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有什么特产?

1.花旗参

西洋参(学名:Panax quinquefolius)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木植物,别名花旗参、洋参、西洋人参、American ginseng,原产于加拿大的大魁北克与美国的威斯康辛州,中国北京怀柔与长白山等地也有种植加拿大产的叫西洋参,美国参产的叫花旗参,服用方法分为煮、炖、蒸食、切片含化、研成细粉冲服等。

多年生草木,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浅黄色或黄白色,色泽油光,皮纹细腻,质地饱满而结实,断切面干净,呈现较清晰的菊花纹理,参片甘苦味浓,透喉,全体无毛。根肉质,纺锤形,有时呈分歧状。根茎短。茎圆柱形,长约25cm,有纵条纹,或略具棱。

2.蔓越莓

蔓越莓,又称蔓越橘、小红莓、酸果蔓,英文名(Cranberry),其名称来源于原称“鹤莓”,因蔓越莓的花朵很像鹤的头和嘴而得名。是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学名:Oxycoccos,又名毛蒿豆亚属)的俗称。

此亚属的物种均为常绿灌木,主要生长在北半球的凉爽地带酸性泥炭土壤中。花深粉红色,总状花序。红色浆果可做水果食用。目前在北美的一些地区被大量的种植。收获的果实用来做成果汁、果酱等。目前常用保存的方式为热风烘干,且蔓越莓在经过热风烘干之后表皮会变为黑色。蔓越莓酱(cranberry sauce)是美国感恩节主菜火鸡的传统配料。因为蔓越莓本身的酸味较强,作为饮料的果汁内一般兑有糖浆或苹果汁等较甜的成分。

3.纳帕河谷葡萄酒

纳帕河谷属于适合优良酿酒葡萄生长的温带气候,白天阳光充足、温暖、干燥,夜晚凉爽,为葡萄缓慢均匀的成熟提供了理想条件,是美国著名的葡萄产区,出产的葡萄酒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酒体醇厚、浓郁、带有自然的酸度和纯正果味,具有果香、花香、泥土、香料、坚果和草本植物香气。

2012年09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纳帕河谷葡萄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鲍鱼果

“鲍鱼果”是一种干果,看起来非常像鲍鱼,因而得名。中文名巴西栗、巴西坚果、巴西果、鲍鱼果。其中“巴西果”之名也常指西番莲,俗称“鸡蛋果”、“巴西果”、“巴西果百香果”,因其果汁营养丰富,气味特别芳香,素有“百香果”、“果汁之王”之美称,与巴西坚果不同。而叫“鲍鱼果”是因为其食用部分(种子)形似鲍鱼。它们有一般坚果的重要特性,比如外皮坚硬、果仁香脆等,鲍鱼果味道清香浓郁,松脆香酥,长期食用可以健脑、益脑。

鲍鱼果有“坚果之王”的称呼。鲍鱼果营养丰富,果仁中除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外,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含量也非常丰富;果仁中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钙、磷、铁含量也高于其他坚果。最重要的是,鲍鱼果中的镁、硒含量远高于一般食品。鲍鱼果果皮坚硬,且自然开口的不多,吃的时候最好借助砸核桃的小榔头或山核桃钳子。

5.科纳咖啡

产于夏威夷科纳地区,是只能栽种在火山斜坡上的稀罕品种。味道香浓、甘醇,且带有一种葡萄酒香、水果香和香料香的混合香味,风味极特殊。上选的科纳咖啡有适度的酸味和温顺丰润的口感,以及一股独特的香醇风味。由于产量日趋减少,价格直追蓝山咖啡,夏威夷科纳海岸的狭长地带生产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而且产量也名列前茅,科纳不到2600英亩的咖啡地上每年出产200万磅咖啡豆。

科纳咖啡香气扑鼻,口感独特,并且具有突出的地区特色,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喜欢科纳咖啡的人可以在科纳咖啡一条街上亲自调制科纳咖啡。现在市面上大多数自称为“科纳”的咖啡只含有不到5%的真正夏威夷科纳咖啡。在美国还可找到另外一种不错的夏威夷咖啡——夏威夷卡伊农场咖啡(KaiFarms)。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纳咖啡

百度百科-鲍鱼果

百度百科-花旗参

百度百科-蔓越莓

百度百科-纳帕河谷葡萄酒

二、舌尖上的芝加哥,不只有“深盘披萨”

图文 | 饮冰患者

芝加哥是吃货的天堂,除了丰富的各国料理外,品尝当地独创的一种披萨更要列为计划的头条。美国的披萨和欧洲区别很大,从用料到造型都完全是两个概念,那道独一无二的经典美食叫 「Chicago-style Deep Dish Stuffed Pizza」- 芝加哥深盘披萨 。作为一道城市传奇,它曾被关注为「Best Pizza in the City」“城市最佳披萨” 和 「Best Pizza in America」“美国最佳披萨”。

