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风民俗的资料 (最好是威海的)

一、海草房

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

,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极富地方特

色的民居——海草房。当你走进山东省的渔村,就可以看到这些以

石为墙,海草为顶,外观古朴厚拙,极具地方特色的宛如童话世界

中草屋的民居。海草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

一。它主要分布在中国胶东半岛的威海市等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

地区更为集中。荣成和其他沿海生长着许多细长的海草。生鲜时,

翠绿可爱,被海潮成团的卷上滩头,晒干以后变为紫褐色,缕缕柔

韧。沿海居民用以来苫房。房草苫得极厚,两坡很陡,房脊浑圆,

住起来冬暖夏凉非别处的陋草可比。

二、媳妇饼

媳妇饼是我们文登的传统名点。

威海的特色民俗

威海的这些民俗,你都知道吗?威海自秦汉以后,这里一直为州县所属之边地,文化发展缓慢。民间文艺活动主要是戏剧、杂耍,每逢过年过节十分活跃。一起来了解吧~

乳山大鼓地方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说唱艺术。在抗日政府的组织下,乳山成立了"盲人抗日救国会",编排抗日节目,走乡串村,进行爱国救亡宣传。1953年改为"盲人曲艺协会",共有会员40多人。1963年扩大组织,会员成倍增加。1977年,文化馆把盲艺人分成了几个组,对外使用"盲人宣传队"的名称,分赴各地巡回演唱。

乳山大秧歌山东三大秧歌之一乳山大秧歌是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与海阳大秧歌 同宗同族,均负盛名。海阳大秧歌、胶州大秧歌、商河鼓子秧歌,并称山东三大秧歌。

谷雨祭海祈福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谷雨祭海祈福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谷雨时节中国长江以北沿海地区桃花盛开,春汛水暖,百鱼上岸,休息了一冬,渔民开始整网打渔,为了预祝丰收,最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人们虔诚地向海神献祭,并举行盛大仪式,成为渔家狂欢节。

威海剪纸海洋文化特征的汉族民间艺术威海剪纸多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既可参照实物剪得分毫不差,又可以抽象夸张到令人不可思议,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威海的剪纸艺人剪得最多且最拿手的还是以大海为题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中,海里的鱼、虾、蟹以及渔家生活和海上劳作等场景都栩栩如生,形成独具威海特色的“海味剪纸”。

渔民节一种传统习俗渔民节是沿海渔民共同的节日,历史久远,是渔民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常常进行开光、敬龙王、敬海神娘娘、拿行、跳水族舞等活动。渔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

山东威海风俗人情

威海靠海,说点渔民的风俗吧

说话忌讳

在渔民家吃饭,鱼是必不可少的,要把鱼翻个面时,不能说翻,要说“转过来”或者是“划过来”;吃饺子时不能说“下饺子”,应该说“煮饺子”;吃完饭筷子要放在桌上,不能放碗上;渔民烧饭以煤为燃料,但他们不说煤而说扎子,因为在他们看来,“煤”就是“霉”。

新船点睛

渔民把渔船看成自己的伙伴,是赖以生存的依靠,因此,渔民对它爱护备至,并赋予它灵性,过去的木制渔船每条船都做一对凸出来像大鱼的眼睛,新船造好后,只画眼,不画睛,等到黄道吉日,船主会敲锣打鼓放鞭炮,亲自为新船点睛,其他的渔民也会喊着大吉大利的号子,把披红挂绿的新船一步一步从岸上移下海去。

节日供神

古时渔民主要是敬龙王,海神娘娘,财神三宫,按一定的节令供奉。除夕之夜或初一早晨,渔民到龙王庙,海神娘娘庙烧香叩拜,或到海边摆供品,焚香纸,求神灵保佑一年太平;渔民家里都供有财神,每次出海前,渔民都要根据习俗上三柱香,以求神仙能能保佑他们。

祭祀渔神

渔民首次出海拉网,当捕到鱼之后,首先要练大鱼蒸熟盛于盘中,在船头奠酒焚香,祈祷龙王爷保佑海上发财。几条船在一起捕到鱼的时候,谁的船先打上鱼来,就放鞭炮、敲锣鼓,并拣最大最好的鱼供在船头。

观测龙风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这天,被渔民称为“龙风日”据说龙王这天要预知一年的风情,半夜后,渔民就起床观测天气的好坏,风力的大小,风向和星星的位置和亮度,卜测一年的天气,因为海上做业最在意的不是雨雪沙尘,而是风。

