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格里拉的习俗
二月八
时间:农历二月初八
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最热闹的节日,尤以三坝白地乡最热闹节日期间,远近赶来参加者数以万计,还有藏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参加。活动地点主要在风景秀丽的白水台。人们先杀鸡祭天,祭祀各种神灵,然后进行歌舞表演,热闹非凡。
赛马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一般持续3天
香格里拉赛马节由来已久,是香格里拉县各族群众最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藏民们在春天里的一次盛大集会。现在的赛马节已发展为民族运动竞赛和民间文艺活动的交流盛会。赛马节的举办时间一般在农历端午节前后,通常持续3天。地点在舞凤山赛马场。
赛马节活动期间,除了传统的马术竞赛、表演等节目外,还有牦牛赛跑、牛拉杠等平日难得见到的项目。参赛的选手不仅有香格里拉本地的牧民,毗邻的芒康、乡城、稻城、理塘、巴塘、得荣等地区的马队也会前来参加比赛和表演。节日期间,当地居民举家出游,在山脚坝边搭帐篷,野炊、宴客。等到赛马会开始时,人们便齐聚在宽敞的草坪上,观看各地骑手的精彩表演。赛马有比速度、比步法、比马上枪旗、跑马拾物等。
此外,香格里拉当地还会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和篝火晚会、放映广场电影,迪庆藏族自治州影剧院也会有不少民族曲艺团的演出。
提示:6月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之一,也是旅游旺季,交通、住宿、餐饮等都会比较紧张,如果想参加热闹的赛马节,最好提前预定住宿和规划好行程。
香格里拉弦子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七至初九
香格里拉弦子节为德钦县的固定节日,每年举办一次。节日期间各乡镇会选派出民间文艺表演队,前往德钦县城参加民族民间文艺、服饰表演。内容有弦子、热巴及民间各种舞蹈,祝酒、祝福的歌及各种民歌等,以展示民风民俗、弘扬民族文化。
德钦县与香格里拉毗邻,同属迪庆藏族自治州,有“弦子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藏族人民,被誉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流传于德钦的弦子已有700多年历史,每逢佛事活动日和节日之夜,人们都会围着篝火,伴着弦子的旋律载歌载舞。
弦子又称藏胡,藏语称"宾永"。音色明亮宽厚,具有高原粗犷的风格。弦子是藏族男子必备的乐器,几乎人人都有,除了能伴奏、合奏外,还可以独奏。弦子舞男女都可跳,舞姿刚柔兼备,优美舒展。
登巴节
时间:农历七月十五
登巴节是尼汝藏族具有浓郁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又是藏族农业地区生产性传统节日。届时,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举行集体祭祀山神、仙人洞和育嘛呢经仪式,消灾驱邪,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此外,还举行赛马、打靶、斗牛、跳锅庄舞等娱乐活动。
格冬节
时间:藏历十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
格冬节即跳神节,意思为九样食物烩煮聚餐之意,是藏传佛教寺院专门组织的一种跳神驱鬼的宗教活动。各寺院格冬节的时间各不相同,香格里拉噶丹·松赞林寺在藏历12月26至29日。26日为跳神预演;在寺院内进行,27、28日为诵经法会;29日为跳神面具舞,面具多种多样,有马、鹿、猴、牦牛、狗、乌鸦、猪、虎等,舞蹈有唢呐、鼓、跋等器乐伴奏,气氛十分神秘,持续时间为1天
二、香格里拉有什么习俗?为什么?
香格里拉主要是以藏族居多。
藏族的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藏族的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口时,必须一饮而尽.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