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什么好玩的?有哪些回族特色可以体验?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五个自治区之一,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回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有以回族人口占比最多也因此,许多想要体验回族特色的游客都会选择来到宁夏体验回族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那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都有哪些好玩的呢?在这里又能体验到哪些回族特色?01、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西北地区的一道名菜。回族人民爱吃牛羊肉,他们的许多民族特色菜肴也是以牛羊肉为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成的。这道手抓羊肉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道美味。手抓羊肉味道鲜美,肉质鲜嫩,能够极大满足大口吃肉的要求。来到宁夏,想要体验当地的回族特色,那么便可以先从饮食习惯入手,品尝下这道令当地人都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
02、开斋节
开斋节是回族穆斯林的民族传统节日。由于回族人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开斋节对他们来说也便成为了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盛大庄重的节日,在这一天,回族人民通常会进行沐浴、会礼、游坟、聚餐、走亲访友等一系列活动。如果你刚好在旅行过程中遇到了这一节日,那么便可以充分感受到回族人民对于他们所信仰宗教的虔诚与尊敬。
03、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是回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差异性标志之一。回族服饰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主要标志在于头部,回族男子喜欢戴白色的圆帽,女子则喜欢戴盖头,非常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如果条件允许,你还可以尝试下他们的民族服饰,感受下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以上便是在宁夏能够体验到的部分回族特色~
二、体验不一样的潮州文化,看完你也会喜欢这座城市
大家应该经常听到“潮汕”这儿词,其实指的就是潮州、汕头和揭阳,而其中潮州就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和聚居地,潮州更是潮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和兴盛地。而潮汕文化一直以来也是岭南文化中的一个特殊代表,誉播海内外,包括潮语、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潮汕善堂、潮商文化等等,潮州文化更是因为当地人民的推动,现在被世界各地的人熟知。
这次我就和几个朋友们,一起去到潮州经历了4天3晚的旅程,深入感受潮州文化,品尝潮州 美食 ,体验潮式生活。其实这次是我第二次去潮州啦,没出发之前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因为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当然还有这里的 美食 。
从广州到潮州,可以在广州东站坐动车,也可以在广州南站坐高铁,价格差不多,高铁大概会快半个小时,其实我觉得两个站都差不多,大家选一个自己方便的站就可以。
第一天
来到潮州,首先我们就选择了最经典的路线去感受潮州文化,从牌坊街到广济门,再跨过广济桥来到韩文公祠,走过这座 历史 名城的最经典的游览线,也体验了一把当地人闲暇的生活。在牌坊街上逛吃买买,在广济桥上欣赏这座城市风景和人文艺术,在韩文公祠探究从唐代至今的古文化。