荣成渔民历史上有谷雨祭海的习俗。俗话说,“谷雨一到,百鱼上岸”。原来,冬天游往深海和南方海域的对虾、黄鱼、带鱼、青鱼、鲐鱼、鲳鱼……谷雨一过,又先后游回到黄海、渤海觅食和产卵。荣成一带海域是鱼群必经之地,这时鱼群多、鱼儿大,是捕鱼的黄金季节。于是,渔民在痛痛快快地过了谷雨节后,便可连续出海一个多月了。 传统的渔民节,盛况有如过年。节前几天,家家忙着杀鸡宰鸭,买肉打酒,妇女们还要蒸制象征吉庆的红枣大镆。有趣的是,手巧的妇女还得用面团做成白兔,蒸熟。谷雨清晨,待出海捕鱼归来丈夫提着大鱼进家时,便出其不意地把白兔塞进他怀里。“打个子腰别住”是本地的古老风俗,她们让丈夫怀揣象征吉祥的白兔,祝福亲人出海平安、捕鱼丰收。 谷雨这天,家家香烟缭绕,鞭炮连天。渔民抬着整猪至海边设供,祭海祈丰收,保平安。祭毕,他们或盘坐船长家的坑上,或在渔港码头、海边沙滩欢聚,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划拳猜令,尽情痛饮,必欲—醉方休。谷雨节要喝个痛快,这是渔村古俗,据说这样才能—年百事如意。倘若把剩酒带回家去,这一年便会触霉头的。 自1991年起,荣成市以弘扬传统民俗文化,推动渔业生产发展,繁荣新兴的旅游业为目的,以传统习俗与时代新意相结合,融旅游与经济为一体、文化娱乐与商品经济共同繁荣为宗旨,举办渔民节,每年一届,从4月20日开始,节期3天。 首届节日有10万渔民和中外来宾参加。开幕式上600多人表演了大型团体歌舞《渔家庆丰收》,其中包括《娘娘送灯》、《竹桶舞》、《跑旱船》、《八仙过海》等传统舞蹈。 渔民们按传统祭过大海,纷纷请中外远方来客与他们—起饮酒庆丰收,来客正可借此机会到渔村、进渔家,在节日气氛中采风问俗,一睹渔村风采。与此同时,渔民们在海上开展了划船、摇橹、拉船、织网多项富有渔村特色的比赛。 入夜,在石岛港湾内举办了海上灯会。荣成沿海广泛流传海神娘娘举红灯为渔民导航的故事。为了纪念海神娘娘,每年谷雨节,家家户户挂灯,示吉祥。根据这种习俗举办的海上灯会.处处显示出渔村的特色,70多个彩灯杰作,布置在千米港岸上,焰火与水光衬托,景象十分壮观,灯品中有“鲤鱼跳龙门”、“八仙过海”、“荷花仙子”等传统题材、也有反映渔民现实生活的“现代渔村”景物组灯。 节日期间还举办花卉展览、书画展览、地方名优产品、海产品展览和经济贸易业务洽谈会。 关心宗教活动的人在当地赤山法华院举行了朝拜张保皋与园仁法师 的活动。

威海方言:

(1)天、地、时 太阳曰日头。金星曰毛拉星。流星曰贼星。虹读绛。霞曰烧红。雹曰凌(读leng)子。雾雨曰雾露洒子。睛天雨曰天晴雨、晴天漏。逆风曰戗风。村庄曰疃。山谷曰夼(读kuang)。山林曰岚子。平原曰泊。乱石堆曰石砬子。海汊曰港(读jiang)。池塘曰湾。上午曰头晌。中午曰正晌。下午曰过晌、呷(ha)晌。傍晚曰傍黑。昨天曰夜儿。一会儿曰没大会儿、没大歇儿。一大会儿曰老时歇、老一会儿。刚才曰刚(读jiang)刚、才刚。突然曰忽地拔、大不瞧儿、冷孤丁。

(2)称呼 祖父曰爷爷。祖母曰婆。父曰爹、大。伯父曰大爷。伯母曰大妈。婶母曰婶、婶妈。外祖父曰老爷。外祖母曰姥、老娘。舅母曰妗母。男的对外称妻曰孩子他妈、俺家的。女的对外称夫曰孩子他爹、俺外头的。你们曰那。他们曰他涅些。

