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介绍一下浙江省岱山县的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

岱山古称蓬莱仙岛,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清时,刘梦兰、陈文份等文人墨客曾在岛上尽兴漫游,唱和题咏,形成蓬莱十景:蒲门晓日、石壁残照、南浦归帆、石桥春涨、鱼山蜃楼、横街鱼市、 衢港渔灯、竹峙怒涛、白峰积雪、鹿栏睛沙。

二、岱山习俗作文 习俗以及特点

 身边都是金灿灿的稻田,微风柔和地从脸颊拂过,我悠闲地倚在石拱小桥边,看河里嬉戏的金鲤,看迎风摇曳的野花。这些花就像春姑娘遗落的珠宝,精致而可爱,它们洒在草地上,努力张显它们的美丽,给翠绿的大地又添几分生机。路边的绿树,精心整理自己的枝叶,好使它们告诉游人:“这就是宁静清丽的田园!”

小时,我尤其钟爱在这里玩。时而在田间的瓜果蔬菜与花花草草间穿梭,时而与小伙伴去小池塘边捉蝌蚪、小鱼,运气好的话可以捉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黑金鱼。玩累了,就卧在草地上,闻着花香,吹着暖风,看着蓝天,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岱山海鲜极其鲜美,怎一个“好”字了得!还记得,有时外婆带我去海边吃大排档,不但没一次拉肚子,有些海鲜更是一大早渔船运过来的,许多鱼儿还悠悠玩耍哩!有时,不懂事的我故意“生病”,就为了吃那一盆海瓜子!

岱山是个小岛,不大,可初次来访的游客总会不熟。这时,只要你问要去的地点,无论是谁,都会热心地仔细指路,有些路长,说不清,倒反会送你一程。所以,来岱山的游人回乡了,总会感叹:

“这岱山,风景好,人更好啊!”

三、岱山是什么之乡

山又叫东海蓬莱,位于舟山群岛中部,岛海相依,孤悬海中,为舟山第二大岛,全县406个大小岛屿犹如一串闪亮的宝石镶在东海碧波之中,岛海相依,水天相连,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海水、沙滩、礁石、海鲜、渔火是岱山旅游的特色。岛内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大舜庙后遗墩遗址;以及早在4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岛上留下了“渔猎煮海”的足迹,“渔盐之利,甲于一方”,岱山贡盐,闻名遐迩。还有五代(907-960年)年间古刹超果寺、宋(960-1279)岱山书院等名胜古迹。

自唐代(618-907年)以来,岱山就有东海蓬莱的美名。它,翠岛星布,仙雾袅绕,风景如画。全县有高亭、秀山、巨山、长涂四大景区。主要景点有:浦门晓日、石壁残照、燕窝石笋、双龙戏珠、观音驾雾、竹屿怒涛、白峰积雪、鱼山蜃楼、鹿栏晴沙、九子沙滩等“蓬莱十景”。磨星山景区仙茶满坡,山顶新建的“华藏世界”堪称我国人文景观一绝。近年来,日本专家曾三次组团来岱山考察,向日本人民介绍东海上这个蓬莱仙岛

地理位置: 位于舟山群岛中部

岱山气候宜人,景色旖旎,海岸、洞、山、沙滩、奇礁、怪石、 古迹遍及全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运动于一体海岛旅游基地。

岱山古称蓬莱仙岛,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清时,刘梦兰、陈文份等文人墨客曾在岛上尽兴漫游,唱和题咏,形成蓬莱十景:蒲门晓日、石壁残照、南浦归帆、石桥春涨、鱼山蜃楼、横街鱼市、 衢港渔灯、竹峙怒涛、白峰积雪、鹿栏睛沙。

随着岁月的消磨和时代的变迁,有些景点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赋有时代特色的新景观,自然与人文相交织,历史与现 实相辉映, 形成了新的蓬莱十景:蒲门晓日、白峰积雪、鹿栏晴沙、燕窝石笋、竹屿怒涛、渔港栖霞、徐福公祠、金沙依翠、宝塔揽胜、观音驾雾。

摩星山景区位于岱山岛东南部,距县城高亭镇2.2公里,全山占地约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岗绵延叠翠,最高点月平岗,海拔257.1米,为岛上最高处,可揽景观日出,视野开阔。

该景区主调为:以佛教文化为主体,徐福求仙为背景,海上千岛相映衬的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蓬莱仙山,主要景点有慈云极乐禅寺、白峰积雪、华藏世界、茶园晓雾、现龙井、玉佛宝塔、碧波亭、望海亭、超果寺、静修庵、崇福庙等。

