始生态完整,周边森林覆盖率达92.5%。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历经百年风霜,仍然稳如磐石。

丙安,一直只有一条水路可到城堡脚下,少了外界的纷扰。古镇距河滩10余米高,两座石门把守着东西场口。古镇里只有一条狭窄的石板街,从古至今一直是周围几个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整个市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

隆里:

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是我国与挪威共建的生态博物馆之一。目前,共建的生态博物馆有7座,贵州占了其中的4座,分为六枝梭嘎长角苗生态博物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花溪镇山村生态博物馆和锦屏隆里生态博物馆。与西江那样的苗寨相比,更具有历史文化的沉淀价值。

镇远:

镇远从春秋开始即有建置,秦属黔中郡,汉属陵郡,无阳县地,隶荆州。如今镇远县隶属黔东南州,距离州府凯里市190公里,位于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是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东界湖南新晃,南邻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市的石阡,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五、龙里县有什么好玩的景区

龙里县有什么好玩的景区如下:

1、龙里莲花湿地公园。

龙里莲花湿地公园位于厦蓉高速龙里收费站右侧,她“湖光山色,江山如画”,公园依托朵花河沿河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巧妙布局喷泉、石雕、步道,漫步园内,小桥流水、泉湖照影、鸟语花香,令人赏心悦目。

2、龙门镇。

龙门镇是贵州第一个以“武侠文化”为主题定位的小镇,独特的文化定位,不仅有利于丰富贵州的旅游文化主题,提供更独特的旅游体验,也有助于促进民间武术、养生文化的切磋与发扬,更能为贵州增添一张“侠文化”旅游名片。

3、龙里水乡旅游生态城。

龙里水乡旅游生态城龙里水乡旅游生态城位于厦蓉高速龙里收费站左侧,她以水域为载体、以建筑为特色,是以文化、体育、康养、研学、美食等多种业态融合打造的旅游综合休闲体验项目。

其中,“飞越丛林“森林体育探险项目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设施最齐全、贵州首个法国纯正的森林探险公园,“绿、蓝、橙、红、黑”五条树上线路囊括穿梭林间无限乐趣,适宜亲子、家庭、情侣、朋友全年龄人群畅玩体验,别具一格的“儿童蛛网”同孩子一起分享绝对安全的树上快乐时光。《龙乡水里·贵秀》是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与数百名专业演员共同演绎的集大成式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