(3)人事、动作 订婚曰掰亲。在一起工作曰掰伙计。亲近曰粘和。疏远曰裂戚。讨厌曰隔殃、烦恶。烦恼曰恶促。求助曰仰急。认输曰草鸡。料想不到曰没料瞧。不屑一听曰不耳拾。不经常曰洒码的。不经心曰嬉搭耳混。种种原因曰三七葛搂。多曰卓实。欺骗曰熊人、哄人。奚落曰狷谤。欺侮人曰强人、瞅熊。好开玩笑曰嬉溜、离戏。好逗骗人曰猴溜的。不正经曰耍马流。不务正业曰流球。固执已见曰犟眼子。传瞎话曰嘎拉嘴舌中。背后议论曰喳嘁。吝啬曰悭、夹齐。糊涂曰二糊。短心眼曰少页肝、半拉髟(biao)。傻子曰髟子。憨蠢曰二虎、二不愣子。剪物曰铰。糟蹋曰败折。跌曰磕(ka)。筷子夹食曰搛。闻味曰听味。来玩曰来站。

(4)饮食、炊事 馒头,圆形曰悖悖,长方形的曰卷子,两头尖的曰锔锔。饼子曰粑粑。大麦炒面曰焦面。油条曰麻滕。吃曰啖(读dai)。吃饭曰啖饭、呷饭。蒸曰烀。

(5)物形、颜色 硬曰钉硬。软曰稀软。圆曰团团。滚热曰方滚老热。凉曰冰凉。亮曰锃亮。红曰赤红。透红。黄曰焦黄。蓝曰血蓝。白曰调白。黑曰墨黑、漆黑。绿曰血绿。

(6)畜、禽、鸟、虫 公牛曰犍子,母牛曰套子。公驴曰叫驴,母驴曰草驴。小猪曰绑猪(卖时绑腿)。半大猪曰克郎。鸭子曰鸭巴子。鸽子曰布鸽。乌鸦曰黑老鸹。百灵曰老家咆儿。蝙蝠曰元宝蝠。跳蛙曰青崴子。叫蛙曰胀鼓子。癞蛤蟆曰疥巴子。蝌蚪曰格格当。蝈蝈曰蝈(读guai)子。蝉曰知(读jie)了。蝉幼虫曰蚂拉猴。蜘蛛曰勒勒珠。蚂蚁曰虮蚂样子。螳螂曰刀螂。人刺毛虫曰剥刺毛。梭子蟹曰飞蟹。螃蟹曰赤甲红。

(7)锡镶茶具 威海的锡镶茶具近百年的历史,它是用宜兴紫砂陶为壶,将锡锻打、镂雕、镶嵌、抛光、经十几道工序。精制成工艺品。锡镶茶具创始于清末。1890年前后,当地谷家疃村谷宝和、谷年和兄弟在东码头附近开办铜锡铺,二人经多年实验创造出镶锡工艺,制品很恰快销售国外。1984年,谷家后代谷祖威重操祖业,集资开办“威海锡镶工艺器厂”,使锡镶茶具重新面世。威海锡镶茶具,镶饰部位讲究,锡片图案美观,图案有“八仙过海”、“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多种。

(8)民间食品 文登与乳山,多山而临海,民间食品往往兼山区与沿海的特点。

威海风土人情—荣成粑粑

玉米饼子遍及北方很多地方。荣成的豆面粑粑是玉米饼子家族中的一员,也是这个家族中的珍品。新玉米与新黄豆三比二混合,于石磨上磨出,即以新面下锅。粮不新不佳,在机磨上磨出的不佳,玉米与黄豆分别磨面后再行混合者不佳,磨成的面存放稍久亦不佳。做粑粑时,先以半开水烫面,水勿多,和水后反复以拳捣杵,不时少少加冷水,使面中滋生白泡沫,俗谚曰:“要待甜,一百拳。”待白沫满盆,掐少许面,以碗盛水,放面于水面,倘即散沉,即再行掺捣,直到面与泡沫充分混合,掐面放碗内飘飘不沉,这才合格。制粑粑之前,铁锅内添水勿多,加热至水滋滋有声,团面二三下成形(若反复团弄,面死硬,也不佳),一一糊在锅边,因面子软和,粑粑糊在锅上,必向下—沉,呈上端略扁,下端圆饱的形状。始终以不紧不慢的火烧水,粑粑熟后,贴锅处焦黄,暄软香甜。若同时焖鱼,粑粑与鱼一起出锅,粑粑下端油渍渍的,吃着粑粑就着鱼,在渔村也属难得。