当然,BEST这个词已经在美国用到泛滥,从总统 "We are the Best" 到大街小巷都是自家的瓜卖的最甜,几乎每个城市我都看到 Best Chocolate等,却和我心目中的Best相差甚远。好像Best不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成为了名词的一部分,像随意贴一般妥妥的粘在每家招牌上。

我讨厌盲目跟风,但凡让所有人都喜欢的东西,都是没营养没特色的。所以,当一个热情的美国人眉飞色舞推荐我去吃 Best Pizza 时,我的内心是排斥的,还没吃到嘴大脑就已经质疑了,并不是说食物有什么错,而是你们美国啥都是Best,我已经丧失判断力了。

其实推荐一种食物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任何形容词,七分写实,二分想象,最后一分且去吃就明白了。

芝加哥的深盘披萨确实有名,想要得到最正宗的味道,还得去那家1974年的Giordano's据说也是深盘披萨的第一家。看到它闪亮的招牌吗,World Famous 世界闻名... 好像比Best 口气更大哎。

披萨的尺寸有大中小,口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搭配,选的过程倒像做选择题。首先在 “蔬菜”和 “蛋白质” 两大类里分别挑喜欢的食材,也就是看你想怎么组合菜和肉的搭配,可以加Pepperoni或Salami香肠等组成经典的意式口味,或者用鸡肉, 牛肉, 培根来调成美式(连蔬菜最多选五种辅料足矣,心大贪多真的会撑的走不动路)接着浇一层那不勒斯红酱,撒一层Mozzarella 芝士,再覆盖极薄的面皮隔开,然后上述步骤重复铺一遍,入烤箱。

如此庞大的工程比任何一种披萨都繁琐,光烘烤时间就等了我们将近五十多分钟。

虽然了解Deep Dish的风格是深盘,也未料到端上来的披萨确实比锅还厚!如果普通披萨的感觉像薄饼的话,深盘披萨则更像馅饼。还未开动,我已感受到这一盘沉重的分量感,红彤彤火山一般。而事实证明吃“深盘披萨”有4点一定要注意:

一、它不能像普通披萨一样拿轮刀切,因为太厚,直接用主厨刀切出一块可以更好地保护造型。

二、它不能抓在手上走着吃,因为食料太多,这恐怕是唯一一种要用刀叉切食的披萨。为了保持吃相,餐巾不可离手,即便如此,依旧会吃的满嘴巴子酱。

三、注意拉丝,深盘披萨的一大特点便是分量超足的Mozzarella芝士,足足能拉出一本书的高度!作为一大景观的同时,我不得不感叹满满的热量有些吓人。

四、空腹前往,我和M一路颠簸到芝加哥,空腹一天,作为头一顿,点了最小的尺寸,两人分着吃……还是剩下打包了。

如果一定要用语法“最高级”加以修饰的话,我未必会选Best,因为Biggest、Highest 和 Heaviest 都更加妥帖。

Nutella 又叫“能多益”榛子巧克力酱,虽然甜食不太健康,但几乎人人都爱,从孩子到大人都不忍拒绝它,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吃法。除了涂面包做曲奇等保守派,还有做咖啡搅奶昔等革新派,更有“能多益”配烤培根这样的逆天派,有点过瘾,但不忍直视。

如此一个多面手的食材,不拿它做点市场效应都是浪费资源了,毕竟连口碑都是现成的。去年夏天的时候芝加哥嗅到了这股商机,开了全美第一家 Nutella Cafe,一个单靠“能多益”撑台面的主题餐厅。

往往拿一个耳熟能详的东西做文章要么无人问津,要么一炮而红。事实呢是后者,我在七月多去时依旧是生意火爆,里里外外坐不下。凑热闹之余我又有点想不通,明明是每家厨房都有一罐“能多益”,明明那些排队的客人都已经坐在自家桌旁每天早上拿着“能多益”抹吐司抹了365天,明明味道可想而知,却还是朝圣一般的来了,坐在店里抹酱吃。以此类推,如果在国内开一家老干妈主题餐厅,又会怎样呢?我甚至不能判断是成功还是失败。

当然店里必然会有自家无法操作的新花样,比如巧克力“火锅”之类。如果去那里吃晚餐,热量可能要跑一夜才可以消耗掉,权衡之下吃还是要吃的,但我们决定在白天去吃 Brunch,吃完接着上路,也好补了大半天的能量。

曾经,我是想象过电影院可以躺着看,但还真没指望可以边吃饭边看电影,是正经吃饭。美国有一种影院叫 AMC Dine-in theatre, 口号是 "It’s a movie theatre and restaurant rolled into one!" 简言之就是影院和餐厅合二为一的那种。可不只是简单的爆米花或可乐之类的零食哦,而是有菜单,有服务,还能点酒的 Full Service!全套餐饮享受。

每一个座位霸气地自带餐板,手边还有按钮可以随时呼叫服务,第一次坐那儿的时候感觉嘛……怎么跟个坐飞机似的,不过是头等舱的待遇,因为座位可以完全放倒让你躺着看!值得一提的还有每个座位旁标配的一瓶番茄酱和黄芥末……非常美式口味。