慈云极乐禅寺

初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有240多年历史。该寺自始建至今历尽劫难,于1983年起由国内外香客募资修葺、扩建,现在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主要有停车场、山门、梵谷清音、放生池、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玉佛殿、蓬莱十景诗墙、排位堂、 藏经楼、怡心亭、玉佛宝塔、蓬莱茶园等组成,占地面积近百亩。198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宗教旅游胜地,对外开放,为摩星景区的主要景点。

超果寺

“超果”,佛教用语,意为世人超脱凡间后成正果。民国《岱山镇志.艺文.超果寺记》载核纬�保�飞降荷铣��乱咽恰暗褐?最称胜者,基宇广延,肇造宏丽,松竹环山,莲池绕宇,觅景寻幽者,莫不于此流连称赏不置。”到了明朝时,倭寇侵扰岱山,超果 寺成一荒址。清康熙年间,僧自修来岱山募资重建此寺,“将大殿 两廊以及寮舍、斋厨修饰一新,且更添建山门,装塑金刚,将数百年之超果,又多增辉于今日矣”。

崇福庙

该庙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故名崇福庙。清康熙、乾隆年间经两次大修,现庙内有乾隆戊午年的“崇福庙”匾及光绪年间制作的“崇福庙”匾各一块。这座纯清代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虽规模不大,但布局严 整。今前殿、正殿两侧各有厢房相连,围成四合院;中间有戏台,殿前有照墙,东西设台门,另成一院,共有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

鹿栏晴沙

鹿栏晴沙景区因位于岱山本岛北部的鹿栏山下而得名,距县城高亭镇14公里,既是旅游开发区,又是古“蓬莱十景”之一,是天然的大型海滨浴场及海滩活动中心。整个景区由鹿栏晴沙沙滩、徐福亭、泥螺山、晴沙海洋乐园及规划中的旅游小区组成。该景区的主调是海上运动、海滩活动、游乐、度假为主的海滨活动中心。

海洋乐园

目前已有许多活动项目对游客开放,主要有音乐茶室、小卖品部、各类海上及海滩活动项目、烧烤、沙滩跑马、蒙古包、沙滩跑车、野营房、活动茶房、各类浴具出租、淡水淋浴房、网具出租等。沙滩内建有1100平方米“晴沙宾馆”一座,为游人提供吃、住服务。

徐福亭

位于海洋乐园入口处的小山墩上,该亭占地约80平方米,格调为白石结构仿古式双层四角亭,四周饰以石栏。亭柱上刻有一对楹联,曰:“停挠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亭内树有一碑,双龙合抱,由青石精雕而成。碑文纪录了徐福求仙与岱山古名蓬莱的关系,碑名由中国徐福会会长李连庆书写。

秀山景区位于岱山岛东部,以秀山岛为中心,共有35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23平方公里,全岛海岸线长40公里,多礁石、沙滩、泥涂,其中沙滩面积747亩。秀山岛上山清水秀,全岛绿色覆盖达73%以上,为岱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秀山是一个著名侨乡。该景区根据自身独特的条件还开展多种形式的带“海味”的特色节目,如海味泥滑、海上作业、海鲜烧烤、海洋特种养殖垂钓场等一批参与性节目。该景区的主调为:动静结合,是海岛风情浓厚、绚丽多姿的海上娱乐城。

秀山沙滩群

位于该景区的东部,为(口牛)唬、三礁、九子3个沙滩首尾相连组成。沙滩群坡平、沙黄、海水清,呈月牙型。其中口牛唬沙滩为最出色,该沙滩全长600米,宽100米,朝向偏东。除了沙滩活动外,还可在沙滩外海面上进行海上垂钓或涨网作业,因这一带海域潮流平缓,礁石众多,海上藻类物丰富,在这带海域和礁石间生活、栖息着梭子蟹、铜盆鱼、虎头鱼等多种名特鱼、蟹、贝类,特别是夏、秋时节,成群的虎头鱼、叽咯鱼

等鱼类到海滩边及礁石间产卵,游客可按当时渔民出海捕鱼的仪式进行出海作业,待到“鱼满舱”时返回到烧烤区,自己动手烧烤自己的劳动成果,品味最新鲜的海鲜美食,享尽口福与乐趣,定会使你终身难忘。除此之外,还可去海洋特种养殖垂钓场、泥涂板滑拾贝,去桃子竹跳、凉帽山果园观光。

