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客跟团旅游,却被要求强制消费,导游言辞嚣张的对顾客“发号施令”
夏天是一个旅行的好时间。特别是在暑假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趁机出去玩一番。人们常常选择报团以方便省心。但在 旅游 团强迫游客消费中也有发生。为了赚取暴利,这些 旅游 社或其导游带游客前往特定的商业景点,并让顾客达到所需消费金额后,才能离开。因为这类强制消费,不少游客在此期间与不良导游发生冲突,甚至受到人身安全威胁。
最近,一位 旅游 者随团到内蒙古 旅游 时,被导游李某明勒令强制消费,并用录像作为证据。有关视频显示,李某明左脚踩在 旅游 车前排座椅椅背上,右手搭在 汽车 放行李栏板上,言辞嚣张,对顾客“发号施令”。
一位女游客反驳了李某明,说大家来这里就是为了看看草原,另一位女游客也连忙附和,说大家没有别的需要。没有想到李某明直接翻脸,要求大家不要胡说!这位女游客告诉导游,他的这种行为属于强制性消费。面对游客要求更换导游的建议,李某明愈加嚣张,连爆粗口都没说,李某明就用钱买来的 旅游 车,谁不满意谁下车。发觉有人拍摄后,还冲拍摄现场视频的游客大喊大叫,要其将手机收起来。
接着,李某明离开,旅行社却没有派人来继续带团。第二天,游客们还没回家,就被 旅游 车司机们的行李扣住了,这是为了要挟游客们掏钱填补这一空白。互不相让的时候,许多游客都没有按照正常的时间回家,提前购买的航班也没有按时搭乘。最后,游客们互不相让,互相推诿,把6000元钱汇给 旅游 车司机,才得以取回行李。事情隔两天,有关部门接到游客举报后,对李某明处以吊销导游证、罚款30000元的处罚。
这件事在众多网友中引起共鸣,纷纷表示要有关部门加强治理整顿,这些误导消费对 旅游 业的影响非常不好,会打消报团 旅游 的积极性。也有游客根据以往经验对 旅游 团提出选择建议,提示“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不要选择那些看似便宜的 旅游 团,而应该选择那些价格合理的正规 旅游 团。
在强迫游客跟团 旅游 期间消费和对游客进行“洗脑”误导消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提醒大家,出门在外,要优先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对方态度不太坏,要敢于拒绝,或者暂时脱团;如果对方态度恶劣,甚至不惜发生正面冲突,先忍耐,再留下相关证据,事后维权。旅行本来就是闲暇消遣,却被一些黑心旅行社、黑心导游搞得乱七八糟。也希望相关部门重视这一点,让人们更放心地随团 旅游 ,这样才有利于 旅游 业的长远发展。
二、旅游强制消费是真的吗?
这是我的一段亲身经历。四月份跟团去新疆游游,因为电视中经常有报导强制购物,所以报团前就特意要求看了一下旅游行程,行程中并没有安排到购物店,反而写着全程零自费,购物无压力。我是看了旅游行程才决定报团的。
一上车当地带团的领队,就给我们讲了一些旅游中应注意的事项,特别强调不要担心强制购物,在中国没有那条法律规定允许强制购物,你不买他也拿你没法。
我们这个团人不多,就20个人。第一天,第二天,都玩很开心,导游没有给我们洗脑,也没有说购物的事。第三天,说让我参加一下玉器加工厂。在车上花了很长时间介绍了新疆的南田玉。最后说希望我们大家都多少买两件带回去,而且很直接地说:他们做导游的旅行社是不给发工资的,他和他的司机以及旅游车的费用,都靠我们购物的4%的回扣中提取,让我们支持他们。导游说得很忠恳,好像也没有强制购物的意思。
接着把我们带到一家玉器城的二楼,我因为想上卫生间,走到楼梯口准备去一楼,很快被一个售货员拦住了,她说,二楼有卫生间不准下楼。就这样逼得这些游客在二楼待了一个多钟头,其间,导游不断地走到游客身边问选好了没有,要不要他帮忙挑选。
一件玉器少则几千,多则上十万。不是说给导游一个面子,就爽快地掏钱买的,在说报团出游的多半都是老人,像这个年龄有钱的人,身上多少都有几件玉器,勿需再卖。没钱的人也卖不起,随便一件玉器比团费还贵。好在我们这个团购物数基本达到了导游规定的八万元的标准,虽相差一万四千元,导游还是脸上堆满了笑容,连说谢谢,并说今天没选合适的,明天再带我们去一个玉器城。
第二天,又去了一家玉器城,在那里面待了一个小时,购物还是没有达到预订标准。导游有些不高兴,但没有发有发脾气,毕竟也买了那么多东西。
但另一团的导游就沉不住气了,他指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骂了起来,妇女说要投诉他,他把手机给妇女说:"我已经把旅行社的电话打通了,你投诉吧。"妇女有些胆怯不敢接他的手机,并连连后退。害怕导游动手打他。
"你今天不买,你就别上我的车,下一个景点,你就别去了,"导游威胁妇女,"你就在这呆着,我看你有多狠。"
妇女胆小,不敢言语。最后还是妇女当地领队给导游做工作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一同在玉器城的游客看了这一幕,都纷纷议论,这不是强制购物吗,你这样谁还敢到你这里来玩。
2
听完了我的亲身经历,再看看网络上的屡屡报道:
在四川中国国际旅行社一鲁姓男导游因5位老人谢绝他安排的某自费景点项目在车上休息,待其他游客下车后,竟对他们大爆粗口。
在云南,网络流传一段标题为“云南导游强制消费买翡翠”的视频,视频中一名女导游对车上的游客说,“占便宜可以,但是不要去贪便宜,开开心心去买成翡翠……在车上我会给你好好讲道理,在车下,你把我饭碗都丢了,工作都抢了,我不跟你讲别的,你今天别想走出云南这个地方……”她同时说,买翡翠要做到“诚信满满”“件数满满”“金额满满”。