我记得当时正在芝加哥看那部 Fantastic Beasts《神奇动物去哪里》,让吃喝玩乐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全部解决,老美的这一套也算是懒到极致了,实在佩服,这个世界真是让懒人创出来的。以后都不用商量先吃饭还是先看电影了,先吃?太早了还不到饭点,先看?马上又会饿了……我们边吃边看吧,多省心,多高效。

这袋爆米花和电影院里的衍生品可不一样,它有自己独立的品牌、专营的店铺和不可复制的口味,它是从芝加哥诞生的爆米花 -Garrett Popcorn。

我始终对那种几十年如一日却只做一种食物的店铺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敬它代代相传的坚守,畏它历久弥新的面貌,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了一个朴素的食材走过时代变迁,却依然可以满足现代人挑剔的味蕾?

如果这份坚守来自于“数寄屋桥次郎”的寿司,我尚可理解,即便现在银座地铁站下那块巴掌大的门厅依然一座难求,但世上能有几个小野二郎那样的匠人呢?再者,有些食材比如寿司可能本身就自带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值得奉献匠人精神,因为那不仅是成全了食物,更是成就了职人自身。小野二郎之所以是“寿司之神”,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从亲自挑选最好的大米和水产,到监督醋米的温度、腌鱼时间的长短、按摩章鱼的力度、刺身切片的厚度,周而复始且乐此不疲。或许,多数人也未必灵敏到可以发现微妙的“旨味”,或许高级寿司的选择不再局限,但小野二郎的江湖地位却始终无人可以撼动,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寿司成就了小野二郎。

所以我一直觉得匠人精神的前提是食物本身要值得探索,最好充满趣味和文化。但芝加哥的Garrett爆米花存在探索性和文化精髓吗?那么这个1949年就诞生的传统口味同样历经风雨几十年,不以文化做支柱的蓬勃发展靠的又是什么呢?单从市场分析它确实是个 Niche Market,定位够窄够准,并且Garrett爆米花自出生就注重品质(黄油和芝士的用量在那个年代就毫不吝啬!)市面不大但先入为主,后人反而难以竞争,Garrett 就这么成了行业领头羊。

芝加哥的Garrett爆米花专营店就是市中心,很好辨认,因为老远就能闻到甜甜的香味,也老远就能看见蜿蜒的队伍。进去之后简直就是爆米花的天堂,有咸味的比如芝士,也有甜味的比如焦糖加各种坚果类,可以单选一种口味,也可以自由拼配。其实怎么拼都好吃,选择多反而痛苦,它们家最特色的招牌还是 Garrett Mix,是切达芝士和焦糖的两种拼配口味。

我和M合起来装了一包打算分吃,我们用极其淡定的心态去品尝,却还是按捺不住好吃激动的心情,明明是两个人真该买两包!偏偏吃爆米花这种东西是一抓就停不下贱手,说好分着吃,更像抢着吃。

从市中心多次穿过,我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群笑脸洋溢,突然觉得根本没必要过多分析市场,原因往往就是最简单的那个:好吃。

Garrett 爆米花无疑是成功的,除了它征服人心的口味,还是因为它代表了芝加哥这座城,如同一张耀眼的名片。我之所以这么想,也是因为一个意外的小故事。

离开芝加哥回印第安纳州的时候,Garrett的爆米花虽然早已吃的一干二净,但它们家的纸袋我并没有扔掉,因为觉得袋子很可爱,收拾手头零碎也正正好。回家后上了公寓的电梯,遇到了一个也不知是住哪一层的,顶多算是面熟的美国女孩,我们稍作寒暄,女孩突然大笑:“你去芝加哥啦?”

我本就风尘仆仆累得要死,又无力说话,只恨不得立刻床上扑倒,女孩这么一惊一乍把我搞得木然,你怎么知道咧?心想我一没贴标签二没穿球服。

“Garrett,很好吃吧。” 女孩努嘴示意我手上的纸袋。

我恍然大悟好似心里打了一个焦雷,哪里在意自己拎了袋子,更是万万没想到一种食物或品牌可以如此深入人心。看来好的食物可以带亮一个城市,也可以让不认识的人相视一笑。

以上我找到了上世纪Garrett 门庭若市的一张旧照片,你说一个简单至此的食物能做到跨时代成功是什么原因?除了好吃还是好吃。市场数据会造假,但不论哪个年代的舌头都不傻,舌尖上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大有文章,细细想来,数不尽的智慧。

- THE END -

关于芝加哥的城市游,上一篇在这里: 芝加哥 | 钢筋水泥中的一次城市际遇

三、去美国芝加哥出差买什么好?

美国的东西 比中国来说是便宜很对很多。

如果去outlets的话 里面有很多打折的服饰和奢侈品。非常划算

你也可以去买ipad这些电器,划算。

给父母可以买些营养品,给女士可以买表啊 包啊之类的。

纯手工打的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