广济桥是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潮州市古城东门外,全长518米,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广济桥现在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 旅游 胜地,也是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可以说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 历史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现在的主要功能定位为 旅游 观光步行桥。
白天的时候中间有十八只木船把东西两边的桥连接起来,到了晚上,木船又会解开,这样就可以让南北两边的船通行,每天如此。
穿过广济桥,再往前走,不远处就是韩文公祠,这里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旁边就是韩山师范学院。韩文公祠倚山临水,环境清幽,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令千年古祠更加庄重典雅、文气斐然。进入到韩文公祠,可以欣赏文人墨客的作品,也可以静静的感受周围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的文化氛围。
来到潮州,我最喜欢这里的 美食 了,所以今天我们就特地去品尝了地道的潮州菜,我们选择的餐厅也是一家有很多年 历史 的潮州菜馆——余城记,据说这家店延续了三代人哦。地址在牌坊街内太平路E16号,距竹木门楼步行550米。
这是一家在牌坊街内的餐厅,但是价格很实惠,环境优雅,而且出品也很棒,是正宗的潮州菜,比广州吃的好吃哦,潮汕牛肉丸超正宗,一定要尝尝。
晚上我们住在乃兴石湖休闲避暑山庄,这个酒店就在盛产单从茶的凤凰山上,空气清新,环境优雅,仿佛世外桃源。去的时候下了点小雨,早晨起来,发现外面云雾缭绕,好像自己就走在仙境中一样,而且空气格外清新,每呼吸一口都是满满的氧离子。酒店后有条小道,沿着小道往上走是天池,天气好时候,还可以看到美丽的日出,可惜这次因为天气原因没有看到,下次有机会再来这里看日出吧。
第二天
红色休闲的一天,今天走红色文化线路,上午我们驱车来到饶平县的永善村,这是一个古老的小村子,古屋小道,小桥流水,非常古朴,在村子里随意的逛逛,欣赏一路风光,再到围龙屋里转转,非常轻松又舒服。
村子里还剩有3座 历史 悠久的围龙屋,都是纳入国家 历史 保护文物的哦。有一座正在翻修,有一座到现在还是有人居住的,进入到里面参观,让我很有感触,看到中间公共区域的大圆圈,就像是一个大广场,环顾四周是家家户户的大门,细细观察,再认真感受,仿佛可以看到旧时邻里之间在围龙屋里生活的热闹场景。
现在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工作了,围龙屋里住的人也不多了,但是这里肯定还是承载了很多故事和回忆,希望旧了的围龙屋都可以翻修好,继续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了解到关于围龙屋的 历史 文化。
下午去了饶平青岚地质公园,青岚地质公园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面积为23.22平方公里,分青岚—香炉山、坪溪-双髻娘山两个园区, 粤东地区唯一的省级地质公园。经专家考察研究,惊天发现此间方圆百里2亿年前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火山运动形成现在的地质奇观,大自然巧夺天工雕刻出青岚地区由岩洞、石林、群峰、峡谷、石臼群等奇特瑰丽的典型花岗岩地貌,而罕见的花岗岩洞,被誉为惊天发现,别处难觅,堪称国内一绝。
这里还是开心麻花影业《羞羞的铁拳》外景地哦,周围空气清新,环境优雅,下了一场雨之后格外舒爽。这里最特别之处就是怪臼谷神奇、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十里怪臼谷,一谷汇聚怪臼、怪洞、怪石三大天然怪景,其中“九层怪臼”为千臼之王,堪称粤东之怪。
晚上我们回到潮州古城内,夜色降临,刚好可以欣赏到古城楼的夜景,今晚入住的是观韩酒店,就在牌坊街城区内,这家酒店是观看夜景的好位置,楼顶是露天的活动区,可以观赏夜景,这家酒店楼顶还有特色的星空房,躺在房间里就可以看星空,会是一件超浪漫的事吧。
第三天
早上起来,我们就去品尝了地道的潮州早餐,沙茶拌粿条、牛肉汤粿条,真的太好吃啦,简单又美味。
今天早上下了点雨,不过也没影响我们游玩的兴致,早餐过后我们就出发前往紫莲森林度假村。