威海风土人情——海带草房

荣成和其他沿海,生有许多细长的海带草,生鲜时,翠绿可爱,被海潮成团地卷上滩头,晒干以后变为紫褐色,缕缕柔韧。沿海居民取来用以苫房。房草苫得极厚,两坡很陡,房脊浑圆,住起来冬暖夏凉,非别处的简陋草房可比。 这种草房的造型、颜色、群体布局都有独特的情趣,许多画家、摄影家一见钟情,依依不肯离去。画家吴冠中在荣成为海带草房作了许多写生画之后,还留下了文字的记录:“海滨很少树木遮拦,那黄灰和青灰色的坚硬的礁石与石屋就硬帮帮突出在蓝色的大海上。汹涌的大海冲撞着死硬的礁石,谁也不退缩,这孕育了渔民的性格,也正是人们不远千里来寻大海渔村的缘由。一眼看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时随方就圆,固之墙面纹样规则中还具灵活性,寓朴于美,谱出了方、圆、横、斜、大、小、曲、直石头的交响乐。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那种藻类海草具防腐性,能耐数十年,保冬暖夏凉,并且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大概是防风吧,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 这种草房的优点实在太多,所演在近年兴建新式住屋的浪潮中,仍然不能很快就淘汰它。荣成的俚岛镇、马道乡、成山镇等地方都还保留着可以入画的大片大片的海带草房。 威海人的婚俗

一般结婚前要先定亲,烟台人称谓通日,也就是定一下结婚的具体日期。然后就可以商定结婚的一些习俗。当然烟台有一些结婚和定亲的小风俗,你不一定要照着办,只要双方父母觉得好就可以。如果就是想知道的话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个人觉得还是新事新办好。

烟台有个土规矩,结婚是要穿红鞋的,其实我们都不喜欢红鞋,过后也没法穿,但是一般老人家都挑这个,梳子、铜盆、镜子、还有红包袱,这些是结婚当天要拿的,还要给新郎买衣服鞋子,给婆婆买鞋子. 准备个红盆,里面放镜子,梳子,肥皂盒,香皂,各一对。 再用红绳绑两个花生,两个板栗,两个桂圆,两个........ 还有什么,偶忘记了。盆里还放红包吧,忘记了。

最后,用红包袱把红盆包起来。这个当你进婆家时,有人要从伴娘手里接过去的。叫“接福”吧。

其实一个地儿一个风俗,没太多的讲究。 另外,还要有个红箱子吧,具体放什么东西,我都忘了。

只记得到了婆家后,公公用包着红布的擀面杖在箱子的四周敲敲打打后,再打开。然后再把准备好的压箱钱放里面。

威海的民风民俗——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海草房民居,最早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沿海先祖用海草筑巢而居;从秦汉至宋金时代,它的制作技术有了进步,形成基本格局,被划定为生成期;到元明清时代,成为繁荣发展阶段,奠定了荣成沿海区域海草房民居群落基础,成为胶东沿海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

位于荣成市港西镇的巍巍村,是海草房民居历史较远、保存较好、数量较大的海草房民居古村落,有着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制作工匠及苫匠,并代代传承至今。

海草房民居制作整个过程有7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民间手工技术,不含任何机械成分。制作工匠有瓦匠、木匠、石匠、苫匠,合称“四匠”,其中苫匠是最为重要。

制作主要流程如下

一、备好石头、黄泥、木料、海草、贝草等基本原料

二、打地基、定门位、摆门枕石、垒墙体、安窗体、上房梁

三、苫海草屋顶。

1.做好理草、铡草、润草、和泥、扎脚手架等准备工作。

2.做檐头。用海草和贝草按规定尺寸相间苫好、刹实,做出“三层檐”式样。

3.苫房坡。苫匠侧坐屋顶,一层海草一层贝草由下向上苫,要求刹紧均匀、整齐划一,外软内实。需要手功、腿功、眼功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一次苫草动作。

4.封顶。一般屋顶需拔起1—2米高,中心要牢固结实,能顺雨水抗风,收顶后用草泥压住,使海草的胶质与草泥黏合在一起。

5.淋水拍平、剪檐。把苫好的屋顶淋上水,从上到下用拍板理顺海草,拍平房坡,最后把房檐海草剪齐,整个房屋制作完成。

海草房民居无论从外部的建筑风格及手法,还是到内部的结构和实用性,完全区别于现代所有民间建筑。它记录和诠释着沿海先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厚重历史及风土民情,对研究沿海民居的建筑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及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具有深厚的工艺价值、美学价值、民俗价值及利用开发的价值,这些都构成了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需要全社会保护和认同。

美丽的威海有什么特色?

三面临海,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旅游资源丰富。

威海,是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山东烟台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

威海别名威海卫,意为威震海疆。威海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的“七子”之一。

威海是“三海一门”之一。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1996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5月7日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成为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城市。

威海市历史悠久。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威海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威海市大陆度为54.1%,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