九子佛屿

在秀山景区小九子村,土名遥岩岭,是一自然象形岩。此岩鹤立礁群,与舟山本岛隔海相望。远远望去,能见其状似观音,侧面看,观音背上又背着一小佛,其型逼真,令人叫绝, 相传是当年观音菩萨去普陀山停留小憩时的化身。

观音山景区位于大衢岛上的观音山,此山系岱山县境内最高峰, 海拔314米,距岱山岛20海里。相传佛教圣地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去普陀山修行之前,先在大衢的观音山上立道场3年,观音山因此得名。观音山,峰峦高耸,山势险峻,四周群山环抱,数峰连环似莲花,面积约4平方公里。最高处天灯山,视野开阔,蓝天碧海,一览无余。该景区环境清幽,冬暖如春,夏凉若秋。山之顶峰,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时浓时淡,故名“观音驾雾”。

观音山广济寺

坐落在观音山山峰南坡,依山面海,包括3 座各具特色的上、中、下寺院:洪福寺(广济上寺)、普庆寺( 广济中寺)和洪因寺(广济下寺)。洪福寺初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 位于观音山山顶,大殿结构集殿、 房、亭、园之精华,颇具特色,殿中供奉观音立像和十八罗汉。广济中寺普庆寺,普庆寺初建于乾隆四 十九年(1784年),该寺气势宏伟,为广济寺的活动中心,大殿高9米,供奉观音佛像高达6米,两旁有观音36化身大理石雕像。主殿后西边为地藏殿,东边为千佛殿,千佛殿里有

大小1000余尊佛像,全用汉白玉雕成,晶莹洁白,栩栩如生,实属罕见。广济下寺洪因寺,该寺初建于同治年间 (1862~1874年),供奉大理石观音 佛像,寺院深邃,全部木结构,殿堂分上下二层。

观音山玉佛宝塔

位于观音山山顶洪福寺的东侧,45米,每层高度约4米,沿着塔内的楼许多小的玉佛,计200余尊。登上此塔

下望,似身处天境,海景、 山景尽收

就能见到塔影,为观音山景区的一大

全部用花岗石块砌成,共11层,高

梯可到达塔顶。塔的每层都供奉着

也就是站在了岱山的最高处,极目

眼底,大海中过往船只在几十里外奇观。

三星国际灯塔

该灯塔位于鼠浪湖岛东6公里的下三星岛,是太平洋西岸第二大灯塔。由英国海务科在1911年建造,主要任务是为过往船只导航。现为国际灯塔,系白色钢板铸钉园柱形塔,塔 高7.9米,钢板旋梯,灯高63米,光线射程20里。岛不大,在灯塔 南北各有一个登岛点,北面有一条石路,南面有1.6米宽的水泥路。从岛上俯瞰大海,惊涛拍岸,海阔天空,浩瀚蔚蓝的东海景色迷人。四周礁石丛中,各类贝、蟹繁多,随手可采,钓到石板鱼、黄鱼也 属常事。

燕窝山景区位于岱山岛北端,距县城16公里,整个景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主景是因千万年来由于海水的不断冲刷形成的海蚀柱、海蚀礁,形似笋而称燕窝石笋。该景长约300米,宽约100米,形态各异,高低大小不一,色泽似真笋,随着海浪起伏而时隐时现、时出时没,组成一幅海礁美景。距该景西北2公里处,有一海湾,沿海湾遍地鹅卵石,被称为彩石塘。另外还有向蓬望海、桐盘聆涛、桃林春晓等景点。

彩石竞艳

在燕窝石笋西北面,有一长约1000米的彩石塘,塘中砾石有黑、黄、灰、红等多种颜色,经海水长期冲刷,变成了形态各异却光滑圆润的鹅卵石。这些砾石如泡在水中,更是五彩缤纷,光泽照人,可与南方雨花石相媲美,是极佳的旅游纪念品。

向蓬望海

与彩石塘一水之隔,有一悬水小岛,叫向蓬山。此山因形态奇特,表态独立,突兀于海中,又流传着不少传说,故极富传奇色彩。据说,凡从上海一带驶来的船,一出长江口,最先看到的就是这小小的向蓬山,且越远越大。当年徐福为秦始皇寻找蓬莱仙药,是先看到此山,而得以再找到蓬莱仙岛(岱山)的。因此,把此山叫向蓬山。另据传当年徐福还在山上载了几株风藤,千百年来,治好过不少受过风寒的海岛人。此山独立于海中,三面无遮无掩,视野极为开阔,是观舟山群岛山海美景的极佳处。景区规 划将建一索道,连接燕窝山,届时游客可享凌空飞渡与极目沧海之乐趣。