潮州紫莲森林度假村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东北部,凤凰山东南方,距离潮州市区约16公里。虽然离市区不是很近,当时正因如此,这里远离喧嚣,依山就势,观仁者之山,傍智者之水,位置得天独厚,恰恰是一处恬静、秀美的自然生态 旅游 度假区,这里集 旅游 观光、自然 养生 、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来这里其实可以慢悠悠的玩上一两天。
潮州紫莲山上种了不少好茶,所以来到这里就少不了品茶了,走累了就坐下来,三五好友一起聊聊天天,喝喝工夫茶,感受慢节奏下的生活。
这里还有一家紫莲餐厅,也是专门做地道潮州菜的,大家来这里玩,可以在这里用午餐,也是非常美味呢。
度假村内还有很多 娱乐 项目,这里有网红玻璃桥,还可以到 科技 馆体验VR和地震等,到制茶厂了解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很多好玩的项目,大人小孩都适合,周末可以带上家人一起来这里放松心情。
逛牌坊街非遗一条街可以从松发开始逛,松发是一家卖陶瓷的店,一共有3层,1层和2层主要作为陶瓷的展示区,3层是咖啡厅。我非常喜欢这家店,可以慢慢的从一层逛到三层,然后找个窗边位置喝上一杯咖啡,体验潮州的慢生活。
沿着牌坊街的继续走,还可以找到很多文艺的店铺,其实很多店它们并不是单纯的商铺,而是像是一个非遗的展厅,比如康惠芳传统工艺刺绣创意中心、颐陶轩博物馆、赖通发手拉壶等等。
在牌坊街上不单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潮州商品,更多的是可以了解潮州的民族民间艺术,这里的制陶业发达,手拉壶做工精致,这些民间艺术都是无价的宝贝,我们平时很少能了解到,来到这里就可以一饱眼福了,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新的艺术知识。
逛着逛着就到了晚饭时间了,今晚去吃正宗潮州牛肉火锅,也是在牌坊街内,我们选这家潮州三郎牛肉火锅,这家店的牛肉每天都是新鲜供应的,地址在东门街46号,距竹木门城楼步行430米。潮汕牛肉火锅是这里的特色,大家来到一定要尝尝,吃牛肉火锅配沙茶酱,味道超棒。
今晚住在附近的民宿,伍舍精品民宿,这是一家非常有韵味的民宿,装修风格是新中式的,家具和装饰都很典雅,进到里面就有种让人心情平静的感觉,房间不多,也不吵闹,二楼有露天的阳台,可以坐着静静的发呆。刚好带了旗袍,于是就在民宿里拍了些很喜欢的照片。民宿的掌柜也很nice,晚上还请我们喝茶,一起聊聊天,让生活节奏慢下来。
第四天
潮州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这里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镂空木雕、手拉壶、陶艺、珠绣、刺绣……最后一天,我们下午就准备返回广州了,所以特地用上午的时间去参观了潮州非遗馆和百师园,希望可以更多的了解潮州文化。在非遗馆的里面展示了非常都大师级的艺术作品,每一件艺术品都极其精致,看完之后真的叹为观止,不禁佩服这些传统工艺艺术家的精湛技艺!
潮州的工艺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少不了当地艺术家们的付出,这里的有名的当代艺术家多达上百位,他们除了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之外,还在不断的向年轻人传承着宝贵的非遗文化,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也希望会有更多人喜欢传统的非物质文化。
其实在牌坊街内有很多好玩好逛的地方,再给你们推荐一家民宿,叫做木棉公馆,位置在潮州牌坊街上东平路2号,这是一家藏在潮州古城里,极具民国风的民宿,进门后映入眼帘的就是花瓷砖、留声机、旧电视、黄包车……整栋楼都很复古,非常有怀旧感,和老板聊天才知道原来这里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是客栈,现在能保存下来那么多的旧物件也是很不简单呀,让客人进到里面就感觉时间仿佛回到了民国时代。
这一次的潮州行就让我对潮州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人文气息,喜欢这里的潮州 美食 ,也喜欢这里的手工艺……
希望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潮汕,体验这里浓厚的潮汕文化,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喜欢上这里的。
我是@wonder弯弯
记录分享新鲜美好事物
跟着我,一起去玩吧~
旅行·探店· 美食 ·美物
三、你们那里有什么特殊的民俗文化?