综上所述强制购物绝对是我国旅游市场最乱的乱象,没有之一。
近年来国家旅游局也频频出重拳整顿旅游市场。国家旅游总局在新的《旅行社条例》中明文规定: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以殴打、弃置、限制活动自由、恐吓、侮辱、咒骂等方式,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参加购物活动、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并责令地方对网络、电视中以及投诉的强制购物案件进行了调查处理。对当事导游进行了罚款及吊销导游资格的处理,对旅行社记入"黑名单"或停业整顿。
可收效甚微,你不是说购物店吗?人家现在不叫购物店,把购物店改叫博物馆了。没有把旅客带到购物店而是带到博物馆,换汤不换药。只是比以前做得更小心更隐敝了。
3
为什么旅游中的强制购物屡禁不止,而成了社会的顽疾呢?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降低价格,是为了招揽游客。用低价招你来到了我的地盘,再让你在此地购物来弥补我亏损的团费。这样商品卖出去了,商家喜欢,旅行社和导游从商家拿到了回扣,他们也喜欢,而地方政府更喜欢,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的不仅仅是购物店的收益,餐饮,运输,宾馆旅店等等整个经济都活了。新疆的布尔津县就是纯旅游业的一个县城,一年就是旅游旺季忙活,谈季基夲在家不干活。
其次在旅游市场中,导游的薪酬制度,使旅游中的强制购物变得更加疯狂,更加明目张胆。
前面说到,给我们带团导游说,旅行社并没有给他和旅游车司机发工资,而且车子这几天过路费,燃料费都没有,也确有其事。
在网上查了一下:导游的工资底薪一般,主要,是靠提成。一般的景点一个月也就2千左右,如果做的好,景点也好,和司机很熟,好景点能拿到4、5千。目前导游的收入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公司效益+回扣+小费。基本工资一般为300至450元。
效益奖则根据团里收入来定,回扣中包括客人购物回扣(俗称“扎店”)、景点门票回扣等;小费由导游和司机分,从中扣除高速公路过路过桥费、景点门票费等需导游自理的费用。这样,一些导游甚至年薪可达20万
这就是为什么导游变成导购的原因,为了自已的工资,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游频繁地把游客带到购物产所,强制购物,以从中牟利。
可是游客在交付的团费中应该就含有导游费,旅行社不把这笔钱转付给导游,而要让导游从游客购物回扣中拿回这个钱,是不是等于让游客二次付费呀,而且还是强制性的不明不白的付。
这样一来游客就成了被宰的羊,甚至因为没有购物遭到辱骂,恐吓以及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4
有人说,怕被强制购物。首先别报低价团,国家旅游总局也着手整制低价团,这仅仅是遏制低价团就能解决的问题吗?面对旅游中的强制购物我想说:
第一,要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昌导竞价公开透明。也就是不论你旅行社报的行程价格是多少,都必须明码标价,团费明细到整个行程中餐费、住宿费、车船费、导游费(导游费直接返给导游)、服务费。如果是低价购物团,也明明白白地告诉游客,这是低价团,参加该团必须购物达到多少限额以及需购的主要商品。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痛痛快块旅游。
第二,对目前导游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导游的薪酬由旅行社直接从团费中给,不要把导游的的薪酬和游客购物挂钩,没有了利益关系,导游又何必强制你去购物呢。
当然也不是说购物店不能去,导游有责任和义务向游客宣传地方特色商品以及土特产。但购买自由,真正做到购物无压力。
第三,地方政府,要真正起到监督作用。一旦那里出现问题,要问责地方政府。
试想,综上种种情况,地方政府真的不知道吗?否,因为他们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睁只眼闭只眼。才导致这种乱象无法根治,只要他们认真了没有办不倒的事,反之,只要他们闭目不谈,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三、携程上跟团游怎么看是不是有强制消费
携程上跟团游怎么看是不是有强制消费?答:1、一般情况你的看清楚产品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 哪些是属于包含范围,比如自费开销大概有哪些,有没有明细,大概要花多少钱,你比较在意这个的话,建议问清楚,预订时候让商家在合同里面写清楚
2、意外情况比如旅途中遇到车坏了 ,遇到暴雨暴雪堵车 ,耽误行程,当日住宿去不了,这些问题,怎么处理,费用损失怎么算你也可以问
3、关于强制性消费
一般你定制的话,就是自由行 ,意思就是,你是让人家给你按照你的要求来定制旅行计划,你可以明确告知,我不要有购物,隐形消费,杜绝师傅向导带我们去吃饭 买东西什么的返点 , 你给做个报价 ,一般没人敢乱设计的 。当然先小人后君子,合同里面也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