岱山风景名胜区由404个岛屿组成,海域面积491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海上景观丰富多样,其中奇、特景观众多。该景区由两条线路组成,陆线环岛和海线绕岛,主要景观有“石壁残照”、仙人洞、象鼻山、鲸游港湾、群豚拜江、万亩盐田、蒲门晓日等。

万亩盐田

岱山是浙江第一产盐大县,自南宋以来一直以渔盐之利富甲一方。至今,岱山有盐田3.5万余亩。如果你登高远眺,就能看到在岛的周边围垦起来的一片片盐田,象豆腐格子一样一块块方方正正地镶嵌在海水与岛屿之间。盐田的规模要数岱西盐场与双峰盐场最大,一眼望去,灰蒙蒙的一大批,视线的源头是海与天 的连接。再看近处每一块黑乎乎的盐

田中结着白花花的盐,一堆堆雪晶一样的盐垛错错落落地堆着,盐晶在 阳光下发出闪闪的银光。这一切实为蓬莱仙岛构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如果你来到盐田中,正在劳作的盐民会教你如何晒盐,告诉你制盐从锅烧、板晒到今天这样滩晒的发展过程。

石壁残照

位于岱山岛最西端的岱西镇双合村,此处原为悬水孤岛,后经人工修造一条拦海大坝同岱山岛相连。此地有名的特产有石板(条)和糯米虾,石板的石质细而坚韧,经当地居民五六百年世世代代的艰辛取石开凿,遣今有石景旧迹50多处,其中有几处规模宏大, 奇石怪洞形各有状。有雄伟挺拔的石峰,形如刀削的石壁;有色彩缤纷的石幔,清晰见底的石潭,颇似绍兴东湖的石景。若沿塘口下窥,洞洞幽幽,碧水挽天,进塘上望,峭壁戴云,如夕阳投影石壁上,远望近看煞是壮观。此景曰“石壁残照”,被选上古蓬莱十景之一,清诗人曾赋诗:石壁潺颜影倒横,夕阳闪闪十分明,若教移入天台郡, 霞彩何曾让赤诚。从县城乘汽车可直到此景。

鱼山蜃楼

海市蜃楼是光和水蒸气等的作用,在海天际幻出的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在岱山不少人曾看到过海市蜃楼,并留下 赞美的诗句。“云连波白蒸鳌柱,月带潮青结蜃宫”;“仙山楼阁影重重,缥缈虚无接太空”;“隐约烟霞警变幻,虚无屏嶂任回环”。1916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佛顶山上见到一座伟丽的牌楼,以及十几 个怪和尚舞幡笑迎来客,其中一大圆轮,盘旋极速,向游客滚来,瞬间杳无影迹。1986年7月,上海徐玉珍等游客在衢山观音山顶看 到难以数计的群佛像,稍留即逝。另有一种称海虹,即彩虹,当地人称短篷,在海中或天时晴霁时能见到匹练横天,七彩缤纷。还有一种称海磁,在光照强烈,海上水蒸气大时,远望海上,大小岛屿漂在空中,幌幌忽忽,隐隐约约,恰似仙山琼阁。海市、海虹、海磁是舟山群岛3大海上奇观。

四、岱山县的文化

春节

(含谢年) 旧时,农历十二月甘三,家家“祭灶”,祭后吃“祭灶果”。俗语:“廿三祭祭灶,廿四掸掸尘,廿五、廿六做点心,廿七、廿八回家 门(指长工)”。普通人家多在廿七以后“送年”,富庶人家提早择日“谢年”(辞旧迎新之意),供奉三牲或五牲福礼,供者沐浴净身礼拜神灵祝祷,口念“太太平平”、“新年发财”等吉语,此谓“散福”。农历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及青龙纸,中堂挂历代祖先画像,供以酒馔,后改设香茗果饵,朝夕礼拜,俗 称“帧子太公”,至正月初五中辍,十三日复供如初,至十八日停供。三十夜,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每人吃米团(意来年合家团圆无缺)。饭后,长辈向未成 年晚辈分“压岁钿”。入夜,合家围坐,灯火不熄,意在光亮迎神,防鼠、邪入室,亦修来世爹娘完善,俗称“坐岁”。正月初一,凌晨即起,媳妇给公婆敬桂圆或红枣汤,然后至寺庙和祖坟拜岁,叫“拜菩萨岁”、“拜坟头岁”。是日,不扫地、不汲水、不动刀、剪。元宵(当地称“摆灯祭”),正月十三“上灯”,十 八“落灯”,神庙张灯结彩,祭祀庙神。夜间,提鱼灯、虾灯、船灯,齐集热闹处舞灯。乡间马灯、龙灯于庙内外游舞。正月十四夜,兴抬“三娘”(粪缸、水缸、井潭姑娘),意求吉利。多以放鞭炮辞旧迎新,春节假期,与亲朋同 欢共聚。元宵节(正月十五)部分人家吃元宵汤团。