风俗习惯往往因地而异,正因为如,民族文化才具有多姿多彩,斑斓灿丽,奥秘深致的多重性。
“回亲”在我们老家就是一种风俗。即男女双方订亲礼过后。男方要在家中名望高或有身份的长辈兄长等陪从下到女家“回亲”。也是自此改口称女家长为爸妈的礼仪。男方要备“四色礼”,也即是酒烟茶果点一类。女家须设宴招待来宾。歆颜称庆,皆大欢喜。
因了你的问题,想起一段往事。
那年,我刚与妻订婚不久。家里欲安排回亲事宜,因为几位兄长时间不好确定。恰巧头天省城画友王兴华兄到访,席间忽生奇想邀他陪我前去回亲。没成想兴华大兄欣然接受邀请,又约上市里老画家齐新民、陈雨棠二先生相陪。当时我觉得十分荣幸,但又怕岳父不乐意引发误解。就赶紧去跟我妻子商量并让她先回家去问一下。不想我岳父一口答应了。明日一见之下,岳父大人与画家们相与融洽,交谈甚欢。岳父当场说没有啥招待的,中午准备请他们吃全羊。上世纪八十年代吃全羊也算丰盛了。谈话间陈雨棠兄(已故)接到电话说吉林版画家晁楣先生来淄博了。市里叫他赶回去接待客人。匆匆忙忙地去了,临去还一个劲数说我安排的时间不恰当,说欠他一场酒。我知此兄甚好酒。所以我连忙道歉说过后一定补请他一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磨墨少年已成翁矣。写在这里聊备他日之思可否?
川东地区,我们那边的新年值得一说。
我们那边新年是要到正月十六才算结束的,也就是说新年是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六。
其实如果要再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从腊月27开始,因为从27号开始就城里就是最繁华的时候,可以说一定会到人挤人的样子。我们管这种叫赶场,新年赶场要买很多东西的,瓜子、水果、蔬菜、肉类,衣服、春联等等,所有的新春的东西都要在这段时间准备齐全。
另外就是在这段时间在家里也有得忙活,大扫除,从里到外。另外一个是可以准备新年要吃的腊肉。还有一个就是杀鸡鸭鱼等等,这些都是在为新年准备。
新年开始,我们几乎是要从大年三十开始大吃大喝一直到新年结束。几乎每天都是在走亲戚中度过的,比如年三十是在奶奶家,初一是外婆家,初二是大姑家,初三是大爹家、初四是我们家、初五是舅舅家、初六是小姨家……亲戚、好友,家家走个遍。虽然顺序可能会有所变动,但是每一家每年必需要走这个是肯定的。今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走的比较少了而已。
正月十四是我们那边的小年,一般这一天是会在奶奶家吃饭的,然后元宵节去大爹家在吃一次。
正月十六是我们那边的等登高节,登高节我们会去登山,对于我们家这种本来就住在山上的就不用那么麻烦了,直接在家里等着亲戚来登高,然后给他们准备好饭,哈哈哈。
这就是我们那边的新年了,一般我们的新年过完都会涨个5-10斤体重,但是我们依旧对这种走亲戚乐此不疲,大家的感情要固定时间联络一下。
清明节扫墓是我国大多数人的习俗。然而在我们老家基本上安排在每年的重阳节几天。而在清明时节一般会安排去踏青和采青。将刚长出新芽的艾叶采回家,跟糯米粉和在一起做成艾香软糯的糍粑。
重阳节也称老人节、敬老节。我们在重阳节到来的前几天扫墓祭祖应该是以此为据。
南方的天气潮湿,地处丘陵地区地貌,清明节期间,正处春末夏初,当地树木绿植繁茂,雨水绵密,这时出门上山多有不便不说,还有沿途危险,所以清明时节翻山扫墓有气候的不利条件。
到了重阳节前后,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出门比较方便。
以前客家的男人一出正月,都出门谋生,留下女人和小孩居家。清明节刚出远门两个多月,来回盘缠开销不说,事情往往才刚刚开始,没有出什么成绩,无法跟家人和祖宗交待。待八九月份,一年收成大局基本已定,回来探家祭祖就显得理所当然。
这里还有个典故。说民国某年有家的男人正月出门下南洋谋生计,船到新加坡上岸时,遇到了当地的强盗将所带盘缠洗劫一空,只好流落街头沿街乞讨。被一个在当地打长工一直没能回到家乡的老乡收留,并帮他凑足了回家的盘缠。临行前拜托了他一件事,就是让他帮忙每年到老乡家里的祖坟上柱香祭拜一次。他回到家乡后,依照老乡的嘱托开始寻找,刚好在重阳节前三天找齐了老乡交待的祖坟所在,并一一感恩祭拜。自此给自己的后人立下了规矩,每年的这个时候就为祭拜祖先的日子,铭记所受的恩泽,保佑基业长青。
谢谢你的邀请。
我是北京人,要说北京最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活动应该是春节的庙会。
除了庙会,还有个习俗是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其中一个饺子里放钢镚儿,谁吃到了就预示着来年财源滚滚。
不过现在年味儿越来越少,好像现在也很少有人再往饺子里放钢镚儿了,所以我就重点聊聊庙会吧!
