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居民建筑特点是什么?
广西居民建筑特点:广西因为自己特有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自古以来,山民就根据这些特殊情况建立了自己特有的,适应这儿地理和气候的建筑,其中,又以侗族的建筑尤为具有代表性
侗族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分。
北侗地区的民居与当地汉族的民居极为相似,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
南侗地区民居建筑一大特点是层层出挑,上大而下小,占天不占地。每层楼上都有挑廊。廊上安装栏杆或栏板。
广东居民建筑特点:广东地属岭南。其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人文习俗、民族迁移、社会进展等形成了以广府、潮汕、客家建筑文化三大体系为主的广东民居特色。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最基本的形式是下山虎与四点金,下山虎在当地也称爬狮,下双虎,它是三合院的形式,四点金是一种四合院形式,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作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典型的广府民居还有一个很大的“镬耳”特点,以其屋两边墙上筑起两个象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
客家民居有三种样式:客家排屋、客家围屋、福建土楼。客家民居与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一样有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广西居民建筑有哪些特点?
广西居民建筑特点:广西因为自己特有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自古以来,山民就根据这些特殊情况建立了自己特有的,适应这儿地理和气候的建筑,其中,又以侗族的建筑尤为具有代表性。
侗族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分。
北侗地区的民居与当地汉族的民居极为相似,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
南侗地区民居建筑一大特点是层层出挑,上大而下小,占天不占地。每层楼上都有挑廊。廊上安装栏杆或栏板。
广东居民建筑特点:广东地属岭南。其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人文习俗、民族迁移、社会进展等形成了以广府、潮汕、客家建筑文化三大体系为主的广东民居特色。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最基本的形式是下山虎与四点金,下山虎在当地也称爬狮,下双虎,它是三合院的形式,四点金是一种四合院形式,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作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典型的广府民居还有一个很大的“镬耳”特点,以其屋两边墙上筑起两个象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
客家民居有三种样式:客家排屋、客家围屋、福建土楼。客家民居与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一样有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广西的地理环境是怎么样的?
说到广西,没来过广西的大多数朋友对广西最普遍的误解,就是广西山多,其实广西的山地面积只占了总体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多,平原盆地面积占百分之六十七。广西的很多城市,其实都是平原盆地,比如南宁、贵港、柳州、玉林、北海等都是面积相当大的平原盆地城市。西北方向的河池、百色山地相对多些。说起广西境内的“十万大山、九万大山、六万大山”中的数字其实不是数量词,而是代表了壮语山名的汉文记音,只是夸张的形容手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共有14个地级市,下面让我们看看各地级市的地理环境情况是怎样的。
柳州:市区地形平坦,微有起伏,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由于柳江穿流市区,形成河流阶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
桂林: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桂林—阳朔岩溶盆地北端中部,处在“湘桂夹道”中。地形为西部、北部及东南部高,中部较低,以中山或低中山地形为主。
玉林:玉北容一体四周环山,东北有大容山、西南有六万大山,水系多以大容山发源向南而下,形成市南部开阔的玉林盆地。
钦州:主要属丘陵地貌类型,境内东、西、北三面崇山环拱,中部属低丘台地、盆地和河谷冲积平原区,以低丘和河谷平原为主。
北海:境内大陆部分是一个呈犀牛角形的半岛,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地形平坦开阔,海拔一般较低,属滨海平原。
百色: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典型的山区,山区约占总面积的95.4%。
贵港:南北面为丘陵和山区,三大河流郁江、黔江、浔江交汇于境内,中部为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江平原。
梧州:地处浔江和桂江交汇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多丘陵起伏,群山连绵,极少平地,地势由南北向中部西江倾斜。
河池: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典型的山区。
崇左:境内山环岳绕,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复杂多样,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体。
防城港:北部及南部以低山丘陵地为主,中部为山地,东南部为沿海丘陵和海湾滩涂其中丘陵面积占80%以上。
贺州:位于南岭山系之中段南部,属南岭山地丘陵范畴,山多平地少,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部较低,整个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来宾:地处桂中低山丘陵区,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头高中间低,从西北向东南呈缓缓倾斜的湖盆状。
广西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1、位置境域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方沿海,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接邻省区:广东、湖南、贵州、云南,与海南隔海相望。
接邻国家:越南,国境线全长约800多公里;海岸线长度:约1500公里。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比例:2.5%,在全国各省区市国土总面积中排名第9位。
2、地形地貌
广西处于被称为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两广丘陵的西部,南边朝向北部湾。整个地势为四周多山地与高原,而中部与南部多为平地,因此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与东南之间呈盆地状,素有“广西盆地”之称。位于自治区东南部的贵港市拥有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
3、气候环境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北以贺州——东兰一线为界,此界以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4、水文特征
广西的岩溶地貌较为发育,地表水与地下水能相互转化,数量比较稳定。但由于河流主要以雨量补给类型为主,各地降水分布不均,另外,出入境、入海水量比例不协调,加上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气团的交替影响,干旱、暴雨洪涝气象等灾害较为常见。
因此广西境内的水资源总量并不稳定。境内河川有规律的汛期,并集中了河川径流量的70%-80%,其中资水、湘江、贺江等桂东北河川汛期在3-8月,浔江、右江等桂西南河川汛期在5-10月,红水河、柳江、左江、郁江、黔江、西江等桂中诸河汛期多在4-9月。
5、植物环境
广西发现野生植物288科1717属8562种,数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3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7种,珍贵植物主要有金花茶、银杉、桫椤、擎天树等。广西南临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溺谷多且面积广阔,天然港湾众多,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1个,滩涂面积约10万公顷,其中有面积占全国40%的红树林,总面积5654平方千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