立春

正时辰放爆竹,是日“四忌”:忌争吵、忌打骂孩子、忌损坏器皿、忌借债讨债。

清明

清早到墓地祭奠,加坟头上,用艾青饼、麻糍和酒菜供祭。祭毕将部分祭品留于墓地,让过路牧童享受。是日兴吃艾饼,做“清明羹饭”。今扫墓如常,机关、团体、学校组织祭扫烈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立夏

俗称“尝新节”。惯吃蛋、竹笋、君达(元菜)、糯米豆豇豆、芦稷(高粱)点心,小孩胸前挂彩线袋装染红鸡蛋,日“立夏吃只蛋,气力大一万”。是日,人人称体重。

端午

即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门檐挂菖蒲、蕲艾(俗称“蒲剑”、“艾 旗”),及桃技、柳条等,意防鬼、邪入门。用雄黄烧酒伴菖蒲碎根喷脸、搽 耳,意解百毒。已出嫁之女(除秀山岛居民)必礼馈父母,称“挑节日”。礼品有馒头、粽子、鱼、肉、家禽、果包等,婚后3节重礼,后渐减,此习沿袭至今。

七夕

七月初七,旧时妇女浸泡槿树叶,搓洗成汁洗发,洗后头发柔软、光滑,有药香味。今用香皂、洗发精等替代。

中秋

境内以夏历八月十六为中秋节,吃月饼,并馈赠亲友、师长,夜间赏月。

重阳

九月初九,吃粽子、米团、馒头。婿家给岳父母送礼,称“挑重阳担”(衢山、秀山此日不兴送礼。) 。

冬至

旧时大节之一。节目前后吃“荞麦角子”,做“冬至羹饭”,供祀死者。士绅、儒生祭孔子,以求仕途畅顺。今农村仍流行“做羹饭”,祭孔已不兴。 岱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

五、岱山的风俗习俗有哪些

《舟山市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描述祭海:“旧时,渔船每汛出海生产前,要在船上祭告神祗,向神明行跪叩礼后烧化疏牒,称为‘行文书’。由老大捧一杯酒泼入大海中,并抛少许肉块入海,叫‘酬游魂’,以祈祷渔船出海顺风顺水。这天,船上众人忌讲不吉利的话,不许吵架。”

祭海,是浙江岱山乃至中国沿海渔民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的一种祭祀方式。过去,因船小以风为动力,加之生产工具落后,在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眼中,对大海怀着天然的敬畏。海是传说中龙王的世界,海况好坏,船只安危,渔民生死,全掌控在海龙王手中,为了祈求平安与丰收,于是出海祭龙王、丰收谢龙王,成为渔家传统习俗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

祭海这一民俗在民间长久流传,在舟山群岛诸多渔家习俗中,岱山渔民的祭海风俗独树一帜,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礼式之讲究,无不表达着世代与海相伴的渔民们一种最原始的情怀,一种独特的海洋文化,代代相传。

今年79岁的岱山高亭一村老渔民郑野弯,17岁时就喝到了“行文书”酒。去年12月,在郑野弯等众多老渔民的回忆中,岱山高亭一村让这一民俗完美再现:

两面大铜锣开道,随后由渔民背“样桅”(即顶尖留有竹叶、竹竿上部捆扎棕榈的小竹,意为桅杆林立),后面是五色旗及其他彩旗,抬着扎有红蓝绸布的木质杠箱,箱中装着全猪、全羊等“五牲”,各色荤、素菜,白盐、黄糖、水豆腐及糕饼、水果等祭品,共有八杠箱之多。沿途鞭炮齐鸣。祭海队伍抵达泊于码头边的船上后,身着龙裤的老渔民们把祭品放于八仙供桌上,猪、羊分供于左右专架上,供桌前铺有桌帏,太师椅背上挂着缎子被面,桌边挂好疏牒,点香插烛,随着海潮的上涨,先后上香,酒酹三遍,期间以船老大为首,其他渔民分列两旁,三跪九叩施礼。祭海结束后,将每种供品各采些许放入大酒杯,连同疏牒,一齐朝天抛入海中,此时,铜锣巨响,鞭炮大鸣,敬送龙王。