一般庙会是从大年初一到初六,人们会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庙会游玩儿。
每年春节,各大公园会有不同主题的庙会,都很有特色。
比如圆明园庙会,这些年“皇家”概念盛行,庙会期间举行很多演出活动。皇家祈福、皇家“冰嬉”格外受宠。
还有热闹的买卖街,里边有各种特色 美食 、游乐项目,还能购买到独具皇家特色的纪念品。
皇家祈福照片
冰嬉照片
再比如石景山游乐园庙会,走的是洋庙会路线。一进门的仿迪士尼城堡就有“洋”的感觉。
庙会期间同样有各种活动,比如花车行进表演、欧洲嘉年华活动,都让人有回到了童年的感觉。尤其是花车行进,经常有人们办成的童年特色的卡通人物在人群中行走,真是迪士尼既视感。
花车行进表演照片
欧洲嘉年华照片
除此之外,还有大观园庙会,让人一睹红楼梦如幻如梦的戏剧场景;地坛庙会,作为京城恢复最早的庙会,我们能感受北京最具特色的民俗特色。
还有龙潭庙会、朝阳公园庙会、北京凤凰岭庙会、八大处庙会、红螺寺庙会、中华世纪坛庙会等等。
庙会已经成为北京人过年的标配,人们通常会在春节期间和家人一起逛,一边吃着各色小吃,看着各种表演,在越来越没有年味儿的春节增添喜庆的仪式感。
有,潮汕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各地都有不同,就拿过年来说,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 历史 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 游戏 。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我国传统文化!
另外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 历史 的文化古国,我国的民俗和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着;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们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随处可见。
我来自广东粤西茂名,我们这边有一个很特别节庆风俗,叫 年例 。
年例风俗盛行于粤西鉴江、罗江流域及雷州半岛一带, 主要以茂名、湛江两市为主,也包括广西个别县市,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
粤西民间习俗有“ 年例大过年 ”的说法,意即年例比过年还要隆重,粤西年例一般集中在春节期间,各村镇的年例日各有不同,主要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到三月中旬,年例日有的是一天,也有的是两天或三天,少部分村社的年例日在农历四月份之后,例如农历八月十五或者十月份,因为时间在秋天,所以又称为返秋年例。
各村镇年例风俗大同小异,传统年例活动一般包括: 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 。
起年例 ,即年例的起始环节,主要指 请神 。由当地族老、乡老、庙祝、村长等带领村民们前往社庙、土地庙或祠堂等庙,行拜祭礼之后将神像请出,请进预先备好的神轿中,为接下来的游神作准备。
正年例 ,即年例正式环节,主要活动是 游神和摆醮 ,游神又叫巡神,是将庙中神像请入神轿后,由村民们抬出庙宇巡游乡境,接受民众的香火祭拜,保佑全境平安。
粤西地区的神灵体系有当地特殊地域性,除了中国传统佛道神灵体系中的神仙、菩萨之外,还包括地方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例如冼太夫人、潘仙、北帝,雷祖,康皇、盘王、关公、土地神以及其他被封为神、圣的 历史 名人。
年例游神时一般会伴有各类傩舞随行,例如 舞龙舞狮、飘色、游花灯、走清将、穿令箭 等,热闹非凡,堪称年例的高潮环节。
游神队伍巡游乡境时,每到一个村社,村民社民便将各类供品,包括三茶五酒、三牲(鸡、猪、鱼)、糖饼糕点等,一一摆在供案上,等候游神队伍到来停留拜祭,这个环节称为摆醮,又叫摆宗台。
年例尾 是年例祭神活动的结尾环节。游神结束后,巡游队伍将神像送归庙宇,送神之前,先由庙祝或道公佬扎一只大纸船,让村民将一些无用之物(例如头发、鸡鸭毛)等丢到船上,然后将纸船烧掉,这个环节称为 烧纸船 ,又称压舟赶鬼,寓意是烧掉魑魅魍魉,有驱邪避厄,保佑平安之意。之后再将神像送返庙中,这样整个年例才算完满结束。
除了祭神游神活动,年例的另一个重头戏,那就是 宴请宾客 。
年例宴客是年例中最实质性和接地气的环节。年例当日,主人家大开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年例宴席菜式以粤菜为主,带有粤西特色风味,每席菜式少则十道,多则二三十道不等,常见的菜有白切鸡、五香扣肉、炸鸡翅、红烧鱼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的宴席上,除了传统菜式外,还增加了山珍海味、鲍参翅肚等名贵菜式。
年例是粤西地区特有的节庆风俗,起源于岭南地区名为“乡傩”的古老的祭祀习俗, 传统意义上,年例反映的是粤西人民群众慎终追远、祭祀祈福,祈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这里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民族之风,各地各异,生活习俗是很多民族文化具有的特色,多姿多彩,斑斓绚丽。就拿我们贵州来说吧,是很多种族的聚集地,我们苗族就有:红苗、黑苗、白苗、绿苗之分,统称苗族,但说话口语不一样,很难听懂对方的语言,但是随着现代汉语教育文化普及,所以大家说话才能达到一致,有了共同的语言。我们贵州汉族人说汉语,布依族说布依话,苗族说苗话。所以说一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为什么说是多彩贵州呢?在这里你就会很明白啦!
在贵州,我们苗族,虽说是一个苗字,但生活习俗各自不同,生活居住环境也不同,黑苗族喜欢居住在石头山里面,地处偏僻,深居石山之中,地稀人少。红苗、白苗,绿苗喜欢居住在高山上,水源缺乏,风吹日晒,生活困苦,人才缺少。布依族喜欢生活在河流边上,土地肥沃,人才济济,财利双收,汉族人喜欢生活在半山腰上,水源土地饱足,生活足矣。
我们苗族一般在逢年过节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穿金戴银,漂漂亮亮,这是很多民族都羡慕不已,苗族服饰文化 历史 悠久,一直以来都是手工传承,也是非物质文化中的一部分,因为纯手工制作出来的裙子看似一样的,但是绣花和图案不同,虽说千篇一律,但审美观念不一样,裙子是用手工一针一线绣制而成,衣服上的衣领、衣绣,衣帽都带有图案花边,苗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过年过节与其他民族一样的。
布依文化主要季节在三月三、六月六,这是布依传统的节日,在三月三是布依文化祭祀的主要节日,也是我们苗族的节日,我们也过三月三,贵州罗甸布依族过三月十三,在这个节日里,家中老人会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去祭拜祖宗,我们这里叫“上坟”,在汉文化中叫“扫墓”,就像清明节一样隆重。六月六是布依民族的歌舞大节日,对歌、跳舞,游泳比赛,在这民族的欢乐节日里,少数民族更能善歌跳舞,充满欢乐。
我们这里的汉族文化几乎全部体现在过年的时候,他们一般会选择在大年三十和元宵节去祖宗那里送灯点蜡烛,这一晚是现代人和故去的祖先阴阳两界沟通的两个晚上,阳人把蜡烛点亮照亮祖先过个好年,让祖先在漆黑的夜里不再孤单,表达了他们对祖先的怀念之情,百年习俗,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座座祖坟灯火繁星点点,寓意子孙后代后续有人兴旺发达。
打糍粑迎新年,已列入传统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不可缺少的一项传统习俗,打糍粑,吃糍粑,闹新春,迎新年,我们苗族都会再腊月二十九那一天来完成,记得前几年没有用机械的时候,全寨人打糍粑热闹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自己一个人都曾打过七八家的糍粑,吃了七八个糍粑,这种滋味现代人是很难体会出来的。
无论怎样, 社会 在发展,人类在不断的进步,人类 社会 已经进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的特征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主导了现实,我们顺应了潮流,响应我们的国情,我们的民族文化将会走进更高层次,青出于蓝。
本人是湖南省安化县人氏,也是梅山文化的爱好者,梅山文化是古老的傩文化的延续,也称巫术,人物主要是梅山王,张五郎等。
我们锡林郭勒盟有游牧文明原生态显著特点的民俗、民族元素和蒙古长调、、呼麦蒙古马文化、蒙古摔跤、民族服饰等草原风情,使锡林郭勒文化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民族服饰等草原风情,使锡林郭勒文化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四、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2、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形成原因:
1、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条件不便的情况下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会长期保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各地区拥有不同的物质基础,进而导致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同。