岱山高亭一村渔民因世代从事流网作业,因此有了独特的祭海方式——“样桅”。据长期从事民俗工作的岱山县文广局干部邱宏方调查,因各地作业方式不同,其祭海的方式也有差异,其祭拜的各路神仙也各不同。在舟山,祭海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祭海龙王外,还包括祭船关老爷(也有称“船官老爷”)、天后娘娘(妈祖)、羊府大帝及各路海神等。

再现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在岱山,谢洋祭海仪式,古已有之。

据清朝光绪年间《定海厅志》记载,当时岱山海域的灌门老龙与普陀桃花女龙、定海岑港白老龙是官方每年必祭的三大龙王之一,钦颁祭文曰:“维神德洋寰海,泽润苍生,允寰水土之平,经流顺轨,广济泉源之用,膏雨及时,绩奏安澜,占大川之利,涉功资育物,欣庶类之蕃昌,仰藉神庥,宜隆报享,谨遵祀典,式协良辰,敬布几筵,肃陈牲币。”可见祭海拜谢海龙王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再据清代志书记载,岱山岛有沙竭龙王,现鹿栏晴沙风景区所在地有后沙洋棕缉龙王,燕窝山龙王庙专供四海龙王,岱中海宴宫专供东海龙王。

至今,岱山部分渔村仍沿袭着这一传统的民间习俗,保留了祭海粗犷、纯朴的原生态文化风貌,展示着东海海域渔民龙信仰的独特传统文化与深厚的民俗内涵。

家住岱山东沙镇念母社区西沙村的刘品良是当地刘族第四代渔民,他说,根据祖辈们的口头相传,位于村口的那座小龙王宫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供的正是东海龙王。渔民无论是出海还是拢洋,或丰收或歉收,都会到龙王宫求龙王,甚至连汇聚岱衢洋的台州、奉化等做鱼货生意的老板都到龙宫求龙王保佑。

祭海,除了必要的礼仪和程序外,还有诸多的禁忌。如供品中的菜肴有五荤五素、六荤六素或十荤十素,因为岱山方言中“五”与“鱼”同音,意为“年年有鱼”,而“六”则意为 “六六大顺”,“十”意为“十全十美”,都寄托着渔民的美好心愿。

而祭海缘何要用黄酒、猪头?而从来不用鸡?这里当然也有着美丽的传说。用黄酒是因为渔民戏称海中捕鱼是与龙王赌博,黄酒颜色混沌,龙王爷喝了眼睛看不清而“推倒庄”,让渔民满载而归。而供猪头一说,则是相传最早时候的东海龙王敖广因头上没有“尺木”(据说这叫“博山”,实则为“肉瘤”)而上不了天,渔民们想如果能送“尺木”给海龙王以保佑出海顺风顺水、网网丰收。找不到“尺木”的渔民就想送很肥的东西给海龙王,吃多了说不定就长出肉来了,于是就想到了形状似“博山”的猪头。此后,出海时渔民就用上等猪头供奉,并抛入海。奇怪的是,日子久了,海龙王头上居然长出了“博山”且能飞上了天,他开心得要重赏送猪头的人。得知是渔民后,便放口说:出海渔船,凡是供猪头的,都给予方便。

那么,鸡又因何被排斥在供品之外?因为对捕流网的渔民来说,最向往的就是顺顺利利,而“鸡爪”却意含“乱七八糟”,因此渔民不仅祭时不用鸡,平时在船上也不吃鸡,甚至不能想鸡,迫不得已要说到“鸡”字也用“鸭”来替代。另一种说法则是“鸡”在岱山方言中与“欠”同音,是不吉利的说法。

美丽的传说包含着渔民朴素的大海“情结”,世世代代在舟山群岛上繁衍着,到了如今的休渔期,岱山的渔人们利用祭海坛,借鉴传统的祭海方式,喊出让大海休养生息及对大海的感恩之情,道出希望全人类保护海洋资源,呵护海洋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六、岱山特产有什么?

岱山土特产还有东沙香干、倭井潭硬糕、蓬莱仙芝——银杏茶、沙样花生等

岱衢渔场盛产大黄鱼,其次是鳓鱼、带鱼、鲳鱼、目鱼(乌贼)、鳗鱼、蟹、虾、海蜇等,素有“东海鱼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