2、交通运输。
中国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差,在没有机械运输的情况下,东西南北的的物资运输困难,人际交往也受到了约束,各地区的长期分隔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3、移民。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相当频繁,曾经发生过数次大的移民。这些移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这样就使中原文化最初南下,最后覆盖全国。有些由于居住的需要接纳并适应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些移民则改变了当地的地域文化。
移民数量占强势时,或在政治经济方面占强势,外来文化将取代本地文化。移民数量少,没有经济社会地位时,本地文化将被保留,移民将接受当地文化。如果土客相当,那么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地域文化。
五、关于地域文化,你有什么想说的?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地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当地生活人民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以及建筑风格等等。
地域文化是至今仍然都在对当地人民的某些行为习惯发生作用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性。因为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差异,这些地区都打上了地域的烙印,人们在提到某一个词汇的时候,也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它是某一个人地域的文化,就比如提到二人转大家都会想到东北,提到窑洞,大家都会想到黄土高原。所以对于方言文化、建筑风格,饮食习惯都有很强的地域风格,这就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对于某些地域文化,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特色,就比如说大家对于东北的了解都是热情好客,这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并且对于文化是能够永远流传的,再至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但地域文化的形成,更多的是因为地理环境因素,因为地理环境的多种多样,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比如黄土高原的高原地形,形成了当地特色的窑洞。
不同个性地域鲜明的地域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对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地域文化的各具特色,极具差异,所以推动了不同地域的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前往当地旅游。极大的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地域文化的交流。
地域文化是相对稳定的,也是不断的发展的 ,变化的。地域文化是长时间发展而形成的,融合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方言文化,饮食特色等。地域文化可以成为当地的一个代表特点,是人们了解一个地方最直观的感受,对于人们了解当地具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带动当地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
六、旅行怎样才能融入当地的风俗,去感受当地?
无论是国内也好还是国外也好,想要真正地融入当地,了解当地文化,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单凭5/6天想来一次融入当地的旅行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比如在目的地停留1个月左右,那么每天可以有很多的时间去和当地人接触。比如可以选择住民宿,现在很多民宿老板都蛮nice的,可以和他们吃吃饭聊聊天,另外就是看你在当地交朋友的能力,我之前在泰国待过半个月,出去吃饭去吃那种味道蛮好,但是比较小的餐馆,每天都会和老板聊上几句,后来回国的时候,很舍不得这个朋友。当然,出去旅行,还是安全第一。